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90)
- 2023(8473)
- 2022(7022)
- 2021(6473)
- 2020(5243)
- 2019(11855)
- 2018(11390)
- 2017(22308)
- 2016(12100)
- 2015(13539)
- 2014(13597)
- 2013(13430)
- 2012(13087)
- 2011(11639)
- 2010(12455)
- 2009(11711)
- 2008(11702)
- 2007(10671)
- 2006(9894)
- 2005(9144)
- 学科
- 济(69596)
- 经济(69541)
- 管理(42480)
- 业(32199)
- 财(27800)
- 企(26380)
- 企业(26380)
- 地方(20050)
- 方法(19526)
- 中国(17587)
- 数学(17250)
- 数学方法(17078)
- 财政(15170)
- 农(14925)
- 制(13619)
- 地方经济(12876)
- 政(12604)
- 业经(12293)
- 学(11933)
- 务(11419)
- 财务(11404)
- 财务管理(11355)
- 企业财务(10834)
- 策(10748)
- 体(9831)
- 农业(9535)
- 银(9508)
- 银行(9508)
- 及其(9215)
- 行(9067)
- 机构
- 学院(175645)
- 大学(173984)
- 济(87163)
- 经济(85450)
- 管理(65999)
- 研究(63788)
- 理学(55064)
- 理学院(54490)
- 管理学(53898)
- 管理学院(53522)
- 财(49879)
- 中国(49836)
- 京(35687)
- 财经(34447)
- 科学(33184)
- 所(31616)
- 经(31041)
- 江(28845)
- 经济学(28566)
- 中心(28359)
- 研究所(27493)
- 经济学院(25272)
- 财经大学(24830)
- 北京(23100)
- 院(22549)
- 范(22150)
- 师范(22049)
- 州(21873)
- 农(21353)
- 省(20129)
- 基金
- 项目(102333)
- 科学(81145)
- 研究(80651)
- 基金(74517)
- 家(62239)
- 国家(61702)
- 社会(54168)
- 科学基金(53288)
- 社会科(51375)
- 社会科学(51359)
- 省(38579)
- 基金项目(37392)
- 教育(35692)
- 编号(32843)
- 划(31435)
- 资助(31176)
- 自然(30011)
- 自然科(29286)
- 自然科学(29281)
- 成果(29171)
- 自然科学基金(28730)
- 部(23450)
- 发(23343)
- 课题(23163)
- 国家社会(22843)
- 重点(22640)
- 性(22020)
- 教育部(20870)
- 人文(20522)
- 项目编号(20313)
共检索到295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袁国良 徐忠
财政和金融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手段,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各有自己的作用范围和机制,也都各有自己的优劣势。宏观经济政策要能取得好的调控效果,必须以财政金融的协调配合为基础。改革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中出现了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削弱,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强的现象。致使宏观调控越来越依赖金融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迟迟不能出台,这是造成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难度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这种情况,当前的宏观调控应从改变财政金融地位不对称的状况入手,在财政金融协调配合的基础上完善宏观调控手段,以顺利实现国民经济的各项中远期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本文通过运用IS-LM图式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效力以及各自面临制约的分析,并考虑中长期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理论上讲都有失效的可能,但在中国均未成为现实;(2)目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面临制约,单独实施难以取得最佳政策效果;(3)为启动经济增长,短期内大可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结合起来考虑,而不应对立;(4)从中长期来看,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将不是需求管理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是促进结构转换的供给政策,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政策思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中南
就我国目前经济形势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理所应当的。从这几年财政政策的效果来看 ,确实起到了减缓颓势 ,稳定经济的作用 ,但却不尽人意。政策实施的效率不高。本文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合理性和实施绩效。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政策低效率的原因 ,提出了完善财政政策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政策 IS曲线 LM曲线 国债 税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庆
自凯恩斯主义诞生以来,作为对市场缺陷的一种弥补,政府逐渐远离古典主义所信奉的市场"守夜人"角色,并作为经济活动主体越来越广泛地介入和参与到实际经济生活之中。经济危机使经济学家们和公众更加关注自由市场本身的缺陷以及市场失灵问题,但是却很少有人关注政府失灵问题,而政府失灵却是导致危机爆发并长期持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笔者通过回顾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政府的行为,认为在这一系列的经济波动事件背后均隐藏着政府失灵的影子。但是对于如何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由于市场失灵的动态性、政府相机抉择政策的长期影响和短期效果的差异问题以及广泛存在的政府"俘获"现象,事实上是一个...
关键词:
经济波动 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边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元 欧林宏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合理搭配 ,方可以发挥其政策效应。当前我国的经济运行已经出现重大转折 ,经济发展的中期上升趋势已经确立 ,原有行之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也因此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必须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政策调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家姝 刘建青 张莹
财政政策是构成政府经济政策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现政府经济政策目标的主要手段。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此次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本文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政策乘数 财政政策效应 财政支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江晓薇
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财政政策江晓薇(财政部科研所)我国“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提出振兴财政的任务。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是保证今后15年实现振兴财政的关键。本文拟通过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财政政...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翁礼华
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经济的两种经济观点及其财政政策取向的争论,在古代中国汉朝昭帝时就曾经激烈地发生过。武帝后期由于人口锐减,民力疲弊,昭帝(公元前86年—前74年)、宣帝(公元前73年—前49年)统治时期,专力内治,继续执行汉初以来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志刚
美国小布什总统当政以来,因应局势的需要,对美国宏观经济政策采取了许多调整,对本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布什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原因,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予以了展望。
关键词:
美国 布什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2005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态势,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明显。2005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思路将在2006年延续下去。同时随着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市场色彩将更浓、经济手段更多,政策与体制法规的结合更加完善,以体制改革提升调控效果的特点更为突出。
关键词:
宏观经济政策 基本取向 分析预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各大部委的工作会议也相继召开,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已基本浮出水面。本文对"稳中求进"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总基调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逐一分析了经济体制改革、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房地产调控等政策在2012年的取向和工作重点。
关键词:
稳中求进 结构性减税 预调 微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俊
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工具贺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宏观调控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以行政手段为主过渡到市场经济下的以经济手段为主。从我国宏观调控实践看,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工具主要是需求管理,即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我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全文对影响经济运行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短期内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乃将保持基本稳定。
关键词:
宏观经济 经济政策 经济运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2010年,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护航下,尽管外部环境变幻不定,但国民经济仍保持了较快发展,全年经济增幅达到10.3%。2011年,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比较多,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如何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发改委等部门会议的召开,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已浮出水面,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