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85)
- 2023(9335)
- 2022(7253)
- 2021(6607)
- 2020(5837)
- 2019(13186)
- 2018(12710)
- 2017(24840)
- 2016(13215)
- 2015(14615)
- 2014(14169)
- 2013(13978)
- 2012(12591)
- 2011(10780)
- 2010(11332)
- 2009(10967)
- 2008(11603)
- 2007(10700)
- 2006(9584)
- 2005(9286)
- 学科
- 业(82830)
- 企(79906)
- 企业(79906)
- 济(62193)
- 经济(62099)
- 管理(61739)
- 财(29420)
- 方法(27427)
- 业经(25811)
- 务(25549)
- 财务(25534)
- 财务管理(25514)
- 企业财务(24454)
- 农(20423)
- 数学(19535)
- 数学方法(19408)
- 技术(15645)
- 农业(15248)
- 制(14421)
- 策(13938)
- 中国(13076)
- 划(12945)
- 体(12562)
- 企业经济(12472)
- 经营(12249)
- 理论(12208)
- 和(12002)
- 体制(11262)
- 技术管理(10509)
- 决策(9903)
- 机构
- 学院(194035)
- 大学(189090)
- 济(84241)
- 经济(82936)
- 管理(81608)
- 理学(69652)
- 理学院(69095)
- 管理学(68356)
- 管理学院(67989)
- 研究(58126)
- 中国(48601)
- 财(43926)
- 京(39416)
- 财经(34359)
- 科学(31885)
- 经(31259)
- 农(30761)
- 江(30458)
- 所(29184)
- 中心(25749)
- 商学(25709)
- 研究所(25541)
- 商学院(25521)
- 财经大学(25418)
- 业大(25395)
- 北京(25066)
- 经济学(24644)
- 农业(23874)
- 州(23654)
- 经济学院(22235)
- 基金
- 项目(118494)
- 科学(95633)
- 基金(88452)
- 研究(88438)
- 家(76191)
- 国家(75122)
- 科学基金(66709)
- 社会(58360)
- 社会科(55444)
- 社会科学(55426)
- 省(46424)
- 基金项目(46403)
- 自然(42961)
- 自然科(42058)
- 自然科学(42045)
- 自然科学基金(41422)
- 教育(39971)
- 划(37345)
- 资助(36152)
- 编号(34475)
- 业(32137)
- 创(28082)
- 成果(27503)
- 部(26779)
- 重点(26008)
- 创新(25169)
- 发(24630)
- 制(24464)
- 国家社会(24071)
- 性(24012)
共检索到302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茂拾
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职业经理人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家,而作为另一种形式的人力资本载体的大股东则是"大股东企业家"。这一观点具有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肯定了大股东的劳动者本质,纠正了传统理论关于大股东本质问题的认识误区,为资本创造社会财富的有益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与道德层面的支持;二是肯定了大股东获取股权之外的控制权活动所产生的增值收益的权力,必将促使现有理论对于控制权私利进行重新定义;三是公开肯定了大股东获取人力资本收益的正当性,从而为社会从法律层面建立大股东人力资本产权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制度性框架奠定了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本文通过对股权分置前国有股"一股独大"的企业和股份全流通企业的业绩的静态描述和F检验,发现国有股一股独大企业,整体业绩优于股份全流通企业,本文对此作了分析,认为优化大股东的行为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一股独大 股份全流通 股权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东 陈小悦
本文以 1 997年以前在中国上市的 50 8个上市公司 1 997— 2 0 0 0年 4年间的2 0 3 2个观察值为样本 ,研究了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第一大股东的变更对公司治理效力和企业业绩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 ,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不同 ,其公司业绩、股权结构和治理效力也不同。第一大股东为非国家股股东的公司有着更高的企业价值和更强的盈利能力 ,在经营上更具灵活性 ,公司治理的效力更高 ,其高级管理层也面临着更多的来自企业内部和市场的监督和激励。另外 ,本文的研究还发现 ,对于不同性质的公司 ,第一大股东的变更带来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但基本上都是正面的。第一大股东的变更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燚
通过手工整理2010—2019年沪深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能源消耗数据,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上市公司能源效率,探究企业大股东持股因素对其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能源效率,降低其能源消耗强度,且这种影响在高两权分离度与国有企业中表现得相对较弱。该研究基于大股东持股的视角打开企业“暗箱”,揭示大股东行为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拓展了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同时还从能源效率的视角丰富了大股东持股经济后果的经验研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
通过手工整理2010—2019年沪深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能源消耗数据,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上市公司能源效率,探究企业大股东持股因素对其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能源效率,降低其能源消耗强度,且这种影响在高两权分离度与国有企业中表现得相对较弱。该研究基于大股东持股的视角打开企业“暗箱”,揭示大股东行为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拓展了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同时还从能源效率的视角丰富了大股东持股经济后果的经验研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勇 李秀
以2011—2019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手工收集与整理上市公司费用化环保投入与资本化环保投入,考察大股东持股对公司这两种类型环保投入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会综合平衡合法性风险与自身利益诉求进行环保投入方式选择,表现为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费用化环保投入呈现上升趋势,以获得更强的合法性认同,但基于大股东自身利益诉求,公司资本化环保投入呈现下降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股权制衡度高、行业竞争激烈、高污染行业以及地区法制化进程快的企业中,大股东持股对公司资本化环保投入的负向影响会被弱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龚晓瑾
通过研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对企业组织方式选择的影响后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处于适度区间时,最有利于发挥其对高管的有效约束作用,使高管决策时风险规避程度下降,从而较少采用一体化的组织方式,而更多采用外包等非一体化组织方式来得到更多的专业化分工利益。最后,利用1999~2006年我国沪深301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与企业一体化程度呈"U型"关系,而且通过了统计的显著性检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明海 黄琼宇 程敏英
本文研究家族企业关联大股东的治理角色,以关联大股东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为切入点,从关联交易的视角为关联大股东的治理作用提供证据。通过对2003~2008年家族上市公司的分析,发现关联大股东以关联交易为途径对企业价值产生负面影响。家族关联大股东持股越多、在董事会或董监高中所占席位的比例越大,家族企业的关联交易行为越严重,公司价值折损也越厉害。关联交易对公司价值影响不显著,关联大股东的持股和决策管理明显加深了关联交易对公司价值的损害效应。区别于由家族控股股东单一控股的家族企业,关联大股东的持股和参与决策管理为家族股东侵占中小投资者利益提供了更强烈的动机和更大的操作空间。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关联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林
文章以2004—2014年沪深两市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大股东支持动机、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股东在"保配"、"保壳"等制度性驱动下会给予上市公司更多的利益支持,但这不过是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目的是未来掏空上市公司资源,这在家族控股企业中尤为普遍。机会主义支持引致的掏空行为因外部大股东的约束力量以及大股东的现金流权带来的利益协同效应而减弱。良好的法治水平在抑制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这为从上市公司监管以及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层面加强法制体系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现实依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瑞君 徐鑫 王超恩
选取2006—2014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资料,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股权质押是股东面临资金缺口,存在较强融资约束的重要信号。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显著负相关;(2)金字塔控制层级越长,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负向关系越显著;(3)在其他大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负向关系越显著。本文从委托代理角度不仅揭示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也为加强投资者保护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松令 孔嘉欣 刘亭立
文章以2011-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大股东持股对僵尸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成为僵尸企业的可能性越低;从僵尸企业的形成路径来看,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会缓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抑制企业过度借贷的程度,进而预防企业成为僵尸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僵尸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境下,大股东倾向于采取支持措施,帮助企业扭转困境,降低企业僵尸化风险。
关键词:
僵尸企业 股权结构 大股东 产权性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瑞君 徐鑫 王超恩
选取2006—2014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资料,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股权质押是股东面临资金缺口,存在较强融资约束的重要信号。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显著负相关;(2)金字塔控制层级越长,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负向关系越显著;(3)在其他大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负向关系越显著。本文从委托代理角度不仅揭示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也为加强投资者保护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共荣 徐巍
文章基于2005—2007年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年度横截面的集合数据,采用DEA分析方法对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投资效率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研究了大股东特征与公司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与企业的投资效率之间呈现出一种"N"型的曲线关系;第一大股东为国有属性的上市企业的投资效率要低于非国有属性的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现象更严重;第一大股东受制衡的程度与企业投资效率成正向相关,股权制衡能够抑制大股东利益主导下的非效率投资行为。
关键词:
股权结构 大股东特征 投资效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窦欢 张会丽 陆正飞
本文采用2003~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企业集团的存在是否会加重下属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程度。实证结果表明,相比独立的上市公司,隶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更加严重。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当可能面临外部融资约束时,隶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现象也比独立的上市公司更加严重。另外,本文还发现企业集团内部大股东监督能力的增强能够有效抑制下属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大股东监督 过度投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德军 孙金洲
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背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排名在大股东变更前后是否发生显著变化为标准考察了大股东变更的绩效。结果发现,在我国大股东的变更并不能给公司带来业绩的长远发展,它仅在大股东变更的当年提升公司业绩。笔者将此现象归因于我国目前不完善的证券市场制度。文章的意义在于指出当前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大股东变更 业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