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58)
2023(6541)
2022(4688)
2021(4369)
2020(3427)
2019(7536)
2018(7559)
2017(14718)
2016(8083)
2015(9340)
2014(9595)
2013(9245)
2012(8211)
2011(7041)
2010(7244)
2009(6865)
2008(7344)
2007(6419)
2006(5850)
2005(5488)
作者
(21879)
(18076)
(18066)
(17564)
(11701)
(8474)
(8344)
(6973)
(6886)
(6564)
(6180)
(6085)
(5914)
(5877)
(5746)
(5621)
(5389)
(5227)
(5179)
(4990)
(4709)
(4446)
(4311)
(4138)
(4126)
(4066)
(4028)
(4002)
(3725)
(3539)
学科
(34260)
经济(34221)
管理(28550)
(25062)
(23138)
(21391)
企业(21391)
中国(13173)
财政(12504)
方法(11679)
(11053)
(10127)
(9850)
财务(9833)
财务管理(9793)
(9650)
业经(9473)
企业财务(9390)
数学(8929)
数学方法(8845)
地方(8369)
理论(7557)
(7424)
(7333)
(7186)
农业(7006)
(6353)
银行(6348)
体制(5968)
(5905)
机构
大学(115591)
学院(114766)
(48545)
经济(47557)
管理(43031)
研究(37921)
理学(36678)
理学院(36329)
管理学(35805)
管理学院(35591)
(33273)
中国(29506)
(24130)
财经(22141)
科学(21453)
(19942)
(18797)
(18092)
中心(16538)
研究所(16405)
经济学(16142)
财经大学(16116)
(15226)
北京(15202)
(15115)
师范(14999)
经济学院(14406)
(14217)
(13471)
业大(13464)
基金
项目(70672)
科学(55692)
研究(54928)
基金(51235)
(43492)
国家(43102)
科学基金(37299)
社会(36455)
社会科(34445)
社会科学(34436)
(26883)
基金项目(26278)
教育(24895)
编号(23103)
(21904)
自然(21250)
自然科(20764)
自然科学(20759)
成果(20627)
自然科学基金(20395)
资助(20167)
重点(16024)
(15752)
国家社会(15702)
课题(15622)
(15139)
(15090)
项目编号(14632)
(14231)
(14129)
期刊
(58069)
经济(58069)
研究(39790)
(31341)
中国(24428)
管理(16006)
学报(15996)
(14943)
科学(14397)
教育(13239)
大学(12927)
财经(12228)
学学(12100)
(10911)
金融(10911)
(10528)
经济研究(9998)
农业(9590)
技术(8756)
业经(8439)
问题(8124)
图书(7501)
(7487)
财政(7487)
会计(7463)
财会(7089)
(5931)
书馆(5874)
图书馆(5874)
(5792)
共检索到183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武彦民  李明雨  
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严密的公共财政理论体系,公共物品理论是公共财政理论体系的基石。但比较严密的公共财政理论体系并不意味着科学、清晰、快捷的公共财政活动范围的确定。由于所有物品均有程度不等的外部正效用、制度性公共品界定的主观性、转轨过程中政府职能范围的不确定性、资金投入的确定性和受益主体的不确定性等原因,人们对具体物品的公共性经常存在争议。公共选择理论为研究公共财政的具体操作方案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工具,必须通过政治程序或民主投票来决定公共财政的具体保障对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现成的实现公共选择的制度安排。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汉屏  章成  
一、我国公共财政的特点及转型期的任务 我国公共财政除了具有市场经济国家公共财政的一般特征外,如提供公共品或劳务、矫正外部效应、维持有序竞争、针对非价值性物品进行社会性规制、调节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还具有自己的特点。(1)政府不仅要矫正市场失灵,还要弥补市场残缺,培育和完善市场,促使经济在日臻成熟的市场中持续增长。(2)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公共支出财力有限,政府提供的均等化财政服务的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尚希  
人类理性的光芒只能照见有限的范围,而一旦超出这个范围,便是无边无际的不确定性世界。作为我国财政公共化改革的一种理论假说,"公共财政"这个范畴只有放在中国的语境下才有意义。它主要解决公共化改革中的两个问题:一是政府财政活动的范围和职能定位,即财政"干什么";二是政府财政活动的方式,即财政"怎么干"。其背后对应着观念和认识的前提:市场机制在工具意义上的有效性和公共权力来源的契约性,使政府与市场、政府与民众的逻辑关系呈现一种颠倒性变化,前者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中"政府第一、市场第二(补充)"变为"市场第一,政府第二(补充)";后者从"政府第一,民众第二"变为"民众第一,政府第二",也就是从"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晓燕  郑敏  严兴华  
本文阐述了公共财政及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并对我国公共财政理论基础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公共财政建设应借鉴西方公共选择理论的合理成分,实现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钟晓敏  张守凯  张雪平  
一、以人为本,协调各方利益的理财思想 浙江财政理财思想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以人为本,在充分承认并尊重人的利益的基础上,协调各方利益,并求得个人、地区(集体)和社会利益的统一和最大化。如浙江省实行的“两保两挂”①政策正是建立在对人的经济人行为的有限理性与现实人的行为中的机会主义倾向的透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政府的设计符合“激励兼容”原则,因此,它的成功是必然的。“两保两挂”财政扶贫政策既有激励又有约束,两者有机结合,一方面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晓莲  张富春  任武力  
我国经济正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政府职能在体制转轨中也发生着较大的变化。 1 994年进行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初步建立了包括财税体制在内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宏观调控体制框架。但是 ,也应看到 1 994年的财税体制改革 ,主要侧重于收入体制和分税制的改革 ,在财政支出和预算管理制度方面尚未进行根本改革。本文针对界定地方政府事权及其财政资金供给范围的理论依据、财政支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公共财政支出的目标模式选择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馨  
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并弥补市场失效的国家财政,它受“公共”的规范、决定和制约。市场经济要求和呼唤着公共财政,只有公共财政才能适应于、服务于并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正确认识了“公共财政”问题,才能在正确的财政理论指导下,真正地按市场经济要求去改革我国的财政模式,正确开展财政运作,使我国财政工作有一个大的改观。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白重恩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问题,伴随着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进程日益凸显。中央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或者说加快结构转变步伐,并将其作为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政策的重点。公共财政可以通过收入、支出总量以及结构的安排,影响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从而推动经济结构转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珺  
我国正式提出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始于1998年底,自此,财政体制改革终于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往学界关于公共财政的论述多集中于对具体财政问题的对策研究上,本篇意在探讨长期以来为大家所忽略,实则对于中国构建新的财政框架意义深远的一个方面,即中国为什么会提出关于公共财政的一系列问题并产生众多的争论?换言之,如果说公共财政在中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子基  韩瑜  
民生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是必然的。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已对民生领域进行了倾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运用一些政策手段,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李全  
财政,按照我们的理解和尽可能简约的表述,可称之为:是以社会权力中心为主体的(在国家存续期间的社会则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以政控财,以财行政”的分配关系。现代国家财政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借助各级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财政在实体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表现,是政府的一系列收入分配活动。政府一般通过税收、公债和罚没收入等形式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取得收入,并通过财政支出进行再分配。政府为了顺利地实施这些分配活动,还制定了一系列税务、会计制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瑞新  蔡汉波  
一、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岂能是名词翻译之误 在理论界,许多学者认为我们不应该把Public Finance译为国家财政,好象国家财政的矛盾与问题都是词没有译好造成的。其实,西方国家把其政府理财活动称为“公共财政”,我们也可以译为国家财政(都是政府的理财活动),“财政”一词本来就是从英文中来。问题是不能把国家财政出现的矛盾归结为词的译法不好,我国的财政又确实还不是公共财政,称之为国家财政比较合适,土生土长的国家财政理论与公共财政理论的差别较大。以国家分配论为主流的国家财政理论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江龙  
一、国家、政府与公共受托责任 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国家的起源,但最有影响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社会契约理论;另一种是掠夺或剥削论。 关于国家的起源社会契约理论有着悠久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