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8)
2023(8673)
2022(7188)
2021(6733)
2020(5522)
2019(11548)
2018(11575)
2017(20824)
2016(11857)
2015(13276)
2014(12986)
2013(11645)
2012(10438)
2011(9676)
2010(9703)
2009(9097)
2008(8471)
2007(7592)
2006(6647)
2005(5868)
作者
(31039)
(25824)
(25784)
(24664)
(16121)
(12290)
(11902)
(10099)
(9836)
(9158)
(8812)
(8613)
(8178)
(8054)
(8044)
(8000)
(7856)
(7791)
(7648)
(7184)
(6458)
(6416)
(6223)
(6040)
(5850)
(5765)
(5752)
(5531)
(5312)
(5176)
学科
(38888)
经济(38833)
管理(31326)
(23597)
(19432)
企业(19432)
中国(13542)
地方(12478)
(12316)
方法(12053)
(10535)
(10071)
数学(9964)
数学方法(9825)
(9665)
教育(9634)
业经(9178)
理论(8820)
(8636)
农业(7646)
地方经济(7526)
环境(7140)
工作(7008)
(6599)
金融(6591)
教学(6499)
(6466)
银行(6451)
(6430)
(6253)
机构
大学(152286)
学院(151329)
管理(53835)
研究(52727)
(52716)
经济(51246)
理学(45959)
理学院(45349)
管理学(44309)
管理学院(44021)
中国(37539)
科学(33081)
(32333)
(26274)
(25828)
(24874)
(24177)
(24123)
中心(23958)
师范(23928)
研究所(23492)
业大(21839)
(20093)
财经(20083)
北京(19981)
农业(19428)
(19400)
师范大学(18924)
技术(18722)
(18067)
基金
项目(104340)
科学(82056)
研究(80908)
基金(72104)
(62745)
国家(62208)
科学基金(52808)
社会(50100)
社会科(47157)
社会科学(47146)
(43254)
教育(38825)
基金项目(37360)
(36438)
编号(35408)
自然(31928)
自然科(31176)
自然科学(31165)
自然科学基金(30535)
成果(30311)
资助(27906)
课题(25794)
重点(24331)
(23425)
(22134)
(22123)
(22026)
项目编号(21644)
大学(20743)
创新(20502)
期刊
(62875)
经济(62875)
研究(46792)
中国(36224)
教育(31717)
学报(25163)
(24029)
科学(21717)
(20857)
大学(19954)
管理(19173)
学学(17334)
农业(16599)
技术(12961)
业经(12223)
图书(11782)
(11404)
金融(11404)
经济研究(10318)
财经(9710)
职业(8937)
书馆(8782)
图书馆(8782)
(8475)
(8276)
(7830)
(7730)
论坛(7730)
问题(7565)
科技(7516)
共检索到232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玮  
在现代大学管理工作中,公共理性的运用是为了缓解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分配分歧和固有矛盾,从而达到共识,积极推动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罗尔斯的"公共理性"理论为多元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价值诉求和路径选择做出了阐释和应答,具有极强的借鉴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韦方方  
职业教育协同育人要求构建“政校企行社”多元主体高度共治的治理格局。然而,受行政化管理思维、利益联结点缺失、角色定位不清、权责关系不对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多元治理主体缺位问题突出。为了实现多元主体归正、凝聚协同治理合力,必须变革思维、锁定共识、建章立制、理顺关系,通过强调多方协商对话、达成多方利益契合、明确各方身份认知、促进多方协同共促,以助力我国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绪军  王敦  周旺  
应然的教育状态跨越至实然的教学状态是一种内生性的教育发展表征。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生性的核心指标、教学模式衔接内部结构性错位、多元治理结构中多元主体治理复位等三个层次的内生性诉求为逻辑出发点,深入剖析中高职衔接中政府、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企业等各利益主体的辩证关系。并以各主体利益博弈和融合域为逻辑基点,确立了构建中高职衔接多元治理的路径框架,包括做好政策、制度的制定和教育资源分配;加强内在衔接要素的对接、构建衔接实施平台;鼓励企业实施主体介入、多层次参与衔接项目;以教学模式衔接为内核,规范各要素结构性标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许瑞恒  姜旭朝  袁保瑚  
当前,我国海洋生态退化状况日趋严重,研究建立多元主体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将新发展理念贯彻至海洋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多元补偿主体框架下,依据补偿主体的权责利不同,划分为政府补偿、企业补偿和居民补偿。政府、企业和居民追求的分别是生态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多元化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是,实现多渠道经济补偿,提高生态补偿效率。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传慧  鲍传友  叶铖垒  
多元主体参与是现代治理理论的应有之意,也是实现善治的根本途径。学区制改革的初衷就是探索一种介于区域教育治理与学校治理之间的新型教育治理体制和模式,以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共治。从北京市D区学区制改革的案例来看,虽然学区制改革在解决择校问题和资源统筹整合方面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是由于学区定位不明确、学区内部结构关系没有理顺等导致学区治理陷入困境。事务庞杂使学区偏离了设置的初衷,形式多元下的主体不平等制约了参与的有效性,一厢情愿的资源共享难以提高资源的整合和使用效率,根深蒂固的"单位"观念和体制惯性消解了学区认同。完善学区制管理,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学区定位,充分发挥学区的协商功能;优化学区委员会构成,促进参与主体的平等对话;完善学区治理机制,使学区成为落实"管办评"分而有合的平台;发挥新型治理工具的作用,力求治理手段多样化;重视学校参与,提高教育资源统筹使用效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倪代川  卢志国  
文章从布迪厄场域理论出发,在对大学图书馆公共性理念分析的基础上,将大学图书馆与场域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并分别从图书馆管理者角度和图书馆用户角度系统分析了大学图书馆公共性的"多维主体、多元互动"实践路径。特别指出,"环境营造、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以及资源建设"是从图书馆管理者角度实践大学图书馆公共性的四大基本路径,而"用好图书馆资源、用好图书馆空间以及参与图书馆管理"则是从图书馆用户角度实践大学图书馆公共性的三大基本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惠玲  陈啸  陈玉书  
民办高校已从传统的自上而下、单一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多元参与、上下互动的依法民主治理模式。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多元主体治理机制得以建立,突显了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社会参与、学术自治、产教融合等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民办高校的多元治理主体在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框架内实行分类分层次管理,激发了办学活力,推进了治理现代化,并实现了治理效率的最大化,从而促成了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新格局。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子方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工农民主政权,苏区社会治理突破了传统的权力框架,治理主体呈现“一核二元”的结构特征。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社会治理中起到了核心领导作用,担当了重要的历史使命。苏维埃政府主导苏区社会治理是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必然结果和现实需要,通过充分发挥各类群团组织的作用,实现苏区社会治理效能最大化。苏区群团组织承担了对群众的组织与教育功能,将社会最基本单元与个体纳入苏维埃政权体系,嵌入苏区社会治理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与苏维埃政府协同共进,保证了苏维埃政府的意志得以实施。民主制度的开启及持续机制使苏区社会治理呈现现代社会治理特征,开启了中国现代意义的基层民主与人民自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芳  
随着大学治理时代的来临,我国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相应地,对权力的要求也有所增加。复合共治理论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为学生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争取应有的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历史和制度等原因,在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学生权力的运行出现了"权利"与"权力"概念混淆、保障制度缺乏以及权力异化等方面的问题。借鉴西方大学中学生权力发展的经验,探寻我国现存问题的成因,有助于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更好地发挥学生权力在大学共治中的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我国当前与未来一段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适应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建立行业、企业、社会组织、政府、学校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是我国实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首先,从概念的角度来说,"治理"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条件下,多元利益主体围绕共同目标协调互动的过程。区别于传统自上而下、一元单向的政府"管理"理念,治理的要点在于多元主体合作共治,各主体通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目标及行动方案。因此,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云志  
构建基于多元共治的高职院校治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治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以多元共治作为价值指向,根据高职院校治理的三维分析框架,分解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等3个指标类别,以及12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为高职院校治理操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切入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许慧清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和发展的行动议题和中心目标。本文针对当前大学治理体系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复合共治视域分析在大学治理体系中施行复合共治的内涵、特征以及优势,并提出中国特色大学治理体系的建设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罗定华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用服务供给愈发重要。由于我国资源有着有限性、分布不均匀、开采难度大等特点,决定了农村公共服务相关举措必须要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才能顺利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农村公共服务除了具有一般公共品的属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地域性、分散性、多层次性等。属性的多重性决定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不是单一的。本文从公共服务供给主题的参与机制入手,分析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应当考虑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颜炳乾  
"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v)最早由20世纪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笛卡尔的沉思》中提出,后经哈贝马斯、海德格尔、赫勒等学者的发展与完善,目前已经成为现代哲学的主要形态。"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图景,对创新德育思维,拓展德育模式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德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中元  
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危机四伏的"高危时代",这对传统的以家庭、国家为中心的危机治理提出了挑战。为了全面有效应对各种全球性、区域性的新型危机,提出了由国际组织、民族国家、非政府组织、企业、民众以及媒体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全球治理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