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19)
2023(11425)
2022(9778)
2021(8910)
2020(7783)
2019(17951)
2018(17847)
2017(34254)
2016(18863)
2015(21476)
2014(21926)
2013(21774)
2012(20525)
2011(18548)
2010(19204)
2009(18456)
2008(18319)
2007(16770)
2006(14728)
2005(13643)
作者
(57596)
(47948)
(47837)
(45970)
(30676)
(22920)
(21888)
(18569)
(18144)
(17271)
(16297)
(16210)
(15386)
(15382)
(15268)
(15088)
(14673)
(14283)
(13973)
(13891)
(11994)
(11911)
(11811)
(11013)
(10905)
(10806)
(10780)
(10740)
(9894)
(9560)
学科
(76402)
经济(76284)
管理(60339)
(52887)
(45087)
企业(45087)
方法(35272)
数学(29437)
数学方法(29142)
(26636)
中国(20535)
(20333)
(20261)
(18465)
业经(16874)
(14605)
财务(14571)
财务管理(14491)
企业财务(13772)
地方(13575)
(13574)
贸易(13563)
(13496)
理论(13275)
(13150)
(13136)
银行(13093)
农业(12934)
(12879)
金融(12875)
机构
大学(284326)
学院(279237)
(114585)
经济(111974)
管理(105103)
研究(96331)
理学(89785)
理学院(88745)
管理学(87385)
管理学院(86831)
中国(73982)
(61129)
(60206)
科学(58685)
(50591)
(49895)
财经(46152)
研究所(45125)
(44585)
中心(44345)
业大(41727)
(41724)
农业(39461)
北京(38311)
经济学(36112)
(35262)
师范(34819)
(34524)
(34285)
财经大学(34190)
基金
项目(179849)
科学(140239)
基金(130601)
研究(129892)
(114811)
国家(113862)
科学基金(95928)
社会(82295)
社会科(77887)
社会科学(77860)
(69484)
基金项目(68539)
自然(61914)
自然科(60380)
自然科学(60355)
教育(60136)
自然科学基金(59322)
(59307)
资助(53871)
编号(52736)
成果(45426)
重点(41323)
(41100)
(37833)
(37004)
课题(36816)
(36658)
教育部(35096)
科研(35038)
创新(34763)
期刊
(129330)
经济(129330)
研究(85738)
中国(61895)
(51266)
学报(47149)
(44817)
科学(41389)
管理(38123)
大学(35401)
学学(33355)
农业(29342)
教育(28563)
(25527)
金融(25527)
财经(23779)
技术(22413)
经济研究(20945)
(20388)
业经(19029)
问题(17224)
(15551)
(14557)
图书(14310)
(13828)
财会(13801)
理论(13491)
技术经济(13404)
会计(13338)
世界(12054)
共检索到429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内部审计和我国中央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有许多重大差异,文章从公共问责的视角来探究这种差异的原因。按公共责任、机会主义、问责机制、审计这一逻辑路径分析发现,中美两国中央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差异的原因是其生态环境所决定的,而这种生态环境的核心内容就是问责机制。异体问责催生同体问责,同体问责催生内部审计,问责的强度决定内部审计机构的规模和独立性,问责的内容决定内部审计业务类型。没有异体问责,同体问责也就没有基础;没有同体问责,内部审计也就没有基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沈建文  郑石桥  
各国审计体制不尽相同,审计体制的形成有两种类型:一是根据本国的宏观制度因素形成问责机制,在问责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审计体制;另外一个类型是参照对本国有重要影响的其他国家的审计体制来构建自己国家的审计体制。由于锭定效应的作用,这些国家的审计体制与其所参照的审计体制之间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总体来说,前一类国家,从宏观制度因素到问责机制,从问责机制到审计体制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对于后一类国家,则没有这种清晰的关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邓娇娇  汤伟钢  严玲  
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问责机制是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重点。政府投资项目中客观存在着双层多级委托代理链条,应从政府治理责任和项目管理代理人管理责任两个层面分析其绩效。因此,亟待开展对政府问责与代理人问责的深度综合研究,在治理和管理的双重视角下,引入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形成双向的治理—管理—绩效治理框架,基于此构建以项目绩效评价为核心的政府治理责任问责机制和以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为核心的项目管理代理人管理绩效问责机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政府审计对于发现的违规行为和瑕疵行为都要提出审计建议。文章借鉴知识交流理论和共享心智模式理论,分析高质量审计建议生产的关键成功因素,并用问卷数据检验这些因素的认同度。高质量的审计建议生产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审计建议具有针对性,要求审计建议是在搞清楚缺陷行为原因之基础上提出;二是审计建议具有可行性,要求考虑建议实施者是否具有实行建议的基本条件;三是以适当方式提出审计建议,要求以审计建议实施者能愉快接受的方式提出审计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宋海荣  
政府审计客体涉及的基本问题是"审计谁",广义政府作为独立或主要的资源提供者时,这种资源相关的委托代理关系就是政府审计服务的范围,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就是政府审计客体。国有资源管理部门、行业规制部门都是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的代理人,要作为政府审计客体;生产单位作为代理人虽然已经有多个政府部门在分工监管,但是,还要作为政府审计客体,其原因是阻止政府规制失效,政府审计一方面能增加规制效率,另一方面,在阻止规制俘获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政府审计准则对一些基本问题的选择称为政府审计准则模式,主要包括:政府审计准则目标、政府审计准则框架、政府审计准则导向、政府审计准则结构、政府审计准则来源。政府审计准则目标模式有审计质量观和审计责任观;政府审计准则框架模式有分立模式和单一模式;政府审计准则导向模式有规则导向模式和原则导向模式;政府审计准则结构模式有业务类型模式和综合模式;政府审计准则来源模式有本土化模式和国际化模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政府审计功能有两个维度,一是政府审计能干什么,称为政府审计固有功能;二是政府审计干了什么,这是政府审计固有功能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发挥情况,称为政府审计现实功能。政府审计固有功能是政府审计本质决定的,而政府审计现实功能当然是基于其固有功能,同时,政府审计需求和政府审计供给会共同制约得以实现的政府审计功能,也就是现实功能。由于政府审计本质具有稳定性、通用性,所以,政府审计固有功能具有稳定性、通用性;由于政府审计需求和政府审计供给具有动态性、权变性,所以,政府审计现实功能具有动态性和权变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宇立  郑石桥  
政府审计目标是政府审计关系人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希望得到的结果。审计终极目标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审计目标,委托人希望政府审计能抑制代理问题或次优问题,代理人希望政府审计帮助自己更好地履行经管责任或证明自己不存在代理问题或次优问题。审计直接目标是审计机关的审计目标,分为总目标、项目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生产让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满意的审计产品,体现在审计产品内容、审计产品定位和审计产品种类方面;项目目标是政府审计机关希望通过特定的项目审计所得到的结果,它是总目标在特定审计项目的体现;具体审计目标是特定审计主题所承担的审计目标在特定审计事项上的分解。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政府审计本质有个性和共性两个维度,政府审计个性本质源于对政府审计现象的不同观察,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不同审计业务、不同审计主题、审计功能的不同选择、审计组织成熟度不同,都可能形成不同的政府审计个性本质。政府审计共性本质需要将不同视角观察得出的政府审计个性本质综合起来,一方面不能离开审计一般本质,另一方面要有广泛的时间、空间适用性,所以,政府审计共性本质表述如下:政府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和信息两个角度独立鉴证国有资源经管责任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会金  王素梅  
责任监督是政府审计活动的固有功能。建立健全审计问责机制,是国家建立责任政府、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之需。从责任监督、责任评价及提出责任追究建议的问责角度看,政府审计的问责机制框架应该由"问"、"责"和"制"三方面组成。关注政府责任是政府审计的始终要求,政府审计问责的边界、深度应随着政府责任的扩充而日益丰富,其最大效用是促进政府达到善治的目的。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陈国珍  宋夏云  
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改革下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等制度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检查取证、业绩评价等,同时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及责任追究。经济责任审计问责机制的科学设计可以增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约束,提高审计问责的效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唐大鹏  王璐璐  武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唐大鹏  王璐璐  武威  
在《预算法》贯彻执行的背景下,内部控制逐步成为我国政府践行反腐倡廉要求、推进国家治理和依法治国、强化财税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抓手,而遍观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研究,宏观层面上从预算分权视角讨论政府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尚处于初探阶段。因此,本文在充分总结财政部关于政府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融合,创新性地提出并论证了预算分权视角下政府内部控制概念框架,并科学借鉴美国政府内部控制体系中预算分权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控制和协同监督机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为探索我国预算分权视角下政府内部控制体系的实现路径和政策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审计部门作为生产"审计产品"部门,也应从自身出发提升"审计产品"质量,推进审计部门供给结构性改革。本文基于反馈原理,通过政府公信力相关内涵的界定构建审计问责反馈系统模型,阐释审计问责价值意义,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现存审计问责的问题,并对审计问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路径予以探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审计部门作为生产"审计产品"部门,也应从自身出发提升"审计产品"质量,推进审计部门供给结构性改革。本文基于反馈原理,通过政府公信力相关内涵的界定构建审计问责反馈系统模型,阐释审计问责价值意义,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现存审计问责的问题,并对审计问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路径予以探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