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71)
- 2023(2951)
- 2022(2480)
- 2021(2180)
- 2020(1857)
- 2019(4560)
- 2018(4626)
- 2017(10211)
- 2016(5184)
- 2015(5396)
- 2014(5301)
- 2013(5528)
- 2012(5248)
- 2011(4465)
- 2010(4486)
- 2009(4096)
- 2008(3833)
- 2007(3361)
- 2006(2910)
- 2005(2563)
- 学科
- 济(22408)
- 经济(22394)
- 业(13127)
- 管理(10877)
- 方法(10537)
- 数学(10053)
- 数学方法(10006)
- 中国(6507)
- 服务(6276)
- 农(5989)
- 企(5767)
- 企业(5767)
- 地方(5734)
- 财(5597)
- 工作(5492)
- 服务业(4821)
- 贸(4776)
- 贸易(4772)
- 易(4662)
- 制(4410)
- 学(4362)
- 农业(4238)
- 税(3747)
- 税收(3666)
- 收(3646)
- 地方经济(3605)
- 读者(3602)
- 业经(3460)
- 收入(3213)
- 银(3208)
- 机构
- 大学(65610)
- 学院(64484)
- 济(31240)
- 经济(30602)
- 管理(25715)
- 研究(22836)
- 理学(21948)
- 理学院(21767)
- 管理学(21494)
- 管理学院(21371)
- 中国(17278)
- 财(14432)
- 京(13628)
- 科学(13136)
- 所(11202)
- 财经(11013)
- 农(10914)
- 中心(10757)
- 经济学(10643)
- 研究所(10115)
- 经(10078)
- 江(9790)
- 经济学院(9763)
- 业大(9339)
- 院(8433)
- 农业(8425)
- 北京(8390)
- 财经大学(8188)
- 州(7850)
- 范(7574)
- 基金
- 项目(45892)
- 科学(35738)
- 基金(33668)
- 研究(33443)
- 家(29700)
- 国家(29507)
- 科学基金(24875)
- 社会(23168)
- 社会科(22030)
- 社会科学(22025)
- 基金项目(17455)
- 省(17307)
- 自然(14435)
- 划(14218)
- 自然科(14118)
- 自然科学(14117)
- 自然科学基金(13883)
- 教育(13824)
- 资助(13782)
- 编号(13385)
- 成果(11411)
- 发(10654)
- 国家社会(10552)
- 重点(10285)
- 部(10028)
- 创(9183)
- 项目编号(8732)
- 创新(8704)
- 发展(8695)
- 科研(8676)
共检索到99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林君 杨斌
中国目前公共服务不平等的观察是常年累积的结果。本文尝试从增量的角度,分别运用基尼系数、广义熵指数测算户籍和常住两种口径下公共服务不平等程度,并进一步按"城市型、城乡型地区"、"经济发达、欠发达地区"子样本和按支出分项分解不平等。研究发现,目前公共服务增量供给不平等程度依然很高;户籍口径公共服务增量供给不平等远大于常住口径;两种子样本分解均揭示60%以上的总体不平等来源于组内;其他支出、教育、城乡社区事务、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的不平等贡献率总和达到66.21%。
关键词:
公共服务 不平等 基尼系数 广义熵指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林君 王莉娜 王海南
京津冀地区内部公共服务呈"断崖式落差"。然而,"局部层面"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先突破是推进"全国层面"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的有益尝试,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探索"跨省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机会。鉴于中国目前"公共服务不平等"现象是常年累积的结果,本文提出"公共服务增量不平等"和"公共服务存量不平等"的概念,用"本年支出合计"反映公共服务增量供给,用"本年支出合计(考虑物价因素后)的累积"近似反映公共服务存量。以区(地级市)为最小单位,将京津冀地区的43个区(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测算其户籍口径下1994—2015年基尼系数、广义熵指数,并得出以下基本判断:(1)京津冀各区(县、地级市)人均公共服务累积规模普遍持续增长且保持在较高的水平;(2)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人均累积极端布局基本稳定;(3)通过增量调整降低存量不平等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效果显露;(4)京津冀各区(县、地级市)公共服务存量不平等程度依然很高,长期以来人均公共服务存量基尼系数处于警戒线0. 36附近;(5)户籍口径公共服务不平等揭示了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的真实差距。研究结论从公共服务增量、存量及累积性角度为正确处理北京、天津、河北和京津冀一体化之间的公共服务供给关系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东
教育作为获取人力资本的重要渠道之一,其对居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机会平等视角探究教育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由教育因素引致的收入不平等占总收入不平等的比重为50.87%,且该比重系数存在显著的年龄异质性;在我国居民教育引致的收入不平等中,不合理成分占44%左右,该部分不平等主要受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体特征等个体不应为之承担责任的环境因素影响;在全部环境因素中,家庭文化因素的贡献份额高达42.94%,家庭经济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次之(分别为23.50%和23.36%),剩余的10.20%则归因于个体特征因素。研究结论为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政策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东
教育作为获取人力资本的重要渠道之一,其对居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机会平等视角探究教育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由教育因素引致的收入不平等占总收入不平等的比重为50.87%,且该比重系数存在显著的年龄异质性;在我国居民教育引致的收入不平等中,不合理成分占44%左右,该部分不平等主要受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体特征等个体不应为之承担责任的环境因素影响;在全部环境因素中,家庭文化因素的贡献份额高达42.94%,家庭经济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次之(分别为23.50%和23.36%),剩余的10.20%则归因于个体特征因素。研究结论为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政策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浩林
在公共服务供给区域差异研究中,往往忽视差异中的合理成分,而供给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受需求因素的影响。文章以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为研究对象,使用Gini系数回归分解方法控制需求因素对供给区域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需求因素对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差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控制需求因素后,不平等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关键词:
公共就业服务 区域差异 不平等分解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万广华
本文从实证研究需要的角度,较为完整地叙述了收入分配的度量及其分解,包括常用不平等指数的构建和计算,随机占优分析,以及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虽然没有对应用性文献进行综述,但简要讨论了研究我国不平等时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不平等指数 收入分配 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韦韡 蔡运坤 陈晓璇
文章基于Roemer的机会平等理论,通过匹配省级宏观与2014—2018年三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显著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且该结论经过工具变量法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促成了一个平等的机会,不仅可以缓解由“环境”导致的机会不平等,也可以改善由“环境”造成的“努力”不平等的“偏环境问题”,进而促进居民消费增长,这意味着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将有效地促使发展成果共享机会均等。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农村、低收入、女性、低养老负担、低人力资本与父亲受教育水平低的家庭中,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论涵义在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促进机会均等,有助于激发居民消费,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畅通国内循环提供内生动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三庚 王莉娜 李林君
户籍偏向程度的刻画及跟踪是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户籍偏向行为的整体把握和拓展性研究。从公共服务省际差异角度,探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户籍偏向程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文章从概念上区分了公共服务的"存量非均等化"和"增量非均等化",用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总表中"本年支出合计"数据反映公共服务增量供给,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研究样本,在户籍、常住人口口径下,利用基尼系数和广义熵指数从增量角度测算中国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程度。研究发现:户籍偏向在公共服务增量供给上整体性和持续性存在;户籍偏向程度显示很高并且存在上升趋势;中国户籍人均公共服务增量供给基尼系数长期高于0.2的警戒线水平;从整体和增量的角度来看,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并随着其政策的进一步推进,来自财政体制和户籍制度的压力越来越大,会导致地方政府选择性地执行该政策,进而显示人均公共服务增量供给不平等有上升趋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江求川
收入并非决定居民福利的唯一因素,收入不平等亦不能反映居民的福利不平等。正确评价居民的福利不平等状况,还需要引入非货币维度。本文探讨了我国多维福利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及分解。结果表明,总体的福利不平等虽在上升,但增幅远小于同期的收入不平等增幅;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和收入是福利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但随着收入差距扩大,其逐渐成为福利不平等的主导因素;健康对福利不平等的影响较小但呈上升趋势;收入、健康和教育之间的相关性强化了居民福利不平等。
关键词:
福利不平等 多维不平等指数 分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楠 韩秀兰
基于CFPS数据,运用可进行子组和子要素交叉联合分解的辛格不平等指数,对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不平等进行测度和分解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全国居民家庭整体消费的辛格不平等指数为0.8063,城乡不平等贡献率分别为67%和33%,居民分项消费不平等较高的前三位依次是食品支出、居住支出、家庭设备及日用品支出,对总消费不平等的贡献依次为26%、23%和18%。子组和子要素的交叉联合分解结果显示,对总的消费不平等贡献最大的一项为城镇居民食品支出不平等,其贡献率达到19%。此外,对总消费不平等贡献率达到10%左右且由大到小依次为:城镇居民居住支出、城镇居民设备及日用品支出、农村居民居住支出,子组和子要素联合分解结论可为深入认识消费不平等的构成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关键词:
消费不平等 辛格指数 联合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新杰 王学渊
农户环境卫生设施的不平等关乎农村居民健康和城乡发展差距。文章利用2012—2016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家庭数据,测度了安全饮用水、清洁能源、卫生厕所、垃圾处理等农户环境卫生设施的不平等程度。在回归基础上的集中指数及分解结果显示:安全饮用水的不平等程度最低,远小于其他三种环境卫生设施的不平等程度,中国存在亲富人的农户环境卫生设施不平等。在对农户环境卫生设施不平等的贡献中,家庭收入不平等贡献最大,其次是户主受教育水平,再次为家庭经营范围差异。建议农村环境卫生设施改善应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并在方向上由改水向改厕、改灶和垃圾处理倾斜。
关键词:
农户环境卫生设施 不平等 收入 集中指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融 徐国祥
文章首先从多维视角出发,以人类发展指数的三个维度基础,加入住房维度,以此构建福利不平等测度指标体系;其次,设计权重方案,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结合单维加权法和维度不平等间替代度提出多维聚合指数,对2010—2020年我国居民的福利不平等程度进行测度分析,并通过维度分解讨论不同维度的不平等情况及其对福利不平等的影响,通过地区分解讨论了东、中、西部地区的福利不平等情况和内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我国的福利不平等指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农村的福利不平等指数高于城镇,教育不平等指数下降对福利不平等改善的总贡献最大;(2)东、中、西部地区教育不平等问题的改善最明显,但西部地区的教育不平等指数相对于东中部地区而言仍然较高,东部地区较大的住房价值差距导致其住房不平等指数在三大地区中最高,各地区的健康支出不平等问题均最为严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曦璟 高艳云
新时期我国不平等问题表现出新的特征,传统的单一维度的不平等已经无法反映现今不平等问题的多维性特点。本文将量化不平等的视角从一维拓展到多维,基于单维不平等合成多维不平等等三种方法测度了收入、教育和医疗多维不平等程度,同时还对多维不平等指数进行了分解。测算结果显示,2010—2014年,我国社会整体的多维不平等程度有所提高,收入不平等依旧是贡献程度最大的单维不平等。本文得到的一个重要政策启示是认识和解决不平等问题必须注重单一维度和多维相结合;收入差距缩小并不代表多维不平等的同步改善,应对民生领域,特别是教育、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穷志 庞泓
本文首先将基尼系数的变化分解为收入增长效应和家庭排序变化效应,再分别将居民按城乡分组、居民家庭收入按来源构成进行分解,构建了基尼系数变化的三层分解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采用2006—2011年中国健康调查数据(CHNS)讨论了各项收入增长对城镇、农村、城乡间及整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收入增长 收入不平等 基尼系数 分解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雷欣 贾亚丽 龚锋
本文在考虑不可测环境和努力变量的影响、以及处理环境和努力变量相关性的基础上,改进机会不平等的参数测度法,并运用这一方法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机会不平等程度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样本期间,机会不平等占收入不平等的比例平均达到29%左右;分解结果显示,可测环境变量导致的机会不平等占收入不平等的比重维持在27%左右,不可测环境变量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平均只有2%左右。此外,家庭教育背景差异、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性别歧视构成了现阶段我国居民机会不平等的主要来源。本文认为,为降低我国居民收入的机会不平等程度,政府应对因外部环境不利而陷入贫困的居民进行救济和补偿,为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创造条件和提供平台。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机会不平等 努力 环境 参数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