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54)
- 2023(9259)
- 2022(8425)
- 2021(8158)
- 2020(6867)
- 2019(16180)
- 2018(16237)
- 2017(32073)
- 2016(17618)
- 2015(20028)
- 2014(20071)
- 2013(19935)
- 2012(18124)
- 2011(16074)
- 2010(16008)
- 2009(14676)
- 2008(14417)
- 2007(12570)
- 2006(11130)
- 2005(9918)
- 学科
- 济(67374)
- 经济(67281)
- 管理(55940)
- 业(54607)
- 企(47852)
- 企业(47852)
- 方法(33291)
- 数学(28541)
- 数学方法(28176)
- 财(21852)
- 农(17573)
- 中国(16569)
- 务(16143)
- 财务(16079)
- 财务管理(16051)
- 业经(15408)
- 企业财务(15350)
- 学(14627)
- 制(13470)
- 地方(13278)
- 理论(12051)
- 农业(11683)
- 和(11620)
- 贸(11605)
- 贸易(11599)
- 易(11247)
- 技术(11036)
- 环境(10364)
- 划(9946)
- 银(9812)
- 机构
- 大学(247920)
- 学院(245996)
- 管理(103423)
- 济(93465)
- 经济(91242)
- 理学(89732)
- 理学院(88800)
- 管理学(87364)
- 管理学院(86930)
- 研究(77528)
- 中国(58684)
- 京(53212)
- 科学(48747)
- 财(44800)
- 所(38858)
- 财经(35990)
- 业大(35848)
- 农(35702)
- 中心(35363)
- 研究所(35052)
- 江(34833)
- 北京(34145)
- 经(32633)
- 范(32216)
- 师范(31969)
- 州(29198)
- 院(28178)
- 农业(27723)
- 商学(26957)
- 财经大学(26873)
- 基金
- 项目(167611)
- 科学(131422)
- 研究(124085)
- 基金(121200)
- 家(104248)
- 国家(103346)
- 科学基金(89610)
- 社会(75798)
- 社会科(71701)
- 社会科学(71680)
- 基金项目(65749)
- 省(65155)
- 自然(59739)
- 自然科(58304)
- 自然科学(58293)
- 自然科学基金(57235)
- 教育(56931)
- 划(54810)
- 编号(51915)
- 资助(50360)
- 成果(42475)
- 部(37041)
- 重点(36690)
- 课题(34707)
- 创(34639)
- 发(34373)
- 项目编号(32676)
- 科研(32182)
- 创新(32124)
- 教育部(31973)
- 期刊
- 济(103179)
- 经济(103179)
- 研究(73217)
- 中国(42420)
- 管理(37972)
- 学报(36967)
- 财(35329)
- 科学(34215)
- 农(32325)
- 大学(27924)
- 教育(27656)
- 学学(26052)
- 农业(22748)
- 融(20830)
- 金融(20830)
- 技术(20684)
- 财经(17178)
- 业经(17162)
- 经济研究(15158)
- 图书(14625)
- 经(14331)
- 理论(13796)
- 问题(13567)
- 实践(12774)
- 践(12774)
- 科技(11833)
- 技术经济(11772)
- 现代(11430)
- 财会(11254)
- 业(11149)
共检索到355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爱萍 马奔 胡海峰
公司欺诈已经成为各国资本市场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学术界重点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从公司欺诈的动机、影响因素、识别、揭露、后果等方面对代表性文献进行综述。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管理层绩效薪酬契约是导致公司欺诈发生的主要诱导因素,但具体作用机制尚需探索,尤其是需要关注公司高管的个人特征、经历以及过度自信等非理性心理。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文化、社会关系、经济周期、监管环境都是影响公司欺诈的重要因素;员工内部举报和媒体报道是揭露欺诈行为的主要机制;公司欺诈对公司价值、股东财富以及整个社会都会造成巨大的危害;估计公司欺诈的严重程度和社会成本面临数据和方法等诸多困难。据此,本文认为未来研究要重点关注公司高管的心理因素、外部不确定性、文化等对公司欺诈行为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公司欺诈的国家间异同。
关键词:
公司欺诈 绩效薪酬 公司治理 经济周期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车险反欺诈联合课题组
车险领域历来是保险欺诈的"重灾区",车险欺诈案件数量占保险涉刑案件的70%~80%,严重侵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破坏正常的车险市场秩序,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是行业监管部门、公安司法机关防范打击的重点犯罪类型。近年来车险欺诈案件频发、手段多样,且日趋职业化、团伙化、专业化,对行业车险反欺诈以及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基于近年来反欺诈监管工作实践,以北京地区5家大中型保险公司的理赔及反欺诈工作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当前车险欺诈案件的新趋势和新特点,进而从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行业信息共享、外部环境、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剖析问题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大数据为核心构建多方协作联动防控体系的监管工作建议。
关键词:
车辆保险 保险欺诈 现状分析 保险监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瑞成 左爱玲 斯琴图雅
欺诈信息的嵌入导致企业信用风险出现失真现象,如何辨析欺诈信息、还原企业信用违约真实水平是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文章以孤立点挖掘理论为视角,综合分析了引发企业信用失真的欺诈信息的辨析技术:非线性滤波技术、聚类技术、分类技术、统计技术、信息论技术、近邻技术与混合技术,并基于研究企业信用失真这一目的,针对欺诈信息辨析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出了研究方向。
关键词:
信用失真 欺诈信息 孤立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奔
如何有效防范上市公司欺诈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的重大命题。主观刻意性、以外部中小投资者为欺诈客体、后果的严重性构成上市公司欺诈的核心要素。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欺诈呈现欺诈类型多样,同一公司反复欺诈及个人惩罚力度较轻等特点,同时大股东、高管与外部的证券分析师对上市公司欺诈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应从法律法规、建立多元分析师评价体系及引导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有效防范上市公司欺诈。
关键词:
公司欺诈 大股东 高管激励 证券分析师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宋文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信用证交易欺诈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相对于其它欺诈方式,这类欺诈具有隐蔽性强、手段诡秘的特点,加之人们疏于防范,因而危害性极大。本文试就信用证交易欺诈的起因,结合案例对信用证交易欺诈的种种手段、特征,以及识别方法和防范策略作了探讨。 一、信用证交易欺诈的起因 (一)信用证的信用风险 信用证尽管是一种以银行信用作保证的结算方式,但它毕竟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而各当事人并非绝对恪守信用,这就使信用证的信用风险难以避免。加之国际贸易的跨国性,交易双方在语言文字、商业习惯、贸易法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文红
一、案例背景高盛集团公司(Goldman Sachs Group Inc.,简称"高盛")创始于1869年,成立于纽约,1999年5月在纽约交易所挂牌上市,证券代码为GS。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都设有分部,并以东京、伦敦、香港以及法兰克福等地作为地区总部,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建涛 巨珣 董楠
有效应对保险欺诈对保险公司具有重要价值,可以防止因欺诈识别错误而承受惜赔责难。通过对北京某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5~2010年诉讼、和解的调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投保方索赔欺诈是个不争的事实,媒体关于保险公司败诉的报道夸大了保险公司惜赔程度,保险公司诉讼基本是理性行为。而且,城区投保方索赔欺诈,远甚于郊区县;与寿险相比,意外险、健康险更容易引发索赔欺诈;投保方比保险公司更愿意上诉。
关键词:
保险欺诈 诉讼 惜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邓利梅
上市公司的欺诈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声誉,制约了公司的发展,而且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已有研究中主要围绕上市公司欺诈行为的前因后果,较少地分析上市公司欺诈行为的应对之策,在理论上,对CEO进行降薪惩罚比解聘CEO更具有可行性。基于此,本文选取2008~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上市公司欺诈行为对CEO薪酬惩罚效应的存在性,并且进一步检验在不同的公司所有制、董事会结构以及外部市场制度环境条件下,惩罚效应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这种惩罚效应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中;同时,惩罚效应在非国有企业、董事会分离的结构以及良好的市场制度环境中更为明显。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欺诈行为 CEO薪酬 内部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陈骏 王明
国内外对会计欺诈研究的文献非常多,但较少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角度出发研究预警模型的构建。本文以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指标,运用逻辑回归方法,尝试性的构建起会计欺诈预警模型,以期为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会计欺诈 预警模型 逻辑回归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邓利梅
上市公司的欺诈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声誉,制约了公司的发展,而且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已有研究中主要围绕上市公司欺诈行为的前因后果,较少地分析上市公司欺诈行为的应对之策,在理论上,对CEO进行降薪惩罚比解聘CEO更具有可行性。基于此,本文选取2008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上市公司欺诈行为对CEO薪酬惩罚效应的存在性,并且进一步检验在不同的公司所有制、董事会结构以及外部市场制度环境条件下,惩罚效应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这种惩罚效应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中;同时,惩罚效应在非国有企业、董事会分离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欺诈行为 CEO薪酬 内部治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涂明辉
互联网出现以后,网络证券欺诈也随着产生并呈蔓延趋势,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证券欺诈手段在互联网时代重新得到演绎,危害程度更深,范围更广,后果更为严重。而且,由于互联网自身的特点,网上证券欺诈的隐蔽性越来越强,给证券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的证券立法和证券监管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监管的需要。证券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已经在网络证券欺诈监管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尤其是监管措施较为完善的美国。完善我国的证券监管措施需要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特殊情况,探索适合我国的网络证券欺诈监管体系。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证券欺诈 证券监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燕南
价格欺诈行为是有违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然而,一直以来,我国价格法律法规对于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存在概念不准确、构成要件不确定、法律规定不一致、多处竞合的问题,导致在实践中出现多头管理,价格欺诈行为被扩大化适用。本文通过对现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现行法律规定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案以供借鉴。
关键词:
价格欺诈行为 构成要件 消费者权益保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振源
一、引言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保险欺诈的微观形成机制及反保险欺诈的最优保险契约是近十几年来保险经济学的一个热门话题。从研究方法上看,保险欺诈问题的经济研究存在两种范式:有成本状态证实(Costly State Verification,简称CSV)范式与有成本掩盖(Costly State Falsifica-tion,简称CSF)范式。前者假定保险公司对索赔的调查是有成本的;后者假定被保险人对保险事故的掩盖是有成本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连友 李亮
通过引入成本—收益理论,对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中的欺诈问题进行研究,比较该制度中各参与主体的成本、收益构成,分析各影响因子对欺诈与反欺诈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欺诈与反欺诈行为受行为成本、行为收益大小的制约,且有其相应的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反欺诈对策。
关键词:
社会医疗保险 欺诈行为 成本—收益分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珺
大约在七八年前,就有专家分析预言:随着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与金融体制的新旧交替,中国将成为金融欺诈实施的领地,成为金融欺诈侵害的主要目标。这些年来,我国境内发生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金融欺诈案件——从信用证欺诈到伪造、假冒票据;从引资诈骗到恶意透支等——及其产生的恶劣影响与严重后果无不明证着:目前我国的情形不幸为专家的预言而言中。面对金融诈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