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0)
- 2023(13992)
- 2022(11896)
- 2021(11232)
- 2020(9652)
- 2019(22533)
- 2018(22441)
- 2017(43275)
- 2016(23564)
- 2015(26707)
- 2014(26790)
- 2013(26704)
- 2012(24727)
- 2011(22297)
- 2010(22233)
- 2009(20672)
- 2008(20341)
- 2007(18097)
- 2006(15863)
- 2005(13973)
- 学科
- 济(100046)
- 经济(99914)
- 业(69322)
- 管理(62298)
- 农(48931)
- 企(44852)
- 企业(44852)
- 方法(43731)
- 数学(39293)
- 数学方法(38799)
- 农业(32299)
- 中国(27456)
- 财(24252)
- 地方(23630)
- 业经(23497)
- 制(20485)
- 学(19472)
- 贸(18126)
- 贸易(18120)
- 易(17495)
- 环境(14582)
- 发(13986)
- 银(13960)
- 银行(13934)
- 体(13570)
- 技术(13382)
- 融(13374)
- 金融(13371)
- 务(13358)
- 财务(13308)
- 机构
- 学院(332987)
- 大学(330370)
- 济(136468)
- 经济(133341)
- 管理(130513)
- 理学(112812)
- 理学院(111554)
- 研究(109981)
- 管理学(109500)
- 管理学院(108858)
- 中国(84186)
- 农(71705)
- 科学(69156)
- 京(68868)
- 财(61040)
- 所(55675)
- 农业(55259)
- 业大(55186)
- 中心(53927)
- 江(51811)
- 研究所(50446)
- 财经(48171)
- 范(44058)
- 经(43725)
- 师范(43658)
- 州(42869)
- 北京(42299)
- 经济学(41236)
- 院(39204)
- 省(37745)
- 基金
- 项目(228268)
- 科学(179666)
- 研究(166322)
- 基金(165341)
- 家(144010)
- 国家(142756)
- 科学基金(122769)
- 社会(106056)
- 社会科(100019)
- 社会科学(99988)
- 省(91759)
- 基金项目(88719)
- 自然(79571)
- 自然科(77665)
- 自然科学(77644)
- 自然科学基金(76223)
- 划(75474)
- 教育(74817)
- 编号(68623)
- 资助(66716)
- 成果(54599)
- 重点(50955)
- 部(50175)
- 发(49995)
- 创(46868)
- 课题(46082)
- 科研(44054)
- 创新(43886)
- 国家社会(43532)
- 教育部(42425)
- 期刊
- 济(152411)
- 经济(152411)
- 研究(92114)
- 农(71237)
- 中国(65720)
- 学报(52628)
- 科学(48828)
- 农业(48092)
- 财(46695)
- 管理(41779)
- 大学(40286)
- 学学(38095)
- 融(31220)
- 金融(31220)
- 业经(30537)
- 教育(29503)
- 技术(28779)
- 业(23882)
- 问题(23221)
- 财经(22910)
- 经济研究(21502)
- 经(19604)
- 图书(19203)
- 版(17694)
- 资源(16920)
- 统计(16775)
- 技术经济(16113)
- 世界(15463)
- 农村(15366)
- 村(15366)
共检索到492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东平 卢海阳
本文基于2017年福建省厦门、泉州两地的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系统考察了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明显的维度差异。从作用机制来看,城市归属感是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一个重要机制,并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才国伟 张学志
本文利用2008年珠三角九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对农民工城市定居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是其定居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农民工的归属感与工资收入、家庭教育、居住条件等显著正相关,与打工时间、年龄、收入缺口、是否存在劳动者权益侵犯等显著负相关。而农民工是否购买保险、是否加入工会、是否接受职业培训等不会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及定居决策。这说明我国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工会制度、职业培训政策等并未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利益,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归属感 定居决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侦 王承璐
笔者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探究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与购房意愿的关系及其代际差异。两项问卷结果表明,农民工将在城市购买住房作为其获得社会认同的重要方面;同时,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与购房意愿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这种关系又存在年代差异,农民工年龄越小,在城市购房的意愿越强。本研究结果对更好地认识转型过程中农民工的认同困境、帮助政府思考城镇住房政策、更有效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感知价值 农民工 城市归属感 购房意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侦 王承璐
笔者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探究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与购房意愿的关系及其代际差异。两项问卷结果表明,农民工将在城市购买住房作为其获得社会认同的重要方面;同时,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与购房意愿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这种关系又存在年代差异,农民工年龄越小,在城市购房的意愿越强。本研究结果对更好地认识转型过程中农民工的认同困境、帮助政府思考城镇住房政策、更有效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感知价值 农民工 城市归属感 购房意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平利 杨忠宝
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的概念没有统一认同,并且由于研究目的差异,研究结论也存在差异,对城市归属感的变量处理也不同。归纳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的内涵,通过调查数据评估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的基本状况,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发现,人口统计学变量中的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工城市归属感有正向显著影响,收入水平感知、公共服务水平、当地人际交往水平、本地市民角色认同、当地方言技能水平等因素对农民工城市归属感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可以通过培训来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提高社区对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农民工方言技能培养等方式促进农民工与当地居民交流,在社会网络关系层面加强互动,从而提高农民工城市归属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夏怡然
本文通过分析温州农民工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民工的定居地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多数农民工选择回老家的城市定居,城市化意愿强烈,县城和地级市等中等规模城市是农民工选择定居的主要城市类型;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婚姻状况、社会融入程度、来源地与定居地距离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定居地选择意愿;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举家外出打工、婚姻状况以及来源地发展程度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民工定居地的城乡选择意愿以及城市类型选择意愿。本文还发现,外出打工时间对农民工的定居地选择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乾
利用5个城市1 076个农民工样本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总体上不强烈,农民工的年龄、就业状态、月收入、农村土地、住房情况、养老保障状况及社会融合对其定居意愿有显著的影响,而性别、婚姻、受教育程度、职业和社会资本对定居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学涛 李旭 戚迪明
本文利用2014年农民工调研数据,从就业地和社会融合两个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定居意愿的选择。基于logit模型、通过基准回归研究发现,就业地和社会融合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显著,在小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更偏好于在城市定居,农民工社会融合度越高越偏好于在城市定居;通过分职业、分收入和外出与否回归发现,高端职业、高收入和外出农民工比低端职业、低收入和本地农民工更偏好于在城市定居。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姚俊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民工仅仅作为劳动力流向城市,而难以定居城市。针对这一现象,根据"半城市化"理论,提出了影响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的分析框架。对苏南三地农民工的抽样问卷调查表明,是否正规就业、来城打工时间、性别和收入对定居意愿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系统整合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半城市化"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半城市化 定居城市意愿 农民工 系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单菁菁
采用系统研究模式,验证了在社会转型的今天,社区作为中国城市社会中一种新的社会基本组织形态,已经逐渐被广大市民所普遍认同和接受,成为中国城市社会再组织和城市居民再社会化的工具与载体。其中,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是决定社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它直接来自于居民从社区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满意度,而社区质量又是促进人们对社区满意的根本原因。因此,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居民的社区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在社区生活中的满足感,以此促进社区的整体进步。
关键词:
社区归属感 社区满意度 社区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健 崔胜辉 刘勇 宋晓东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提高对于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共交通满意度是乘客对于公共交通服务的一项直接反馈信息,反映了城市公共交通状况。在对厦门岛居民公共交通满意度大量数据调查的基础上,本文从住区尺度对居民的公共交通满意度进行了空间分析,然后结合受访居民聚类分析的结果,对厦门岛公共交通现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厦门岛整体公共交通满意度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满意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公共交通中快速公交满意度高于普通公交;公共交通仍然在居民常用出行方式里面占有重要地位。最后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公共交通 满意度 空间分析 群体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戚迪明 张广胜
农民工职业流动是否对其城市定居产生影响?本文基于辽宁省沈阳市农民工的微观数据,构建了一个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农民工职业流动与其城市定居意愿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显示,职业稳定性、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居住状况、老家离打工城市距离和务工城市中是否有亲戚都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具有重要的解释作用;农民工职业流动因素中职业稳定性与定居意愿呈显著正向关系,即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期间其每份工作的时间越长,其城市定居意愿越强;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率和职业流动的类型对定居意愿影响不显著。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春梅 王圣玮
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合理设置专业,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对福州、厦门、泉州三个城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这三个城市高职院校存在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专业设置不适应产业结构发展需求、专业群建设的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为此,提出明确专业设置定位、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专业建设资源整合的专业设置优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增阳 崔学昭 姬生翔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逐步深入,公众满意度已成为评价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文章通过改进顾客满意度模型,构建了农民工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模型(MWSI),并使用武汉市806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对这一模型进行了检验。在测量模型估计方面,各观测变量显示出了较低的测量误差;在结构模型方面,模型假定基本得到了验证。结合上述分析结果,文章进一步指出,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是改善农民工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根本保证,提供符合农民工预期的公共服务是提高公共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前提,提高公共服务满意度是改善政府形象、增强政府信任的重要基础,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增阳 崔学昭 姬生翔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逐步深入,公众满意度已成为评价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文章通过改进顾客满意度模型,构建了农民工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模型(MWSI),并使用武汉市806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对这一模型进行了检验。在测量模型估计方面,各观测变量显示出了较低的测量误差;在结构模型方面,模型假定基本得到了验证。结合上述分析结果,文章进一步指出,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是改善农民工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根本保证,提供符合农民工预期的公共服务是提高公共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前提,提高公共服务满意度是改善政府形象、增强政府信任的重要基础,并据此提出了健全适应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各项公共服务质量和供给顺序、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回应性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隐性因子对农民工归属感影响的实证研究
社交网络对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影响研究
在线学习中活动感知对社会性技能、社群归属感和学习满意度的影响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家庭消费储蓄行为决策机制——基于城市归属感视角的研究
地方归属感及价值感视角下的村民参与影响研究——基于福建省晋江市乡村案例
认同、归属与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重庆市的调研数据
乡土依恋、城市融入与乡城移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基于福建厦门的调查
社会网络关系对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度的影响机理:城市生活满意度的调节作用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意愿及影响机理研究——基于武汉市、厦门市、沧州市的实证调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郑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