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5)
- 2023(11603)
- 2022(10024)
- 2021(9334)
- 2020(8123)
- 2019(18510)
- 2018(18467)
- 2017(35917)
- 2016(18698)
- 2015(21459)
- 2014(21281)
- 2013(20983)
- 2012(19392)
- 2011(17359)
- 2010(17235)
- 2009(15851)
- 2008(15694)
- 2007(13766)
- 2006(11932)
- 2005(10075)
- 学科
- 济(81345)
- 经济(81157)
- 管理(59247)
- 业(56042)
- 企(45674)
- 企业(45674)
- 方法(45492)
- 数学(39632)
- 数学方法(39070)
- 财(22267)
- 中国(20453)
- 农(19853)
- 业经(16604)
- 学(14965)
- 制(14917)
- 理论(14345)
- 和(14060)
- 务(13956)
- 财务(13899)
- 贸(13863)
- 财务管理(13858)
- 贸易(13854)
- 地方(13590)
- 易(13489)
- 企业财务(13220)
- 农业(12939)
- 技术(11636)
- 环境(11131)
- 银(11119)
- 银行(11107)
- 机构
- 大学(272231)
- 学院(267742)
- 管理(111191)
- 济(110299)
- 经济(107964)
- 理学(96797)
- 理学院(95877)
- 管理学(94079)
- 管理学院(93566)
- 研究(80554)
- 中国(62718)
- 京(55683)
- 财(52487)
- 科学(48308)
- 财经(42599)
- 中心(40084)
- 江(38892)
- 经(38865)
- 所(38035)
- 农(37237)
- 业大(37050)
- 经济学(34744)
- 研究所(34307)
- 北京(34284)
- 范(33911)
- 师范(33526)
- 财经大学(32034)
- 经济学院(31525)
- 州(31120)
- 院(29240)
- 基金
- 项目(186505)
- 科学(148516)
- 基金(138722)
- 研究(135940)
- 家(119493)
- 国家(118516)
- 科学基金(104266)
- 社会(89932)
- 社会科(84553)
- 社会科学(84523)
- 基金项目(72903)
- 省(70679)
- 自然(67309)
- 自然科(65823)
- 自然科学(65809)
- 自然科学基金(64658)
- 教育(63681)
- 划(59296)
- 资助(57850)
- 编号(54846)
- 成果(44542)
- 部(42503)
- 重点(40978)
- 创(38077)
- 发(37981)
- 国家社会(37892)
- 教育部(37477)
- 人文(36370)
- 大学(36231)
- 科研(36024)
- 期刊
- 济(111473)
- 经济(111473)
- 研究(72868)
- 中国(49192)
- 财(41678)
- 管理(41239)
- 学报(40048)
- 科学(36503)
- 农(31767)
- 大学(31544)
- 学学(29270)
- 技术(26098)
- 教育(26032)
- 融(22069)
- 金融(22069)
- 财经(21743)
- 农业(21439)
- 图书(20191)
- 经(18663)
- 经济研究(17904)
- 业经(17037)
- 统计(15773)
- 问题(14933)
- 书馆(14400)
- 图书馆(14400)
- 策(13940)
- 技术经济(13466)
- 理论(13205)
- 决策(12754)
- 版(12362)
共检索到385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毅霖
以异质化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配置为背景,我们引入不同的假想式情境来考察受试者的集体选择的变化。从而,我们使用实证社会选择方法分析了传统上只能利用思想实验讨论的内容。我们发现:在贫富身份确定的"基准"情境下,无论是高禀赋者还是低禀赋者都倾向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案;在"无知之幕"和"中立观察者"的情境下,多数受试者会选择较为温和的再分配方案;受试者的选择会受到"效率"因素的影响,"应得"因素的效果则不明显;任一情境下观察到的实际选择都与理论预期不完全相符;某些个体特征因素会对受试者的选择产生影响。通过我们的实验可以得出的重要政策启示是:人们在做出选择时会努力平衡正义原则和效率标准,此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
关键词:
实证社会选择 正义 效率 公共服务 实验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文忻 龚欣 张元鹏
本文利用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在公共产品自愿捐献中个人的社会偏好的异质性与合作捐献行为的关系问题。从个体的异质性的社会偏好出发,依据个体捐献策略的差别确定了参与者的四种类型:具有互惠偏好的条件合作者、具有利他主义观念的积极合作者、利己型非合作者、具有长远目标的利己主义的策略型合作者。研究发现,私人边际回报率和交流两大控制因素分别对具有不同社会偏好倾向的捐献者的个人自愿捐献水平有较大的影响:私人边际回报率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促进合作捐献,一是促使各类参与者增加首次或多次捐献额度,也就是移动捐献路径或改变路径斜率(增大条件合作的系数);二是某些参与者会因为私人边际回报率的增加而根本地改变捐献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晓颖 郑军 陶源 魏晓
为研究绿色生产目标下家庭农场的社会化服务需求,采用选择实验法(CE)和随机参数模型(RPL)分析了家庭农场的社会化服务偏好及异质性来源。结果表明:1)5类服务均能增加家庭农场参与绿色生产方案的效用水平,具体排序为:绿色技术指导>绿色产品收购>绿色信贷支持>绿色农资供应>绿色农机服务,在上述服务下,家庭农场意向的绿色生产覆盖率分别为48.251%、33.885%、16.505%、13.354%和12.607%。2)家庭农场对绿色农机服务具有偏好的异质性,且能一定程度解释其偏好不强的原因,老龄化、经营规模和作物特征3类因素是其异质性来源;对绿色产品收购的偏好异质性则来源于农场区位和产业合作2类因素。3)在面临相同社会化服务组合时,教育水平高、风险偏好强和环境认知程度高的家庭农场更倾向参与绿色生产。据此提出了优化服务结构、实施分类服务和重点推广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军波 周春山
社会经济体制综合转型以来,市场机制逐步取代行政指令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体方式,其空间分布形态也与转型前截然不同。本文以广州为例,基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调查、城市居民交通出行数据及问卷调查数据,对城市社区资源的空间配置进行社会生态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转型期广州城市社区资源配置呈明显向高收入地区聚集的特征传统条件下的空间均衡分布模式被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收入地区指向的集中布局模式所取代;但受地理区位、开发时序及功能定位影响,社区地位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并非完全一致;不同阶层社会群体聚集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其可达性差异明显,社区资源配置的社会分异特征显著。
关键词:
社区资源 社会分异 转型期 广州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华兵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基于多维任务的两层次委托代理模型,研究基金家族内部的资源配置策略与利益输送问题。分析表明,为迎合外部投资者的偏好,基金公司管理者不仅会扭曲自身的精力配置,而且会利用自身的权威扭曲家族内基金经理的精力配置以进行利益输送。
关键词:
基金家族 利益输送 投资者偏好 资源配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少育 郑挺国
近年来,人们对宏观经济数据(如GDP和CPI)的可靠性提出质疑,认为数据存在误差,进而偏离于真实隐含的概率分布,而利用该数据的分布特征所建立的随机状态过程存在模型误设问题,故依此进行经济决策是不稳健的。本文在资源配置基准模型中引入了状态过程模型误设的情形,研究如何通过模型优化过程中形成的稳健性偏好来解释近年中国出现的"非理性"资源配置策略和消费行为。研究表明,基准模型在较高通货膨胀水平上所校准的资源配置比例和消费比例接近于中国家庭住户的经济行为数据。较之基准模型,基于稳健性偏好的拓展模型隐含的投资和消费抑制行为解释了中国近年出现的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商品期货市场交易额骤降的原因,这有助于理解经...
关键词:
模型设定误差 稳健性偏好 资源配置 消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蓝菁 夏伟峰 刘立 欧维新
本文以武夷山地区的生物资源保护为例,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出发,运用选择实验法分析公众对不同生物资源的保护偏好。研究发现:①公众愿意参与武夷山地区生物资源保护的比例达到了60%左右;②依据公众对生物资源各属性边际支付意愿的大小,公众考虑的先后优先保护级别为"中国特有","繁育技术不成熟"、"易危"、"濒危"、"繁育技术成熟但未普及"、"濒危程度一般"的生物资源,这与政府及保护组织优先保护"濒危"生物资源的保护政策并不一致。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以下政策启示:①政府应积极鼓励公众参与进生物资源的保护作为政府保护力量的有益补充;②政府及保护组织应重视其保护行为与公众保护偏好不一致的情况,并采取相关措施,从而吸引公众更多地参与到保护中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蓝菁 夏伟峰 刘立 欧维新
本文以武夷山地区的生物资源保护为例,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出发,运用选择实验法分析公众对不同生物资源的保护偏好。研究发现:①公众愿意参与武夷山地区生物资源保护的比例达到了60%左右;②依据公众对生物资源各属性边际支付意愿的大小,公众考虑的先后优先保护级别为"中国特有","繁育技术不成熟"、"易危"、"濒危"、"繁育技术成熟但未普及"、"濒危程度一般"的生物资源,这与政府及保护组织优先保护"濒危"生物资源的保护政策并不一致。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以下政策启示:①政府应积极鼓励公众参与进生物资源的保护作为政府保护力量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丁建峰
当代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关注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实证社会选择理论从实证角度研究人们对于公平分配的观念,体现了当代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的有机结合。在长期大量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实证社会选择理论检验了关于分配正义的很多基础理论,得到了一些重要发现。实证社会选择理论的研究,对于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建设和改革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
实证社会选择 公平 实验经济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荣旺 王建秀 游云天
基于劳动力个体的公平偏好构建地区劳动力配置效率的理论模型,采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的微观数据与地区数据结合,考察了社会公平感与劳动力配置效率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个体的社会公平感显著影响地区劳动力配置效率,社会公平感越高,劳动力配置效率越高。机制分析表明,劳动力流动是社会公平感影响地区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有效中介渠道,即社会公平感越高的地区越能吸引劳动力流入,进而提升地区劳动力配置效率;地区教育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均能显著调节社会公平感对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影响,即社会公平感对劳动力错配的负效应在教育水平或市场化水平越低的地区越明显。以上结论为劳动力配置效率的研究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也可为提升社会公平感与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建斌 刘华
利用CGSS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考察了社会公平认知、流动性预期对中国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社会公平认知对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产生显著影响,即使不考虑经济利益动机,社会公平认知依然与再分配偏好显著相关;(2)具有向下流动性预期的居民表现出更强的再分配偏好,即"POUM"假说在中国成立。因此,营造一个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是当前政府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
社会公平认知 流动性预期 再分配偏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竹泉
政府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资源配置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重要标志。我国作为公共资源配置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复杂度最高的国家,如何处理好公共资源配置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项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兴衰成败的重大课题。以公共资源配置属性分类为切入点,区分政府公共产品和政府社会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脉相承的国家治理理论和企业理论,是破解这一重大课题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业安 宋紫峰
本文报告了一个包含多个代理人的委托代理实验,其特点在于委托人拥有是否公开合同信息的权利以及不同代理人的劳动生产率不同。通过对合同选择、执行和结果的分析,本文发现:委托人更倾向于在不同代理人之间隐藏合同信息或者提供更为相近的合同;委托代理双方的礼物交换效应非常明显,但是其程度受到纵向不公平、信息结构和竞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这些结果的根源在于部分经济个体表现出的公平考虑等社会偏好。这个结论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合同问题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合同理论 委托代理 礼物交换 实验经济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世清 龙勇
针对伙伴向联盟投入互补性资源的竞合关系,提出了反映联盟中资源类型、合作风险以及合作结构模式选择偏好三者间关系的概念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形成了研究假设,并借助实证调研数据对假设进行了检验,最终得到了该类型联盟中结构模式选择的决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以资源互补为主要特征的竞合关系中,相对于资源,合作风险对联盟结构选择偏好的决定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
竞合关系 资源 合作风险 联盟结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琛卓 杨雪燕 井文
利用陕西省西安市的调研数据,在分析当前0~3岁婴幼儿养育现状的基础上,运用选择实验法分析了城市父母对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需求偏好。研究发现:"父母为主,祖辈辅助"是当前家庭普遍采用的婴幼儿养育模式,家庭正承担着较重的养育负担,婴幼儿照料的社会化程度低;在选择实验中,城市父母倾向于选择购买托育服务,其托育服务需求呈现出"安全为重,保教融合,普惠可及"的偏好特征;城市父母最愿意为安防监控这一属性付费,对于托育服务项目、机构性质、服务时间及送托距离等属性的边际支付意愿依次降低。因此,应逐步推动托育服务供给侧改革朝着高质量、保教一体化、普惠化及社区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托育服务 需求偏好 供给侧改革 选择实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