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7)
2023(1544)
2022(1260)
2021(1179)
2020(1054)
2019(2297)
2018(2222)
2017(4486)
2016(2399)
2015(2796)
2014(2801)
2013(2886)
2012(2699)
2011(2388)
2010(2292)
2009(2112)
2008(2034)
2007(1759)
2006(1493)
2005(1285)
作者
(6320)
(5345)
(5217)
(5113)
(3412)
(2592)
(2443)
(2011)
(1983)
(1887)
(1887)
(1871)
(1723)
(1666)
(1658)
(1599)
(1578)
(1549)
(1530)
(1493)
(1299)
(1276)
(1274)
(1274)
(1257)
(1201)
(1186)
(1166)
(1164)
(1097)
学科
(10751)
经济(10741)
收入(7489)
(7335)
管理(5925)
(5878)
方法(5234)
数学(4936)
数学方法(4923)
(4914)
国民(4340)
国民收入(4101)
(3967)
财富(3967)
农业(3908)
中国(3780)
财政(2658)
分配(2571)
(2479)
企业(2479)
地方(2361)
(2277)
(2237)
工作(2195)
(1940)
(1933)
国家(1679)
业经(1577)
(1554)
(1548)
机构
大学(35325)
学院(34041)
(17057)
经济(16800)
管理(13930)
理学(12314)
理学院(12170)
管理学(12058)
管理学院(11978)
研究(11696)
(8981)
中国(7853)
(7057)
财经(6691)
经济学(6435)
科学(6237)
(6167)
经济学院(5921)
(5543)
(5523)
中心(5153)
财经大学(4995)
研究所(4993)
(4907)
(4588)
师范(4556)
业大(4415)
北京(4266)
农业(4151)
(3973)
基金
项目(24490)
科学(19721)
基金(19199)
研究(18326)
(16550)
国家(16416)
科学基金(14103)
社会(13765)
社会科(13052)
社会科学(13048)
基金项目(9923)
(8474)
教育(7943)
自然(7699)
资助(7598)
自然科(7547)
自然科学(7546)
自然科学基金(7404)
编号(7308)
(7056)
国家社会(6609)
成果(6398)
(5961)
教育部(5393)
重点(5296)
人文(5144)
(5067)
(5044)
社科(4936)
(4784)
期刊
(16815)
经济(16815)
研究(10801)
(6962)
中国(5733)
学报(5132)
(5083)
科学(4927)
大学(4144)
学学(3936)
图书(3843)
管理(3712)
财经(3626)
农业(3344)
书馆(3248)
图书馆(3248)
(3199)
经济研究(3148)
问题(2572)
业经(2131)
统计(2042)
技术(1974)
教育(1940)
(1806)
金融(1806)
(1724)
(1723)
经济问题(1660)
社会(1641)
决策(1627)
共检索到49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义博  
基于社会阶层动态演化理论,本文提出了部门收入差异阶段性假说。随后利用CHNS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该假说。结果表明,第一阶段(1989—1997年),在较高的收入层次上,非公共部门比公共部门具有明显的收入优势,并且这一收入优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非公共部门的教育回报率也更高;第二阶段(2000—2009年),在中低收入分位数上,公共部门比非公共部门表现出明显的收入优势。在较高的收入分位数上,非公共部门不再具有收入优势。在较高的教育水平上,两大部门的教育回报率接近。同时,两个阶段中在较低和较高收入分位数上表现出的部门收入差异主要源自部门特征因素。实证研究支持了阶段性假说,为我国收入分配结构性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尹志超  甘犁  
基于CHNS数据,本文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对我国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的工资差异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在1989年到1997年样本中,公共部门的工资比非公共部门低2.90%,但是在2000年到2006年样本中,公共部门的工资显著高于非公共部门,工资差异达到13.48%,而且差异呈扩大趋势。研究还发现不同的公共部门之间工资也存在较大差异:国有事业单位工资显著高于政府机关,差异达到8.22%。此外,公共部门教育、经验的回报低于非公共部门,工资的性别差异小于非公共部门。本文揭示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体系的新特征,同时也为未来收入分配体系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喻开志  陈翔  
促进就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本文构建包含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的两部门模型,以此分析消费对非公共部门就业的影响,发现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的提高会放大消费对非公共部门就业的作用;公共部门的影响会改变总需求的转移路径,使得消费增加后非公共部门就业量减少。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2000—2015年中国各省的非公共部门就业数据实证发现,整体上,公共部门的影响不明显,省份间的经济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消费增加对私营部门就业量有拉动作用;东、中、西三大地带在公共部门的影响和经济空间溢出效应上差异较大。政府应该根据不同区域中消费影响非公共部门就业的差异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公共部门管理策略和消费促进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兰永生  铁卫  
近年来,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间的收入差异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文章结合中国宏观经济和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11年的数据,检验了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之间收入差异与宏观经济状态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采用OLS方法还是Wooldridge面板数据选择模型,中国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收入差异随着宏观经济状态变动均呈现出显著的逆周期性变化。此外,分年度数据回归也证实了两部门之间收入差异的逆周期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姜励卿  钱文荣  
本文基于浙江省城镇就业人员的微观调查数据,在考虑了部门选择的内生性后,利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间的工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未考虑部门选择的内生性会低估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间的工资差异。同时,我们还发现公共部门的工资显著高于非公共部门,在各个分位数上,超出的比例大致分布在30.1%至10.7%之间。但随着分位数的提高,两部门间的工资差距呈现递减的趋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克忠  裴育  夏策敏  
本文基于CHNS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的就业选择和工资收入进行了实证估计,进而运用修正的Oaxaca-Blinder分解和Quantile分解对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的工资差异进行了均值分解和分位数分解。研究发现,在第一阶段(1992~1996年),公共部门工资均值低于非公共部门;在工资分布区间的高端,特征差异不显著;非公共部门存在显著正的工资溢价。在第二阶段(1999~2008年),公共部门工资均值显著高于非公共部门,而且差异呈递增趋势;在整个工资分布区间内,特征差异显著;在工资分布区间的中低端,公共部门存在显著正的工资溢价;在工资分布区间的高端,工资溢价...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何翠香  方峥  
本文运用CHIP2007微观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解决部门选择内生性问题来研究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工资差异,发现公共部门存在显著的工资溢价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发现高等教育、性别以及工作经验等是影响对数工资的显著因素。进一步对这两部门工资差异进行无条件分位数分解显示部门间的工资差异在10.08%-35.0%之间,低工资收入群体中的部门工资差异最大,随着分位数的逐步上升,两部门之间的工资差异呈缩小趋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解建立  
公平与效率并重是公共部门收入分配机制构建的基本价值理念。构建公共部门收入分配机制的目标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有效的公共部门收入分配协调机制、完善的公共部门收入分配政策扶持机制和规范的公共部门收入分配制度实施机制共同构成公共部门收入分配机制的基本框架。建构完善的公共部门收入分配机制,需要从理念、制度和法制化等方面作为切入点。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军  
公共部门的经营效率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理论与实践难题。本文作者分别从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公共部门的经营效率进行了国际比较,另外,作者还结合我国的实际,探讨了深化公共部门改革的基本原则。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巴蒂阿尔·阿里夫  邓雅勤  
一直以来,"谁来监督审计机关?"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当我们把眼光转向国外,看到了对于这个问题的另外一种回答,即邀请其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同业互查。本文以印尼审计委员会的经验为基础,对同业互查及其与公共部门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探讨,希望能够给我们带来参考和启迪。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翠香  方峥  方行明  
运用CHIP2007数据,研究整个工资分布上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之间的工资差异及影响因素,发现控制部门选择内生性后,公共部门存在工资溢价现象且溢价在中低位更为突出。造成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之间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禀赋效应,特别是部门间接受高等教育的员工比例差异。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解决高等教育选择内生性后的分解结果显示,两部门之间的工资差异在分布上呈逐步缩小趋势,禀赋效应和高等教育差异的解释力更强。利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发现,高等教育回报率随分位数增加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海峰  谢颖  
改革之初,我国的财政收入只有3000多亿元,国家希望通过财政收入的增加来解决公共服务的矛盾与问题。到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已经达到3.9万亿元,但公共服务供求矛盾甚至比以前更加突出。这表明公共服务领域的问题,根源并不在于没有提供公共服务的经济能力,而在于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钱先航  曹廷求  曹春方  
本文检验了编制对公共部门微观个体的作用。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本文考察了公共部门"正式工"和"合同工"在个体收入、劳动强度、社会保障等物质方面及主观态度的差异,并进一步检验了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差异。结果显示,相比"正式工","合同工"的收入较少,工作时间较长,且难以享受退休工资和住房公积金;主观态度方面的风险承担能力和幸福感也较差。而人们当"合同工"的主要目的在于,以当前的低收入换取未来的退休保障。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前者在收入和住房公积金方面有优势,其余均无显著差异,这凸显了编制的普遍价值。本文为深化我国公共部门的编制和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姚东旻  樊洛明  林思思  
本文通过构建收入决定模型,利用Blinder-Oaxaca分解法将公、私部门收入的差异分解为反事实合理收入差异与反事实收入溢价,通过对反事实收入溢价的分析发现:控制诸如教育水平、性别、职业、工作经验等常规收入决定因素之后,公共部门平均工资和月收入~①与私人部门相比均相对偏低~②;但当引入区域变量时,公私部门的收入情况出现变化——公共部门平均工资与私人部门相比仍相对偏低,但考虑地域因素后的公共部门平均收入高于私人部门。实证表明,我国公、私部门平均工资的地区性差异不大,但公、私部门的平均收入水平差异具有较强的地区差异敏感性,这种显著的地区差异导致对公共部门收入的"一刀切"式简单变革,反而会增大我国公、私部门间收入对于"同工同酬"原则的扭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