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90)
- 2023(12143)
- 2022(10274)
- 2021(9183)
- 2020(7459)
- 2019(16882)
- 2018(16222)
- 2017(31389)
- 2016(16927)
- 2015(18470)
- 2014(18134)
- 2013(18196)
- 2012(16944)
- 2011(15531)
- 2010(15403)
- 2009(14178)
- 2008(14233)
- 2007(12742)
- 2006(11508)
- 2005(10690)
- 学科
- 济(75864)
- 经济(75783)
- 业(53704)
- 管理(51129)
- 企(44098)
- 企业(44098)
- 方法(29730)
- 数学(25864)
- 数学方法(25700)
- 财(22872)
- 中国(22658)
- 地方(20329)
- 农(20013)
- 银(19339)
- 银行(19299)
- 制(18699)
- 行(18214)
- 业经(17816)
- 务(16122)
- 财务(16097)
- 财务管理(16069)
- 企业财务(15562)
- 融(15524)
- 金融(15524)
- 农业(14229)
- 贸(14109)
- 贸易(14095)
- 易(13618)
- 学(13232)
- 环境(12231)
- 机构
- 学院(241687)
- 大学(241471)
- 济(104677)
- 经济(102758)
- 管理(93242)
- 研究(85316)
- 理学(80208)
- 理学院(79305)
- 管理学(78220)
- 管理学院(77776)
- 中国(70363)
- 科学(51210)
- 京(50957)
- 财(50387)
- 农(46210)
- 所(43893)
- 财经(39656)
- 研究所(39631)
- 中心(39050)
- 业大(36673)
- 农业(36414)
- 江(36381)
- 经(36221)
- 北京(32373)
- 经济学(32337)
- 院(30363)
- 范(30122)
- 财经大学(29806)
- 师范(29677)
- 经济学院(29376)
- 基金
- 项目(159862)
- 科学(126249)
- 基金(117846)
- 研究(111893)
- 家(104287)
- 国家(103381)
- 科学基金(88719)
- 社会(74314)
- 社会科(70757)
- 社会科学(70738)
- 基金项目(63076)
- 省(62076)
- 自然(58097)
- 自然科(56782)
- 自然科学(56767)
- 自然科学基金(55803)
- 划(52576)
- 教育(50219)
- 资助(47549)
- 编号(42556)
- 发(39099)
- 重点(36238)
- 部(35317)
- 创(33932)
- 成果(33313)
- 创新(31716)
- 国家社会(31201)
- 科研(31028)
- 发展(30756)
- 教育部(30299)
- 期刊
- 济(116570)
- 经济(116570)
- 研究(74914)
- 中国(49941)
- 农(41837)
- 学报(40306)
- 财(39579)
- 科学(36609)
- 融(36413)
- 金融(36413)
- 管理(35450)
- 大学(30110)
- 学学(28806)
- 农业(27204)
- 教育(20873)
- 业经(19868)
- 财经(19732)
- 经济研究(19637)
- 技术(18168)
- 经(16798)
- 问题(15190)
- 业(14788)
- 贸(12458)
- 商业(12433)
- 国际(11922)
- 技术经济(11679)
- 版(11207)
- 科技(10976)
- 世界(10927)
- 现代(10708)
共检索到374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璐 梁秀桓
国内外主要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公司债发行的公告效应和对公司实际业绩的影响。公司债发行对公司股票价格和公司业绩的实际影响到底如何?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结论。随着我国公司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公司债发行对公司实际业绩的影响将是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公告效应 可转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付雷鸣 万迪昉 张雅慧
本文以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发行公司债的31个样本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对这些公司发行公司债所产生的公告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我们研究的事件窗口中,我国公司债发行会产生负的公告效应,但是在公告发布之前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为正,而在公告发布之后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为负。横截面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股票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与公司的成长性显著的负相关,与固定资产比率、资产负债率、债券相对发行规模及公司规模显著的正相关,与公司的年龄、债券的信用评级及债券的存续时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黄娟 刘岩 刘燚
本文选取2007年8月14日至2011年8月31日间首次公布公司债券发行公告的107家A股上市样本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和横截面回归分析法,分别以董事会决议日和证监会核准日为事件基准日,考察发行公司债券公告效应的存在性、公告效应的行业差异以及影响公告效应的因素。研究发现,市场对"证监会核准公司债券发行"的反应要大于对"董事会公告发行公司债券议案"的反应;公司债券发行向市场传递的是正面信号,但存在行业差异;投资者对房地产业发行公司债的关注程度超过制造业。
关键词:
公司债券 公告效应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芳秀 范瀚予
本文研究了2005年5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中国A股上市公司可转债预案公告的101个样本,结果显示预案公告效应显著为负,但全流通股样本的预案公告效应为正,这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对60个可转债发行公告样本的研究表明,中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显著为正,这与英美市场完全不同,其原因可归结为股权分置改革及《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实施。本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可转债发行公告的股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通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有力地解释了预案公告的负效应,与预案公告效应正相关;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和股权稀释度是发行公告正效应的显著影响因素,与发行公告效应负...
关键词:
可转换债券 预案公告效应 发行公告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杨伟
文章以2001年4月至2009年6月30日期间最终成功发行可转债的7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其首次公告可转债发行议案为公告日,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对其公告日前后超额收益率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可转债发行公告具有显著负的股价效应,这种负的股价效应在"清洁样本"以及"股改前样本组"表现得更为显著。这说明了上市公司在公布可转债融资公告的同时,释放的"好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可转债发行负的公告效应;佐证了股权分置改革在一定程度减少了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可转换债券 超额收益率 公告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慧 蓝文勇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2007~2012年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409家上市公司发债的公告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债券的发行会产生负的公告效应,而发行公告的负影响不足以抵消公司盈利状况良好带来的积极效应,在整个窗口期内,累积超额收益率为正。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成彦 王其文
本文考察了我国A股市场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市场反应和原因,事件研究的结果发现发行公告具有显著的正价格效应。该结论与英、美市场已有的研究结果相反,而类似于日本与荷兰市场的情况。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发行公告的价格正效应不能由在美国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证实的逆向选择理论中的信息传递机制来解释。本文在提出解释的同时,对我国独特的国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并存的股权结构与公告期间异常收益的关系也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对关于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几种主要模型对于公司特征与公告期间异常收益的关系的预测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
可转换债券 股价效应 异常收益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小运 黄婉
企业高质量的技术创新能否在债券市场获得资源支持,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表征,也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本文利用手工收集的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专利分类号,构建表征企业高质量创新的探索型创新指标,考察探索型创新对公司债发行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探索型创新程度越高,公司债发行价差越低,这说明,总体上债券投资者关注了企业创新行为的差异,会降低对探索型创新程度高企业索要的债券风险溢价。机制检验表明,探索型创新主要通过信息环境优化、信用增进和政府支持这三种渠道降低公司债发行价差。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成长性较高、产业政策支持行业以及所处市场化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探索型创新对公司债发行价差的降低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监管部门更好地理解企业高质量创新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的微观主体角色,同时对于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助力企业探索型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苏宏
发行公司债优于股票增发融资结构是指股权资本与债券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用负债比率(或资产负债率)指标表示。目前,我国国有公司的融资结构表现为两种极端:弹性过度的高负债水平融资结构和弹性不足的高权益融资结构。而国有上市公司一般更偏好股权融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股权融资的实际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小运 黄婉
企业高质量的技术创新能否在债券市场获得资源支持,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表征,也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本文利用手工收集的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专利分类号,构建表征企业高质量创新的探索型创新指标,考察探索型创新对公司债发行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探索型创新程度越高,公司债发行价差越低,这说明,总体上债券投资者关注了企业创新行为的差异,会降低对探索型创新程度高企业索要的债券风险溢价。机制检验表明,探索型创新主要通过信息环境优化、信用增进和政府支持这三种渠道降低公司债发行价差。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成长性较高、产业政策支持行业以及所处市场化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探索型创新对公司债发行价差的降低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监管部门更好地理解企业高质量创新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的微观主体角色,同时对于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助力企业探索型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清江 漆鑫
本文在综合资本结构理论和债务结构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事件研究方法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的市场反应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融资对公司股价具有负面的效应,公司的成长性、资产负债率等反映公司自身情况的因素与累积异常收益率显著负相关;而在反映债券的债务结构特征中,发行利差与累积异常收益率显著正相关,当债券赋予了投资者回售等权利时,该公司的股价会做出明显的负面反应。
关键词:
公司债券 股价反应 累积异常收益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娥平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通过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4月至2003年12月期间董事会首次公告发行可转换债券议案的88家样本在公告日前后的超常收益来验证市场对该事件的反应,从而检验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告是否具有财富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告具有显著负的财富效应,但明显低于增发股票公告的负效应。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公告效应进行考察后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公告效应,主要由稀释度和负债比率两个影响因素来解释,而公司规模、发行的相对规模、市价账面比、流通股比例等在解释公告日超常收益时没有说服力。
关键词:
可转换债券 超常收益 财富效应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宋迪 杨超
本文以2007—2018年沪深两市已公开发行债券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关注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和发行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可以提升公司未来债券发行的规模,并降低债券信用利差;与国有企业相比,内部控制质量对非国有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和信用利差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丰富了内部控制与公司债券领域的文献,为资本市场债权投资者理解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债券动因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公司债券 信用利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贾秀彦 杜运潮 徐凤菊
基于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场景,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对该问题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能显著降低试点地区公司债发行价差。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主要通过提高债券发行方与债券投资者之间的信任程度,降低投资者要求的风险溢价,从而降低公司债的发行价差。这主要表现在发行方会强化信任制度建设、实施诚信行为、提供信任结果保障和债券投资者给予信任四个方面。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社会信任环境较差的地区以及债权人保障水平较低的企业,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对公司债发行价差的降低作用更加明显。针对二级市场的分析表明,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还能降低二级市场债券的交易价差,实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协同优化。该研究结论对于继续扩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范围、强化现有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债券市场的定价能力、支持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