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26)
- 2023(15990)
- 2022(13301)
- 2021(12504)
- 2020(10096)
- 2019(22882)
- 2018(22995)
- 2017(44166)
- 2016(23944)
- 2015(26878)
- 2014(26621)
- 2013(26066)
- 2012(23380)
- 2011(20996)
- 2010(20955)
- 2009(19411)
- 2008(18358)
- 2007(16212)
- 2006(14379)
- 2005(12337)
- 学科
- 济(94928)
- 经济(94808)
- 业(69907)
- 管理(64070)
- 农(50979)
- 企(48450)
- 企业(48450)
- 方法(38240)
- 农业(33931)
- 数学(32809)
- 数学方法(32449)
- 业经(27377)
- 中国(26540)
- 财(22420)
- 地方(20513)
- 学(19545)
- 制(18136)
- 贸(16281)
- 贸易(16273)
- 易(15824)
- 发(15480)
- 理论(15272)
- 技术(14673)
- 环境(14171)
- 银(13810)
- 和(13800)
- 银行(13773)
- 策(13747)
- 体(13381)
- 行(13132)
- 机构
- 学院(332855)
- 大学(329239)
- 管理(133294)
- 济(130782)
- 经济(127935)
- 理学(116270)
- 理学院(115059)
- 管理学(113090)
- 管理学院(112505)
- 研究(108796)
- 中国(81252)
- 农(69568)
- 京(68975)
- 科学(68093)
- 财(57238)
- 业大(55103)
- 所(53518)
- 农业(53185)
- 中心(50556)
- 研究所(48869)
- 江(48366)
- 财经(45946)
- 范(45088)
- 师范(44723)
- 北京(42592)
- 经(41944)
- 州(39470)
- 院(38847)
- 经济学(37845)
- 经济管理(36313)
- 基金
- 项目(232299)
- 科学(182832)
- 研究(174663)
- 基金(167403)
- 家(144896)
- 国家(143581)
- 科学基金(123685)
- 社会(110128)
- 社会科(103835)
- 社会科学(103811)
- 省(91823)
- 基金项目(89486)
- 教育(78658)
- 自然(78391)
- 自然科(76530)
- 自然科学(76515)
- 划(75928)
- 自然科学基金(75116)
- 编号(74125)
- 资助(66536)
- 成果(59448)
- 重点(51279)
- 部(50752)
- 发(50592)
- 课题(49288)
- 创(48271)
- 国家社会(44966)
- 创新(44870)
- 项目编号(43743)
- 科研(43674)
- 期刊
- 济(147691)
- 经济(147691)
- 研究(94552)
- 农(71727)
- 中国(63338)
- 学报(53095)
- 科学(49128)
- 农业(48805)
- 管理(44161)
- 财(41396)
- 大学(41056)
- 学学(38765)
- 教育(38130)
- 业经(30618)
- 融(29127)
- 金融(29127)
- 技术(27796)
- 业(22747)
- 经济研究(21383)
- 财经(21090)
- 问题(20731)
- 图书(19419)
- 版(18021)
- 经(17941)
- 科技(16448)
- 理论(15608)
- 现代(15586)
- 农业经济(15339)
- 技术经济(15312)
- 农村(15051)
共检索到479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易萍
近年来,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人的城市化成为一大难题。以公共生活为视角,探讨农民的市民化成为必要的研究。现代社会更应注重农民公共意识及市民文化特征的形塑与变革,而公共意识的培育来自于公共生活的实践与锻炼。因此,应从居村农民的公共生活实践入手,利用村庄公共精神的传统资源及组织基础,将居村农民市民化与当地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以形成保持原有社会文化和组织结构的整体性及地方特色的内生性市民化机制。
关键词:
公共生活 居村农民 农民市民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易萍
近年来,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人的城市化成为一大难题。以公共生活为视角,探讨农民的市民化成为必要的研究。现代社会更应注重农民公共意识及市民文化特征的形塑与变革,而公共意识的培育来自于公共生活的实践与锻炼。因此,应从居村农民的公共生活实践入手,利用村庄公共精神的传统资源及组织基础,将居村农民市民化与当地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以形成保持原有社会文化和组织结构的整体性及地方特色的内生性市民化机制。
关键词:
公共生活 居村农民 农民市民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金秋 贾俊民
基于市民身份的社会学视角,以城中村农民市民化的演变效果为焦点,提出了一个市民性的六因子概念模型:市民理性精神、市民职业性、市民生活方式、市民社会保障性、市民社会参与性及市民政治自治性。从保定市薛刘营村抽取267位村民收集数据资料,分别用一阶和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对数据资料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村民市民化六个维度的演变呈现出不同步性;同时,这六个因子又共同组成了一个更高级因子——市民性的完整表征。最后提出需要通过市民教育、就业服务、完善市民权制度和建立市民化监测指标体系来进一步促进城中村村民的市民化进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旭峰
农民文化资本的极度匮乏是农民市民化的最大障碍,而农民文化资本的匮乏往往与农民教育培训的欠缺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分析农民对教育培训的观念、意愿、参与和满意度等方面情况,笔者得出的结论是:从整体上来说,农民对教育培训的态度与行动并不乐观。比较而言,"上楼农民"在对教育培训的态度与行动上要明显高好于"居村农民"。因此,在加大对整个农民群体教育培训力度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对"居村农民"的教育培训,防止农民群体内部两极分化的扩大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新艺
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给城市化的推进带来了障碍。在城市不断扩张的同时,失去土地的城郊农民被迫成为市民身份,却没有真正的市民化。农民的市民化是一个涉及观念转变、失业、生活环境与方式变化、社会保障等诸多问题的过程,而忽视其中的任何问题都可能导致农民市民化的困境。
关键词:
撤村建居 城市化 农民市民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正鹏
农村城市化以农村(主要是农村城镇体系)为载体,通过改造农村社会的一系列硬件、软件环境,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提出农村城市化的意义在于,把农民市民化研究的视角伸向了农村。提出农村城市化,不否认城市化仍然是我国农民市民化的一个重要舞台和载体,但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农村城市化应该成为我国农民市民化的主要舞台和载体。
关键词:
农村城市化 农民市民化 农村城镇体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黎
在市民社会语境下审视农民市民化问题,旨在突破"农民市民化"思维局限,着力于农民整体实现自己的市民社会。通过研究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及探究市民化语境渊源,发现我国的"农民市民化"仅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平等待遇问题,而更广泛的农民群体境遇的普遍提高仰仗于在市民社会中得以享有自主权利,分享全部的文明红利。研究认为,中国存在市民社会,农民与城里人同为市民,二者应当共同享受无差别的公共服务,当前农民市民化程度却相对较低。农民应当共建生活空间,自主争取权利,整合国家、各类社会群体、农民自身等各界力量共同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业苗
城郊农民在市民化上犹豫不决,虽然受到拆迁补偿不足、安置不到位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最主要原因在于公共服务滞后,即城郊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差强人意,其供给与管理没有做到与市区等值化,这严重妨碍了城郊农民市民化。城郊农村有形和无形的公共服务建设,对解决农民市民化的原生问题和次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在城郊农村营造一个适宜农民市民化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还可以为城郊农民市民化构建一个安全保障网,消除农民市民化的后顾之忧。由此,为减少城郊农民在市民化上的焦虑和纠结,以及政府在城郊农民市民化上的困惑与尴尬,亟需建构一个适宜农民市民化的公共服务体制。
关键词:
城郊农村 农民市民化 城镇化 公共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明月
国内外理论和实践表明,现代化过程是非农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市民化依次递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经济比重逐渐下降,农民转化为市民是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市民化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消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制度与非制度层面问题。本文就农民市民化的基本问题、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解决市民化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
农民市民化 农业现代化 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凤昆
苏北响水县小街村原是当地有名的穷村,555户,1855口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一家一户难办的事太多,农民怨干部给农民服务少,当“甩手掌柜”,干部怨集体无实力,地处偏僻,盐碱薄地不长粮,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难改善。1988年该村建立了经济合作社,使该村农民发生五大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轶 刘涛 李子豪 尹俊超 陈文珺 羊妍玙
以南京市江北新区为案例地,选取7个农村社区的276份样本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以居村农民属性特征和居住环境评价为切入点,分析居村农民就地城镇化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1~40岁、具有初中/高中教育程度、已婚的居村农民群体就地城镇化意愿强烈。务工形式、住房类型等对居村农民的就地城镇化意愿影响显著,外出工作意愿、土地流转支持度对其就地城镇化意愿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谭璐
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有力推进我国市民化进程,农民向市民转变,不仅仅是地域上的转变,还包含着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公共规范意识等方面向城市融入。然而,农民在走向市民化的道路上受到制度文化、价值观念、公共生活规范以及自我角色意识等方面因素限制,直接影响到其市民化的有效开展。为扭转这一现状,需要依托新型城镇化建设,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导向,将对农民的市民化教育贯穿于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中,在提升转移农民的现代文明素养和市民化能力的同时,还要不断对新市民进行再社会化,进一步巩固市民化成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维平 杨智
推进我国西部农民组织化发展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思路之一,理论上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和新中国农业集体化实践的经验教训为基础,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民组织化理论体系,实践上需要弥补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农民组织化发展滞后的短板。目前西部农村农民组织化发展滞后,主要存在内生动力、人力资源、发展资金、治理环境、文化环境、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瓶颈。推进西部农村农民组织化发展需要从增强发展动力、充实发展依靠、优化发展环境、改进发展措施等方面付诸长期努力。与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正在进行的扶贫开发事业相结合,农民组织化对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苟兴朝
农民市民化是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成本约束又是当前市民化的最大障碍。尽管农民工市民化是当前市民化的主要方式,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决定了农民市民化路径应该也能够多样化。不同群体农民的市民化成本构成不尽相同,分担主体各异,资金来源有别。在进行农民市民化成本分担制度顶层设计时,需遵循"中央主导,地方主体"、"注重公平,务实求效"、"承认差异,分类改革"、"整体谋划,渐次推进"的原则,做到责任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筹资途径常态化,以实现农民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的农民市民化目标。
关键词:
农民群体 分化 市民化成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林羽 安同良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讨数字经济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虽然我国已经取得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胜利,但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可以通过变革农村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等方式,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同时强调了政府在推动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农民 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