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88)
2023(13422)
2022(11830)
2021(11279)
2020(9496)
2019(21913)
2018(21968)
2017(43320)
2016(23725)
2015(26718)
2014(26839)
2013(26489)
2012(24329)
2011(21939)
2010(22143)
2009(20749)
2008(20647)
2007(18255)
2006(16322)
2005(14835)
作者
(67693)
(55704)
(55544)
(52915)
(35593)
(26636)
(25292)
(21771)
(21063)
(20066)
(18979)
(18705)
(17662)
(17606)
(17202)
(17053)
(16555)
(16552)
(15989)
(15960)
(13877)
(13680)
(13397)
(12683)
(12530)
(12501)
(12409)
(12386)
(11205)
(10848)
学科
(90114)
经济(89960)
管理(77301)
(71860)
(61773)
企业(61773)
方法(41393)
数学(35535)
数学方法(35180)
(30145)
中国(25250)
(24651)
(23894)
业经(21438)
(19837)
财务(19767)
财务管理(19727)
企业财务(18824)
(18110)
(16615)
贸易(16605)
(16520)
(16406)
银行(16361)
(16194)
地方(15902)
农业(15659)
(15551)
(15106)
(14954)
机构
大学(342711)
学院(338861)
管理(136372)
(135468)
经济(132398)
理学(117641)
理学院(116405)
管理学(114701)
管理学院(114082)
研究(110004)
中国(84122)
(73277)
(68997)
科学(65130)
(54604)
财经(54288)
中心(49267)
(49135)
(49115)
研究所(48932)
(48902)
业大(47297)
北京(46784)
(43542)
师范(43187)
财经大学(40453)
经济学(40410)
(39960)
(39831)
农业(38327)
基金
项目(222991)
科学(175449)
研究(167280)
基金(162078)
(139271)
国家(138113)
科学基金(118893)
社会(104975)
社会科(99360)
社会科学(99336)
基金项目(86393)
(85498)
教育(76739)
自然(76139)
自然科(74258)
自然科学(74243)
自然科学基金(72928)
(72135)
编号(69427)
资助(66385)
成果(58166)
(50495)
重点(49106)
课题(47072)
(46474)
(46363)
(44687)
教育部(43796)
项目编号(43588)
创新(43322)
期刊
(151806)
经济(151806)
研究(104750)
中国(63120)
(53892)
管理(51779)
学报(49684)
科学(46067)
(45425)
大学(38533)
教育(37702)
学学(36064)
(32218)
金融(32218)
农业(31450)
技术(27813)
财经(26821)
业经(24520)
经济研究(23527)
(22679)
问题(20172)
理论(18043)
图书(17178)
实践(16421)
(16421)
现代(16055)
技术经济(15743)
(15693)
科技(15659)
(15601)
共检索到502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宜晖  廖永威  
公司外部治理是指来自公司外部的监督,即来自"公司控制权交易市场"的监督,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企业管理者在执行公司职务时滥用其权力。本文在总结现有的实证研究后发现,公司外部治理可以让目标公司的股东从中获益,但这种方式对公司的治理效果却受制于不同国家的股权分散状况。我国目前股权分置改革已完成,但对其激活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效果还不能抱过高的期望,因为"一股独大"的格局不一定能因此而被打破。逐步、有序的投资渠道多样化,或许能为打破"一股独大"现象提供相对可行的解决方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袁德利  周建  
如何使公司治理机制作为一个整体发挥最大的治理效应一直以来是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话题。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公司治理改革的深入,外部治理机制的互动关系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文章以我国2007年~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证券分析师、独立审计师与产品市场竞争三种外部治理机制之间的互动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证券分析师、独立审计师与产品市场竞争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任冷  
自1994年中国成功的进行了税收、财政和外汇改革以来,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改革成为直到目前为止和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改革的主要议题,而公司治理的改革是这两顶改革的关键。我们注意到我国经济学者在公司治理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总的来说,这些研究是有缺陷...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叶陈刚  王海菲  
长期以来公司内部治理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公司内部治理的激励合约、董事会及股权结构这三个主要方面对国内外的主要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后,得到的启示是,公司内部治理的研究应该重视高层管理人员与公司董事的个体异质性对企业战略及财务决策的影响;应该更多地关注制度因素与股权结构、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关联性;应该把公司内部治理的研究与外部环境、公共治理相联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华  王新艳  赵银德  
盈余管理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允许的范围内对盈余进行操纵,或通过重组经营活动或交易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盈余管理作为普遍存在的真实现象,制约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如果要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发现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需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但外部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同样很大,且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美君  
文章从制度环境、控制权市场以及中介市场的角度,研究了外部公司治理环境对大股东利益输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政府干预水平、新会计准则、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因素对大股东利益输送有制约作用,而法律水平和控制权变更因素对大股东利益输送的制约作用失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国亮  
本文首先总结了有关公司治理外部约束机制的六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了存在于内部治理制度和外部约束机制的不同制度设计之间的替代和互补关系,强调公司治理的绩效差异是这些不同治理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内部治理与外部约束的协调均衡是现实中公司治理过程有效性的保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苏敏  刘增学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关键是要重视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充分反映全体股东的利益;重视经营者的人力资本价值,充分发挥两权分离的经营优势,建立健全公司激励制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翼  
本文从公司的股权结构、资本结构、董事会体系、薪酬及激励机制、接管与收购、金融体系等方面,对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的公司治理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股权结构、资本结构、董事会体系、薪酬及激励机制、接管与收购、金融体系、政府等因素在不同国家之间呈现不同的态势,并在借鉴国外公司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动力和责任机制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禄仕  吴楠  
本文选取2007-2013年我国金融行业共286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对外部治理机制与应计质量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利用修正的DD模型对上市公司应计质量进行计量,并通过构建的线性回归模型从业务市场竞争、经理人市场、控制权市场和法治监管等方面研究金融行业外部治理机制对应计质量的影响,得出结论:业务市场竞争、经理人市场竞争和法治监管对提高公司应计质量有积极影响,而控制权市场虽然被证实对应计质量的提高有负向影响,但其低效性使得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燕  冯丽丽  宋绍清  
本文选取深市主板2009-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外部法律机制、社会机制以及声誉机制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债务融资的法律机制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不显著,社会机制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不显著,而声誉机制却显著地降低了内部控制有效性。此外,上市时间越长,其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越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郝莹莹  孙中锋  
本文以OECD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OECD在公共研究治理方面的经验,找到其运行的内部机制和特征,并针对我国公共研究的政策制定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韩洪灵  陈汉文  
本文以2002-200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审计收费为视角,实证地考察了公司治理机制对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及其控制权安排对外部审计需求的治理效应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提高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大股东之间的股权制衡能力可以导致差异化的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而当上市公司为国有最终控制时,则会削弱其高质量的外部审计需求。检验结果不支持我国目前的董事会制度(特别是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制度)具有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的治理效应。这意味着需要进一步对董事会进行改革,以使董事法律责任、专业胜任能力等方面得到实质性的加强。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朱素英  
本文通过对广东家族公司的实证调研分析,从经济法的角度分析家族公司治理机制的内在缺陷,揭示引入外部董事对于提高家族公司治理效率所起的主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