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38)
2023(17423)
2022(14933)
2021(13933)
2020(11846)
2019(27276)
2018(26931)
2017(51908)
2016(27952)
2015(31033)
2014(30901)
2013(30178)
2012(27155)
2011(24026)
2010(23882)
2009(22202)
2008(22129)
2007(18946)
2006(16680)
2005(14593)
作者
(76286)
(63043)
(62772)
(59931)
(40321)
(30075)
(28695)
(24785)
(24087)
(22417)
(21628)
(21190)
(19945)
(19855)
(19446)
(19346)
(18838)
(18642)
(18177)
(18109)
(15367)
(15346)
(15311)
(14498)
(14117)
(14037)
(14035)
(13803)
(12488)
(12357)
学科
(112806)
经济(112662)
(101847)
管理(99282)
(96663)
企业(96663)
方法(57457)
数学(47546)
数学方法(46994)
(39619)
业经(31041)
(28471)
财务(28400)
财务管理(28354)
(27067)
企业财务(27053)
中国(26492)
(23940)
理论(21020)
技术(20601)
(20175)
(19219)
(19215)
贸易(19206)
(18967)
地方(18813)
(18636)
(18242)
农业(17995)
(16722)
机构
学院(390083)
大学(389498)
管理(164308)
(158742)
经济(155588)
理学(142855)
理学院(141479)
管理学(139318)
管理学院(138579)
研究(118428)
中国(91009)
(80696)
(77586)
科学(69650)
财经(62118)
(56543)
(56224)
(55939)
中心(54738)
业大(53407)
(52232)
研究所(50732)
北京(50346)
(48484)
师范(48083)
经济学(47917)
财经大学(46419)
(45142)
商学(44980)
商学院(44542)
基金
项目(265907)
科学(212035)
研究(197239)
基金(196104)
(168318)
国家(166858)
科学基金(147045)
社会(126851)
社会科(120300)
社会科学(120269)
基金项目(103895)
(102770)
自然(95271)
自然科(93154)
自然科学(93134)
教育(91726)
自然科学基金(91500)
(85709)
编号(80479)
资助(80452)
成果(63781)
(59670)
重点(58306)
(56469)
(54570)
课题(53852)
教育部(52597)
创新(52521)
国家社会(52396)
人文(51674)
期刊
(171479)
经济(171479)
研究(113428)
中国(67617)
管理(64386)
(64371)
学报(54120)
科学(51864)
(45185)
大学(43055)
教育(41114)
学学(40538)
技术(35765)
(33021)
金融(33021)
农业(30947)
财经(30874)
业经(28903)
经济研究(27525)
(26393)
问题(21297)
技术经济(20113)
财会(19552)
商业(18831)
理论(18602)
现代(17992)
统计(17864)
(17416)
科技(17280)
会计(17005)
共检索到560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晓珊  
针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是否所有的治理机制均能发挥预期的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分别从代理成本以及代理效率两个层面加以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能够显著抑制在职消费,提高公司绩效;2)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对于管理层在职消费和公司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产权性质差异;3)管理层薪酬水平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本文的研究启示是: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的改革方向应该定位于股权的分散化管理,强化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管力度,削弱大股东的实际控制权,建立真正科学有效的制衡机制;同时应该进一步深化"与绩效挂钩"的市场化薪酬制度改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廷求  
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国企改革目标的确立 ,公司治理问题也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界定了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在概念上的区别 ,分析了“外部治理主线论”和“内部治理主线论”两种不同的国企改革思路 ,并提出在公司治理的范围内进行国企改革的总体设想。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银国  张琛  
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高管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越多,企业高管越有可能出现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过度在职消费,从而最终导致企业绩效下降。本文选取2006-2010年沪市上市A股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和在职消费程度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不同的所有制性质和公司治理水平对自由现金流和在职消费之间关系的影响。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合理约束代理人行为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枝茂  
一、现实与理论的反差国有企业实现公司化改造,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决国企痼疾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现实的改制操作却远远出乎设计者的初衷。国企改制的实质是什么?公司化的核心是什么?规范化的公司制企业如何运作?不很清楚,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改制“怪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天  
公司治理、国企改革与制度建设本文曾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研讨会”(1997年5月)及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年会(洛杉矶,1997年8月)上宣读。本文的部分内容是以作者与李山博士发表于《亚洲华尔街日报》(1997年7月18日)上的文章为基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清泰  
中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是中国微观经济的要害,这一问题涉及政府职能、金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以及资本市场的发育等领域。中国改革有一个难解的扣,就是如何在保留一定国有成分的情况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使公司治理有效,并妥善处理政府———国家所有权人———公司之间的关系。作者结合世行报告,分析了解开这一扣的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志华  
在两权分离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将企业的评价和对经理人员的约束和奖惩由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来完成。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和国企改革的重点是为了有效选择和监督经理。产权改革和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两种改革思路,都是为了创造有效的竞争,达到合理选择和监督经理的目的。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改革可从退出竞争性行业、剥离政策性负担、全面分权三个方面展开。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代彬  刘星  郝颖  
建立有效的薪酬契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而高管拥有的权力可能引发其在薪酬激励方面的自利行为。以2004-2008年的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发现:国有企业高管的权力越大,不但能获得更高的薪酬水平,还攫取了更多的超额薪酬,并且拉大了高管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表明国企高管的确通过权力的运用扭曲了薪酬激励机制。另外,虽然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性整体上呈现不对称特征,但那些拥有较高权力的同时又建立了政治联系的高管可能基于政治动因的考虑降低了薪酬粘性。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政府控制层级的提升和制度环境的改善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国企高管攫取超额薪酬,但并不能有效约束薪酬差距的扩大。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汉民  刘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付吉元  
国企改革以来,在中国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公司主义思潮。该思潮将公司制度奉为国有企业的救世主,把公司制改造当作拯救国有企业的灵丹妙药。公司主义思潮是对公司制度形而上学的迷信和崇拜,对国企改革具有严重危害。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深入批判。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夏立军  陈信元  
本文以2001年至2003年间中国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了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差异以及中央政府基于公司规模和行业特征采取的"抓大放小"和"战略调整"的国企改革策略对公司最终控制人政府级别、政府持股比例以及政府持股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市场化进程越快的地区,上市公司更可能由低级别地方政府控制、政府持有股权比例更低;并且,大规模公司、管制性行业公司更可能由高级别地方政府控制、政府持有股权比例更高。但在政府持股方式上,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并不稳定,而大规模公司由政府直接持股的可能性更小,并且管制性行业与非管制性行业公司无显著区别。这些结果表明,地区市场化进程以及中央政府采取的国企改革策略对公司...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宏淼  
四十多年来渐进推进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很大成绩。从最初的市场化探索、其后的公司化转型及规范化监管进入到多元化治理阶段,中国特色的国有公司治理表现为五方面的典型化特征:混改背景下国企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多样性,分类改革下国资管控模式的差异性,授权放权改革下国企监管和微观激励机制的灵活性,加强党的领导背景下国企内部治理的复合性,共治模式下多主体参与国企决策及监督的广泛性。展望未来,国企公司治理仍存在不少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应继续沿着市场化方向和公司化道路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结合“竞争中性”原则,兼顾规范和效率、业绩与责任,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的“良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贾名清  
随着我国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司治理机制已成为其核心问题。现阶段我国公司治理机制尚存在诸如产权主体“缺位”、政府干预过多及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等问题。由此,加快市场化建设、股权结构分散化等成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途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谢海洋  吕振伟  谢一丹  
以2013—2017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党组织治理能否影响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企中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负相关,而党组织治理能够抑制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央企中党组织治理能够抑制在职消费对企业绩效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地方国企中党组织治理不能发挥这种抑制作用;董事会党组织治理能够抑制在职消费对企业绩效造成的负面影响,而监事会和管理层党组织治理不能发挥这种抑制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及晶晶  张顺明  
基于目前对在职消费的经济后果研究不足的现实,本文在激励约束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了关于在职消费与融资约束的理论模型,认为由于在职消费可以带来私人收益而引致道德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的融资条件。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从1998年到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采用基于后果的随机前沿度量方法对融资约束进行度量。实证结果表明,具有较高在职消费的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程度较高,并且该类型企业的融资约束财富临界值也较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