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88)
2023(7385)
2022(6200)
2021(5839)
2020(4771)
2019(10375)
2018(10067)
2017(19193)
2016(10065)
2015(11045)
2014(10398)
2013(9937)
2012(8651)
2011(7243)
2010(7437)
2009(7011)
2008(6628)
2007(5571)
2006(4546)
2005(3848)
作者
(23277)
(19190)
(18806)
(18286)
(12105)
(8857)
(8823)
(7209)
(7022)
(6764)
(6344)
(6271)
(5876)
(5804)
(5789)
(5712)
(5703)
(5590)
(5386)
(5356)
(4445)
(4425)
(4411)
(4398)
(4329)
(4187)
(4132)
(4100)
(3851)
(3777)
学科
管理(36712)
(28846)
经济(28804)
(28030)
(26997)
(24662)
企业(24662)
财政(14576)
(12017)
(11806)
财务(11795)
财务管理(11735)
(11475)
企业财务(11177)
中国(11132)
方法(10909)
(9692)
数学(8917)
数学方法(8820)
(8423)
银行(8422)
(8083)
(8052)
(7927)
业经(7915)
国家(7820)
(7214)
金融(7213)
体制(7200)
地方(6954)
机构
学院(121833)
大学(119319)
管理(48033)
(47967)
经济(46960)
理学(41156)
理学院(40790)
管理学(40306)
管理学院(40054)
(36493)
研究(36009)
中国(29892)
财经(24014)
(23347)
(21840)
科学(19637)
(18086)
中心(17960)
财经大学(17780)
(16361)
经济学(15576)
(14658)
师范(14557)
(14319)
经济学院(14158)
北京(14036)
研究所(14020)
(13544)
业大(13238)
(13091)
基金
项目(81670)
研究(65385)
科学(64799)
基金(59264)
(49986)
国家(49573)
科学基金(43464)
社会(42662)
社会科(40479)
社会科学(40471)
(31576)
基金项目(30880)
教育(29595)
编号(28034)
(25903)
自然(25242)
自然科(24691)
自然科学(24686)
自然科学基金(24205)
成果(23644)
资助(22618)
项目编号(18500)
课题(18434)
国家社会(18222)
重点(18207)
(18202)
(18068)
(17969)
(17776)
(17027)
期刊
(54674)
经济(54674)
研究(39036)
(35224)
中国(24896)
管理(16707)
学报(14456)
(13047)
金融(13047)
科学(12911)
教育(12798)
(12287)
财经(12170)
大学(11784)
学学(11177)
(10457)
经济研究(10434)
业经(9627)
财会(9290)
会计(9285)
(8883)
财政(8883)
技术(8561)
农业(8353)
图书(7337)
问题(6529)
通讯(6210)
会通(6187)
(5634)
商业(5570)
共检索到185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雅琴  江南  
公共财政框架下预算监督的含义应包括两个层次,即基础层次和目标层次。预算监督的基础层次是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及决算等活动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目标层次是通过预算对政府活动、社会公共资源流向进行监督。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对以上两个层次的监督没有区分、不够重视,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为使我国预算监督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更好地发挥作用,应从法律上明确两个层次预算监督的关系以及重要性,并对政府预算监督程序进行详细规定,以保证社会公共资源被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确立,财政监督应该如何与之相适应,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试从理论、实践、政策的结合上,围绕财政监督的相关重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今后的改革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曾令鹤  
本文分析了非合作竞争均衡条件下政府的最优税收和公共支出政策。在理想状态下,政府对租金收入的征税税率应为 100%,而对资本的税率应为0%。但在现实情况下,政府对所有租金全部进行征税的难度很大,因此不得不对资本进行征税;与此相对应,政府支出中社会福利支出的比重偏低,而吸引资本的公共投资支出的比重偏高。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政府部门之间加强合作,在税收和公共支出的政策上进行协调,避免恶性竞争,保持适当的税率水平,逐步削减政府在公共投资上的支出,增加社会福利支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常丽  
本文的主旨在于揭示公共财政作为一个理财系统与政府财务信息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集中分析了公共财政建设对政府财务信息内容和质量的需求,同时也阐释了政府财务信息供给的约束性,提出了政府财务信息供求的理论均衡点,并进一步研究了自愿性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局限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怡敏  
应该从恰当处理“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的关系、修订预算科目、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实行零基预算等九个方面 ,重构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复式预算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小璐  
近年来,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的发展目标。按照这一目标要求,文章认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是合理配置资源、宏观调控经济、公平收入分配和监督管理。非税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管理好,否则,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将是一句空话。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詹正华  
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是我国今后财政改革的基本方向,但要顺利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及政府间的事权两大关系。本文认为,由于公共物品的公共性是一个连续区间且无固定边界,有必要按新凯恩斯主义的思路来把握政府的活动领域。政府与市场活动的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的市场化程度和人们当时对政府所应提供的公共品的范围的广泛认定与政府的实际能力。文章认为,要想处理好政府间事权的划分,就必须也有必要从分析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和公共品提供效率入手,并按国际惯例对此规范化与法制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静  
目前我国公共财政部门存在着一定的财政风险,特别是隐性风险和或有风险更是不容忽视。在考察我国政府或有负债风险构成的基础上,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对财政风险产生的制度原因予以宏观分析,进一步指出我国政府或有负债形成的深层原因。研究表明,我国必须加强对政府或有债务的管理,建立面向全球经济的财政风险预算管理体制,从而减少或有债务风险对财政稳定性的冲击。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孟炳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已经初步建立。面对这一新的情况,我们如何认识,财政审计工作怎么搞,是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苗庆红  
1998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要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目标后,中国财政制度改革便从之前侧重于财政收入的改革转向强化政府预算管理的改革。自1999年起,中国启动了覆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和评估全部预算过程的一系列预算改革,其改革目标是要建立与公共财政框架相适应的现代预算制度。通过20年的预算改革,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行政控制"为取向的预算系统,未来改革的重点是在完善现有行政预算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全面绩效预算管理,以及加强人大部门对政府预算进行有效监督的"政治控制"。笔者对中国20年的预算改革进行系统梳理,明确了未来预算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冬妍  
一、"全口径预算管理"的基本界定(一)概念的提出。我国关于全口径预算管理的表述,最早出现于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冬妍  
从预算史演进的角度看,在我国现实背景下政府预算与公共预算具有不同内涵。就民主化取向而言,"政府预算"决定了预算是面向政府内部并直接支持政府行为的;"公共预算"决定了预算是面向公民,直接支持公民的行为与福利的。我国公共预算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在于打造能够内在统一民主理念和法治要求的预算制度体系;可以围绕打造统一预算和提升立法机构预算地位、完善预算监督两条主线推进改革。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许永利  
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将对我国财政审计产生较大影响:出现了一些财政审计未曾涉及过的财税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审计客体发生了变化,审计对象发生变化,传统的审计手段已不能适应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目标发生变化,已不仅仅要求查错纠弊,而是要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江龙  
一、国家、政府与公共受托责任 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国家的起源,但最有影响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社会契约理论;另一种是掠夺或剥削论。 关于国家的起源社会契约理论有着悠久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戚艳霞  种金睿  姜国杰  
合理的政府会计制度能够对会计行为人和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促进财政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制度在信息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的制度非均衡状况制约了政府会计职能和财政资源配置效果的实现。推动当前政府会计制度从非均衡状态到均衡状态,需要立足公共财政管理需求,从制度本身的不健全、制度执行的不合理和内部控制的不完善等影响制度均衡的问题和原因入手,建立健全政府会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实现推动制度优化和增强制度执行有效性的齐头并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