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0)
2023(10343)
2022(8531)
2021(7718)
2020(6575)
2019(14219)
2018(14008)
2017(27091)
2016(14382)
2015(15920)
2014(15029)
2013(14932)
2012(13251)
2011(11278)
2010(11572)
2009(11214)
2008(11733)
2007(10894)
2006(9624)
2005(8921)
作者
(38355)
(32106)
(32045)
(29910)
(20606)
(15081)
(14334)
(12218)
(11913)
(11632)
(10768)
(10744)
(10486)
(10011)
(9886)
(9644)
(9491)
(9415)
(9128)
(9079)
(7781)
(7777)
(7763)
(7319)
(7221)
(7210)
(7069)
(6872)
(6359)
(6240)
学科
(89663)
(86340)
企业(86340)
管理(71687)
(64553)
经济(64475)
(29904)
方法(28967)
业经(27658)
(25828)
财务(25818)
财务管理(25794)
企业财务(24486)
技术(22353)
(21246)
数学(20625)
数学方法(20531)
农业(15579)
(15206)
(14579)
技术管理(14380)
中国(14218)
(14142)
理论(13265)
企业经济(12757)
经营(12745)
(12695)
(12426)
体制(11379)
决策(10172)
机构
学院(207309)
大学(199177)
管理(92641)
(91656)
经济(90173)
理学(79456)
理学院(78900)
管理学(78292)
管理学院(77895)
研究(57737)
中国(49088)
(45068)
(40386)
财经(35335)
(32433)
(32080)
科学(30370)
(29274)
商学(27868)
商学院(27649)
中心(27164)
(27042)
经济学(26498)
业大(26153)
财经大学(25957)
(25303)
北京(24981)
经济管理(24888)
经济学院(23880)
研究所(23598)
基金
项目(129867)
科学(106319)
研究(99935)
基金(96318)
(81056)
国家(80308)
科学基金(73223)
社会(67276)
社会科(64080)
社会科学(64063)
(52908)
基金项目(51419)
自然(45514)
自然科(44583)
自然科学(44577)
教育(44559)
自然科学基金(43928)
(41439)
编号(39166)
资助(37109)
(35003)
(34353)
创新(31527)
成果(29713)
(29170)
重点(28505)
(28273)
国家社会(27977)
(27896)
人文(26572)
期刊
(106378)
经济(106378)
研究(60055)
(43070)
管理(42644)
中国(41181)
(28035)
科学(25028)
技术(23246)
学报(21781)
业经(19786)
农业(19620)
(19465)
金融(19465)
财经(18593)
大学(18480)
学学(17808)
教育(17017)
经济研究(16436)
(16087)
技术经济(15294)
财会(15240)
(13719)
会计(13014)
问题(12874)
科技(11933)
现代(11665)
商业(10998)
经济管理(10403)
通讯(10320)
共检索到314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以  汪争云  杨夏妮  
本文以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及Bootstrap法,分析了公司治理机制对代理成本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机制、代理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类代理成本在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股权制衡度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第二类代理成本在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不显著。两类代理成本在独立董事比例、高管股权激励分别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间不存在中介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以  彭思琪  杨夏妮  
本文以2012-2017年共69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波特假说理论、制度规制与技术创新理论,分析了在代理成本的调节作用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强度对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代理成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代理成本对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同时,在产权不同的企业中,代理成本对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调整效果也不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鹏  谢丽文  
环境污染是推行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与固体废弃物污染成为工业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工业污染治理的重视,针对工业污染的防治逐步形成两大途径:一是通过建设治污设施对污染排放物进行末端治理;二是通过革新技术并作用于生产系统形成前端预防。污染治理投资和企业技术创新作为污染防治的末端治理与前端预防,对于遏制日趋严峻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我国30个省市相关统计数据为研究样本,从要素投入产出的视角构建包含污染治理投资和企业技术创新指标的计量模型,对比分析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污染治理效率,并按东中西三大区域考察污染治理投资和企业技术创新对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的影...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顾群  翟淑萍  
本文在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指数及测度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高新技术上市企业融资约束与创新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减轻代理问题的负面影响,从而支持了融资约束的上升会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提高的理论观点。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禧阳  
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具有重大作用。本文在分析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基础上,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经营者及其它利益相关者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提出了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司治理对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曹文  李跃文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必须不断进行卓有成效的技术创新才能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文章从公司外部治理的视角,围绕资本结构、控制权市场和产品市场三方面,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因素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最后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述并预测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秦兴俊  王柏杰  
笔者以深圳股票交易所94家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利用动态面板SGMM模型,考察股权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产权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显著为正;股权结构变动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独立董事和两职合一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会议次数与技术创新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应重视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创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环境,发挥独立董事的智囊作用和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长期的培养与提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俊丽  金浩  李国栋  
文章在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股权特征、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激励等公司治理维度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经理层现金报酬、经理层持股比例等均与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从而表明强化股东与董事会监督能力、加大对经理层激励力度特别是长期激励机制建设对于推动经理层积极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子余  袁澍蕾  
文章以2006—2014年的1980家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现金流量组合法和综合指标打分法将样本公司进行生命周期划分,并考察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或衰退期时,股权制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股权制衡对技术创新没有影响,但是处于衰退阶段的企业股权制衡与技术创新有积极影响。无论当企业处于成长期还是衰退期,董事会规模及独立董事比例对技术创新都没有积极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子余  袁澍蕾  
文章以2006—2014年的1980家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现金流量组合法和综合指标打分法将样本公司进行生命周期划分,并考察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或衰退期时,股权制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股权制衡对技术创新没有影响,但是处于衰退阶段的企业股权制衡与技术创新有积极影响。无论当企业处于成长期还是衰退期,董事会规模及独立董事比例对技术创新都没有积极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晓燕  韩贤  
本文选用修正Jones模型估计的可操纵应计盈余衡量会计信息质量,分析了公司治理水平对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技术创新投资之间关系的影响,并选取沪深两市2011-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与技术创新投资水平呈正相关;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水平的提升作用受制于公司治理水平的高低,在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下,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水平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爽  冉一宁  吴玉梅  
基于2012—2019年A股制造业企业数据,构建供应链集成度量指标,深入考察供应链关系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供应链集成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且公司治理水平的优化能够有效促进这种正向影响;供应链集成是通过提升企业的存货管理效率以及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两种途径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本研究有助于拓展我国经济新情境下供应链关系的经济后果研究,并对公司治理在供应链关系与企业技术创新二者间所发挥的调节效应进行了探讨,为企业深入理解并优化供应链关系进而科学助力其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引。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彭涛  黄福广  李少育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程度更高,通常创业型中小企业的代理成本更严重。风险资本作为创业企业的主要股权投资者,区别于其他类型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公司治理,对公司创始人大股东和管理层实施监督和激励,为保护其自身利益,风险资本有能力和动机缓解代理冲突。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通过分析风险资本的双重治理角色,从公司治理视角考察风险资本对企业两类代理成本的影响。以2004年至2013年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形成一个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方法中的固定效应模型,检验风险资本利用公司治理机制降低企业代理成本的有效性,并进一步考察家族企业对风险资本影响企业代理成本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依据两类代理成本测量,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代理成本更低。(2)风险资本通过持有股份比例和董事会席位比例降低代理成本。(3)创业家族企业调节风险资本对代理成本的影响,风险资本深度参与非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对代理成本的降低作用更加明显。(4)采取更换代理成本测量指标和区分风险资本与私募股权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上述结果依然成立;利用工具变量法、Heckman两阶段和双重差分方法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结论保持不变。基于风险资本投资于创业企业的特点,分析代理成本的表现形式,论证风险资本对企业可能产生的两类代理成本的影响机制,发现风险资本可以有效监督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研究结果对风险资本如何控制代理成本以及上市企业如何优化治理结构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胡晓光  
文章以2012—2016年沪深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投资羊群行为的影响,以及代理成本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企业投资羊群行为源于管理层代理问题,代理成本与企业投资羊群行为程度显著正相关,公司治理机制能够有效抑制企业投资羊群行为;进一步研究表明,代理成本在公司治理与企业投资羊群行为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初步揭示了企业投资羊群行为的形成机制与治理机制,并从微观层面解释了我国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房地产行业"去库存"的调控政策提供了理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丽辉  孙丹  刘睿  
自2014年中国重启员工持股计划以来,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再次成为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员工持股计划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产出,且该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持续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降低代理成本是员工持股计划促进企业创新的路径之一。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密集型行业、股票来源于认购非公开发行以及员工认购比例高的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结论揭示了员工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为规范员工持股政策,完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助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