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16)
2023(22581)
2022(19447)
2021(18080)
2020(15331)
2019(35012)
2018(34615)
2017(65617)
2016(36162)
2015(40659)
2014(40796)
2013(40378)
2012(37742)
2011(34066)
2010(34461)
2009(31861)
2008(31575)
2007(27999)
2006(24535)
2005(22062)
作者
(108520)
(90807)
(90022)
(85919)
(57669)
(43713)
(41081)
(35468)
(34405)
(32672)
(30895)
(30535)
(29057)
(28903)
(28333)
(28012)
(27528)
(26885)
(26075)
(25944)
(22822)
(22558)
(22174)
(20712)
(20532)
(20212)
(20154)
(20151)
(18651)
(18120)
学科
(153128)
经济(152964)
管理(103574)
(97954)
(79576)
企业(79576)
方法(64378)
数学(55810)
数学方法(55098)
(44454)
中国(42234)
(40257)
(35273)
地方(34995)
业经(32734)
(29365)
(26980)
贸易(26963)
农业(26929)
(26083)
(25224)
财务(25128)
财务管理(25057)
(23991)
银行(23900)
企业财务(23786)
理论(23737)
(22783)
(22778)
金融(22774)
机构
大学(518622)
学院(516633)
(208317)
经济(203730)
管理(195588)
研究(181892)
理学(168090)
理学院(166095)
管理学(162865)
管理学院(161940)
中国(136215)
科学(115968)
(111621)
(100455)
(95356)
(95035)
研究所(86309)
中心(82029)
业大(82017)
(78529)
财经(76934)
农业(75133)
北京(70747)
(69709)
(68210)
师范(67389)
(65436)
(62876)
经济学(62785)
(57464)
基金
项目(346746)
科学(269232)
基金(249139)
研究(245622)
(220752)
国家(218902)
科学基金(185061)
社会(153137)
社会科(144990)
社会科学(144951)
(136611)
基金项目(131488)
自然(122662)
自然科(119805)
自然科学(119767)
自然科学基金(117594)
(115547)
教育(112951)
资助(103736)
编号(99123)
成果(81344)
重点(78536)
(75843)
(75130)
(71019)
课题(69254)
科研(67204)
创新(66413)
计划(65146)
大学(63632)
期刊
(233692)
经济(233692)
研究(152385)
中国(105523)
学报(91958)
(86132)
(80586)
科学(79881)
管理(71407)
大学(67859)
学学(64029)
农业(58485)
教育(55260)
(46679)
金融(46679)
技术(44651)
财经(38221)
经济研究(38086)
业经(37133)
(32846)
(30597)
问题(30127)
图书(29434)
(26220)
技术经济(25558)
科技(24678)
统计(24250)
理论(23487)
(23414)
业大(23186)
共检索到779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少华  韩欣哲  
本文以财政回应性为研究对象,在财政回应性与公共服务需求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财政收入与地方政府财政回应性之间的作用机理。为了检验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回应性,本文选择财政支出结构作为财政回应性的度量指标,利用我国地级市财政数据,通过引入交乘项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以上因素如何影响地方的财政回应性。结果显示:第二产业的发展抑制了福利性财政回应能力的提升;对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的依赖,使地方财政倾向于回应企业的公共服务需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福利性财政回应。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力求揭示政府提升财政回应性的有效途径,以优化财政政策供给,助力服务型政府转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马海涛  刘燕  师玉朋  
雾霾污染防治的内在财政机制是地方财政节能环保支出规模及占比与PM2.5正相关。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采用人均GDP作为门限变量,构建非线性模型对中国地方财政在雾霾防治中的社会回应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随着经济水平提升,地方官员对雾霾防治工作的态度经历了容忍、忽视、关注和重视四种特征。根据城市功能和发展定位不同,相对于行政中心城市,激励不完备导致非行政中心城市官员在雾霾治理方面存在政府失灵现象;环保模范城市门槛效应不明显,而非环保模范城市只有在人均GDP大于3.06时才会逐渐加大污染治理投资比例。研究结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成奎  徐啸  
信息不对称导致政府对居民公共服务偏好的回应出现偏离。如何在网络社会下修正这种偏离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课题。互联网等ICT技术通过降低信息成本提高政府透明度,有效增强了政府投资公共服务领域的外在约束和内在激励。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ICT对政府财政回应的影响机理,寻找政府财政回应的替代变量,并利用中国省级层面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加以检验。研究发现:(1)ICT发展加强了民众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促使地方政府支出偏好由寻租空间更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公共服务;(2)ICT发展增加了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威胁了地方政府晋升考核体系中的社会治理指标,我国使地方政府的支出偏好主动转型;(3)ICT对地方公共服务水平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影响机制,对东中西部有不同影响。实证结果通过了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促进网信事业发展有助于刺激地方政府向满足居民公共服务需求转型,进而加速服务型政府建设。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成奎  徐啸  
信息不对称导致政府对居民公共服务偏好的回应出现偏离。如何在网络社会下修正这种偏离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课题。互联网等ICT技术通过降低信息成本提高政府透明度,有效增强了政府投资公共服务领域的外在约束和内在激励。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ICT对政府财政回应的影响机理,寻找政府财政回应的替代变量,并利用中国省级层面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加以检验。研究发现:(1)ICT发展加强了民众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促使地方政府支出偏好由寻租空间更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公共服务;(2)ICT发展增加了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威胁了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达  潘光曦  林晓乐  
数字经济发展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领域面临的两个重要议题,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首先测度我国地方财政可持续能力指数,然后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经济发展与财政可持续性具有显著且稳定的正向相关性。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财政收入来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以促进数字经济业态的发展。促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数字前沿技术在财税管理中的运用,实施数字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要在"开源节流"上做好文章,同时强化财政支出资金的绩效监督管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成奎  徐啸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中央政府、社会和居民对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监督缺失。所以,降低信息成本能够约束地方政府的自由量裁权,能够制约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进而增强地方财政的民生回应。互联网等现代ICT能实现这一影响机制。进一步研究表明,提高信息通信能力,能够增强地方财政民生回应,从而改善地区民生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因此,进行民生财政建设,除了要进行"治本"的财政制度改革外,还应该重视"治标"的外在技术约束;大力发展网信事业,发挥现代ICT技术对民生财政建设和地区民生公共服务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强现代ICT技术的专项教育,促使居民合理利用现代ICT技术向政府反映民生诉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谷彦芳    胡欣蕊    张航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形态,极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技术革新,有助于财政收入与治理能力的双重提升,对增强地方财政韧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测度地方财政韧性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检验数字经济对地方财政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提升地方财政韧性,且在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地方财政韧性的影响存在非线性递增效应,且由于地区间缺乏统筹协调,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对邻近地区财政韧性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需要多措并举发展数字经济,增强数字经济对地方财政韧性提升的促进作用;处理好数字经济发展与协调的关系,助力地区间财政韧性协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云欢  
文章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以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为主要指标把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域类型。利用面板数据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比较鲜明的地区差异性,不同地区类型的各项财政支出的产出弹性差异较大。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寇明风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政策,也是我国一项重大税制改革,本文基于北京、广东、辽宁、内蒙古四个地区的试点情况,分析了"营改增"试点对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改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明喜  
本文首先对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了述评,进而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以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为主要指标对区域重新进行划分,把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域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比较鲜明的地区差异性,不同地区类型的各项财政支出的产出弹性差异较大。其蕴含的政策意义是在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及各项地方财政支出的产出弹性相适应。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建国  苏文杰  
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集成统一分析框架,理论分析金融错配、金融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主要影响机制与典型特征;然后基于中国242个地级市2015~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发展对金融错配影响财政可持续性的调节效应与门槛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错配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有显著负向抑制作用,且金融发展对金融错配和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具有U型调节效应。金融错配对财政可持续性存在显著双门槛影响效应:金融发展水平跨越第一个门槛值前,金融错配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但当金融发展水平跨越第一个门槛值后,金融错配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存在显著抑制作用,且在金融发展水平跨越第二个门槛值后,其抑制作用更强。中央政府应关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有效的官员督察考核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降低金融错配负向激励效应;地方政府应通过调整金融市场上的资源错配等手段,调整自身财政收支水平以改善其财政可持续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妍  马飞  
从地方财政自主性的视角研究高等级公路发展与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基于非径向距离函数的加权SBM模型测算了1993—2015年中国各省份的绿色经济效率,随后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等级公路规模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地方财政自主程度在上述过程中发挥的机制。发现:第一,由于公路在建设、养护、运营环节中产生大量污染,中国高等级公路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呈现出抑制作用。第二,地方财政自主性越高,则高等级公路发展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负面影响越小。第三,地方财政自主性区别造成的地区环境规制力度差异,是地方财政自主性发挥影响的重要机制。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妍  马飞  
从地方财政自主性的视角研究高等级公路发展与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基于非径向距离函数的加权SBM模型测算了1993—2015年中国各省份的绿色经济效率,随后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等级公路规模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地方财政自主程度在上述过程中发挥的机制。发现:第一,由于公路在建设、养护、运营环节中产生大量污染,中国高等级公路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呈现出抑制作用。第二,地方财政自主性越高,则高等级公路发展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负面影响越小。第三,地方财政自主性区别造成的地区环境规制力度差异,是地方财政自主性发挥影响的重要机制。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向钰  赵静梅  
发展数字经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地方政府债务累积、地方财政不断承压的背景下,从财政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对2015—2020年中国22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越强。机制分析表明,这种影响源于数字经济可增加财政收入和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特别地,对于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受减税降费影响较大的地区,数字经济提高财政可持续性的效果更强;而地方更高的财政透明度和更丰富的金融资源是增强数字经济积极作用的支撑条件。研究验证了数字经济“稳增长,防风险”的关键作用,对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地方财政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韦吉飞  
新型城镇化亟待农村教育同步。研究显示,中国义务教育"城化"、"镇化"与人口之间存在格序分裂,教育城镇化主要由县镇一级支撑,城市化严重滞后。义务教育"县镇扁平化"显著特征映射出县镇层和市级财政对城镇化的回应机制不同。评估表明:县镇教育回应性对人口结构、转移支付等比较敏感,而市级政府主要受人均GDP、产业发展、市场集中度等影响。加强教育省级统筹是改革的大方向,而强化市级财政对教育城镇化回应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