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18)
2023(11568)
2022(9652)
2021(9275)
2020(7941)
2019(18044)
2018(17196)
2017(33835)
2016(17860)
2015(20054)
2014(19643)
2013(19121)
2012(17203)
2011(14633)
2010(14201)
2009(12865)
2008(12818)
2007(10762)
2006(9174)
2005(8020)
作者
(46856)
(38765)
(38755)
(36964)
(24871)
(18571)
(17636)
(15137)
(15040)
(13740)
(13254)
(13155)
(12487)
(12196)
(12120)
(12098)
(11775)
(11336)
(11290)
(11160)
(9618)
(9261)
(9237)
(9132)
(8853)
(8749)
(8638)
(8302)
(7726)
(7682)
学科
(64021)
经济(63944)
管理(59537)
(55514)
(49520)
企业(49520)
(35522)
方法(34649)
数学(30853)
数学方法(30488)
(21752)
(20691)
财务(20661)
财务管理(20606)
企业财务(19791)
(19742)
银行(19595)
(18167)
中国(17517)
(16152)
业经(14248)
财政(13387)
(13212)
金融(13211)
(12870)
制度(12854)
(12482)
(11497)
地方(11393)
(10888)
机构
大学(232673)
学院(230487)
(95316)
管理(94492)
经济(93567)
理学(82077)
理学院(81354)
管理学(80125)
管理学院(79708)
研究(71504)
中国(63023)
(55600)
(46920)
科学(41696)
财经(40885)
(37459)
(36326)
中心(35863)
(34010)
(33979)
业大(32496)
财经大学(30962)
经济学(30388)
研究所(30360)
农业(28729)
北京(28382)
经济学院(27604)
(26743)
(26516)
商学(26123)
基金
项目(160964)
科学(128539)
基金(121152)
研究(116147)
(105575)
国家(104733)
科学基金(91833)
社会(76261)
社会科(72459)
社会科学(72438)
基金项目(64113)
(61141)
自然(60414)
自然科(59105)
自然科学(59086)
自然科学基金(58046)
教育(54004)
(52018)
资助(49167)
编号(45057)
(36968)
重点(36339)
成果(35658)
(34434)
(33046)
国家社会(32585)
教育部(32581)
创新(32226)
科研(32030)
人文(31542)
期刊
(95842)
经济(95842)
研究(70447)
(50782)
中国(43446)
学报(35506)
管理(35269)
(34723)
金融(34723)
科学(32168)
(31022)
大学(28302)
学学(27051)
财经(21178)
农业(19485)
教育(18778)
技术(18739)
(17968)
经济研究(16487)
财会(14561)
业经(14393)
会计(13679)
问题(12223)
理论(11604)
(11534)
(10651)
实践(10479)
(10479)
技术经济(10127)
(10090)
共检索到345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炳华  陈琳  
当前,在公司的融资渠道中,银行融资仍占据主导地位。银行授信与公司哪些因素密切相关?如何更有效地获得银行授信?对大多数公司而言,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的视角,选取2006—2012年615家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公司获得银行授信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公司获得银行授信具有一定的内生性,规模越大、流动性越好、流动性风险越低、独立董事比例越高、投资评级越高的公司更易获得银行授信;而股权集中度和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能否获得银行授信存在非线性关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婷  郭丽虹  
现有研究表明,银行授信等外部流动性因素会影响企业的投资,现金、财务杠杆等内部流动性状况也会影响投资行为。当内外部流动性两种因素同时存在时,其对企业投资的共同影响又是怎样的呢?银行授信是企业的外部流动性来源,财务弹性是企业的内部流动性来源,本文将内外部流动性因素结合起来,考察银行授信与财务弹性对过度投资的共同影响。结果表明,获得银行授信会导致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而且,同时具有财务弹性和银行授信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效应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同时具有财务弹性和银行授信所引起的过度投资会导致企业业绩的下降。本文的研究既丰富了企业流动性与投资的文献,又深化了企业获得银行授信后的经济后果的研究。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杨淑娥  
对公司财务治理命题的研究需要分别从财务信息质量和财权配置两条线索展开。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的核心,财务信息质量则是财务治理的表象和着眼点。文章以真实性或可靠性为财务信息质量衡量的标准,对财务信息生成、呈报和披露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和衡量提出见解,并推荐了无干扰研究方法在财务信息衡量中的应用,即依靠现有的文本和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各种替代变量来反映财务报告信息含量的质量;同时对表内项目与表外相关项目、会计指标与经营指标之间、价值量与实物量的关系也要注意考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莫磊  
以《公司法》、《财务通则》和证监会监管的制度变革为依据分析了我国法规对公司财务责任的现实要求,以产权理论、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和公司契约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财务责任的起源、形成及内外统一问题,最后提出了现代公司财务责任的基本理论框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申书海  李连清  
本文从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对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从经济学、企业管理学和财务学等方面对二者对接的基础做了探讨,最后指出了二者协调和对接的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贺晋  黄易坤  唐威  
一、公司治理的历史起源与发展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在钱财的处理上,股份公司的董事为他人尽力,而私人合伙公司的伙员,则纯粹为自己打算。所以要想股份公司的董事们监督钱财的用途,像私人合伙公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沈红波  刘烨  张广婷  
本文从事后的角度研究企业出现财务困境后银行贷款的动态调整。实证研究发现:(1)银行的事后监督主要通过调整长期借款实现;(2)银行调减困境公司的长期借款,对国有和民营公司的调减幅度差异不显著,国有企业在陷入困境当年有一定的信贷优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优惠逐渐消失;(3)长期借款的调整是一次调整,而不是逐年调整,且调整的方向和幅度与公司财务指标显著相关;(4)长期借款调增的困境公司,其EBIT增长率明显高于调减或调平的公司。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对首次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我国银行通过调整长期借款增强了对债务人的约束,已发挥其相应的公司治理作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鲍江燕  
理查德·A·布雷利所著的《公司财务原理》一书是公司财务原理方面的权威著作之一,也是一本系统介绍财务理论与实践的优秀教科书。书中重点讲述了价值、风险、投资预算、财务决策、资本结构等内容,引进新的研究成果,突出时代感,颇具可读性。书中第四部分探讨企业如何为自己融资的内容对笔者有较多启发。笔者结合自己所在的金融行业,就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红枫  张韦华  张晓  
以2001—2011年我国237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政治关联和银行关系对其银行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所有的上市企业而言,政治关联和银行关系均有助于增强其银行贷款的可获得性,但同时具有两种关系反而不利于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建立政治关联或银行关系均有利于其获得长期贷款,但对短期贷款的获得没有显著影响;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政治关联有利于其获得长期借款,银行关系能显著增强其获得短期贷款的能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晓明  施建军  
财务造假是世界各国的一个顽疾,造假者有其深刻的行为动机。当期财务造假是因为期望收益为正,多期财务造假则在于造假者效用贴现大于零,社会和企业应据此制定防止和减少财务造假的对策与措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其达  
随着公司形式的发展,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应运而生,并要求对企业的财权进行分配和规范。由于目前企业在财务治理上的分配不均和缺少监督,导致企业财务治理出现种种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郝晓雁  
公司治理是一个国际性的前沿课题。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我国对公司治理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财务治理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深入研究财务治理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治理的研究背景;财务治理的研究动态;财务治理理论的发展方向。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金帆  杨淑娥  
公司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其内容包括财务信息的生成和呈报机制及其背后的财权配置。依据对财务信息的影响力,将公司治理的利益主体划分为两类,并论述了两类利益主体的财务治理框架,同时探讨了内部人控制的产生机制、政府的制度供给及其在公司财务治理中的作用等相关问题。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淑娥  金帆  
本文认为公司财务治理在公司治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尽管存在三种主要模式的公司治理,但不论采用那种模式,只要财权得到有效配置,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公司治理是有效的。根据对财务信息生成和呈报的影响力,可以把公司财务治理中的利益主体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依赖公司内部财务治理保障其利益的主体,第二类是依赖公司外部财务治理保障其利益的主体。第一类利益主体往往利用其在公司内部财务中的优势侵犯第二类利益主体的利益,所以加强公司外部财务治理是必要的。本文还通过对安然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的分析强调了这一观点。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张传武  
一、我国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公司财务治理是基于财务收支管理、财务剩余索取、财务监督以及财务人员配置等结构性问题的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产物,其要求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强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并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多层次财务决策科学化等一系列程序、制度和行为设计与规范。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不少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发展而来,公司财务治理尚不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