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87)
2023(13370)
2022(11236)
2021(10318)
2020(8713)
2019(19781)
2018(19359)
2017(37187)
2016(20695)
2015(22840)
2014(22726)
2013(22844)
2012(21251)
2011(19023)
2010(19059)
2009(17710)
2008(17865)
2007(16350)
2006(14109)
2005(12357)
作者
(62734)
(53110)
(52674)
(50045)
(33265)
(25788)
(23853)
(20810)
(19721)
(18703)
(18155)
(17481)
(16839)
(16691)
(16542)
(16538)
(16199)
(15513)
(15217)
(15068)
(13515)
(12910)
(12902)
(12102)
(12009)
(11889)
(11807)
(11650)
(10863)
(10813)
学科
(86650)
经济(86562)
(63633)
管理(54359)
(50589)
(41440)
企业(41440)
方法(37479)
数学(33571)
农业(33433)
数学方法(33290)
(26528)
业经(23516)
中国(21175)
(18504)
(17565)
地方(17315)
(16680)
贸易(16676)
(16282)
(14481)
财务(14461)
财务管理(14425)
企业财务(13774)
(13297)
银行(13238)
(12938)
收入(12746)
技术(12692)
(12493)
机构
学院(299973)
大学(296975)
(122984)
经济(120566)
管理(112461)
研究(102672)
理学(98316)
理学院(97205)
管理学(95538)
管理学院(95000)
(79415)
中国(77558)
科学(66771)
农业(61963)
(60995)
业大(56576)
(55523)
(54306)
研究所(49678)
中心(48471)
(44911)
财经(44139)
(40301)
农业大学(39042)
经济学(37771)
(37467)
北京(37114)
师范(36943)
(35549)
(35258)
基金
项目(206158)
科学(160409)
基金(150151)
研究(144080)
(134330)
国家(133123)
科学基金(111687)
社会(92899)
社会科(87752)
社会科学(87722)
(82084)
基金项目(80639)
自然(73191)
自然科(71498)
自然科学(71470)
自然科学基金(70238)
(68471)
教育(63950)
资助(59630)
编号(57571)
重点(46561)
成果(45905)
(45437)
(45090)
(42747)
(42619)
科研(40557)
创新(40058)
计划(39824)
国家社会(39026)
期刊
(135074)
经济(135074)
(81156)
研究(79486)
学报(58579)
中国(56750)
农业(54749)
科学(50332)
(43357)
大学(43227)
学学(41775)
管理(33542)
业经(28691)
(28215)
金融(28215)
(26399)
教育(22173)
财经(21474)
技术(21455)
经济研究(20477)
问题(19686)
(19330)
(18344)
业大(17017)
农业经济(15051)
农村(15035)
(15035)
农业大学(15005)
世界(14775)
技术经济(14490)
共检索到431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于乐荣  唐丽霞  李小云  
笔者基于2000年~2010年各省的面板数据,采用GE指数和GINI系数及分项收入分解方法,实证研究公共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论表明作为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手段之一的转移性收入,并未缓解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状况,特别是对缩小城乡间收入差距没有发挥明显的作用,其原因在于政府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不够,以及转移支付在农村居民之间的分配不均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解垩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农户数据,本文用固定效应估计了公共转移支付和私人转移支付对接受者收入、消费支出的影响,随后,探讨转移支付对贫困、不平等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公共转移支付对贫困没有影响;私人转移支付有效地减少了贫困,它使贫困发生率下降0.36%~5%;两种转移支付的绝大部分都流向了非贫困家庭,但两种转移支付在贫困者和非贫困者收入中占比有较大不同,私人转移支付增加了不平等,而公共转移支付影响不平等的作用微弱。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天宇  
中国的转移性收入不平等,已成为居民总体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但学术界对转移性收入不平等本身的形成原因还缺乏足够的分析。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的微观数据,考察了收入来源和家庭特征对转移性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收入来源来看,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企业年金都成为扩大转移性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家庭间转移性收入、政府补贴和失业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转移性收入差距;从家庭特征来看,城乡、地区和教育水平差异都是扩大转移性收入差距的因素。上述问题导致某些弱势群体的转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超  李强  王会  刘霞婷  宋中丽  
在中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居高不下和社会阶层趋于固化的双重背景下,农地流转能否缩小收入差距以及低收入家庭能否通过农地流转实现阶层跃迁都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利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和收入转移矩阵,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探讨农地流转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根据所处地区、农地流转数量和租金支付形式(有偿流转或无偿流转)探索其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从静态维度考察,农地流转能够有效缩小农村内部整体的收入差距,但把收入差距拆解成两极、高端和低端三个局部来看,加剧和缓解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存在。从动态维度考察,参与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整体的收入流动性,能够改善趋于僵化的动态收入分配格局,并且农村低收入家庭可以通过农地流转实现阶层跃迁。从异质性维度考察,农地流转对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主要发生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东部地区这一效果并不明显;大规模转入农地和有偿转出农地均会大幅缩小整体的静态收入不平等程度。因此,政府在继续推动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同时要注重交易方式的规范化和市场化以推动有偿流转,对不同流转规模进行差异化政策支持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丁海燕  朱东明  
基于1986—2009年城镇入户调查的微观数据,本文采用GE指数及其区域分解法,分别根据不同的地区、所有制及产业进行划分,深入而全面地考察了公共转移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根据地区、所有制还是产业进行区域分解,公共转移收入都对降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还运用收入来源分解法,分析了公共转移收入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变化。研究表明,公共转移对总的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是略微上升。结论是公共转移对降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有较大的改进余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丁海燕  朱东明  
基于1986—2009年城镇入户调查的微观数据,本文采用GE指数及其区域分解法,分别根据不同的地区、所有制及产业进行划分,深入而全面地考察了公共转移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根据地区、所有制还是产业进行区域分解,公共转移收入都对降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还运用收入来源分解法,分析了公共转移收入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变化。研究表明,公共转移对总的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是略微上升。结论是公共转移对降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有较大的改进余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祖辉  王敏  万广华  
本文采用GE指数及其相应的分解方法 ,从转移性收入的角度对当前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进行分析。本文的分析框架主要分两部分:一是运用GE区域分解方法 ,比较各区域包含转移性收入和不包含转移性收入条件下的两组收入不平等值的差异 ,以分析转移性收入对各区域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二是运用GE收入来源方法 ,通过转移性收入和其他分项收入对总区域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的比较 ,分析转移性收入对收入不平等问题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现阶段的转移性收入并没有成为缩小收入不平等 ,尤其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再分配手段 ,相反是加剧了收入的不平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邹杰  段龙龙  郭世芹  
本文在分析我国城乡转移性收入不平等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采用2000-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转移性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农村固定投资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扩大财政支农支出规模、财政支农力度均能有效缩小城乡转移性收入不平等,且缩小效应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固定投资水平对转移性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加大了城乡转移性收入的差距。因此,要缩小城乡转移性收入差距,就应该在继续扩大财政支农水平的基础上,积极调整转移支付政策,逐步消除城乡分割的城乡再分配制度。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邢鹂  樊胜根  罗小朋  张晓波  
与以往使用抽样调查数据的研究不同,本文利用在贵州省普定县随机抽取三个村庄的全户调查数据,运用三种针对不平等指数的分解方法,旨在分析西部地区农村内部不平等状况、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原因,以便为瞄准住户的扶贫战略提供新的实证依据。研究发现,即使在村级层面,贫困地区农户收入和支出的不平等状况仍然很严重,收入的基尼系数高达0.44,GE指数为0.34;通过对运用组内组间收入和支出GE指数分解方法发现,村内的不平等程度(贡献率为90%左右)比村间(贡献率为10%左右)的更为严重;通过运用收入来源和支出构成GE指数分解方法发现,农业和非农收入都是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的主要收入来源(分别占总收入的41.1%和42....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兵  涂先进  胡宝娣  
通过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基于中国大陆30个省份1998—2010年数据实证检验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的食品、居住、家庭设备、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因收入水平的不同而呈现非线性门槛特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转移性收入对食品和居住类消费的正向影响不断增大,对家庭设备类消费的正向影响趋于减弱。这表明,提高转移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中的比重,有利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盛三化  李华  
在农民收入不断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的背景下,农村居民之间收入不平等问题相对凸显。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以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 (RIF)实证探索了家庭金融资产对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金融资产比重与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形关系,当前我国农村处于倒U形曲线的左侧,尚未到达拐点;非西部地区倒U形曲线的临界点高于西部地区;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农户收入不平等程度更低。因此,农村金融政策不仅要致力于降低农户获取金融资源的门槛,让更多农村家庭跨过倒U形曲线的拐点,还须呈现区域性特征;此外,应重视提高农户的金融知识、风险偏好与风险投资能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诚  姚远  
21世纪以来,社会资本在反贫困治理中被各界人士寄予厚望。但它到底会扩大还是缩小收入不平等,仍无共识。运用分位数回归发现:家庭社会资本和社区社会资本对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不平等的影响截然相反。前者对于特困家庭的作用更小,是扩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因素。而社区社会资本特别有利于低收入家庭,它的提高会显著降低农村的不平等程度。因此,培育农民自发组织、发展正规专业的社团组织等社会性力量,对缓解贫困、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等有重大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乐荣  李小云  
文章采用模型分析和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基于2000年以来分省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分配及贫困减少数据,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分配的减贫效应,并探讨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及来源。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依然对农村贫困减少发挥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收入分配的恶化会部分抵消收入增长的减贫作用;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明显高于城镇,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经营收入次之,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则相对较低。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东  黄旭锋  
本文基于代际转移的视角,运用Roemer(1998)对机会不平等的经典分类法,采用1989-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实证检验了机会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及其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度。结果发现:我国代际转移所导致的子女机会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且机会不平等平均可以解释收入不平等的54.61%;在客观环境因素中,出生地和户籍对子女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代际转移是导致子女收入不平等的最关键因素;父亲职业类型在对子女收入塑造方面作用突出;相比之下,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类型对子女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贡献不大,但是进入21世纪后,母亲职...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韩颖  孙早  
依据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推进的特征事实,从家庭微观决策的视角入手,构建了一个研究家庭养老负担、教育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理论框架。结合中国微观调查数据,经研究发现:家庭代际间向上收入转移水平的提高能够通过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进而缓解收入不平等;家庭教育投资与收入不平等间的关系取决于教育成本,当教育成本较高时,家庭教育投资水平的提高会显著加剧收入不平等,当教育成本处于较低水平时,家庭教育投资的提高会显著缓解收入不平等。政府应加大力度鼓励建立健全家庭养老保障机制,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回报率,激励家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增加高技能劳动力供给,进而缓解收入不平等,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