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72)
2023(6863)
2022(5622)
2021(5216)
2020(4354)
2019(9721)
2018(9111)
2017(18389)
2016(9921)
2015(10503)
2014(10238)
2013(10017)
2012(9191)
2011(7952)
2010(7871)
2009(7273)
2008(7805)
2007(7004)
2006(5870)
2005(5448)
作者
(27187)
(22904)
(22504)
(21776)
(14720)
(11135)
(10178)
(8632)
(8516)
(8259)
(7801)
(7671)
(7418)
(7363)
(7229)
(6831)
(6781)
(6686)
(6684)
(6552)
(5610)
(5570)
(5502)
(5276)
(5239)
(5065)
(5050)
(4752)
(4664)
(4639)
学科
(38810)
管理(38670)
(38576)
经济(38519)
(35629)
企业(35629)
方法(20875)
(20700)
数学(18599)
数学方法(18452)
(17081)
财务(17073)
财务管理(17046)
企业财务(16545)
(10329)
中国(8295)
业经(8248)
(8143)
(7860)
(7021)
体制(6845)
(6760)
金融(6760)
(6678)
银行(6670)
(6425)
技术(6208)
(6165)
公司(5673)
(5335)
机构
大学(139898)
学院(138344)
(57579)
经济(56513)
管理(55089)
理学(48378)
理学院(47913)
管理学(47233)
管理学院(46965)
研究(42685)
中国(33999)
(32824)
(27675)
财经(26509)
(24405)
科学(24390)
(21049)
(20970)
财经大学(20416)
中心(19903)
(18956)
业大(18934)
经济学(18752)
研究所(18730)
商学(17439)
商学院(17293)
经济学院(17129)
北京(16859)
农业(16397)
(15537)
基金
项目(94063)
科学(75889)
基金(73103)
研究(65026)
(64339)
国家(63845)
科学基金(56014)
社会(45031)
社会科(42991)
社会科学(42980)
基金项目(38719)
自然(37318)
自然科(36579)
自然科学(36570)
自然科学基金(35977)
(34503)
教育(29993)
资助(29939)
(29558)
编号(23505)
(22190)
重点(21099)
国家社会(19722)
(19620)
教育部(19619)
(19288)
成果(19073)
人文(18928)
科研(18701)
(18627)
期刊
(57422)
经济(57422)
研究(39174)
(30681)
学报(23503)
中国(22539)
管理(20980)
科学(20739)
(18480)
大学(18187)
学学(17712)
(16405)
金融(16405)
财经(14196)
农业(12201)
(11977)
财会(10218)
经济研究(10207)
会计(9146)
技术(8597)
业经(8387)
(7664)
教育(7644)
问题(7594)
通讯(6906)
会通(6886)
(6559)
理论(6150)
(6147)
统计(6001)
共检索到197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洪江  尹宇明  
认为控股股东的股权流动性是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一个控股股东股权流动性与隧道挖掘行为的一个简单模型。模型显示对于以资产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大股东,他们所持股权的流动性将影响其隧道行为的机会成本,基于总体资产价值最大化的约束,控股股东可能采取支持上市公司而不是掏空上市公司的做法,即"负隧道效应(Negative Tunneling)"。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出于总体资产价值最大化的考虑,控股股东可能选择注入优质资产而不是劣质资产。初步的实证检验支持这个结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祥建  徐晋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现有的研究往往把股权再融资偏好主要归因于融资成本、企业资本规模、自由现金流、净资产收益率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等因素,我们认为这些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特征。基于大股东控制权隐性收益的视角,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来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并认为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股东可以通过“隧道行为”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本文以1998 ̄2002年间的配股公司为样本,分别从投资效率、大股东资源侵占和非公平关联交易的价值效应3个方面考察了大股东的掠夺行为,结果表明股权再融资之后大股东通过各种“隧道行为”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大股东凭借对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慧敏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在2009-2016年期间发生关联并购事件的上市企业为样本,从董事异质性与大股东隧道效应两个角度分析关联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股东隧道效应与关联并购绩效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董事异质性与与关联并购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董事异质性具有削弱大股东隧道效应与关联并购绩效之间关系的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跃军  谢仍明  
本文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提出六个研究假设,然后构建回归模型研究因为我国股市“同股同权不同价”的股权分置现象而导致的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具体探讨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流动性、股权监督制衡机制对于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非流通股股东(通常为控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通常为中小股东)之间的确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各类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所持股份类型以及他们之间的监督制衡作用对派发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存在重要影响。本文最后给出六点建议试图限制非流通股股东通过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谋取私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蔡吉甫  
本文根据Johnson等(2000)提出的"隧道效应"理论,以我国沪深两市2001年—2003年所有实施了配股和增发的155家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系统的方法研究了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融资后的资金使用效率和大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居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一方面利用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资格从中小股东手中融入巨额的资本,获取了大量可供其掠夺的控制性资源;另一方面,则凭借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通过资金占用的方式将上市公司所筹集的资金转移到自己的手中,以此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我国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并未能有效地阻止大股东的此种掠夺行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明勇   王超   张梓靖  
基于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金融科技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抑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具有资源配置效应和信息增益效应,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信息风险来抑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传统行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金融科技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为金融科技的公司治理效应提供了微观证据,同时对于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亮  姚益龙  
文章详细探讨了我国特有股权结构下的大股东行为,指出大股东具有转移上市公司资产满足自身利益的动力,从而侵害了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降低了公司价值,表现为"隧道效应"。文章还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并列举了大股东种种的"隧道挖空"行为,最后为减少大股东对其他股东的利益侵害,文章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沈华玉  吴晓晖  吴世农  
控股股东可能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形成"利益协同"效应,也可能"掏空"上市公司,产生"隧道"效应。那么,控股股东控制权是提升还是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呢?本文以2003—2015年中国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控股股东控制权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控制权提升了股价崩盘风险而不是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隧道"效应的存在。在考虑内生性、遗漏变量、个体效应、时间趋势等因素的影响后,本文研究结果仍然稳健。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不同情景下控股股东控制权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沈华玉  吴晓晖  吴世农  
控股股东可能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形成"利益协同"效应,也可能"掏空"上市公司,产生"隧道"效应。那么,控股股东控制权是提升还是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呢?本文以2003—2015年中国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控股股东控制权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控制权提升了股价崩盘风险而不是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隧道"效应的存在。在考虑内生性、遗漏变量、个体效应、时间趋势等因素的影响后,本文研究结果仍然稳健。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不同情景下控股股东控制权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度较高、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职合一、独立董事比例较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股权制衡水平较低时,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非国有企业、业绩较好的样本组中,两者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本文结论丰富了控股股东作用和股价崩盘风险的相关研究,为监管部门清楚认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作用及如何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提供借鉴及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姜付秀  申艳艳  蔡欣妮  姜禄彦  
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显著减少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的利益侵占行为,改善了股权质押后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降低了股权质押后未来股价崩盘的风险;并且其他大股东相对力量越大时,该效应越大。此外,多个大股东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少面临分析师的降级调整,进一步为多个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监督作用提供了证据支持。本文在丰富多个大股东公司治理效应领域文献的同时,也对构建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如何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云霞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股权集中现象普遍存在于诸多上市公司组织结构中,然而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监管层监管职能的有效发挥,不完善的法律法规及控股股东具备的自身优势进一步导致上市公司内部存在大量控股股东关联交易"隧道挖掘"行为。为深入分析该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况,文章依托于实际案例,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关联交易性"隧道挖掘"行为实施动因、手段及经济后果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同时以经济后果为基础提出一系列防范措施,期望对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俊  卢介然  
本文以1 301家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最终控制人的股权结构和高管持股对股东隧道行为的影响。在将样本区分为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后,发现私营企业的股东隧道行为程度要强于国有企业。具体地说,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比例都会影响股东隧道行为,且持股比例与隧道行为呈倒U型关系;外部股东能有效地抑制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股东隧道行为;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偏离程度会刺激国有企业的股东隧道行为,但对私营企业的股东隧道行为却丝毫没有影响;管理层持股会影响国有企业的股东隧道行为,对私营企业却没有影响,且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持股与股东隧道行为呈U型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丹  唐磊雯  陈海龙  吴金昀  
本文以"隧道效应"理论为基础,以沪深两市2006年至2007年度实施配股和增发的全部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时盈余管理、融资完成后对所筹资金利用效率及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资金占用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处于控股地位的大股东通过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的方式从中小投资者融入大量资金,为日后掠夺上市公司资源打下基础;同时,大股东利用对上市公司的控股地位,采取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方式对公司股权再融资过程中所筹集到的资金进行掠夺,侵害中小股东利益。上市公司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没有有效阻止大股东利益侵占的行为,以致中小股东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大股东对其盈余管理行为施加了更多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麦琼丹  吴水亭  
控股股东的隧道行为阻碍了上市公司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而该问题也日益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选取2014~2015年所有沪深A股上市的非金融行业公司作为初选样本,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如何影响公司大股东隧道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并从多方面提出防范大股东隧道行为的建议。一、引言控股股东的隧道行为阻碍了上市公司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Johnson等(2000)证明,1997年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婉君  罗威  
以2004~2006年度我国沪深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治理机制是否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产生影响。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治理机制对股权融资成本产生了高度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进一步从股权融资成本视角考察控股股东性质、治理环境对机构股东积极治理效应的影响发现:国有控股抑制了机构投资者作用的发挥;相对于中央控股公司,地方控股公司进一步降低了机构投资者的积极作用;市场化程度、法治水平对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