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04)
2023(9242)
2022(8075)
2021(7381)
2020(6534)
2019(15220)
2018(15122)
2017(29864)
2016(16426)
2015(18821)
2014(18956)
2013(18822)
2012(17543)
2011(15882)
2010(16067)
2009(15315)
2008(15744)
2007(14438)
2006(12570)
2005(11531)
作者
(47680)
(40278)
(40137)
(38386)
(25502)
(19338)
(18469)
(15496)
(14955)
(14318)
(13590)
(13430)
(12785)
(12745)
(12670)
(12464)
(12411)
(11855)
(11800)
(11606)
(9955)
(9945)
(9707)
(9067)
(9033)
(8990)
(8979)
(8937)
(8072)
(7909)
学科
(69012)
经济(68900)
管理(58773)
(55506)
(48390)
企业(48390)
方法(34031)
数学(30240)
数学方法(30010)
(27337)
(19592)
(19086)
财务(19055)
财务管理(19016)
企业财务(18234)
(17711)
中国(15842)
业经(14695)
(13413)
(12456)
(11898)
银行(11871)
(11870)
贸易(11865)
(11537)
体制(11381)
农业(11260)
地方(11221)
(11168)
(11092)
机构
大学(243662)
学院(241743)
(102830)
经济(100703)
管理(94831)
理学(81441)
理学院(80630)
管理学(79504)
管理学院(79044)
研究(77422)
中国(61207)
(52960)
(50168)
科学(45252)
财经(41199)
(39913)
(39438)
(37228)
(37105)
中心(36511)
研究所(35176)
业大(34969)
经济学(32049)
北京(31460)
农业(31423)
财经大学(30568)
经济学院(29040)
(28762)
(28403)
师范(28103)
基金
项目(154922)
科学(122324)
基金(114016)
研究(113053)
(98170)
国家(97404)
科学基金(83966)
社会(73093)
社会科(69387)
社会科学(69363)
基金项目(61010)
(60384)
自然(53975)
自然科(52675)
自然科学(52659)
教育(52441)
自然科学基金(51793)
(50488)
资助(46687)
编号(45626)
成果(37916)
(35942)
重点(34909)
(33497)
(32308)
(31974)
教育部(31167)
课题(30891)
创新(30369)
人文(30253)
期刊
(112645)
经济(112645)
研究(70613)
中国(46655)
(46304)
学报(36551)
(35961)
管理(34605)
科学(33231)
大学(27959)
学学(26549)
(24645)
金融(24645)
农业(23401)
财经(21606)
教育(20572)
技术(20013)
(18341)
经济研究(17595)
业经(17578)
问题(15238)
财会(13601)
(12855)
技术经济(12325)
理论(12306)
(12162)
会计(12100)
(11871)
实践(10967)
(10967)
共检索到360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朱筠笙  
公司控制权转让行为 ,其实质是对较为稀缺的控制权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对公司控制权转让行为进行效率评价 ,主要是看对这一资源的重新配置是否改善和提高了公司价值 ,从而增进了社会福利。本文在对获取公司控制权收益的主体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一个对公司控制权转让效率进行分析的总体框架。运用该框架对集中和分散两种所有权结构下的公司控制权转让效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论为 :在促进有效率的公司控制权转让发生方面 ,集中的所有权结构要优于分散的所有权结构 ;但在防止无效率的公司控制权转让方面 ,分散的所有权结构则优于集中的所有权结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建新  刘世春  
本文选择2000~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间转让控制权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强调控制权是"实际控制权",转让方式为有偿协议转让。同时使用事件分析法中的三种模型总体检验和分年度检验样本公司控制权转让的效应,系统分析了证监会在2000~2002年中颁布的26号文、75号文、105号文的监管绩效。研究表明,我国并购市场正在回归理性,控制权转让能给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股东带来超常收益。三个年度中均存在信息提前泄露,但市场提前反应程度不一。所以,监管层在制定法规政策时既要强调并购信息披露的公开化,又要强调并购操作程序的规范化,两者不可偏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甄  胡军  
本文以2003—2011年A股发生终极控制人变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四类控制权变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1)国有转民营和民营转国有都能显著提高公司绩效,而国有转国有和民营转民营对公司绩效的提高并不显著;(2)民营转国有对公司绩效的提高源于隧道效应的减弱,而国有转民营对公司绩效的提高则是隧道效应的减弱和经理人代理问题的降低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上结论说明,产权性质的改变在控制权转让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同所有制结构在治理问题上各有优缺点:国有企业往往面临更为严重的经理人代理问题,而民营企业的大股东隧道效应更为严重。所有权性质的转变导致治理形式的转换,新的治理形式克服了原先治理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安邦坤  
上市公司控制权协议转让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一直是上市公司并购的基本形式,要约收购仅是辅助手段。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由于现行法在定价和审批等方面的限制,协议转让受到严格限制,导致股改后我国控制权市场面临空缺,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丧失,公司并购裹足不前。未来应当对现行规则进行改革,建立起以协议转让和证券商报价制度为特征的控制权协议转让制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慧琳  唐宗明  
本文实证检验中国沪市A股市场大宗股权转让中,大股东控股和交易后高管层的变动等控制权因素是否对目标企业交易后的绩效产生影响,具体影响的程度如何。实证研究的结果证明沪市A股市场大宗股权转让的高管层变动和关联交易会导致目标企业绩效变差,影响较为显著;而大股东控股对目标企业绩效有正的效应;实证结果的进一步挖掘表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过度掠夺会导致绩效变差,对公司价值产生负影响;反之,私人控制权合理的部分则对公司价值存在正面的影响。
[期刊] 改革  [作者] 范琦  毛程连  
以1995~2009年上市公司所发生的协议收购为样本,使用事件研究法,比较取得控制权与未取得控制权的协议收购在第一次公告日和正式公告日前后五天的累积超额收益率。研究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协议收购都可以获得正的累积超额收益,短期市场收益的大小与取得控制权与否、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让到不同所有权性质的收购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控制权转让的时间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国有企业取得控制权的累积超额收益更大;而改革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未取得控制权的累积超额收益更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群英  
一、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偏离(一)终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及两权偏离度界定本文以现金流量权衡量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拥有的所有权,而以终极控制权衡量终极控制人所拥有的表决权。从本质上看,终极控制人在投入资本后取得股份比例然后才能取得控制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菁  
本文回顾了美国公司治理体制的形成与演变历程。文中指出,伴随美国公司治理体制的不断演变,公司控制权已经从所有者手中转移到了内部的经营者和外部的监控者手中。最初,经营者和监控者都是以增进或保护所有者权益为初衷来介入公司事务的,但经过数十年的演化后,二者一道从股东手中攫取了大部分的公司控制权,实现了对公司的联合控制。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代理理论以及以其为理论背景的股东价值论的兴起,是美国公司治理晚近的一个主要进展,但在这个时期里,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日渐式微的基本态势,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观。本文讨论了美国公司治理体制的世界性影响,并指出它不是一种理想的公司制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蒲自立  刘芍佳  
文章从公司控制权的有效性分析入手研究公司的控制权和绩效问题。文章计算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阈值比例,获得了控制上市公司的最低比例,并对控制权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了获得公司控制权有利于公司绩效的基本结论,而且控制类公司的绩效要优于非控制类公司。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钱春海  夏荔  
企业所有权的有效性决定于企业控制权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对应。然而,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控制权已逐步转移到企业经营者手中,那么这种安排还具有效率吗?本文通过一个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控制权的转移及重新构造是一种有效率的组织演化形式。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志华  
学术界关于公司控制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探讨上,而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本质是对公司不合理配置的控制权进行重新配置和调整的过程。总结了Facebook、雷士照明、万科和阿里巴巴等国内外关于控制权争夺的案例,认为公司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在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并归纳了公司控制权在重新配置和调整过程中的五种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基础,即包括政府、出资者、经营者和员工等在内的各要素主体所提供的环境要素、物质要素、决策要素和执行要素对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程度。最终,明确了公司控制权配置和调整的整体趋势,即哪个主体提供的要素对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程度越高,其享有的控制权也就越多。研究结论揭示了公司控制权重新配置和调整的规律,深化了公司控制权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为缓解实践中的控制权争夺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立强  
文章从制度经济分析的角度探讨常见三种规范控制性股权移转交易模式的效率性,提出市场规则搭配法律规范模式。一则尊重市场机制,保留市场规则下促进有效率交易的功能;二则填补市场规则下无法防堵无效率交易的缺憾。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衔  陈怡男  
本文认为,全流通是解决我国控制权市场诸多问题的首要条件,但全流通不能解决控制权市场的所有问题,要警惕全流通后依然存在的股权结构的高度集中所带来的控制权市场失效。因此,还必须要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法制环境,真正实现控制权市场的监督约束功能。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林凤  温小霓  
本文分析了控制权机制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机理,指出了金融中介参与公司治理对这种机制作用的发挥是必要的,并能改善目前我国的控制权结构。最后提出了金融中介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卜金涛  
公司股权日益社会化、分散化是一种无法逆转的趋势,所有的股东不可能都进入董事会参加各项决策,从而导致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本文从公司所有权、控制权两个维度将公司控制权配置模式分为四个类型,对各类公司控制的实现工具、途径进行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