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97)
2023(6874)
2022(5845)
2021(5358)
2020(4687)
2019(10395)
2018(10351)
2017(19870)
2016(11124)
2015(12633)
2014(12582)
2013(12183)
2012(11206)
2011(10062)
2010(10440)
2009(10159)
2008(10370)
2007(9545)
2006(8673)
2005(8315)
作者
(30633)
(25699)
(25664)
(24450)
(16469)
(12213)
(11623)
(9743)
(9727)
(9370)
(8787)
(8693)
(8401)
(8325)
(8305)
(7799)
(7599)
(7527)
(7486)
(7470)
(6639)
(6236)
(6129)
(5887)
(5886)
(5783)
(5727)
(5661)
(5160)
(4940)
学科
管理(46530)
(41846)
(40442)
经济(40344)
(38743)
企业(38743)
(21472)
(16993)
方法(16341)
(15806)
财务(15776)
财务管理(15747)
企业财务(15209)
数学(13835)
数学方法(13654)
(11694)
中国(10848)
业经(10441)
体制(10256)
(10137)
(9162)
银行(9152)
(8635)
(8004)
金融(8002)
(7581)
(7511)
(7038)
制度(7007)
技术(6877)
机构
大学(158069)
学院(155980)
(64068)
经济(62587)
管理(61365)
理学(51629)
理学院(51130)
管理学(50458)
管理学院(50144)
研究(49347)
中国(41983)
(38304)
(32813)
财经(28638)
科学(26404)
(26021)
(25807)
(24077)
中心(24070)
(21379)
财经大学(21263)
北京(20807)
研究所(20781)
(20084)
经济学(19479)
业大(19472)
(18147)
(18048)
师范(17951)
商学(17616)
基金
项目(96002)
科学(76749)
研究(71808)
基金(71665)
(61163)
国家(60655)
科学基金(53286)
社会(47433)
社会科(45029)
社会科学(45022)
基金项目(37539)
(36327)
教育(34001)
自然(33854)
自然科(33063)
自然科学(33055)
自然科学基金(32520)
(30584)
资助(29320)
编号(28461)
成果(25238)
(24535)
(22674)
重点(21461)
教育部(20218)
课题(19967)
(19883)
(19854)
国家社会(19700)
人文(19561)
期刊
(76304)
经济(76304)
研究(50494)
中国(35871)
(35249)
管理(26136)
学报(21802)
(20574)
金融(20574)
科学(20288)
(20024)
大学(17806)
教育(16857)
学学(16623)
财经(15619)
(13217)
技术(12603)
农业(12270)
业经(11338)
经济研究(11018)
财会(10468)
会计(10122)
问题(9871)
(7968)
理论(7825)
(7650)
(7544)
通讯(7079)
现代(7070)
会通(7056)
共检索到253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来  李媛媛  
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环节,控制权如何配置对公司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公司控制权的研究首先在其他学科领域展开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公司法学界也逐渐认识到控制权的重要价值。公司控制权的配置状况在公司制度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相关的配置模式也随着公司发展的现实状况而日益丰富和灵活。受制于我国公司发展理念的僵化和法律制度的严苛规制,我国实践中的公司控制权配置状况均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效果。由此,通过对公司控制权配置情况的系统梳理和分析,明确公司控制权配置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来  李媛媛  
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环节,控制权如何配置对公司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公司控制权的研究首先在其他学科领域展开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公司法学界也逐渐认识到控制权的重要价值。公司控制权的配置状况在公司制度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相关的配置模式也随着公司发展的现实状况而日益丰富和灵活。受制于我国公司发展理念的僵化和法律制度的严苛规制,我国实践中的公司控制权配置状况均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效果。由此,通过对公司控制权配置情况的系统梳理和分析,明确公司控制权配置的现实趋势和应当遵循的制度理念,探寻公司控制权合理配置的有效制度路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刚  侯晓红  
本文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依次分析我国政府行为、市场化进程和资本市场发展特征对公司终极控制权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私有性质终极控制股东为保护私有产权向政府寻租,为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和资源转移等多重动机选择集团化、股权集中的终极控制权安排;国有性质终极控制股东为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变革制度和缓解地方政府公共治理压力也会选择股权集中的金字塔结构。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初期所形成的重筹资和上市公司独立性不足特征也使终极控制股东的上述动机通过上市公司更加容易实现。所以,特定终极控制权配置结构与特定制度环境下的终极控制股东利益模式相互强化,治理大股东控制和利益侵占则需要多种制度因素的协同变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水全  孙芳城  王雷  
劳动是重要的要素资源,以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1~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自然实验、两阶段回归等方法,从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地区工会化率及职工集体协商覆盖率等四个维度实证考察劳动力市场制度变迁对公司持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强化劳动保护能通过压缩利润空间、增加经营风险、挤出外部融资等多种路径影响公司的持现需求,且该效应在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中表现得更突出。上述结论不仅有助于透彻理解《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工会制度、职工集体协商制度等劳动保护制度的政策传导机理以及企业面临制度变革的主观能动性,为评价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微观证据,而且对于我国劳动力市场改革和企业应对制度变革的策略选择也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窦炜  马莉莉  刘星  
以控制权的配置模式和权利制衡特征为基础,本文通过采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不同控制权配置模式下的企业投资效率问题。结果显示:(1)投资效率损失普遍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中,其中过度投资效率损失高于最优支出水平18.97%,而投资不足效率损失低于最优支出水平16.04%。(2)所有模型的检验结果均显示: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两权分离是上市公司投资效率损失的内在动因。(3)在多个控制权持有主体同时控制上市公司时,对公司财务决策效率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多个控制权持有主体间的相对持股比例,而不是某一控制权主体的绝对持股比例或控制权持有比例。而且,不同的权利制衡特征和模式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也具有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建宏  封丽萍  汪炜  
本文利用2005~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从股东权力视角研究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发现:地区投资者保护水平对大股东控制权的影响会由于公司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地区投资者保护水平直接对股东控制权存在正向影响,而非国有控股公司中地区投资者保护水平与公司政治关联程度共同影响股东控制权。在行业竞争度低的公司中,投资者保护水平与大股东控制权的影响显著为正,但这种影响在行业竞争度高的公司中并不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华  
本文在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关系多样性的基础之上,对上市公司控制权内部配置中存在的国有资产控制权的代理错位、大股东的"权力放大效应"、高额的代理成本三个显著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改革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体制、加强股东对经理人的控制、充分行使小股东控制权、加快完善外部控制权市场配置的步伐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完善措施。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琳  
根据资本结构的控制权理论和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与资本结构现状,公司控制权配置与公司资本结构存在互动关系。在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趋势下,探索并选择资本结构与控制权配置的优化途径,是业内人士与相关学者的重要责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军  
关于公司控制权的含义,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提出,从本质上说,公司控制权是一种公司资源的配置权,即对公司资源进行指挥和整合,协调公司经济运行的权力。公司控制权在协调公司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决定公司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如何分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许萍  郑晓鸿  
股权分置改革后,对股权分置问题的研究,应从是否改革、如何改革等问题转到改革后我国控制权市场如何健康发展、控制权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能否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等问题上来。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低效率的研究结论。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星  安灵  
相对于控制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直接利益侵占,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形成、分配密切相关的企业资本配置行为对于公司价值以及中小股东利益的损害可能更为严重。在简要回顾控制权私有收益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从实物投资、R&D投资、存货投资和企业集团所有权结构安排四个方面,回顾和评述了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上述资本配置行为影响的国内外新近的研究文献,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代彬  彭程  刘星  
关系型交易和内部权力配置作为重要的公司治理安排都将对企业的避税决策产生影响,这一观点虽被广泛接受但缺乏经验证据的佐证。笔者以2008—2014年的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发现:随着与供应商/客户关系型交易比重的提升,公司的税收激进水平越严重,表明企业避税行为越会受商业战略的影响;高管控制权的增强会进一步强化关系型交易与公司激进避税行为的正向关系,揭示企业的财务决策可能蕴含了强权高管的自利性动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公司面临更强的市场竞争压力和拥有较低的多元化程度时,关系型交易对企业激进避税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不过高管控制权原有的正向调节效应却受到明显弱化。笔者的研究结论为当前有关优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祖华  
契约的不完全性导致了控制权问题的产生。GHM基本模型认为,公司控制权应授予物质资本的所有者,GHM第二代模型提出了"控制权相机配置"命题,由此遭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批评。利益相关者理论缺乏分享企业控制权的依据,实践中也难以实行。不完全契约理论下公司控制权配置的解释,仍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春玲  聂敬思  
从创始人角度出发,通过对万科控制权之争发生前后创始人控制权演进的分析,解构影响创始人控制权获取与维持的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而揭示对内部社会资本的过度自信、对外部社会资本的过于依赖以及过于理想主义,是创始人在维持控制权时的疏漏之处,并针对出现的失误提出改进意见。万科的控制权之争暴露出我国公司治理的不足,对于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保护创始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细雄  
文章以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为背景,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剖析了家族企业治理转型过程中因创业家族控制权让渡而引发的控制权私利及其诱发机理,并进一步构建模型揭示了投资者权益司法保护制度和经理人诚信与声誉机制两类制度因素对经理人控制权私利行动和创始家族控制权让渡决策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无论是权益司法保护,还是市场声誉机制都对经理人控制权私利行动产生显著约束,进而对创始家族控制权让渡和家族企业治理转型进程产生影响,即司法保护制度和经理人市场越发达,创始家族向职业经理人让渡的企业控制权越多,家族企业治理转型进程越顺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