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84)
2023(14106)
2022(11907)
2021(10839)
2020(8959)
2019(20308)
2018(20137)
2017(37570)
2016(20181)
2015(22881)
2014(22812)
2013(22436)
2012(21532)
2011(19641)
2010(20180)
2009(18548)
2008(17985)
2007(16237)
2006(14773)
2005(13589)
作者
(60806)
(50938)
(50812)
(48200)
(32727)
(24535)
(23022)
(19866)
(19444)
(18303)
(17484)
(17257)
(16589)
(16436)
(15820)
(15726)
(15184)
(14685)
(14664)
(14532)
(12954)
(12636)
(12470)
(11900)
(11584)
(11468)
(11201)
(11169)
(10476)
(10175)
学科
(106162)
经济(106063)
管理(55777)
(50201)
(38512)
企业(38512)
方法(36854)
数学(32255)
数学方法(31753)
地方(30445)
中国(28573)
(25589)
(21553)
业经(21106)
(18551)
技术(18146)
农业(17981)
地方经济(17020)
(15913)
环境(15207)
(15035)
贸易(15018)
(14650)
金融(14647)
(14344)
(14104)
(13948)
银行(13926)
理论(13917)
(13573)
机构
学院(295360)
大学(294158)
(125832)
经济(123038)
研究(109937)
管理(107492)
理学(91133)
理学院(89848)
管理学(87835)
管理学院(87255)
中国(82593)
科学(68465)
(64567)
(56983)
(55461)
研究所(51325)
(50155)
中心(49482)
(46513)
业大(42905)
财经(42722)
(42586)
师范(42190)
北京(41650)
(39719)
经济学(39024)
农业(38741)
(38480)
(37810)
经济学院(34719)
基金
项目(192381)
科学(150962)
研究(139541)
基金(137564)
(120818)
国家(119814)
科学基金(101588)
社会(89521)
社会科(84782)
社会科学(84761)
(76666)
基金项目(72383)
自然(64349)
(64172)
教育(63225)
自然科(62832)
自然科学(62819)
自然科学基金(61581)
资助(56521)
编号(55731)
(46865)
成果(45451)
重点(43877)
(41099)
课题(40219)
(39647)
发展(37462)
国家社会(37356)
创新(37246)
(36888)
期刊
(153956)
经济(153956)
研究(93825)
中国(67188)
学报(46690)
(46608)
科学(44411)
管理(41973)
(41592)
大学(35358)
教育(34292)
学学(33196)
农业(32009)
技术(29181)
(27424)
金融(27424)
经济研究(25148)
业经(23474)
财经(21704)
问题(19618)
(18914)
(17481)
技术经济(17218)
图书(16945)
统计(16272)
资源(15210)
(14941)
科技(14862)
(14745)
世界(14086)
共检索到470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孔翔  凌琳  陈丹  
开发区周边的拆迁安置新社区往往是当地失地农民和外来劳动者混居的空间,居民的地方感比较薄弱,社会矛盾比较复杂。公共空间有可能增进新社区的居民交流,从而促成新的社会网络并分享集体记忆,这会有助于增进居民地方感和社区的和谐。结合对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典型社区居民的调研,初步验证了社区公共空间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社区公共空间普遍增进了新社区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构建新社区居民新的社会网络,并为本地居民延续集体记忆以及与外地人分享新的共同记忆创造了条件,进而为地方感的重构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两类群体对社区公共空间的利用是非均衡的,其作用不应被高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孔翔  张宇飞  
开发区业已成为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空间载体。在开发区建设中,不仅发生了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也重构了地方的地理景观和社交网络,这将改变居民原有的地方感,并可能使开发区成为缺乏凝聚力和社会矛盾突出的空间。论文主要结合对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三个社区居民的调研访谈,初步探讨开发区建设中的居民地方感变动机理。研究显示,虽然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但普通劳动力的集聚却可能削弱居民对地方的认同;而地理景观的变化却由于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而增强了地方感;不过社交网络的重构却面临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情感分异的困难,居民对开发区和小区的地方感都处于较低水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孔翔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是我国引进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举措,其布局多在城市郊区,并由此带动了郊区农村地域迅速向外来农民工集聚的工业化地域的转变,从而可能使原本相对均质的城郊社会空间趋于复杂。通过对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社区的实地调查,主要借助人口统计资料和居民空间情感的访谈成果,初步探索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居民社会空间的分异状况和机制。研究表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将使城郊社会空间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异,但受限于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经济状况,其影响的空间范围相对有限。但情感空间的分异比居住空间分异更为深刻,它可能影响到城市化进程与和谐城市建设,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孔翔  宋志贤  
城郊开发区周边新建社区作为失地农民和外来人口混居的空间,普遍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无法有效形成情感、利益共同体,陷入内卷化困境。基于这类社区的形成机制,结合对昆山开发区周边蓬曦社区的实地调查,分析了这类社区陷入内卷化的原因、表现和优化路径。结果显示,开发区的快速建设消解了原有乡村社区,造成了本地居民在征地拆迁中的利益格局调整;外地人的不断涌入,使新建社区的利益矛盾复杂化,而且存在矛盾不断复制、延伸的倾向,威胁社区和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国  
我国很多开发区目前存在严重的职住分离现象,为开发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乃至整个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在详细剖析开发区严重职住分离现象及其后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大鹏  郑毅  
利用一系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 ,从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水平、结构发展潜力、经济发展活力和宏观经济效益四个方面对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对比分析和评价。说明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长沙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助推器。并与苏州工业园作了简单的比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红旗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净化中心采用氧化沟工艺,运行3年来,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较好,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平均去除率均在90%以上.但同时存在总氮,总磷处理能力较差,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污泥沉积严重,较大地影响了氧化沟有效容积以及产生污泥膨胀等问题.提出的措施为:增设泥水分离池、预缺氧池、厌氧池和缺氧池、曝气机上、下游增加导流板、氧化沟底部增加推流器.改造后,出水总氮为6.29 mg/L,总磷为1.43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46.5%和70.8%.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国  
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转型期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城市的经济空间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利用增长极理论,以北京为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考察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效应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对于深入理解和把握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内容和影响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苏星  
1992年8月5日到8日,我用4天时间,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了一点调查.在开发区,同政策研究室、经济发展局、工商物价局的同志进行座谈;参观了大连保税区、工业团地、石油化工区、五彩城商贸区和大窑湾港区;阅读了有关资料.现将所见情况报告于下. 第一个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开发区.从1984年10月15日动工兴建,八年创业,已经在一片盐碱滩涂和丘陵起伏的山野上,建立起一座初具规模的新兴工业区.开发面积,吸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魏中俊  包训文  
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切入点,从文化产业和经济技术互动的角度,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进行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市场调研、价值链分析、文化产业和经济关联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由会展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社区文化等组成的文化产业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渔村  
14年前,这里曾是芦苇、水稻、烂泥塘;14年前,这里还是小桥、流水、田埂道。可今天,14年已过去,弹指一挥间。这里高楼丛立,绿树掩映,喷泉广场,倩影摇曳,人车穿行其间,宛为一幅动人的现代化城市水粉画!一位前来投资的老华桥惊喜地说:“这里简直是海市蜃楼...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仉培宏  韩增林  
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面向世界开放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志之一。2009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占大连全市的22.7%;工业总产值实现2331亿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董纪昌  侯洁琼  张奇  
产业结构调整是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文章以2010年建设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2个东部城市为研究对象,未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37个东部城市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发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对所在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为解决内生性问题,采取倾向性匹配得分方法重新选择实验组与对照组之后再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证明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方面,仍可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伟  朱宏亮  
资金对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不可或缺,而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能否拓展融资渠道,广泛获取建设资金,优化融资模式,成为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融资模式包括企业融资和项目融资两类,其中许多模式都可以灵活组合为开发区所用。当前,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政府机构、企业”的双重性质以及开发区的预期收入结构,决定了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合适的形式,以企业融资为主体,项目融资为补充,充分吸收政策性补贴和贷款,为开发区发展筹集宝贵的建设资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晓  张晓云  殷健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开发区发展趋于成熟,开发区转型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被广泛研究的主题。由于功能与空间结构的差异,开发区的转型路径与城市中心区有很大的不同。基于经济转型是空间转型核心动力的认识,通过分析开发区经济转型的方向,探索空间转型的理论路径。并以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实例,具体分析其2002~2012年间的发展轨迹,判断其经济转型与空间转型的发展方向,进而提出合理的规划策略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