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4)
- 2023(1754)
- 2022(1465)
- 2021(1410)
- 2020(1224)
- 2019(2735)
- 2018(2797)
- 2017(5517)
- 2016(2990)
- 2015(3542)
- 2014(3631)
- 2013(3770)
- 2012(3529)
- 2011(3325)
- 2010(3441)
- 2009(3337)
- 2008(3456)
- 2007(3060)
- 2006(2913)
- 2005(2621)
- 学科
- 管理(13305)
- 济(13229)
- 经济(13220)
- 业(8963)
- 企(7600)
- 企业(7600)
- 方法(4981)
- 资源(4566)
- 数学(4219)
- 数学方法(4160)
- 财(3983)
- 中国(3884)
- 农(3809)
- 制(3566)
- 和(3425)
- 人事(3220)
- 人事管理(3220)
- 学(3097)
- 地方(2853)
- 技术(2755)
- 策(2664)
- 环境(2650)
- 工作(2643)
- 业经(2639)
- 农业(2508)
- 发(2483)
- 体(2400)
- 理论(2341)
- 及其(2115)
- 财政(2105)
- 机构
- 大学(49411)
- 学院(48277)
- 管理(20767)
- 济(19914)
- 经济(19445)
- 理学(17634)
- 理学院(17460)
- 管理学(17231)
- 管理学院(17118)
- 研究(16488)
- 中国(12314)
- 京(10675)
- 财(10301)
- 科学(10278)
- 所(8602)
- 财经(7964)
- 研究所(7753)
- 江(7466)
- 中心(7408)
- 经(7190)
- 农(7094)
- 北京(6781)
- 范(6477)
- 师范(6434)
- 州(6306)
- 业大(6244)
- 经济学(6048)
- 财经大学(5887)
- 院(5665)
- 农业(5393)
- 基金
- 项目(32238)
- 科学(25166)
- 研究(23953)
- 基金(23430)
- 家(20538)
- 国家(20379)
- 科学基金(17250)
- 社会(15635)
- 社会科(14819)
- 社会科学(14813)
- 基金项目(12102)
- 省(11895)
- 自然(10584)
- 编号(10358)
- 教育(10185)
- 自然科(10183)
- 自然科学(10180)
- 自然科学基金(10005)
- 划(9875)
- 资助(9783)
- 成果(9183)
- 部(7426)
- 重点(7094)
- 发(6941)
- 国家社会(6855)
- 项目编号(6350)
- 教育部(6300)
- 创(6201)
- 制(6168)
- 课题(6124)
共检索到74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学山 吴豪 李保民 朱天明
公共资源是指在产权界定过程中,资源所有者被迫放弃或者没有进行产权界定的资源部分,而产权界定本质上是划分公共资源归属权的过程。根据组织对公共资源控制权的性质,将其分为两类———组织间公共资源和组织内公共资源,并据此将产权界定、生产和交易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中。通过分析,认为随着公共资源范围的变化,不同产权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和转化的系列,即从资源非稀缺条件下的纯公共产权到资源全为废弃物的纯公共产权系列;不可交易的所有权是产权系列中的特殊形式,私人产权和俱乐部产权是这一系列中的过渡形式;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均衡博弈结构决定最优产权的具体选择形式。
关键词:
资源 公共资源 产权 交易费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尚希 樊轶侠
笔者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切入,从公共资源产权收益形成、分配、使用等多个角度,判断公共资源收益全民共享的程度,从而为探寻深层的制度基础及其改革提供线索。分析表明,土地出让收支全貌已能较为全面地通过预算来加以反映,但结合收益使用状况,土地收益全民共享程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矿产资源产权收益流失较为严重,资源家底不清、产权关系模糊、无偿占用资源等问题突出;结合矿产资源分红收益分配和使用的情况,矿产收益全民共享程度提升空间也较大。公共资源收益分配机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合理地确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三者所占收益的比例,加强公共资源收益形成和分配的法治化管理,并将其纳入到预算管理体制和制度的调节范畴。
关键词:
公共资源 公共产权 收益分配 全民共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静 程钢
农村公共资源网络治理机制,与传统的治理机制相比更加灵活、稳定、适用性强,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从科层治理机制向网络机制转变,是我国农村公共资源治理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其治理机制的基本构架强调政府治理与非政府治理、社会伙伴治理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农村公共资源 网络治理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静 程钢
农村公共资源网络治理机制,与传统的治理机制相比更加灵活、稳定、适用性强,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从科层治理机制向网络机制转变,是我国农村公共资源治理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其治理机制的基本构架强调政府治理与非政府治理、社会伙伴治理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农村公共资源 网络治理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温来成 孟巍 张偲
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体现,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税收政策工具的调节功能。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总结了公共资源配置的税收政策选择,从建立公共资源配置税收政策体系、确立税收政策调节的目标、创新税收政策工具、定期评估税收调节公共资源配置的实际效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共资源 合理配置 税收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子江
一、理论模型的构造 1.消费者行为 记家庭户消费的派生效用形式C(t)为在t代时复合商品C的消费函数。再设每代的偏好是相同的,并能用可加效用函数L=U(C(t)+βL_(t+1)来表示,式中β是当代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丛虎 王晓鹏 余寅同
公共资源交易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未来在推动我国营商环境优化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公共资源交易与营商环境的关系分析,指出当前营商环境优化对我国公共资源改革提出迫切要求。通过对公共资源交易中有关营商环境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提出了我国公共资源交易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基本路径:创新公平公正监管模式,利用新技术提升政府服务和决策科学化水平,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系,形成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兰英 单飞跃 蔡冲聪
拍卖是我国地方政府配置公共资源的常用手段,涉及多方利益的冲突与平衡。公共资源拍卖属于特许行政许可的范畴,通过行政许可进行配置的公共资源需以"有限"为前提,即属于需求紧缺的公共资源。公共资源拍卖必须严格遵守拍卖法定原则,哪些资源可以拍卖、由谁拍卖、怎样拍卖,须由法律明确规定。公共资源的拍卖范围可作出禁止拍卖类、鼓励拍卖类与允许拍卖类的具体划分。基于消费者福利免遭实质性损害的考虑,政府可以对公共资源的拍卖价格进行干预,同时,公共资源拍卖收益的使用应当纳入法律监管范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邱彬 肖岁寒
传统理论认为 ,资源配置由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完成 ,市场失败是政府干预的原因 ,而政府失败又是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然而 ,非利润组织的产生为资源配置增添了“第三只手”。作为一种社会自组织形态的“非利润组织” ,它填补了由于市场与政府同时失败留下的空白 ,通过对其产生原因、配置效率的分析 ,为中国“非利润组织”的生成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史宇鹏 李新荣
已有文献表明,社会信任对于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与以往解释不同,我们首次尝试从公共资源的匮乏及对其争夺的角度来解释此现象。以义务教育为例,我们使用2003年和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共资源供给不足会导致人们之间的不信任程度加剧,且对于争夺中处于较弱势地位的群体来说这种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这表明,提高公共资源的供给水平,完善公共资源的分配规则以解决教育难等民生问题,是提升我国居民社会信任水平,特别是提升弱势群体的社会信任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公共资源 社会信任 义务教育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夏芳晨
本文深入阐述了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发生的一种客观现象,即城市公共资源受益者不仅仅限于公共资源所在地或所有者,而是惠及到相邻区域,一定程度上甚至相邻区域受益更大。依据经济学效应溢出以及公共品理论,分析了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提醒城市公共资源运营者引起关注。
关键词:
城市公共资源 效应 漂移 分析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安徽省财政厅公共资源(资产)管理课题组
公共资源(资产)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公共资源(资产)管理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近期,我们对日本、新加坡两国公共资源(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爱东 邓诚 陈林荣
基于受托责任、监督制约、绩效审计以及和谐社会构建四个视角,对当前公共资源审计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国家和公众为维护公共资源的安全、完整和有效管理,需要对公共资源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于是产生了代表国家和全民利益的公共资源审计。公共资源审计对监督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运用,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公共资源 公共资源审计 研究综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得桂
由于每次改革都是对现实经济社会背景的策略性反应,集体林权变革历程既是农民的林地权利回归与增长的展现,也是行政力量(被动或主动)放权让利的过程,同时更是国家对林业利益关系的主导地位逐步淡出的表现,林权改革实践展现出从村社本位到个人本位的逻辑,从国家整合乡土社会的视角来看,集体林权变革也遵循着"均衡发展的制度性安排"的逻辑。包括林地制度在内的土地制度不仅是法制制度、经济制度,也涉及政治制度和对国家的理解。
关键词:
公共资源 产权制度 集体林权 改革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