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26)
- 2023(13233)
- 2022(11155)
- 2021(10473)
- 2020(8967)
- 2019(20351)
- 2018(19996)
- 2017(38958)
- 2016(20590)
- 2015(23217)
- 2014(22909)
- 2013(22195)
- 2012(19923)
- 2011(17571)
- 2010(17261)
- 2009(15990)
- 2008(15876)
- 2007(13910)
- 2006(11841)
- 2005(10492)
- 学科
- 济(79250)
- 经济(79119)
- 管理(72264)
- 业(66711)
- 企(59211)
- 企业(59211)
- 方法(40136)
- 数学(35394)
- 数学方法(34869)
- 财(30737)
- 务(21653)
- 财务(21597)
- 财务管理(21556)
- 制(20914)
- 企业财务(20686)
- 农(19658)
- 中国(19518)
- 业经(17932)
- 体(14775)
- 学(13899)
- 银(13414)
- 银行(13397)
- 贸(13237)
- 贸易(13229)
- 技术(13156)
- 易(12907)
- 融(12744)
- 金融(12741)
- 农业(12649)
- 理论(12594)
- 机构
- 大学(286268)
- 学院(284075)
- 济(117554)
- 管理(116023)
- 经济(115236)
- 理学(100882)
- 理学院(99908)
- 管理学(98249)
- 管理学院(97699)
- 研究(85289)
- 中国(67808)
- 财(60540)
- 京(57553)
- 科学(48705)
- 财经(47926)
- 经(43740)
- 中心(41838)
- 江(40972)
- 所(39835)
- 农(38688)
- 业大(38530)
- 经济学(36863)
- 财经大学(36095)
- 研究所(35533)
- 北京(35216)
- 范(34119)
- 师范(33755)
- 经济学院(33281)
- 州(32235)
- 商学(31633)
- 基金
- 项目(194363)
- 科学(156304)
- 基金(145875)
- 研究(143102)
- 家(125394)
- 国家(124389)
- 科学基金(109995)
- 社会(94634)
- 社会科(89926)
- 社会科学(89903)
- 基金项目(77446)
- 省(74130)
- 自然(70975)
- 自然科(69438)
- 自然科学(69423)
- 自然科学基金(68201)
- 教育(67153)
- 划(62466)
- 资助(58818)
- 编号(56613)
- 成果(45525)
- 部(44786)
- 重点(43341)
- 制(41495)
- 创(41184)
- 国家社会(39912)
- 教育部(39813)
- 发(39407)
- 人文(38924)
- 创新(38600)
- 期刊
- 济(122965)
- 经济(122965)
- 研究(80572)
- 中国(53471)
- 财(51964)
- 管理(44435)
- 学报(40145)
- 科学(38045)
- 农(34422)
- 大学(32810)
- 学学(31065)
- 融(27767)
- 金融(27767)
- 教育(27156)
- 技术(25300)
- 财经(24502)
- 农业(22939)
- 经(20929)
- 业经(19510)
- 经济研究(19339)
- 问题(16065)
- 财会(15738)
- 版(13685)
- 理论(13634)
- 会计(13582)
- 技术经济(13336)
- 统计(12827)
- 贸(12634)
- 实践(12216)
- 践(12216)
共检索到411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邹杨 荣振华
效率与公平两大价值元素在公司合并制度中的不同配置,导致了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程度不同。1993年《公司法》突出公平价值,侧重于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制度设计,影响了公司合并效率,从而不利于经济发展。而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则强调效率价值,却忽略了对债权人公平制度的构建,致使债权人利益得不到妥当的保护,从而破坏了经济交易安全。为此,公司合并制度应在注重效率价值的同时,兼顾对债权人公平制度的构建。
关键词:
公司合并制度 债权人利益 效率 公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姝玲
最低资本制度产生的动因在于平衡股东与债权人利益。最低资本额的取消有利投资兴业,但也伴生债权人保护要求的增强。我国《公司法》在取消最低资本额之后,鼓励投资目的已初见成效,目前应当扩大债权人对于公司资产变动信息知情的范围,并通过要求提供担保或者提前清偿债务等措施维护权益;应明确董事在特定情形下对公司债权人直接承担责任;应强制从事特定行业的公司投保责任保险以保障债权人权益。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丁俊玮
公司资本制度是中国现行公司法中基础性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公司法》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自从2014年正式颁布公司资本认缴制度后,我国全面放宽了市场准入的规定,使公司成立成本大幅降低,大量资本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问题,公司资本认缴制度通过多年的实施,债权人保护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优化调整势在必行。鉴于此,本研究主要结合公司资本认缴制度实际,阐述公司资本认缴制度对债权人保护制度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加强债权人保护的措施与建议,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公司资本认缴制度 债权人保护 立法 规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国富 田珺
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2013年《公司法》的修改对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对于法律变动具有显著的敏感性,而民营企业的敏感性更高,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动机更强烈;曾经涉及过债务类诉讼的民营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对债权人保护的动机持续时间涵盖法律修改年份和实施年份,且随着法律修改的具体实施,债权人利益受到保护的增长效应更为显著。本文基于我国民营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中央国有企业等上市公司的数据,识别出法律影响公司融资的因果关系,并阐释了资本制度改革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及作用机理,为法律作用于经济提供了新证据。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林威宇
2013年我国开始全面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尽管认缴制的施行进一步提高了市场活力,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但是该制度在保障公司债权人债权的实现上尚有不周之处,仍存在现实之困境。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股东认缴的出资与公司实际拥有的资产不一致,使得公司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没有保障。其根源主要是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与股东与债权人信息的不对称。而信息披露制度缺乏制度供给、催缴制度缺位和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缺陷则是公司债权人无法得到完满保护的具体困境。在《公司法》即将修订之际,应当以此为契机,从修法角度探讨制度完善之可行性,并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规制视角对信息披露、催缴制度和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并予以解决,以期更好地保护债权人之权益,完善我国公司资本制度。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何俭亮
在公司治理的研究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往往忽视了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事实上,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债权人的角色正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债权人不可避免地参与了公司治理,越来越成为未来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姗姗 干胜道
文章通过研究ST尤夫(002427)联合社会资本频繁转移控制权,最终因债权人法律诉讼触发监管风险的案例发现:(1)民企实际控制人与社会资本这一非正式制度合谋来增强对公司的控制;(2)社会资本合谋的空间越大,越是造成民企控制权市场非效率化;(3)随着债权人法律诉讼趋于正式化,非正式制度自利行为空间受到抑制。不仅拓展了非正式制度对控制权问题的研究框架,而且检验了制度环境正式化的公司治理效应,为中国制度背景下践行依法治市提供了案例佐证,也对正在逐步完善的债权人司法保护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志波
建立和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债委会")制度,是中国银保监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金融风险、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制度创新。实践证明,债委会制度为金融机构提供了集体协商、集体决策、一致行动的工作平台,有助于重塑银、政、企互信合作机制,为统筹解决
关键词:
企业经营风险 债权人会议 银行业金融机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申
当公司经营困难处于持续状态时,将面临着重组与破产两个难题。作者在分析债务重组、和解整顿、破产的优点与缺点之后,以经济发展和债权人保护为目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破产式重组。因为其包含着破产与重组两方面的特点,因此破产式重组的实施,不但能够很好地解决破产公司中的债权人保护问题,而且能够给公司提供强有力的再生能力,并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文菊
一、破产及再建制度的概念 世界各国对破产界限的界定一般有两种标准:停止支付及资不抵债。我国破产法规定的破产界限的实质标准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这实际上是采用了停止支付的概念。而对于已经达到破产界限的企业来说它面临着两种可能的前景,即清算或再建。要么通过债权人与股权人之间的协商对其实施和解重整程序以再建企业,要么直接对企业实施破产清算。 再建制度一般包括和解及重整两种程序。所谓和解是指具备破产原因的债务人为避免破产清算而与债权人团体达成以让步方法了结债务的协议,这一般包括债务展期、债务的分期偿还和债务免除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共荣 吕扬明
本文从资本制模式出发,在进行债权人的行为分析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过程的阶段周期理论,分析我国资本制模式变迁如何对债权人利益产生影响,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债权人如何发挥创新集团的作用实现自身合法利益的保护。
关键词:
债权人利益保护 资本制模式 阶段周期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赵树文
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异质性"理念建构于传统"股东所有权理论"与"资本信用理论"基础之上,并且这种"异质性"理念主导了公司控制权配置,但这种配置模式忽略了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同质性",在强调股东利益保护的同时导致了债权人权利保护的相对缺失。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同质性"现实已经得到了公司理论与公司实践的有力佐证,并不断地催生着公司控制权配置的结构性修正。
关键词:
公司控制权 股东 债权人 异质性 同质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贞洁
为了确定债权人治理失效的环节,本文将债权人治理机制分解为债权人筛选机制和债权人监督机制,在控制了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过度投资和利益输送行为之间内生性联系的基础上,采用2001—2006年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银行系统风险提高和上市公司代理问题激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债权人治理效率普遍不高:从股权性质来看,银行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低于民营上市公司,国有公司中普遍存在着长期债务引发的过度投资和利益输送问题;从股权结构来看,银行对于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公司治理效率更低,这类公司更容易出现长期债务引发的过度投资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蒋品洪 张国兴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重点是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本文称之为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即工商部门只登记股东认缴的注册资本,不登记实收资本,不再收取验资证明文件。本文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以验资业务被取消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为视角,分析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失败的原因,并探讨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后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一、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难以胜任保护债权人利益我国《公司法》规定的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包括两层含义,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