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69)
- 2023(7994)
- 2022(6890)
- 2021(6369)
- 2020(5488)
- 2019(12243)
- 2018(12078)
- 2017(23758)
- 2016(12638)
- 2015(14351)
- 2014(14101)
- 2013(13777)
- 2012(12409)
- 2011(11078)
- 2010(11278)
- 2009(10920)
- 2008(11233)
- 2007(10293)
- 2006(9382)
- 2005(8595)
- 学科
- 管理(56282)
- 业(50977)
- 济(49694)
- 经济(49523)
- 企(48106)
- 企业(48106)
- 财(23693)
- 方法(22388)
- 务(17733)
- 数学(17731)
- 财务(17703)
- 财务管理(17676)
- 数学方法(17566)
- 企业财务(17068)
- 制(16593)
- 业经(13453)
- 中国(12839)
- 农(12341)
- 体(11891)
- 环境(11639)
- 划(10431)
- 体制(10318)
- 和(9672)
- 理论(9280)
- 银(9143)
- 银行(9136)
- 学(9113)
- 融(8846)
- 金融(8843)
- 行(8616)
- 机构
- 大学(183451)
- 学院(182623)
- 济(77288)
- 经济(75797)
- 管理(74699)
- 理学(64243)
- 理学院(63654)
- 管理学(62874)
- 管理学院(62534)
- 研究(55639)
- 中国(45685)
- 财(42758)
- 京(37427)
- 财经(32964)
- 科学(30337)
- 经(29739)
- 江(27394)
- 所(26834)
- 中心(25806)
- 财经大学(24545)
- 经济学(23864)
- 研究所(23487)
- 北京(23391)
- 农(22795)
- 业大(22309)
- 商学(21474)
- 商学院(21306)
- 经济学院(21286)
- 州(21202)
- 范(20747)
- 基金
- 项目(117427)
- 科学(94856)
- 基金(88977)
- 研究(87212)
- 家(75592)
- 国家(74989)
- 科学基金(66705)
- 社会(60743)
- 社会科(56668)
- 社会科学(56651)
- 基金项目(46868)
- 省(44366)
- 自然(42042)
- 自然科(41052)
- 自然科学(41043)
- 自然科学基金(40389)
- 教育(40065)
- 划(36898)
- 资助(36143)
- 编号(34213)
- 制(28665)
- 成果(28598)
- 部(27429)
- 重点(25921)
- 国家社会(25107)
- 教育部(24561)
- 创(24540)
- 人文(24261)
- 发(23095)
- 性(23051)
共检索到277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晶 郭海
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剥夺问题的原发机制除"股权控制"的经济性因素外,还应该考虑许多复杂的社会性因素,其中社会资本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视点。承续前期的研究,本文以"股权控制链"和"社会资本控制链"为引,将影响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制度变量引入研究。通过构建"社会资本控制效度模型",阐释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社会资本强度与企业实际控制权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当企业的社会资本强度一定时,企业的环境越以非正式的制度为主,则越有利于实际控制人利用社会资本控制链对公司进行控制,实际控制人拥有的剩余控制权越多,其可操纵企业的自主行为空间也就越大。当企业的环境越以正式制度为主时,则越不利于实际控制人利用社会资本控制链对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丽梅
本文选取2012-2014年沪深上市企业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企业在自身实力发展壮大时,要想保证控制权的完整性和以更小的代价获取较优质的融资,特别是两权分离度逐渐增大的时候,终极控制股东通常会通过提高债务水平来实现上面所说的两个目标,同时国内上市公司因为历史原因,债务的治理效应没有达到高管期待的结果;国家政策通常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如果能够获得政策的扶持,上市企业就能够以更低的代价获取较优质的融资,同时上市公司可以采取法治手段来降低终极控制股东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干扰;政府对上市公司采取的政策和宏观调控会对企业的信誉和实力、竞争环境起到巨大的作用,能够帮助企业以更低的代价获取发展资金,因此企...
关键词:
终极控制 制度环境 资本结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高闯 关鑫
迄今为止,关于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权的研究仍然仅仅局限于"股权控制链分析范式"。这种研究范式既难以深刻揭示终极股东的隐蔽性,又无法系统地定量分析终极股东控制度。基于此,本文创造性地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构建起上市公司"社会资本控制链分析范式",用大股东的社会网络连带作为追溯上市公司终极股东及其控制权的逻辑起点,细致地甄别其社会网络连带关系,探寻其动员这些社会资本获取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进而成为终极股东的方式和路径,并利用这一分析范式解析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类型及其动态演变的机理。这种新的分析框架能够更为精准地识别上市公司的终极股东、测量和分析终极股东控制权,有效地弥补股权控制链分析范式的不足,从而为...
关键词:
终极控制权 社会资本 网络连带 控制链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志华
学术界关于公司控制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探讨上,而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本质是对公司不合理配置的控制权进行重新配置和调整的过程。总结了Facebook、雷士照明、万科和阿里巴巴等国内外关于控制权争夺的案例,认为公司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在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并归纳了公司控制权在重新配置和调整过程中的五种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基础,即包括政府、出资者、经营者和员工等在内的各要素主体所提供的环境要素、物质要素、决策要素和执行要素对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程度。最终,明确了公司控制权配置和调整的整体趋势,即哪个主体提供的要素对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程度越高,其享有的控制权也就越多。研究结论揭示了公司控制权重新配置和调整的规律,深化了公司控制权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为缓解实践中的控制权争夺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恒 何文盛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股权进入"全流通"时代,控制股份的资本属性和控制权属性得以显现,由此,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的治理模式将发生改变。本文借助制度经济学的思想,讨论了控制权市场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了控制权市场的演进及公司治理效应。
关键词:
中国上市公司 控制权市场 公司治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来 李媛媛
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环节,控制权如何配置对公司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公司控制权的研究首先在其他学科领域展开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公司法学界也逐渐认识到控制权的重要价值。公司控制权的配置状况在公司制度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相关的配置模式也随着公司发展的现实状况而日益丰富和灵活。受制于我国公司发展理念的僵化和法律制度的严苛规制,我国实践中的公司控制权配置状况均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效果。由此,通过对公司控制权配置情况的系统梳理和分析,明确公司控制权配置的
关键词:
公司控制权 股权结构 表决权 公司自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来 李媛媛
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环节,控制权如何配置对公司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公司控制权的研究首先在其他学科领域展开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公司法学界也逐渐认识到控制权的重要价值。公司控制权的配置状况在公司制度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相关的配置模式也随着公司发展的现实状况而日益丰富和灵活。受制于我国公司发展理念的僵化和法律制度的严苛规制,我国实践中的公司控制权配置状况均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效果。由此,通过对公司控制权配置情况的系统梳理和分析,明确公司控制权配置的现实趋势和应当遵循的制度理念,探寻公司控制权合理配置的有效制度路径。
关键词:
公司控制权 股权结构 表决权 公司自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晶 关鑫 高闯
承续前期研究,本文提出了一个关于"终极股东双重隐形控制链的构建与动用"问题的理论假说,并构建了一个一般分析框架,利用这一分析框架,全面、深入、系统地解读了草原兴发终极股东双重隐形控制链的构建过程和构建机理,揭示出股权控制链与社会资本控制链交织使用的一般规律。终极股东一方面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从股权控制链的最终结点上退居幕后,遥控指挥,另一方面又通过动用其必要的社会资本,进一步强化对其他股东、董事和经理人员的控制,从而强化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并方便其进行隐蔽式剥夺。
关键词:
终极股东 社会资本 控制链 隧道挖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万立全
笔者对不同定价基础的协议转让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衡量控制权私人收益,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分为政府控制主体和非政府控制主体,并对2003年~2008年发生的控制权转移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处于较高水平,但股权分置改革后有所降低;政府控制公司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小于非政府控制公司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治理环境越好,控制权私人收益越低。
关键词:
控制权私人收益 实际控制人 治理环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于培友 张美玲 李青格
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由格力集团变更为珠海明骏后,公司变为无实际控制人公司,文章以董明珠团队控制权在第一大股东变更后的变化及如何实现制度化控制为主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国有大股东格力集团控股下,董明珠团队通过为股东创造优秀的业绩进而获得了股东支持并取得了董事会实质控制权,但这种控制是非制度化的,并不稳定。第一大股东变更后,董明珠团队通过珠海明骏的投资关系和协议约定得以对珠海明骏产生重大影响并获得部分董事决定权,由此董明珠通过制度化方式增强了对格力电器的控制。研究表明,企业家人力资本为股东创造价值进而得到股东支持是增强控制权的基础,而通过合伙企业持股架构和董事的协议约定则是实现制度化控制的关键方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晶 张书博 祝丽敏 王明
在现代企业治理中,实际控制人往往采用"股权控制"与"社会资本控制"相互配合的手段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导致控制权不等于控股权的现象频频出现。承续前期研究,本文进一步将社会资本划分为个人社会资本和组织社会资本,并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社会资本与组织社会资本契合度的概念。本文发现:实际控制人个人社会资本与组织社会资本的契合度会影响企业实际控制权的稳定性:实际控制人应将努力的焦点汇聚在如何使得自己的个人社会资本与企业的组织社会资本同步提升、同步发展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荣杰 高伟强 吴超
本文以2010~2015年处于成熟期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实际控制权的私有利益为切入点,以投资成本-收益理论为视角考察实际控制权对公司投资方向与投资挤占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处于成熟期时,实际控制权与公司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正相关;实际控制权与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显著负正相关;实际控制权对公司无形资产投资不产生影响;实际控制权与公司投资挤占显著正相关。本文研究结论说明,公司处于成熟期时会进行不同方向投资,且出现了短期资产投资挤占长期资产投资的现象。为防止公司实际控制人进行短期投资行为,损害公司价值,公司治理层需要对公司实际控制权进行合理安排。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安维东
家族企业引入机构投资者是其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以往研究大多认为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能够缓解代理问题,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本文通过对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案例的分析,发现在股权制衡下,机构投资者为改善企业的治理状况而采用引入战略投资者、更换管理团队、驱逐创始人股东等手段,却因为无法获得家族企业社会资本的支持而无法有效发挥治理效应。本文认为,在我国家族企业中,股权制衡情况下机构投资者与家族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容易引发控制权争夺;由于我国家族企业中存在的社会资本控制链,机构投资者发挥其治理效应仍存在困难;应注重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保护外部投资者利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锡林 唐元虎
在供应链中 ,普遍存在控制与反控制的问题 ,这极大地损害了供应链的效果。供应链的控制主要存在定价控制、库存控制、运作控制、渠道结构控制和信息控制五种形式 ,供应链中的相互合作与信任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极大地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总利润水平。
关键词:
供应链控制权 渠道结构控制 信息控制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玉明 张昭贵 王嘉胜
资本结构在企业控制权争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影响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的投票权分布来影响公司控制权争夺的结果。本丈认为,企业控制权的争夺将有助于降低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的价值。一套完善的约束代理人机制不能缺少兼并和接管等控制权争夺机制,尽管控制权争夺的成本可能昂贵,却为企业提供了最终的外部约束,可使企业资本结构达到优化
关键词:
控制权 资本结构 并购 企业价值 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