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02)
2023(16818)
2022(14621)
2021(13703)
2020(11463)
2019(26487)
2018(26168)
2017(50451)
2016(26935)
2015(30193)
2014(29712)
2013(29173)
2012(26789)
2011(23932)
2010(23704)
2009(21632)
2008(20538)
2007(17727)
2006(15388)
2005(12640)
作者
(74088)
(61694)
(60836)
(58292)
(39185)
(29662)
(27927)
(24127)
(23532)
(21541)
(21129)
(20615)
(19322)
(19031)
(19009)
(18439)
(18357)
(18127)
(17612)
(17485)
(15006)
(14869)
(14805)
(14294)
(13758)
(13614)
(13457)
(13316)
(12298)
(12064)
学科
(108141)
经济(107939)
管理(73186)
(71518)
(56595)
企业(56595)
方法(49592)
数学(42749)
数学方法(42145)
(37963)
中国(28763)
(27536)
业经(26266)
农业(25378)
地方(24905)
(22410)
(18781)
理论(18229)
(17189)
(17012)
贸易(17001)
(16424)
环境(16323)
(16002)
财务(15923)
财务管理(15887)
技术(15717)
企业财务(14995)
(14024)
(13972)
机构
大学(367708)
学院(367051)
管理(148328)
(143985)
经济(140712)
理学(129765)
理学院(128299)
管理学(125876)
管理学院(125202)
研究(119215)
中国(87345)
(76966)
科学(74397)
(65313)
(60846)
(57338)
中心(55937)
业大(55818)
(53176)
财经(52585)
研究所(52392)
(50964)
师范(50542)
(47988)
北京(47586)
农业(46303)
(43778)
经济学(42994)
(42970)
师范大学(41050)
基金
项目(262280)
科学(207396)
研究(193447)
基金(191015)
(165143)
国家(163715)
科学基金(142306)
社会(123597)
社会科(116339)
社会科学(116301)
(103206)
基金项目(102571)
自然(91971)
自然科(89831)
自然科学(89810)
教育(88745)
自然科学基金(88146)
(85596)
编号(79886)
资助(76825)
成果(63798)
重点(58071)
(57588)
(55695)
(54147)
课题(53896)
国家社会(50508)
创新(50395)
科研(49958)
教育部(49854)
期刊
(155988)
经济(155988)
研究(104765)
中国(69452)
(59315)
学报(57465)
科学(53470)
管理(51070)
(49340)
大学(45001)
学学(42067)
教育(42012)
农业(40386)
技术(32193)
(28449)
金融(28449)
业经(28229)
财经(24597)
经济研究(23529)
图书(21946)
(20992)
问题(20697)
(18818)
(18439)
科技(17693)
资源(17331)
理论(16851)
技术经济(16675)
现代(15839)
实践(15572)
共检索到525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伟  卜风贤  
乡村集市在中国农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联系单个小农家庭的场所和有效方式,其滋生于自然经济之中。新时期,乡村集市依靠复杂的功能对乡村社会起着国家所无法替代的整合作用,作为乡村公共空间的集市已经形成为乡村政治的接点、基层市场的节点和乡民闲暇的热点,成为一个集政治整合、经济贸易、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场域。随着市场经济的渗透,新时期集市功能出现公共性衰减、娱乐消闲变异、市场秩序紊乱、综合性逐渐丧失新的时代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伟  卜风贤  
乡村集市自诞生以来,数千年中一直扮演着乡村社会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的双重角色,不同的历史时期,差异的社会经济水平和国家政策安排之下,二者的侧重有所不同。乡村集市除了其具有的基层市场功能外,作为乡村社会独特的公共空间,依靠自身复杂的功能对乡村社会起着国家所无法替代的整合作用。在现代乡村社会,乡村集市已经发展成为乡村政治的焦点、基层市场的节点和乡民闲暇的热点,形成为一个集政治整合、经济贸易、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场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京波  
集市不仅是传统乡村社会的消费空间,也是满足农民社会交往、宗教信仰、休闲娱乐、社区认同等公共生活的社会空间。基于胶东P市的个案研究表明:伴随着乡村工业化进程,集市社会空间日益萎缩。工业化使得农民闲暇时间不断压缩与碎片化,农民参与集市的非经济活动减少;集市社会交往功能弱化并向工厂迁移;庙会社会功能式微而经济功能凸显,庙会逐渐呈现出"单一商品交易场所"和"旅游产业一部分"的工具性趋向;集市社区边界模糊和社群消解,以集市为中心的村际间的婚姻圈、祭祀圈和公共议事圈受到冲击,进而导致集市社区消解。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曹海林  
本文在对村落公共空间作出概念界定与理想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对苏北窑村村落公共空间演变的实地考察,提出了乡村社会变迁中村落公共空间的演变呈现正式公共空间趋于萎缩与非正式公共空间日益凸现的大致趋势。村落公共空间在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演变趋势正折射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及其性质所发生着的巨大变化,正式公共空间的萎缩引发乡村“捆绑式社会关联”的解体,非正式公共空间的凸现则带来乡村“自治性社会关联”发生的可能,乡村社会的整合不再主要是建立在外部的“建构性秩序”基础之上,而是更多的依靠乡村社会内部形成的“自然性秩序”。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韩茂莉  
乡间集市是乡村交易的主要场所,依托土地而生存的农民将交易需求与土地不动产特性融入乡村集市,为集期间隔、客源区范围以及集市地理分布印上了鲜明的农业生产痕迹。农业生产与土地之间建立的稳定的对应关系,不仅使村民前往集市参与交易的距离大约在一日往返路程内,也将乡村交易建立在定期市的基础上,乡村集市对农户而言存在规模等级,但并不具备关系等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韩茂莉  
乡间集市是乡村交易的主要场所,依托土地而生存的农民将交易需求与土地不动产特性融入乡村集市,为集期间隔、客源区范围以及集市地理分布印上了鲜明的农业生产痕迹。农业生产与土地之间建立的稳定的对应关系,不仅使村民前往集市参与交易的距离大约在一日往返路程内,也将乡村交易建立在定期市的基础上,乡村集市对农户而言存在规模等级,但并不具备关系等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智生  张重艳  
山坝地域结构是云南典型的地域类型。在这一特殊的地域结构下,乡村集市往往成为山区和坝区之间农村商贸经济活动发生发展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维系山区和坝区不同族群农户经济共生互补的重要纽带,对于维护边疆稳定与经济开发有着突出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通过对云南丽江玉龙县九河乡村集市形成发展机理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既定的山坝地域这样一个相对独立而又山坝区各单元之间联动有序的环境结构中,乡村集市的发展演进既依附于特定的地域条件,但同时又能以范围维系和时空协同机制为动力,突破地域局限,以更能兼顾和适应山区和坝区间各市场参与者活动特点的方式来不断重构和演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雅静  
文章通过构建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乡村集市参与者的进化稳定策略来讨论其市场行为。分析认为,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现实的乡村集市稳定在销售者销售劣质商品而购买者出低价的低水平交易均衡点上,政府的理性选择是打假不打劣。乡村集市要想实现更高层次的均衡,则需要销售者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面临的支付成本很大而消费者对优质商品与劣质商品的效用有差异,制度变迁将以此为目标而进行。为此,需要发挥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作用,进而促进非正式制度朝着有利于乡村集市层次提升的方向变迁,这将是制度变迁成本最小化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盛和  
周期性集市是指乡村一定范围内人们按特定的时间间隔汇聚干特定的地点,进行买卖等商品交易活动的现象。它常以某段时间间隔如1星期、10天(1旬)或12天为周期,周而复始地重复进行,因而称之为周期性集市或间歇性集市。集市所在的聚落和场所称为周期性集镇或集镇。在我国,大部分县镇、乡镇、村镇都具有周期性集市现象,属于集镇范畴。集镇是集市的依托和根据地,而周期性集市则是集镇独持和最重要的经济职能之一。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余鲲鹏  李伟  
结合对泉州市五种类型乡村快闪集市的探索性多案例分析,可视化呈现各案例的消费者旅程,发现乡村快闪集市运行具有消费者旅程管理重购中轻购前购后、购中阶段高互动但低技术、接触点控制权集中于集市和商家等共性特征,并针对性提出了乡村快闪集市运营提升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凯  房艳刚  周宇航  
乡村振兴需遵循乡村发展的地域差异,科学把握乡村功能的空间特征,揭示乡村功能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空间异质性,深度挖掘乡村的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论文在从“三生”视角解析乡村多功能性内涵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兴趣点、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构建乡村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功能指数测度模型、全局空间自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深度剖析山东省1636个镇域乡村“三生”功能的空间格局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空间异质性,进而划分乡村功能空间分化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乡村“三生”功能空间格局存在显著的集聚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异;(2)“三生”功能间相互作用的总体关系和局部关系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局部关系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3)根据乡村功能空间分化的理论逻辑进行类型划分,将山东省镇域乡村划分为8种功能类型,并揭示了不同类型乡村功能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数量差异,进而提出了不同类型乡村未来发展的初步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提供参考,为差异化的乡村功能协同发展路径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孔森  孔冬艳  王银  杨新军  
以陕西省为例,围绕人口、土地、产业等乡村社会经济发展要素构建乡村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平台分析陕西省乡村转型发展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利用逐步回归、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模型)对陕西省乡村转型发展影响因素及作用效应的空间分异进行探究,以期为陕西省乡村高质量发展路径设计与政策制订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论如下:(1)2005—2017年间,陕西省乡村转型发展程度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整体呈现西安及其周边以及榆林北部能源区发展程度高,其余地区发展程度低的特点,且乡村转型发展经历了低度转型主导到较低、中度转型主导的发展过程。(2)地均固定资产投入、加权路网密度、人均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和人均耕地资源量是陕西省乡村转型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3)影响因素中除人均耕地资源量对乡村转型发展整体呈现负向影响外,其余因素均呈现正向影响,且对不同县域影响程度不同,影响效应的空间分异明显。研究对因地制宜地制定陕西省乡村转型发展的差异化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祖佩  
本文是建立在广泛田野调查基础上的总结性研究。根据项目进村的不同方式,本文将承接项目的村庄划分为接受型、争取型和捆绑型三种类型,进而探讨了项目进村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项目进村实现了乡村治理的重构,且在不同类型的村庄中,乡村治理重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比较三类村庄治理实践的基础上,本文以分利秩序作为当前项目进村背景下乡村治理—般逻辑和乡村政治社会样态的总结。分利秩序以"权力"为主导,以"去政治化"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去目标化"为基本后果。后税费时期乡村两级组织强制性权力与基础性权力的错位和功能失调,是理解分利秩序得以形成的深层逻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丁金华  周莉  
旅游型乡村的公共空间微更新,应在旅游相关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现状下,满足村民公共生活的空间需求,从而活态保护聚落人文风貌,深化旅游体验维度。以苏州明月湾村为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SNA)量化乡村社会网络模型的结构特征,并结合GIS推导村居公共生活需求的空间分布;同时,收集村内旅游业相关POI数据以明确乡村旅游经营活动的空间分布情况;从公共空间单元布局、交通流线调整、空间氛围营造等方面,探讨公共空间微更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梦肖  尹洁  
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保护、人民生活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由于各地资源禀赋不一,环境各异,在对农村进行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