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1)
- 2023(5264)
- 2022(4480)
- 2021(4107)
- 2020(3545)
- 2019(8061)
- 2018(7938)
- 2017(15534)
- 2016(8541)
- 2015(9761)
- 2014(9747)
- 2013(9475)
- 2012(8638)
- 2011(7709)
- 2010(7844)
- 2009(7700)
- 2008(7846)
- 2007(7211)
- 2006(6462)
- 2005(6121)
- 学科
- 管理(38443)
- 业(34878)
- 企(32771)
- 企业(32771)
- 济(31625)
- 经济(31536)
- 财(18178)
- 方法(13910)
- 制(13837)
- 务(13573)
- 财务(13553)
- 财务管理(13527)
- 企业财务(13039)
- 数学(11815)
- 数学方法(11697)
- 体(9948)
- 体制(8896)
- 业经(8464)
- 中国(7738)
- 农(7238)
- 银(6461)
- 银行(6454)
- 划(6254)
- 融(6133)
- 金融(6131)
- 行(6077)
- 税(5819)
- 技术(5762)
- 公司(5433)
- 税收(5339)
- 机构
- 大学(124508)
- 学院(123181)
- 济(51739)
- 经济(50696)
- 管理(49396)
- 理学(42364)
- 理学院(41965)
- 管理学(41468)
- 管理学院(41227)
- 研究(37728)
- 中国(31356)
- 财(30900)
- 京(25285)
- 财经(23332)
- 经(21087)
- 科学(19938)
- 江(18965)
- 所(18247)
- 财经大学(17437)
- 中心(17380)
- 经济学(15944)
- 北京(15854)
- 研究所(15746)
- 农(15152)
- 业大(14922)
- 商学(14679)
- 商学院(14568)
- 州(14481)
- 经济学院(14238)
- 院(13936)
- 基金
- 项目(77457)
- 科学(62322)
- 基金(58514)
- 研究(57608)
- 家(49743)
- 国家(49356)
- 科学基金(43696)
- 社会(38668)
- 社会科(36733)
- 社会科学(36728)
- 基金项目(31062)
- 省(28964)
- 自然(27818)
- 自然科(27156)
- 自然科学(27150)
- 教育(26850)
- 自然科学基金(26705)
- 划(24347)
- 资助(23614)
- 编号(22459)
- 制(21199)
- 成果(19472)
- 部(18444)
- 重点(17344)
- 教育部(16508)
- 创(16333)
- 国家社会(16140)
- 人文(16079)
- 性(16011)
- 课题(15517)
共检索到191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尚海明 彭雨
通过对130个司法案例进行分析,本文发现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对183条解散标准的理解不一,一些法官在案件中将《司解(二)》第一条理解为"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细化标准;在判决是否解散公司时,由于调解原则不能弥补替代性措施的缺失,法官过度依赖"公司是否正常经营"标准,股东利益并未得到充分保护。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可归结为公司法183条与《司解(二)》第一条的关系定位不清晰,解散标准过于模糊与司法解散替代性措施的缺失,未来的制度设计应当从细化解散标准和提供替代性措施两方面展开。
关键词:
公司司法解散 实证研究 解散标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涵婷
我国新《公司法》第183条对公司司法解散有过明确规定。虽然这一规定对公司法体系的完善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运用中,在处理诸如预期改变或者因继承、受赠而获得股份的问题上,现有的法律仍将眼光放在"投资时间"这个相对较狭隘的概念上。对此问题,法律应更多地考虑公司经营管理情形的改变,从而保护小股东的合理期待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阳
公司法第182条规定的强制解散公司的三个必备条件,每一个都可以衍生出许多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未能有效地解决具体裁判标准不明确,观点亦不统一的难题,立法改革势在必行。在分析问题和借鉴域外立法发展的基础上,建议了立法改革思路。
关键词:
公司法 强制解散公司 立法改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南男
2005年《公司法》确立判决解散制度填补了我国公司立法的空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对该制度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细化,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尚存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仅对公司僵局、股东利益和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判决解散的司法适用有所裨益。
关键词:
公司僵局 股东利益 通过 其他途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健宇
2014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公司法》,其中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规定仍存在起诉条件过于严格、法定解散事由语焉不详、恶意诉讼防御机制缺失等问题。本文以日、德、英、美、中五国的公司法为比较蓝本,围绕公司司法解散的适格原告、起诉条件、法定事由、滥用诉权的防御措施等要件,从立法规定、体系构建和程序设置的异同上进行比较,在借鉴法治发达国家司法解散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若干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崔鸿祥 薛峰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全国拖欠 工程款金额已达到三千多亿,数字惊人。笔者在承办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实践中体 会到,要保障拖欠工程款问题快速有效解决,必须进一步完善司法审价制度。本文分析了 司法审价制度的重要性,现行体制的缺陷,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拖欠工程款 司法审价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楼玉华
一.问题的提出鉴于公司中持多数股份的股东侵犯持少数股份的股东之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理论界对少数股东权益的法律保护手段和救济措施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对资本多数决原则的限制、设立独立非执行董事、对股东大会决议的监督、派生诉讼以及强制公司收买少数股东的股份等。但对少数股东请求解散公司之诉讼则关注颇少,而且我国的公司法不论是在法律规范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这方面的规定和保护都还是空白。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少数股东的解散请求权又急待保护。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金友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牛正浩 赵晨光
当前,中国公司债券依然按简单契约理论运行和设计,而公司债券持有人却面临着公司债券违约常态化、"爆雷"普遍化的问题,现有制度逻辑无法平衡双方之间实质上的不平等,亦无法充分保障债券持有人的利益。普通意义上的债法原理无法体现公司债券的金融商品属性;根据金融消费者理论,公司债券持有人应作为金融消费者予以特殊保护和救济。在此理论前提下,应将《公司法》第七章关于公司债券的制度规定平移统合至《证券法》统一监管规制,并在《证券法》中完善相应的债券信息披露制度,从而更好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支持公司债券制度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勇
虽然在上市公司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已成为中国证监会的强制性要求 ,但从总体上来说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仍处于摸索阶段 ,尚缺乏完善的理论基础、健全的市场条件及具体的实施法规 ,对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权责、激励约束等问题也没有作出明确的制度性规定 ,由此带来的实践问题不少 ,其应有的作用远未发挥出来。因此进一步加强对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 ,尽快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的独立董事制度就成为当前管理层和理论分析人士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独立董事制度 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结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海燕
公司资本制度是公司法中的重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公司资本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商法的修改和2005年的公司法的制定,有了巨大变化。2005年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对公司资本制度也作了很大改进。本文通过中日两国最新确定的公司资本制度的比较研究,对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晓萍
始于70年代末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质是企业制度的再选择,即用现代企业制度来改造和代替传统的企业制度。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形式,它不仅打破了公有制内部以及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垄断堡垒,促使资源、产权的自由流动和大规模投资的迅速形成,而且有利于产业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养琰
公司法人制度是企业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为使公司法人制度在法定范围内有序和有效地运作 ,必须处理好公司法人和股东的关系 ,公司法人和监事会与经理层的关系。公司法人是完全独立的经济实体。公司法人财产权是依存于公司法人制度的。公司法人制度形成之后 ,财产的所有权分解为出资者所有权和公司法人财产所有权。前者是抽象的或虚拟的所有权 ,后者是具体的或实在的所有权。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 ,强调的应是公司法人财产所有权 ,而不是出资者所有权 ;由此建立起真正的现代化的产权制度。
关键词:
公司法人 制度 财产权 国有企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坤世
司法预算是整个司法制度与司法程序运行的物质基础,司法预算的审批、编制、分配以及监督对于实现司法独立以及提高司法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我国司法预算在审批、编制、分配以及监督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已经严重影响到司法的公信力和公正度,有必要在借鉴域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由中央统一负责的司法预算审批机制,合理的司法预算分配体系以及有效的预算监督机制,以提高我国司法机关的司法能力和司法质量,提升司法权威。
关键词:
司法预算 审批 编制 分配 监督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魏彬彬 及小同
国际投资条约仲裁司法审查能够对国际投资条约仲裁进行支持与监督,缓解国际投资条约仲裁的合法性危机,保障其健康持续发展。国际投资条约仲裁司法审查存在价值取向、审查侧重、权益影响等特殊性。当前国际投资条约仲裁司法审查面临条约缺少仲裁程序透明度条款、司法审查主体资格不明确、被撤销裁决的承认与执行存在争议、国内法律对仲裁协议内涵的界定狭隘等制度困境。为了实现投资者与东道国利益保护平衡,需通过在条约中增设仲裁程序透明度条款、明确东道国法院的裁决承认与执行司法审查主体资格、强调不予承认与执行被撤销裁决、在国内法中拓展仲裁协议范畴等路径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