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98)
2023(8661)
2022(7099)
2021(6757)
2020(5345)
2019(11589)
2018(11564)
2017(21339)
2016(11862)
2015(13242)
2014(12998)
2013(12549)
2012(11047)
2011(9517)
2010(9594)
2009(8860)
2008(8713)
2007(7752)
2006(6622)
2005(5991)
作者
(29153)
(24145)
(23702)
(23241)
(15115)
(11367)
(10975)
(9049)
(8935)
(8910)
(7994)
(7949)
(7572)
(7489)
(7370)
(7303)
(7231)
(7031)
(6881)
(6798)
(5860)
(5763)
(5637)
(5581)
(5531)
(5516)
(5290)
(5277)
(4806)
(4736)
学科
(37272)
经济(37227)
管理(36263)
(32256)
(28290)
(24497)
企业(24497)
(16813)
中国(15295)
方法(14231)
财政(13027)
数学(11969)
数学方法(11807)
农业(11476)
(11309)
财务(11287)
财务管理(11229)
(10832)
企业财务(10577)
(10566)
业经(9815)
收入(9777)
地方(8763)
理论(8548)
教育(7377)
(7304)
银行(7295)
(7142)
(6986)
制度(6984)
机构
学院(150596)
大学(143838)
(57297)
经济(55908)
管理(53484)
理学(45189)
理学院(44746)
研究(44501)
管理学(43929)
管理学院(43644)
(38378)
中国(35620)
(29068)
财经(25835)
科学(25808)
(24928)
(23191)
(21612)
中心(21230)
(20203)
师范(20028)
(19780)
(19694)
财经大学(18600)
研究所(18587)
经济学(18385)
北京(18143)
业大(17991)
技术(17775)
职业(16887)
基金
项目(93182)
研究(75893)
科学(72353)
基金(64105)
(53634)
国家(53091)
社会(47224)
科学基金(45748)
社会科(44547)
社会科学(44536)
(38358)
教育(36026)
编号(34846)
基金项目(32779)
(30619)
成果(29572)
自然(25755)
资助(25698)
自然科(25146)
自然科学(25141)
自然科学基金(24638)
课题(23807)
项目编号(21575)
(21381)
(21106)
重点(20825)
(20169)
(19751)
(19691)
国家社会(19287)
期刊
(70359)
经济(70359)
研究(48146)
中国(36222)
(35946)
教育(23769)
(19782)
管理(19191)
学报(19083)
科学(16579)
大学(15270)
学学(14142)
技术(13784)
(13707)
金融(13707)
业经(13313)
农业(13078)
财经(12946)
经济研究(12078)
(11187)
图书(10333)
财会(9756)
会计(9270)
职业(8600)
问题(8571)
(8015)
财政(8015)
书馆(7900)
图书馆(7900)
(7612)
共检索到238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勇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转型受到明显的劳动收入约束,对公共财政的再分配功能形成一定依赖。基于公共理性的认识,通过财政收入整体性变动带动劳动增收的路径会面临很大风险,因此只有财政针对性减收才是相对可行的选择。而不同形式的财政支出措施会产生差异化的效果,积极推进政府改革、健全劳动增收机制,改善劳动增收环境,才能真正扭转劳动收入偏低的局面。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祁毓  李祥云  
当前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动与地方政府的政治经济行为决策有着很大的关系,地方政府放松对劳动的保护在相当程度造成了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续走低。本文基于省级数据,运用动态面数据的GMM方法着重考察和检验了财政分权驱动下放松劳动保护对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机理是,在财政分权的激励下,地方政府可能放松对劳动的保护并将其作为引资"优惠政策"和争取本地选民的重要手段,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劳动者应获得的劳动报酬及福利。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而财政分权正是通过弱化劳动保护进行传导进而影响到劳动收入占比,因而财政分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显著地决定着劳动收入占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卫平  
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形成"强资本、弱劳动"的分配格局,这是当前最大的分配不公问题,任其发展会动摇我国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基础。要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作者提出了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的主要路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振华  
当前中国处于结构转型期,如果为了提高加总劳动收入份额而忽视产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那么可能导致错误的、阻碍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干预。本文利用改进的Gollin修正方法测算出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波动的适度区间,针对三大产业内劳动收入份额波动现状运用实证模型检验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取决于第二产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预计在2020年和202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43.89%和42.94%,劳动收入份额分别提升至52.48%和56.46%。因此,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需要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并且需要在产业内处理好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规模经济"与"竞争"的难题,注重发展第三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亮山  石美遐  
从制度研究、系统研究、社会行动等角度,对劳动关系的研究路径加以讨论,进而为构建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劳动关系研究路径的形成做必要的准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目标,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目前,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简称"劳动收入占比",定义为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较低,必须进行系统性政策设计。一、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现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少辉  李经  余泳泽  
本文基于手工搜集的2002—2012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收入增长目标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从地方财政收入目标制定的视角来解释中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研究发现:以"纵向加码"为特征的地方财政收入目标制定方式显著挤占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在预决算偏离度越大的情况下相对表现得越明显;地方财政收入目标加码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挤占作用最大,并且,挤占作用主要源于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主要通过扩大税基和提高税收征管努力来完成财政收入目标加码,促进了资本深化和企业实际税收负担的上升,进而产生"替代效应"和"转嫁效应"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约束地方政府行为和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着积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明昂   尹俊烨   罗宇  
在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和聚焦共同富裕的发展背景下,如何通过更好的财政机制有效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劳动报酬提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县域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以“省直管县”改革为准实验,研究财政分权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显著降低了县域内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其引致的税收竞争和财政支出竞争扭曲了地方政府税收征管和财政支出行为,进而导致企业避税增加和融资约束加剧,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方文全  
本文利用1993~2006年中国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对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政府财政收支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间接而持续的双重挤压作用;而整体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不具有显著的作用。这证实包含政府部门的内生增长过程中劳动收入份额受到财政收入和支出行为的间接负面影响,财政收入的资本依赖和扩张性支出的资本偏向有利于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扩张产出规模,同时提高了资本的产出效率和回报份额,间接地导致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景丽   王喜虹   张雪梅  
作为一项重要技术变革,人工智能在推动产业智能化的同时,势必对劳动力市场的要素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运用2010—2021年中国城市与企业层面面板数据,从系统性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宏微观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人工智能应用在宏微观层面均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增加,该结论在经过工具变量法、机器学习法估计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宏观层面,人工智能可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增加劳动收入份额。(3)微观层面,人工智能可通过提高创新质量、创新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来增加劳动收入份额。(4)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积极影响在城市层面的高人口规模、高市场化水平、高劳动力保护强度、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及企业层面的高企业规模、高劳动力技能水平、低劳动要素密集度的样本中尤为明显。研究结论为我国在数智化浪潮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盾  施祖麟  袁伦渠  
本文对不同学派有关劳资分配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思想进行了比较性的梳理与评析,批评了当前主流经济学相关理论的重要不足,并主张使用Bhaduri-Marglin模型作为研究此类问题的理论基础。随后笔者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并分析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经济增长率的情况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呈现"工资拉动增长"的类型,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对消费需求增长率的促进作用明显超过它对投资和净出口增长率的抑制作用,因而总体上会促进经济增长,公平与效率的目标相容。要实现"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有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制度体系和调控手段。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汉华  许洪清  左炳生  
一、财政部门易于产生腐败的现状分析近几年,财政部门贪贿腐败案件时有发生。如,2009年湖北潜江市财政局国库集中收付中心支付科员樊红盗窃、挪用公款580多万人民币;2011年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基建股长李华波侵吞财政资金9000余万元后逃往境外;2012年广东财政厅副厅长危金峰利贪贿7000多万元等。这些案件数额巨大,影响恶劣,严重损害了财政形象,同时,也给财政干部敲响了警钟,引起了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剖析这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汉华  许洪清  左炳生  
一、财政部门易于产生腐败的现状分析近几年,财政部门贪贿腐败案件时有发生。如,2009年湖北潜江市财政局国库集中收付中心支付科员樊红盗窃、挪用公款580多万人民币;2011年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基建股长李华波侵吞财政资金9000余万元后逃往境外;2012年广东财政厅副厅长危金峰利贪贿7000多万元等。这些案件数额巨大,影响恶劣,严重损害了财政形象,同时,也给财政干部敲响了警钟,引起了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剖析这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鲍睿宁  
近年来,随着财政改革的全面深化,我国现代预算制度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作为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绩效的重要手段,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财政评审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迫切需要由投资评审向预算评审转型,以更好地发挥财政评审在推进财政改革、建立现代预算制度中的功能作用。当前财政评审工作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一)职能定位虽已明确,但地方跟进有待提速。我国的财政评审起步于财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长庚  王宇航  张磊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其短期效应来自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长期效应来自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机制分析揭示了数字普惠金融—融资约束—劳动收入份额的传导渠道,微观上表现为扩大了企业雇佣规模。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成长期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更加显著。在金融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更大,表现出较强的普惠性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