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32)
2023(6660)
2022(5547)
2021(5321)
2020(4380)
2019(9520)
2018(9158)
2017(17662)
2016(9540)
2015(10603)
2014(10017)
2013(9501)
2012(8225)
2011(6935)
2010(7127)
2009(6924)
2008(7040)
2007(6092)
2006(5263)
2005(4901)
作者
(23272)
(19140)
(19030)
(18423)
(12151)
(8942)
(8758)
(7083)
(7040)
(6839)
(6362)
(6305)
(6122)
(6042)
(5834)
(5730)
(5716)
(5561)
(5491)
(5440)
(4714)
(4695)
(4473)
(4406)
(4373)
(4285)
(4250)
(4227)
(3876)
(3758)
学科
管理(34780)
(32319)
经济(32291)
(31491)
(29796)
企业(29796)
(27514)
(13972)
财务(13955)
财务管理(13901)
企业财务(13293)
财政(12965)
方法(12522)
(12109)
(10630)
数学(10587)
中国(10573)
(10537)
数学方法(10495)
业经(10261)
(8074)
银行(8072)
(7921)
(7438)
(7174)
制度(7029)
(7029)
体制(6973)
农业(6640)
(6370)
机构
学院(119839)
大学(117430)
(48773)
经济(47722)
管理(47587)
理学(40032)
理学院(39715)
管理学(39194)
管理学院(38966)
(36347)
研究(35072)
中国(32004)
财经(23731)
(23569)
(21340)
(19149)
科学(18931)
中心(17630)
财经大学(17390)
(16466)
(15864)
经济学(15508)
(15074)
北京(14614)
业大(14074)
研究所(14050)
经济学院(13950)
(13536)
师范(13429)
商学(12686)
基金
项目(75058)
科学(59231)
研究(59178)
基金(54449)
(45725)
国家(45321)
科学基金(39744)
社会(38551)
社会科(36539)
社会科学(36529)
(29415)
基金项目(28149)
教育(27004)
编号(25730)
(23749)
自然(23337)
自然科(22799)
自然科学(22794)
自然科学基金(22378)
成果(21797)
资助(21635)
课题(16769)
(16569)
项目编号(16550)
重点(16533)
(16523)
国家社会(16249)
(16087)
(15904)
(15259)
期刊
(59030)
经济(59030)
研究(40507)
(36341)
中国(25089)
(17556)
金融(17556)
管理(17265)
(14974)
学报(14745)
科学(13299)
财经(12932)
大学(12015)
教育(11507)
学学(11423)
(10994)
业经(10546)
经济研究(10478)
财会(9712)
会计(9487)
农业(9132)
技术(9069)
(8425)
财政(8425)
问题(7227)
图书(6810)
通讯(6497)
会通(6484)
(5918)
(5848)
共检索到192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吕凯波  
自2008年我国试行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来,在预算资金使用上明显存在专款专用倾向,这与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预算编制的完整统一性原则和效率性原则相违背,规范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体系要求取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而将其内含在公共财政预算中,以真正实现"一个政府、一本预算"的目标。在现实环境制约下仍有必要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但在预算资金的使用上要逐步从专款专用转变成专款通用。具体可以尝试"三步走"策略:第一步,理顺财政部、国资委和国有企业三方利益主体的预算关系,明确财政部门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方面的主导权,同时加大人大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监督;第二步,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的覆盖面和国企红利...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许永利  
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将对我国财政审计产生较大影响:出现了一些财政审计未曾涉及过的财税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审计客体发生了变化,审计对象发生变化,传统的审计手段已不能适应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目标发生变化,已不仅仅要求查错纠弊,而是要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艳茹  刘文洁  路红光  
根据不同的政策目标,环境税收入有不同的使用方向,但鉴于我国环境形势日趋严峻、环保投入不足与投入效益低下并存的现实,环境税的专款专用成为应然的选择。本文论述了环境税专款专用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着力探讨如何构建科学合理、契合国情的环境税专款专用制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丽  李晓冬  
高校的纵向科研经费,是来自各级政府部门的专项财政经费,根据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纳入高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经费开支按相关经费管理办法及批复预算执行。在高校的纵向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常出现超范围、超预算开支的现象,违反了专款专用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经费支出超预算、超范围,不符合专款专用原则。(1)科研经费预算书编制未充分考虑相关支出需求,超范围开支。例如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因编制时间仓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丽琴  
《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确定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预算间关系的指导原则:"相对独立,相互衔接"。然而这仅是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对于两者之间如何独立与衔接并没有明晰界定。明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预算相对独立性下,如何实现二者的互补与衔接成为操作上的难点。公共财政是我国财政建设的目标模式,本文以其为目标导向,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预算互补与衔接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怡敏  
应该从恰当处理“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的关系、修订预算科目、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实行零基预算等九个方面 ,重构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复式预算体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敏  许大华  卞荣华  王丹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同为政府预算体系组成部分,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推进财政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建立有机衔接、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的要求,更是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公开化、民主化,以及国有资本收益依法全民共享的重要抓手。国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彭成洪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国有资产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但国有资产必须保持适当的规模,目前的规模过大,影响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缩小国有资产规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也是公共财政建设的需要,缩小国有资产规模可采用两条不同的途径,以达到预期之效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毛程连  
一、公共财政理论与国有资产 管理理论体系 我国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理论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有关理论中的有用成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应运而生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尽管这一理论体系仍处于发展与完善之中,但已逐渐被接纳为指导我国财政实践的主流理论体系。这一重大的进展势必对澄清我国原有国有资产管理理论体系中存在着的一系列缺陷起到极大的作用,事实上,原来国有资产管理理论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都可以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得到比较明确的解释。具体来看,有这样几个方面: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查国  汪军民  
2012年,湖北省武穴市交通运输局审计科围绕交通建设中心,开展公路建设项目投资和财务收支审计,促进了专款专用,服务了公路建设。该局为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专门设立了审计科,配备了审计人员,建立了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开展了本系统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和审计岗位资格年检,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审计科对89个农村公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苗庆红  
1998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要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目标后,中国财政制度改革便从之前侧重于财政收入的改革转向强化政府预算管理的改革。自1999年起,中国启动了覆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和评估全部预算过程的一系列预算改革,其改革目标是要建立与公共财政框架相适应的现代预算制度。通过20年的预算改革,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行政控制"为取向的预算系统,未来改革的重点是在完善现有行政预算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全面绩效预算管理,以及加强人大部门对政府预算进行有效监督的"政治控制"。笔者对中国20年的预算改革进行系统梳理,明确了未来预算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雅琴  江南  
公共财政框架下预算监督的含义应包括两个层次,即基础层次和目标层次。预算监督的基础层次是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及决算等活动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目标层次是通过预算对政府活动、社会公共资源流向进行监督。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对以上两个层次的监督没有区分、不够重视,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为使我国预算监督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更好地发挥作用,应从法律上明确两个层次预算监督的关系以及重要性,并对政府预算监督程序进行详细规定,以保证社会公共资源被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冬妍  
一、"全口径预算管理"的基本界定(一)概念的提出。我国关于全口径预算管理的表述,最早出现于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冬妍  
从预算史演进的角度看,在我国现实背景下政府预算与公共预算具有不同内涵。就民主化取向而言,"政府预算"决定了预算是面向政府内部并直接支持政府行为的;"公共预算"决定了预算是面向公民,直接支持公民的行为与福利的。我国公共预算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在于打造能够内在统一民主理念和法治要求的预算制度体系;可以围绕打造统一预算和提升立法机构预算地位、完善预算监督两条主线推进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福建省地税局课题组  
自从1998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提出在我国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以来,围绕着如何构建公共财政框架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进行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本文立足地方税收的实际,对我国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地方税体系进行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