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25)
2023(8305)
2022(7103)
2021(6614)
2020(5660)
2019(12653)
2018(12502)
2017(23480)
2016(13155)
2015(14996)
2014(15067)
2013(15013)
2012(14086)
2011(12477)
2010(12971)
2009(12220)
2008(12558)
2007(11325)
2006(9971)
2005(9135)
作者
(38057)
(32121)
(32078)
(30628)
(20374)
(15162)
(14515)
(12183)
(12138)
(11767)
(11154)
(10769)
(10497)
(10491)
(10482)
(9625)
(9478)
(9460)
(9262)
(9248)
(8294)
(7988)
(7752)
(7430)
(7333)
(7277)
(7163)
(7039)
(6514)
(6406)
学科
(49996)
经济(49901)
管理(49447)
(41341)
(36596)
企业(36596)
(30010)
方法(21239)
数学(18150)
数学方法(17910)
(17254)
中国(14916)
(14660)
财务(14639)
财务管理(14592)
财政(14042)
企业财务(13906)
(13254)
(11661)
业经(11609)
(11356)
(11191)
体制(9980)
(9971)
银行(9939)
地方(9804)
(9336)
(9333)
(8995)
金融(8992)
机构
大学(192393)
学院(189418)
(76794)
经济(75114)
管理(70884)
研究(65484)
理学(60578)
理学院(59832)
管理学(58790)
管理学院(58432)
中国(50224)
(49220)
(40086)
科学(38995)
财经(34373)
(33874)
(30948)
(30478)
(30444)
研究所(30018)
中心(28755)
业大(26297)
北京(25163)
财经大学(25157)
经济学(24319)
(24112)
师范(23876)
农业(23756)
(23655)
(23173)
基金
项目(122447)
科学(96391)
基金(90215)
研究(89028)
(79056)
国家(78428)
科学基金(66601)
社会(58026)
社会科(54907)
社会科学(54894)
基金项目(47387)
(46369)
自然(42343)
教育(41421)
自然科(41365)
自然科学(41344)
自然科学基金(40618)
(39690)
资助(36722)
编号(34998)
成果(31093)
(28256)
重点(28230)
(28031)
(25178)
课题(25028)
(24975)
国家社会(24473)
教育部(24434)
(23952)
期刊
(89537)
经济(89537)
研究(61052)
(44622)
中国(42560)
学报(31079)
科学(28133)
(27797)
管理(27090)
大学(23834)
学学(22650)
教育(19233)
(18596)
金融(18596)
财经(18274)
农业(17973)
(15572)
技术(14266)
经济研究(14254)
业经(12333)
问题(11626)
会计(11163)
财会(10753)
(10320)
(9812)
(9128)
财政(9128)
(9059)
(8663)
图书(8510)
共检索到299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雷俊  
公共财政制度与制度安排、制度环境、制度均衡紧密联系。运用不完全契约理论对西方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变迁以及实现其制度均衡的机理和我国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表明,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建立以及制度均衡、整体的制度均衡的实现有着特殊性,应逐步加以完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洪友  朱华荣  
中国财政制度安排的显著特征或主要缺陷是城乡“二元”财政结构。其制度安排是“一品两制”及“一纵两横”的非均衡。这种非均衡制度安排,是导致中国农村公共品长期不可持续有效供给、“三农”负担沉重、基层财政不可持续、基层治理软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调以及农村社会不和谐等诸多问题的根源。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从统筹城乡“二元”财政结构入手,研究解决“二元”财政结构下的“一品两制”及“一纵两横”非均衡制度安排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云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标和新的出发点,"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无疑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也是财政学界讨论研究的重点课题。研究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首要的问题是全面认识现代财政制度与公共财政的关系,本文以此为中心进行了三方面的探讨。首先探讨了公共财政是否现代财政制度的问题,认为公共财政学还不能称为现代公共财政学或者说完全的现代公共财政学;其次分析了公共财政与我国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适应性问题,认为公共财政存在的一些缺陷不能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再次研究了如何正确处理公共财政与建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恩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政府间财政能力的均衡配置。虽然财政能力均衡理论在国外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且均衡制度已比较完善,但我国以转移支付为主要内容的财政能力均衡制度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政府间财政能力纵向配置和横向配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效果不佳,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借鉴国外的财政能力均衡制度来完善我国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志育  
笔者认为,要构筑县级公共财政框架,必须着重解决以下几个突出问题:1.思想认识问题。在县级公共财政改革中.有两种片面认识:一是公共财政支出改革是由单位分权向财政集中转变,如取消单位账户、实行集中统一核算,又回到供给制的老路上,是改革的倒退。二是县级财政是“吃饭”财政,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安体富  
本文论述了目前我国政府在提供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方面的缺位问题,分析了提供公共服务不足的体制性原因,即基层财政的财力与事权不相匹配,探讨了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即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建议:完善财政体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试行纵向转移与横向转移相结合的模式,逐步取消税收返还,将其并入一般转移支付形式,科学界定专项转移的标准,控制其准入的条件和规模,完善转移支付的法制化建设。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金人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也明确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方中里  
一、公共财政内涵、特征及职能 对“公共财政”(public finance)这个词,学术界有好几种理解,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建立在市场失灵基础上的,是把财政作为一个公共部门进行研究的科学,是解决公共部门(即政府)如何最有效地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问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红玲  刘长庚  
本文基于区域协调发展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主张将东、中、西“三大部”纵向区域,转变为横向划分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区域财政横向均衡制度。依托“三大块”财政经济规模基本相当、发展条件基本均衡的区域平台,做到区域平等竞争的起点公平,实行“取之同等、予之等同”的区域政策确保竞争过程的公平与结果公平,从而形成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公平的区域发展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坤  卫婷婷  
在一个倡导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中,公共财政对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界定财政责任、履行财政义务首先需要明确在现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程度下何为高等教育均衡,需要全面掌握我国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本文通过探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外延,认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主要表现在办学层次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均衡和学科发展不均衡三方面,且以实证数据验证了上述不均衡现象的存在程度,并借鉴国际经验,从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角度提出了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祥云  
本文分析了公共财政框架下合理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安排,以及我国现行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公共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在坚持义务教育财政适度分权的大前提下,除加大少数贫困县财政补助力度外,更重要的是中央和省通过有效干预机制解决县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激励不足的问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曹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体制从原先的统收统支到当前的分税财政体制,经历了多次改革,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的推出,加快了财政体制改革进程。但在具体财政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以及地方债的冲击,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提出,给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问题,这要求我国对财政分权体制做进一步的改革。当前尤其应该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公共支出责任、建立和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健全地方税收体系并进行政府行政层级等配套改革。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袁婕  
我国公共财政监督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公共财政监督的法制建设滞后,财政法律规范之间相互冲突,预算法可操作性不强以及公共财政绩效监督制度缺失。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改预算法、制定公共财政监督法和公共财政绩效监督条例等完善公共财政监督制度的具体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文炳勋  
宪政的核心在于分权与制衡。财政立宪就是为了保证国家公权力行使的能力及其正确行使,宪法对国家的财政权在不同的国家机关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界分的一项政治制度。我国财政民主化的改革较多地关注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财政分配关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相比之下,财政权力在国家立法机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尚希  杨元杰  张洵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我国现实状况出发,以公共服务的供给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含义,从理论上提出了公共服务与公共财政关系的逻辑矩阵,并运用实际数据实证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的现实差距以及公共财政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若干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