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07)
2023(12847)
2022(11021)
2021(10494)
2020(8904)
2019(20161)
2018(20242)
2017(37712)
2016(21925)
2015(25107)
2014(25430)
2013(24584)
2012(23496)
2011(21343)
2010(21916)
2009(20085)
2008(20380)
2007(18593)
2006(16397)
2005(14875)
作者
(62035)
(51765)
(51700)
(49494)
(33251)
(24809)
(24074)
(20043)
(19736)
(18933)
(17522)
(17390)
(16601)
(16435)
(16327)
(16216)
(16148)
(15425)
(15142)
(15117)
(13153)
(13083)
(12489)
(11887)
(11864)
(11788)
(11743)
(11503)
(10538)
(10530)
学科
(78812)
经济(78724)
管理(57826)
(53232)
(42619)
企业(42619)
方法(34055)
数学(29484)
数学方法(28988)
中国(26266)
(24934)
(23669)
教育(22074)
(20459)
地方(18461)
理论(16590)
业经(16385)
(16318)
(15980)
贸易(15968)
农业(15951)
(15385)
(13660)
财务(13625)
财务管理(13583)
(13285)
企业财务(12736)
(12691)
(12324)
银行(12285)
机构
大学(307247)
学院(303295)
(114505)
经济(111534)
管理(108431)
研究(107880)
理学(92102)
理学院(90860)
管理学(88951)
管理学院(88317)
中国(78129)
(67469)
科学(66586)
(56682)
(55718)
(52756)
(50323)
(50281)
研究所(50029)
师范(49913)
中心(49698)
业大(44477)
北京(43246)
财经(43169)
农业(41590)
师范大学(40325)
(39624)
教育(39361)
(38837)
(38617)
基金
项目(191096)
科学(149728)
研究(145938)
基金(133632)
(115584)
国家(114426)
科学基金(96340)
社会(87417)
社会科(82271)
社会科学(82243)
(76585)
教育(73242)
基金项目(69671)
(66103)
编号(63461)
自然(61435)
自然科(59916)
自然科学(59899)
自然科学基金(58820)
成果(55833)
资助(54996)
课题(46287)
重点(44154)
(43161)
(42381)
(38842)
(38260)
项目编号(37908)
(37838)
教育部(36976)
期刊
(132146)
经济(132146)
研究(99027)
中国(72295)
教育(63109)
(47854)
学报(47754)
(46563)
科学(42302)
管理(38130)
大学(36243)
学学(32445)
农业(32180)
技术(29356)
(28085)
金融(28085)
财经(21337)
业经(21287)
经济研究(20106)
图书(19014)
(18383)
(17895)
问题(17648)
职业(16329)
(15291)
(15263)
(14931)
论坛(14931)
技术经济(13938)
书馆(13852)
共检索到479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霜叶  孟浏今  
自2006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政策目标提出至今,中国的教育政策开始通过公共舆情来密切关注民意所体现的对教育的满意程度。然而,现实中民众对教育议题的回应往往与政府的关注重点存在显著的差异甚至冲突,公共舆情正是彰显了政府与民众对教育议题与现实教育影响认识之间的共融与张力。本文以教育舆情为切入点,将2012年两份十大教育新闻榜单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类典型民意呈现,应用话语研究中对证据的语词化分析与內容分析,勾勒出以新闻榜单为代表的民意与政府对教育政策的议题关注差异和背后的价值表达,展现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教育政策目标在公共舆情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可能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亚  窦卫霖  
话语分析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理论与方法,教育公平已成为政策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2012年OECD发布的报告《教育公平与质量》为研究对象,融合语料库方法与话语分析,统计结果主要是该文本的主题语义域和主题词,包括"弱势"、"领导力"、"经济"等,这揭示了目前OECD教育公平政策的关注点,即要解决的问题、要采取的措施以及动因,并反映了政策制订者如何定义教育目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荔  苏靖  赵静  
互联网领域一直被贴着男性标签,罕有女性创业者涉足。但现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创业者进入这个领域。基于《创业邦》发布的"2013-2016年度最值得关注女性创业者"榜单47位上榜者,对"互联网+"新业态中女性创业者的年龄、行业、地区、教育程度、以往创业经历、以往相关行业经历等进行了统计。总结了"互联网+"新业态中女性创业的四个基本特性:地区差异明显、事业成就型为主导创业动机、先前工作经历的"桥梁"效应和性别优势。基于此,对促进"互联网+"新业态中女性创业提出了三点建议:制度环境的优化对女性创业的促进效应将比西方更直接;发展创意产业为女性优势的发挥拓展空间;对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将有助于提升女性的社会资本。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荔  苏靖  赵静  
互联网领域一直被贴着男性标签,罕有女性创业者涉足。但现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创业者进入这个领域。基于《创业邦》发布的"2013-2016年度最值得关注女性创业者"榜单47位上榜者,对"互联网+"新业态中女性创业者的年龄、行业、地区、教育程度、以往创业经历、以往相关行业经历等进行了统计。总结了"互联网+"新业态中女性创业的四个基本特性:地区差异明显、事业成就型为主导创业动机、先前工作经历的"桥梁"效应和性别优势。基于此,对促进"互联网+"新业态中女性创业提出了三点建议:制度环境的优化对女性创业的促进效应将比西方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辉  陈鹏  
面对全球发展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要求,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成为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江苏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和教育大省,在产教融合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对其他地区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从话语分析的视角对江苏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分析发现,江苏省产教融合政策文本的形成受到国家大政方针、政治领导人以及经济转型升级等社会语境的影响;在文本内容方面,江苏省对于产教融合质量政策、教师政策、财政政策以及体制政策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照;在话语得失方面,江苏省对深化产教融合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保障以及对政策本土适切性比较重视,但在可操作性、约束力、规范性等方面却表现不足。鉴于江苏省产教融合政策,其他省份可以在产教融合政策内容的可操作性、政策文本落实的整体性以及政策内容的法律保障性等方面给予重视。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超洋   李孔珍  
通过对校长对集团化办学政策形塑的访谈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校长话语类型中的解构性话语有经济话语、管理话语、环境话语和身份话语;建构性话语有教育话语、制度话语、专业话语、情感话语和濡化话语。其中解构性话语的话语秩序为:置于顶端的经济话语和环境话语相互影响形成合力,管理话语和身份话语在这种合力裹挟下出现,并通过相互交织互动解构了政策的正当性。建构性话语的话语秩序为:形成了以制度话语为主和以教育话语为主的两个分支,其中制度话语融合了濡化话语、情感话语和专业话语,并形成合力;教育话语与专业话语形成合力,建构了政策的正当性。通过将两种话语整合发现,校长的话语对集团化办学政策进行解构与建构的主要互动方式表现为:环境话语的解构与制度话语的建构、身份话语的解构与情感话语和濡化话语的建构、管理话语的解构与专业话语的建构、经济话语的解构与教育话语的建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霜叶  
近十年来,教育舆情与舆情应对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一个关注焦点。随着中国的互联网社会发展,网络技术与信息传播方式不断创新,舆情发展与处理的时间反应链也被急剧缩短。本文从跨学科的视角,引入"公共性"和"政策回应"的概念;从教育舆情的特点出发,提出要超越简单的舆情应对,通过辨识舆情特征和教育的公共性,系统化、制度化地构建长效合理的政策回应模式。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桂华  黄琳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建构对公共图书馆发展起杠杆作用,而政府路径是社会认知建构的重要支点。文章基于知识社会学理论阐释公共图书馆社会认知的建构过程,并选取省级“政府新闻办”微博这一典型政府路径展开话语分析。基于2012—2020年省级“政府新闻办”博文,先通过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数量分析,讨论“是否言说公共图书馆”,然后以语词-语篇-语境为分析框架剖析“如何言说公共图书馆”。研究发现:当下政府路径在社会认知建构方面作用更加突出,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且语境限制可能导致公共图书馆社会认知建构的局限性。文章据此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申金霞  万旭婷  程南昌  
后真相时代,专门机构的"强传播"、市场嵌入教育舆情传播过程、网民情绪化传播加剧了舆情研判和应对的难度。目前教育舆情研判存在事实核查缺位、数据深入分析不足以及风险分析缺乏系统方法论等问题。教育舆情研判应树立数据与经验并重的理念,注重情感分析。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査火云  郑航  
爱国主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国家认同教育。基于文本所进行的话语分析表明,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两种认同模式,即:以中华民族为核心的民族国家认同模式和以公民为主体的公民国家认同模式。两种认同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的重心各异,在价值观上分别表现为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的并存、公重于私与公私互补的并存,由此构成了当代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中的内在紧张与冲突。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两种认同教育共存之必要。化解两种认同模式之间的紧张与冲突,需要以公民国家认同教育为重心,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来重塑爱国主义教育话语。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袁昱明  
我国精英教育文化价值观和话语长期左右和操练教育大众化层面的远程教育,形式隐蔽,危害深远,把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培养成精英教育价值观和行动模式的奴隶,使远程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边缘化,理论研究失语,事业发展“失范”。把精英教育的话语霸权、越界使用、独断、结构主义等剥离出来,开展教育文化批判、教育话语批判和教育价值判断批判刻不容缓。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王连喜  曹树金  
从学科交叉视角探索网络舆情在图书情报学和新闻传播学中的研究共性和差异性。以CNKI数据库中两门学科核心期刊的网络舆情研究文献为样本,在关键词规范化的基础上,一方面从微观角度结合词频和TF-IDF方法提取重要关键词,并对两门学科的关键词进行交集分析、共词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分析;另一方面从全局角度采用LDA模型对样本进行主题建模。然后,分别对基于共词聚类和基于LDA的热点主题划分结果进行语义关系规范和主题标识。研究发现,舆情传播与监测、高校舆情分析、危机预警与管理、政府舆情应对等是两门学科共同关注的主题,网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中  
开展社区教育规划研究不仅有利于提升社区教育的战略地位、明晰社区教育的发展方向,而且有助于破解影响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瓶颈。虽然社区教育政策出台的路径多元,但是,提升社区教育规划研究的政策意识,借助教育规划的话语空间和权威性,实现社区教育政策制订的突破,仍然是一条重要捷径。基于政策视角,通过社区教育规划政策意识的剖析,借助教育政策分析框架,积极推动社区教育政策意识的话语表达和政策建议的生成路向的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社区教育规划研究的建设性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