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85)
2023(14249)
2022(12440)
2021(11441)
2020(9667)
2019(21913)
2018(21887)
2017(41995)
2016(22418)
2015(25442)
2014(25519)
2013(25360)
2012(23360)
2011(21285)
2010(21486)
2009(20104)
2008(19368)
2007(17114)
2006(15360)
2005(13908)
作者
(65904)
(54827)
(54482)
(52017)
(34975)
(26181)
(24744)
(21380)
(20894)
(19599)
(18666)
(18637)
(17542)
(17459)
(16917)
(16889)
(16240)
(16000)
(15654)
(15585)
(13799)
(13510)
(13045)
(12539)
(12247)
(12201)
(12131)
(12022)
(11148)
(10547)
学科
(106728)
经济(106591)
管理(70507)
(61069)
(51894)
企业(51894)
方法(41374)
数学(35602)
数学方法(35253)
(25715)
中国(24828)
地方(23569)
(23566)
(23387)
业经(22193)
(20990)
理论(16298)
环境(15842)
(15490)
农业(15486)
(15285)
(14879)
财务(14809)
(14806)
贸易(14796)
财务管理(14777)
地方经济(14441)
(14412)
银行(14371)
(14343)
机构
大学(333479)
学院(328828)
(138654)
经济(135698)
管理(130830)
理学(112571)
研究(112143)
理学院(111317)
管理学(109586)
管理学院(108964)
中国(82228)
(70650)
科学(67051)
(65232)
(55732)
财经(51348)
研究所(50298)
中心(49683)
(48394)
(47837)
(46435)
业大(46175)
北京(44899)
(43247)
师范(42797)
经济学(42528)
(40367)
(38736)
财经大学(37983)
经济学院(37900)
基金
项目(220713)
科学(173453)
研究(163999)
基金(160441)
(138384)
国家(137258)
科学基金(118230)
社会(104569)
社会科(99087)
社会科学(99060)
(85117)
基金项目(85040)
自然(74953)
教育(74702)
自然科(73113)
自然科学(73099)
自然科学基金(71795)
(70840)
编号(66455)
资助(65582)
成果(55303)
(48955)
重点(48843)
(46742)
课题(45634)
(45250)
国家社会(43270)
(43220)
教育部(42609)
创新(42300)
期刊
(160007)
经济(160007)
研究(103329)
中国(62151)
管理(51097)
(50273)
学报(49345)
科学(45733)
(43748)
大学(37824)
学学(35479)
教育(35052)
技术(30060)
农业(29921)
(27720)
金融(27720)
财经(26274)
经济研究(25600)
业经(23513)
(22450)
问题(20328)
图书(19000)
技术经济(16943)
理论(16664)
现代(15085)
科技(14950)
实践(14928)
(14928)
(14314)
(14146)
共检索到493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斯涅  
实验方法是经济学家研究公共物品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有关公共物品自愿缴费机制的实验经济学研究越发清晰全面地揭示出人类的偏好特征以及影响公共物品集体筹资结果的因素。这些研究涉及被试者人口学特征、初始资金分配方式、组群形成方式及结构、引致集体感、交流、社会信息、决策时间机制、反馈机制、实验任务表述方式等因素对公共物品自愿缴费结果的影响。此外,实验也揭示出人类偏好类型的稳定性以及条件性合作行为在人群中的普遍存在。最后,实验经济学对公共物品自愿缴费问题的研究还呈现出重要的方法学进展,即实地招募被试者进行实验以及设计比传统实验更贴近真实社会情境的任务;研究者借此得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人们在面临类似现实...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晏  夏纪军  
公共品的供给以及社会规范的维持都需要社会成员的自愿投入,社会的和谐更离不开每个公民的爱心付出,但是这种源自非货币性社会偏好的奉献行为受到制度环境、信息以及政府行为的影响。本文通过回顾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VCM实验的相关文献,重点分析信息披露、交流、自愿惩罚机制、自愿组织等对居民公共品自愿供给行为的影响,以此推进国内的相关研究和制度改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建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问题一直是关系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重点课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制度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这一课题已成为相关领域专家的研究重点。《自为与共享——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社会基础》一书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其角度较新,立足农村特困地区,将农村公共品供给放在农村特有的社会环境下,以农民为主体,围绕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社会基础展开讨论,得出了一系列富有见地的结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建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问题一直是关系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重点课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制度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这一课题已成为相关领域专家的研究重点。《自为与共享——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社会基础》一书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其角度较新,立足农村特困地区,将农村公共品供给放在农村特有的社会环境下,以农民为主体,围绕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社会基础展开讨论,得出了一系列富有见地的结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志波  
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是经济学中有关个人理性与社会困境的经典问题。在公共物品供给博弈中,至少有一个人提供公共物品(志愿服务)是最优结果,但往往出现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不相容、个人最优选择与集体最优选择相背离的现象,导致公共物品供给要么缺失、要么过剩的"双重困境",即"志愿者困境"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验经济学方法被引入公共物品问题的研究,并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前沿的手段。有关公共物品自愿缴费机制的实验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流范式,大量实验表明人群中普遍存在稳定的偏好类型和条件性合作行为。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引入不确定性和异质性,利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研究不对称成本对"志愿者困境"博弈结果的影响,分析信息在博弈中的作用及条件性合作行为的可能性。结果发现:(1)博弈者供给公共物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可能出现不一致的"反直观"结果;(2)不确定性对博弈者决策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信息越透明、越充分,个人行为越接近纳什均衡策略的直观结果;(3)对其他博弈者成本的不确定性会增强志愿服务行为的激励,进而存在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潜在可能;(4)个体异质性与信息不对称使得博弈者协调合作的可能性很低,出现公共物品供给过剩的"第二重困境",导致集体福利无法实现帕累托改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紫峰  周业安  何其新  
在一个标准的公共品自愿供给实验环境中,本文借助实验经济学方法研究了通过初始禀赋不平等、个体投资公共品边际收益不平等和出场费不平等3种方式体现的收入不平等与社会偏好、公共品自愿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公共品自愿供给是可能的,不过在多期重复中明显下降;二是初始禀赋不平等、个体投资公共品边际收益不平等都会对个体公共品投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而出场费不平等的影响则不确定;三是个体公共品投资行为主要可由互惠和不平等厌恶理论所解释。这些结论对于我们全面理解收入不平等、社会偏好和公共品自愿供给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公共政策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宋紫峰  周业安  
本文借助实验经济学方法在一个收入不平等环境中考察了两种类型的惩罚机制对于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社会偏好的普遍存在,引入惩罚机制可以显著且稳定地提高公共品供给水平,不过基于个体的惩罚机制效果更好;惩罚主要针对违背公平准则的行为,被试也会主动调整以避免被惩罚;处境较好的被试的惩罚倾向较低,并且被惩罚的可能性较高。这些结论对制定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公共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海晶晶  黄凯南  
榜样式领导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促进合作的重要手段。基于重复顺序性公共物品实验的视角,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探讨榜样式领导激励效应的基础上,分析了实验经济学中加强榜样式领导影响力的方法以及自愿成为榜样式领导的原因。来自实验经济学的大量实验证据显示,榜样式领导率先做出贡献可以激发其他人做出相同的贡献行为,对人们公共合作产生激励作用。通过构造领导者信息优势、改变领导者产生方式和赋予领导者裁决权的方法,能有效地加强榜样式领导对追随者的影响力。这将进一步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海晶晶  黄凯南  
榜样式领导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促进合作的重要手段。基于重复顺序性公共物品实验的视角,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探讨榜样式领导激励效应的基础上,分析了实验经济学中加强榜样式领导影响力的方法以及自愿成为榜样式领导的原因。来自实验经济学的大量实验证据显示,榜样式领导率先做出贡献可以激发其他人做出相同的贡献行为,对人们公共合作产生激励作用。通过构造领导者信息优势、改变领导者产生方式和赋予领导者裁决权的方法,能有效地加强榜样式领导对追随者的影响力。这将进一步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克中  
全球化进程要求我们共同应对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全球公共经济学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分析框架。本文系统梳理了全球公共经济学的发端与理论渊源,从全球公共物品、全球税收、国际税收竞争与合作的角度搭建了全球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丰富了全球治理问题研究。目前,全球公共经济学面临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挑战,国家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应对全球财政问题,并加大全球公共物品的供给力度,推动全球公共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海晶晶  黄凯南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在研究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中,往往从行为人完全自利假设出发,得出较为消极的结论。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在中国的环境中,设计包括自愿供给机制和领导者机制的系列实验,并考察榜样式领导与承诺式领导两种机制设计对公共物品贡献与收益水平的影响。通过发掘参与者的行为特征,对领导者实验与自愿贡献实验进行比较,尝试寻找出公共物品贡献与收益水平最优机制,并解释领导者角色对公共物品贡献的作用。这对我国规范和完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鹏  
近年来,田野实验方法在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实验发展经济学这一经济学分支领域的发展。其研究课题涉及激励问题、时间与风险偏好、信息不对称、社会资本、政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实验发展经济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该领域发展中遇到的批评与限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简要评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春超  孙曙涛  
社会认同理论从个体对群体认同的角度解释了内群体偏袒和外群体歧视现象。实验经济学则为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分析工具,开拓了新领域。本文集中梳理了最近文献中有关内群体偏袒和外群体歧视的实验设计,然后从最简群体认同与歧视、种族认同与歧视、宗教认同与歧视、性别认同与歧视四个方面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了回顾、梳理和分析。最后基于现有研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便为从实验经济学角度拓展群体歧视行为研究提供思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念平  董占奎  
现实中大多数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都受到限制,但在公共物品自愿供给实验研究文献中对此种情况研究较少。本文在经典公共物品自愿供给模型基础上,将社会网络这一因素纳入到模型中,使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由网络连接所决定,并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对公共物品自愿供给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证实,社会网络结构的差异会显著影响个体自愿供给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对称正则网络中,个体自愿供给与网络密度负相关但不受聚类系数的影响,网络的正则性对个体极端行为的出现概率产生显著影响。这些结论支持了社会网络对公共物品自愿供给行为存在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崇金  聂左玲  岳军  
文章基于Fischbacher和Gchter(2010)实验方法,以中国被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个体社会偏好异质性、预期形成方式,以及两者对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体社会偏好的异质性与预期的动态调整共同决定了实验被试的公共品投资行为,具体而言,异质性的个体基于自己的观察不断地更新对他人公共品投资的预期,进而调整自己的投资行为。文章不仅为国际研究提供了来自中国被试的证据,同时,也为完善我国公共品供给体系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