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71)
2023(3022)
2022(2436)
2021(2454)
2020(2060)
2019(4471)
2018(4179)
2017(8735)
2016(4739)
2015(5209)
2014(4887)
2013(4591)
2012(4253)
2011(3636)
2010(3697)
2009(3579)
2008(3904)
2007(3547)
2006(3170)
2005(2999)
作者
(11837)
(9941)
(9905)
(9404)
(6593)
(4790)
(4539)
(3791)
(3758)
(3539)
(3396)
(3296)
(3246)
(3201)
(3142)
(3040)
(3016)
(2943)
(2926)
(2843)
(2465)
(2445)
(2381)
(2340)
(2314)
(2241)
(2151)
(2139)
(2077)
(2057)
学科
(24588)
(24550)
企业(24550)
管理(24309)
(18055)
经济(18019)
(13543)
(12258)
财务(12256)
财务管理(12239)
企业财务(11982)
方法(10895)
数学(9591)
数学方法(9565)
(6195)
公司(5564)
(5525)
体制(4921)
业经(4549)
人事(3811)
人事管理(3811)
(3474)
(3437)
技术(3084)
(2774)
经营(2664)
中国(2556)
技术管理(2478)
(2440)
金融(2440)
机构
大学(67472)
学院(66610)
管理(30121)
理学(26617)
(26442)
理学院(26415)
管理学(26130)
管理学院(26011)
经济(25989)
(17119)
研究(16769)
中国(15162)
财经(13556)
(12957)
(12454)
财经大学(10449)
商学(9915)
商学院(9852)
(8627)
北京(8083)
科学(7995)
中心(7989)
会计(7656)
(7586)
经济学(7478)
业大(7267)
(7214)
(7129)
经济管理(7011)
金融(6939)
基金
项目(41210)
科学(34106)
基金(32884)
研究(29834)
(27700)
国家(27462)
科学基金(25293)
社会(21174)
社会科(20092)
社会科学(20084)
基金项目(17785)
自然(16876)
自然科(16533)
自然科学(16530)
自然科学基金(16291)
(14603)
教育(14092)
资助(13144)
(12260)
编号(11391)
(10181)
成果(9512)
教育部(9420)
人文(9313)
(9082)
重点(8831)
(8769)
国家社会(8710)
(8613)
大学(8215)
期刊
(28809)
经济(28809)
研究(18630)
(17782)
管理(12120)
中国(10604)
(8797)
金融(8797)
学报(8676)
科学(8424)
财经(7665)
大学(7434)
学学(7235)
财会(6801)
(6642)
(6295)
会计(6041)
业经(4675)
通讯(4627)
会通(4623)
经济研究(4387)
农业(4175)
技术(3716)
(3557)
问题(3529)
教育(3133)
理论(3123)
(3121)
经济管理(3018)
现代(2996)
共检索到96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鹿明亮  
通常的讨论对“公司治理体制”是一种狭义的理解,不包括政府(立法和司法机构)强制实施的对投资者权利的法律保护。然而,实际上公司治理的水平从根本上取决于法律实施的水平。美、英、德、北欧等少数发达国家之所以在公司治理水平上优越于世界其他国家,主要在于这些国家对投资者的权利实施了更完善的法律保护。本文重点分析股权集中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夏纪军  
本文通过多任务委托代理框架分析了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成本的影响,并根据这一框架评估股权分置改革对大股东治理效应、管理层持股激励效应的影响。针对2001—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尽管股权分置改革在总体上完善了公司治理,但是,这种正面影响受股改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股权性质的影响。国有控股公司股改前后大股东治理效应没有显著变化,而高管持股的激励效应则产生了负面影响。对于股权分散的非国有企业,股改显著改进了大股东治理效应和高管持股激励效应,而对股权高度集中的非国有企业,股改则减弱了大股东治理效应和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夏纪军  
本文通过多任务委托代理框架分析了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成本的影响,并根据这一框架评估股权分置改革对大股东治理效应、管理层持股激励效应的影响。针对2001—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尽管股权分置改革在总体上完善了公司治理,但是,这种正面影响受股改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股权性质的影响。国有控股公司股改前后大股东治理效应没有显著变化,而高管持股的激励效应则产生了负面影响。对于股权分散的非国有企业,股改显著改进了大股东治理效应和高管持股激励效应,而对股权高度集中的非国有企业,股改则减弱了大股东治理效应和高管持股激励效应。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水利  杨万顺  
本文以机械、设备和仪表行业的16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2004~2006年的数据,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Z指数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作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股改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正相关并不显著,且与代理成本显著正相关,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显著正相关,Z指数与公司治理绩效显著负相关;股改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托宾Q值正相关,代理成本显著正相关,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显著正相关,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Z指数与公司治理绩效显著负相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保国  魏巍  刘优辉  
股权集中度状况与现代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紧密相关,资本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对公司治理具有直接影响,并在股权分布均匀时,市场机制发挥得最为充分。适度的股权集中是理想的公司治理模式建立的关键所在,股权的集中必须代表了普通股东的根本利益,因此机构投资者首当其冲,在机构投资者与股东利益相吻合的前提下,机构投资者有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并更有效把握好对监管公司经理层职责的行使,促进公司的长期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俞红海  徐龙炳  
本文对股权集中下的控股股东侵占及相应公司治理机制研究进行系统回顾与评述。具体来说,分别对股权集中现象及其形成机制、股权集中下控股股东侵占,以及股权集中下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进行回顾。在回顾中我们发现,投资者法律保护不足导致股权集中及控股股东侵占,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以及影响公司投融资方式等进行侵占。相应地提高投资者法律保护是改善公司治理的有效举措。同时,股权制衡作为投资者法律保护不足的替代性机制,也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系统回顾基础上,我们认为公司内部决策机制、非正式制度以及投资者非理性等很可能是今后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指出,在针对中国市场研究中,需进一步结合国家控股、股权分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曦  朱迪星  
现有的股权结构治理效应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大多建立在资本市场有效的基础之上。考虑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相对集中和普遍存在错误定价的背景,分析了市场错误定价对股权集中治理效应的可能影响,并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5—2013年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治理效应会受到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下错误估价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高估和低估的情况下存在非对称效应。具体而言,公司价格被高估时股权结构的治理效率更高,这一点在非国有企业中尤其明显。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吴元波  
本文分析了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影响以及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认为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且有其它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总体而言最优,并进而指明了建立我国国有企业有效制衡的股权结构的思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增耀  
公司治理之所以形成不同模式,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股权结构不同,不同的股东构成、股权集中程度、以及大股东身份,导致股东行使权力的方式和效果有较大的区别,进而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运作及绩效有较大影响,而股权结构又在很大程度上受一国资本市场管制方式和对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保护程度的影响,是一个被管制环境所规定的内生变量,要改变股权结构,就必须改变其所依赖的外部环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玉清   张子刚  
我国上市公司为国有股占主导的封闭型的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股权的相对集中可以在一定程度抑制其发生“杀鸡取蛋”式的非理性行为 ,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要注意股权集中的适度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兆斌  
上市公司以“一股独大”、“股权分置”、“同股不同权”等为特征的股权结构向来被认为是造成目前中国上市公司以及证券市场众多弊疾的根本原因,并成为目前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依据。但我们认为,在股权结构选择的问题上,应该以股权结构能否促进上市公司效率水平的提高为标准,毕竟作为国民经济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上市公司的效率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效率的高低。本文从股权集中和股权制衡两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技术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以及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技术效率以及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显著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上市公司技术效率显著负相关,而与技术效率水平提高的相关性却并不显著。这说...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严若森  
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模型构建的股权集中型公司治理最优化研究,试图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模型的构建而确立一种股权集中型公司治理问题的一般分析框架,希冀解析基于一定公司治理环境及其变迁的公司治理最优化特别是股权集中型公司治理最优化这一问题的理论涵义与实践要旨,其对于丰富公司治理理论与促进公司治理实践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本文由此出发,对既有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并有基于此,就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模型构建的股权集中型公司治理最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贺炎林  张瀛文  莫建明  
股权集中度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结果并不一致,我们从外部治理环境的视角提供了新的解释,认为股权集中度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会因外部治理环境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以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的169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股权集中度对公司业绩产生了正向显著影响,但东部的正向影响显著低于西部。原因是东部地区的法律制度和市场竞争等外部治理环境优于西部地区,对管理层形成了更为有效的监督,替代了大股东的监督功能,因此,法律制度和市场竞争等外部治理环境是大股东对管理者监督的一种替代机制。之后,引入市场化指数及其分项指标——产品市场发育程度、政府与市场关系、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来检验外部治理环境的替代机制,发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吕晖  伍新明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产权基础 ,它决定了整个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构成和运作。但我国上市公司却普遍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的现象。作者对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框架性分析 ,并就如何构建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相关建议 :根据不同的行业来构造公司治理结构 ;引入竞争机制 ;改善股权结构 ,引入 4~ 5个大股东 ;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加强外部监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国栋  刘瑞文  张华  
公司绩效往往不能显现股权集中度的特征,实证研究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没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沪深43家终止上市公司资料,着眼于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缺失的关联性发现:在股权绝对集中状态下,公司治理缺失项数较少;在股权高度集中状态下,公司治理缺失项数最少;在股权相对集中、相对分散和高度分散三种状态下,公司治理缺失项数均比较多。所以,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缺失的影响呈不对称的U型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