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23)
2023(16977)
2022(14026)
2021(12687)
2020(10783)
2019(24037)
2018(23288)
2017(45056)
2016(24409)
2015(26927)
2014(26346)
2013(26060)
2012(23729)
2011(21073)
2010(21562)
2009(20693)
2008(20245)
2007(18409)
2006(16366)
2005(15023)
作者
(69971)
(58255)
(58158)
(55002)
(37118)
(27913)
(26245)
(22492)
(22157)
(20886)
(20131)
(19550)
(18653)
(18541)
(18439)
(17816)
(17382)
(17112)
(16948)
(16769)
(14476)
(14352)
(14274)
(13233)
(13079)
(13049)
(12976)
(12927)
(11527)
(11460)
学科
(105127)
经济(104967)
(102950)
(93194)
企业(93194)
管理(91756)
方法(49270)
数学(40252)
数学方法(40027)
(39274)
业经(33763)
(32662)
中国(29325)
(29144)
金融(29142)
(28537)
财务(28503)
财务管理(28461)
(28440)
企业财务(27211)
(27167)
银行(27116)
(26062)
农业(23301)
技术(22607)
(20319)
(18756)
贸易(18742)
(18279)
(18110)
机构
学院(352276)
大学(347837)
(152623)
经济(149861)
管理(141443)
理学(121815)
理学院(120720)
管理学(119272)
管理学院(118633)
研究(110603)
中国(93503)
(76462)
(71173)
科学(63274)
(62712)
财经(60394)
(54998)
(54890)
(53548)
中心(52811)
业大(52133)
农业(49330)
研究所(48994)
经济学(47800)
财经大学(44983)
北京(43962)
经济学院(43495)
(42084)
商学(40889)
商学院(40549)
基金
项目(230017)
科学(183089)
基金(170730)
研究(166910)
(148418)
国家(147107)
科学基金(128066)
社会(111014)
社会科(105562)
社会科学(105531)
基金项目(90395)
(89941)
自然(81833)
自然科(80013)
自然科学(79992)
自然科学基金(78719)
教育(76144)
(74553)
资助(69160)
编号(64730)
(52078)
(51876)
重点(51740)
成果(51486)
(48584)
(47931)
(47900)
创新(47864)
国家社会(47022)
教育部(45414)
期刊
(167631)
经济(167631)
研究(101895)
中国(68867)
(64825)
(58579)
管理(57048)
学报(53338)
科学(49909)
(47922)
金融(47922)
大学(41753)
学学(40263)
农业(38997)
财经(31781)
技术(31193)
业经(28246)
教育(27623)
(27232)
经济研究(26592)
(22991)
问题(21894)
技术经济(20014)
财会(18466)
(17884)
(16886)
现代(16798)
世界(16734)
商业(16647)
科技(16138)
共检索到530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旭  
本文使用2004~2013年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随机前沿模型分析公司治理、融资情况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因素中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管薪酬与企业技术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但是不能确定国有控股企业技术效率比非国有控股企业技术效率低;融资因素中杠杆比率与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负相关,同时流动比率越高,企业技术效率也越高;外部融资与企业技术效率显著负相关,内部融资则与企业技术效率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余韬  
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R&D投资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制造业企业中股权性质和董事结构与企业R&D投资是有关的,这对于企业通过改善治理结构来提高R&D投资和创新水平具有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韩民春   刘曈  
基于全国投入产出数据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匹配得到的制造业企业样本,研究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两业”融合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加成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两业”融合通过促进企业投入要素升级、核心技术升级和产品功能升级三种渠道提升企业加成率;异质性检验表明,“两业”融合明显提升了位于东部地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制造业企业的加成率;拓展分析发现,企业所在地区的制度环境强化了“两业”融合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促进作用,“两业”融合还显著降低了企业加成率的离散度,优化了资源配置。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两业”融合如何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经验证据,也为进一步助推制造业“质效升级”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高美连  石泓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2012年数据为样本,对其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水平与公司规模、社会监督压力、行业压力、所在地区经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与股权集中度不相关。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谢卫红   刘瑾   张茜   郭海珍  
数字化创新重塑了价值创造逻辑,为企业效率提升注入新动力。基于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在借助Python爬虫技术和文本分析方法测度企业数字化创新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化创新对制造业企业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化创新有效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效率的提升,价值共创是数字化创新提升企业效率的重要路径;基于行业和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价值共创在数字化创新与制造业企业效率之间的中介作用集中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研究结论有助于评估企业数字化创新的经济效应,为企业管理实践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寿喜  王沈  
本文采集中国上市公司2008~2011年连续4年的年报信息和其他相关资料,对上市公司会计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发生并购、资产重组以及业绩高增长公司以及经营亏损企业和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企业更容易出现会计内部控制缺陷,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应重点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监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蔡卫星  倪骁然  赵盼  杨亭亭  
基于2003—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和手工收集的企业集团信息,本文系统检验了企业集团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产出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集团与专利产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并且这一关系对发明专利更为显著。基于2003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各地区推出"企业集团促进政策"改革构建工具变量进行检验,上述发现仍然显著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从供给侧看,企业集团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缓解了创新的"融资约束"难题,通过内部知识市场缓解了创新的"信息匮乏"难题;从需求侧看,由于专利产出可以在各成员间灵活地配置和使用,因此,企业集团创新产出的市场回报率更高。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组织形式与创新产出的相关文献,也对推进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任志刚  丁国荣  
已有的公司治理文献主要是研究上市公司的绩效、治理结构以及投融资决策等问题,而对上市公司治理与技术效率关系的关注较少。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造模型,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关系。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股权治理与公司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因行业而异,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是否国有控股对公司技术效率的影响与行业特征有关;第二,债权治理与公司技术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公司偿债能力越强、融资能力越强,公司技术效率则越高;第三,董事会治理,即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以及董事长与CEO的两职合一与公司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因公司所处行业以及公司自身特性而异;第四,经营...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唐玮  崔也光  齐英  
本文以2008-2015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长期融资性负债、银企关系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融资性负债对企业的R&D投资存在约束效应,但当银企关系建立时,长期融资性负债能够促进企业的R&D投资,存在显著的治理效应。进一步的区分产权性质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长期融资性负债对R&D投资的这种治理效应在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的上市公司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表明:融资性负债对于企业的R&D投资具有"双向"影响效应,融资性负债能否发挥对于企业R&D投资的治理作用主要取决于其背后的作用机制。银企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唐玮  崔也光  齐英  
本文以2008-2015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长期融资性负债、银企关系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融资性负债对企业的R&D投资存在约束效应,但当银企关系建立时,长期融资性负债能够促进企业的R&D投资,存在显著的治理效应。进一步的区分产权性质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长期融资性负债对R&D投资的这种治理效应在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的上市公司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表明:融资性负债对于企业的R&D投资具有"双向"影响效应,融资性负债能否发挥对于企业R&D投资的治理作用主要取决于其背后的作用机制。银企关系的存在有助于缓解银企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问题导致的企业融资困境,降低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难度,从而增加企业的R&D资源投入量,提高企业研发资源的配置效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雷新途  
专用性资产可以增进企业绩效,同时也决定了企业融资契约的安排,这是资产专用性的两类经济后果。通过考察企业资产是否具有专用性经济后果可以判断企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进而可揭示企业内部财务冲突状况。本文以2005~2006年在沪深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长期资产不具有资产专用性应有的两类经济后果,表明我国企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不高。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证实了我国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财务冲突的现实。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新争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克服“生产率悖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基于2010—2021年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水平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初期存在“生产率悖论”。机制检验表明,创新策略选择和要素配置效率是导致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生产率U型关系的内生性根源,转型初期,数字化会降低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水平和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导致“生产率悖论”。拓展分析表明,较高的专业化和内部控制质量可以帮助企业及早摆脱“生产率悖论”区间,而当资本密集度过高或过低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递减性更加显著。因此如何合理地选择创新策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强化专业化分工、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克服数字化转型中的“生产率悖论”至关重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陆少秀  冯树清  廖以  
本文以2012-2014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会计指标ROE来衡量企业绩效,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所有权性质会影响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绩效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婧清  刘树海  张俊民  
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5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企业存货调整量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性,以及存货持有量对投资效率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存货—现金流敏感性。并且,在融资约束企业中,存货持有量与投资效率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结论为:存货是企业中重要的内部融资来源之一,通过存货持有量的调整能够实现流动性资源的跨期配置,据以推动融资约束企业的投资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婧清  刘树海  张俊民  
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5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企业存货调整量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性,以及存货持有量对投资效率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存货—现金流敏感性。并且,在融资约束企业中,存货持有量与投资效率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结论为:存货是企业中重要的内部融资来源之一,通过存货持有量的调整能够实现流动性资源的跨期配置,据以推动融资约束企业的投资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