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4)
2023(9891)
2022(8395)
2021(7386)
2020(5883)
2019(13331)
2018(13282)
2017(25261)
2016(13163)
2015(14811)
2014(14863)
2013(15150)
2012(14572)
2011(13638)
2010(14108)
2009(12994)
2008(12598)
2007(11172)
2006(10558)
2005(10076)
作者
(39701)
(33138)
(33092)
(31345)
(21471)
(15642)
(14962)
(12700)
(12627)
(11984)
(11624)
(11034)
(10877)
(10696)
(10442)
(10243)
(9761)
(9612)
(9464)
(9329)
(8674)
(8079)
(8011)
(7740)
(7555)
(7446)
(7294)
(7283)
(6921)
(6558)
学科
(79544)
经济(79478)
管理(33833)
(32193)
地方(25708)
中国(23221)
(21735)
企业(21735)
方法(20674)
(18118)
数学(17683)
数学方法(17524)
业经(16665)
地方经济(15865)
(14285)
(12839)
农业(12721)
(12168)
(12164)
金融(12164)
(11741)
银行(11727)
(11659)
(11574)
(11563)
贸易(11561)
(11032)
环境(10707)
(9220)
产业(9040)
机构
学院(196061)
大学(195718)
(91963)
经济(89966)
研究(77292)
管理(70831)
中国(59167)
理学(58412)
理学院(57671)
管理学(56895)
管理学院(56494)
科学(44255)
(43191)
(40662)
(39595)
研究所(35250)
中心(34029)
(32143)
财经(30687)
(30602)
经济学(29071)
北京(28263)
(28227)
师范(27989)
(27637)
(27600)
(25948)
经济学院(25649)
业大(24497)
(23700)
基金
项目(121005)
科学(94730)
研究(92208)
基金(85462)
(73847)
国家(73183)
科学基金(61655)
社会(60570)
社会科(57426)
社会科学(57412)
(47647)
基金项目(44022)
教育(40201)
(39396)
编号(37664)
自然(35530)
自然科(34645)
自然科学(34636)
资助(34540)
自然科学基金(33965)
(33366)
成果(32251)
重点(27740)
发展(27542)
(27083)
课题(26995)
(25999)
国家社会(25539)
(24653)
创新(23193)
期刊
(119242)
经济(119242)
研究(68072)
中国(47932)
(29694)
(29577)
管理(29149)
学报(26930)
科学(25948)
(22679)
金融(22679)
教育(22293)
大学(20756)
经济研究(20073)
农业(19975)
学学(19126)
技术(18483)
业经(18306)
财经(16142)
图书(15160)
问题(15112)
(14257)
(12038)
书馆(11510)
图书馆(11510)
世界(11238)
技术经济(11136)
国际(10999)
(10517)
商业(10120)
共检索到333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志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政治转型、经济增长和社会建设需要,具有政治经济社会的"三维"内涵。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的民生政治效应、宏观经济结构转型效应、城市化转型升级效应、机会均等与幸福中国效应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维"联动机制的关节点,因而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有效结合起来,在上层建筑的发展理念、政绩考核和法律保障的顶层设计、经济基础的包容性增长模式和社会支撑的公共服务制度安排上构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治经济社会"三维"联动机制,进而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动力支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志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论是体制改革、结构转变还是城市化发展战略,都需要一个动力支撑点;而公共服务具有的内需结构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要素结构效应和城市化效应,使其能够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动力支撑点。由此建构一个哲学、政治、经济、社会与法律的"五位一体"战略框架,确保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动力支撑。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恒龙  秦鹏亮  
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应当在实现地区财力均等化的同时,兼顾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目标。但从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来看,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效果和财政激励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而且对转移支付公式的设计并未实现均等与激励目标的兼顾。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与地方财政激励目标纳入转移支付公式,从而设计出一套能够兼顾均等与激励目标的转移支付制度,并以2009年、2010年的实际财政数据进行了数据模拟检验,证明转移支付公式的实际可操作性。应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财政激励配套措施等方面对转移支付的"因素法"公式进行进一步优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玉杰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五大发展题材,快速交通、现代通讯、中心城市、开放改革、政策支持等方面形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支持"大区域经济"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将建立在全球产业分工之上,形成"大进大出"的外循环经济体系,而非简单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走"区外循环"之路,将"内陆"转变为"前沿",实践跨越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邬丽萍  柯颖  谭威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产业组织变革,产业价值链片断化分解与空间重组,全球生产网络逐步形成,城市群形成与发展面临新的经济环境。论文在组织梳理城市发展现状、实践背景、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包含空间集聚、产业集聚与全球生产网络区域空间镶嵌的价值区段集聚的集聚经济三维研究框架,分析基于集聚经济三维框架的推动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战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德浩  
文章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指数,对2009—2013年间我国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区域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且不同类型基本公共服务也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而地方自主性财政能力、财政支出意愿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巧玲  
人的发展经济学业已成为学界热议的一个视角,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考虑到人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是为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而发展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实现人平等享受生存权和发展权,因此说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的生存和发展。文章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角度出发,分析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论述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以求论证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德浩  
文章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指数,对2009—2013年间我国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区域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且不同类型基本公共服务也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而地方自主性财政能力、财政支出意愿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明君  李倩  
农村社区教育实现了新农村建设与教育事业的密切协作,生动地诠释了教育社会化的涵义,它在发展中面临的认知缺位、管理失衡、运行失重、资源缺乏等问题使得农村社区教育背离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发达国家在社区教育一体化方面的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经验,有助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创新性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车伟  蔡翼飞  
从统计上看,一个地区偏离均衡发展的程度可以表示为该地区GRP(Gross Regional Product)占全国份额与人口占全国份额的偏离程度,区域差异其实就是其经济分布与人口分布间的不匹配程度。文章使用度量人口与经济分布不匹配程度的指标,重新审视了中国的区域差距及其变化,发现区域差距自2003年以后呈现收敛趋势;通过把区域差距分解为人口聚集和经济聚集程度变化的相对差异,探讨了区域差距变化的动态机制,发现中国的区域差距主要由经济聚集度变化所决定,人口聚集度变化往往处于从属地位,但随着人口流动壁垒的降低,其在缩小区域差距上的作用在不断加大;文章最后讨论了如何实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薛继亮  
利用1990—2010年间的数据,通过基尼系数和不平衡指数比较分析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的时空演化和匹配关系。煤炭资源—经济发展要素基尼系数表明,1990—2010年间中国煤炭资源空间分布呈现出极不协调的特点,而相对完备的交通运输体系会降低煤炭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煤炭资源—经济发展要素不平衡指数表明,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之间缺乏有效的平衡性,通过煤炭资源配置可以改善煤炭资源与经济不平衡程度,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的均衡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鹰  孙维筠  汪敏  彭志龙  崔珍珍  
水资源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等城镇化重大措施实施的资源制约因素。文章以长株潭城市群2009—2015年水资源分布、水资源配置、经济社会发展等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区域水资源与人口、土地面积、GDP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基尼系数,对水资源分布、配置及其与经济发展要素匹配关系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分布和配置与人口、土地面积处于高度匹配状态,与GDP分布处于比较匹配状态;但在县域层面,水资源与经济要素的洛伦兹曲线反映出两者存在空间差异性的特点。通过计算研究区域水资源—经济发展要素的不平衡指数,进一步探讨了区域水资源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在空间上的协调格局,揭示其主要的影响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以期为协调研究区域水资源与经济的发展,优化调控水资源的配置提供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斌宁  
建立了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数理模型。分别从社会保障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评价了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现状。探讨了农村社会保障模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匹配问题。指出了应当在贫困型农村建立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内容的救济型社会保障体系,在温饱型农村建立基本生活需要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富裕型农村建立保险型的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彪   黄征学   党丽娟  
基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三维分类框架,本文将全国县域分为领先型、潜力型、基础型三类。其中,领先型县市187个,未来发展主要受限于空间范围狭小、行政等级偏低,应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扩权赋能激发县域发展自主性和能动性,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潜力型县市687个,主要面临过早过快“去工业化”、人口和资金外流、经济调控能力弱、开发区作用不突出等问题,未来需要以锻长补短为核心,开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两大引擎,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基础型县市996个,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生态、能源和边疆安全重任,客观上牺牲了发展权,统筹发展和保护压力大、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难度高,需要国家和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和利益补偿,推动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将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子基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不仅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是在资源压力、环境压力和国际压力环境下关系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选择,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公共财政应积极从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实行奖限税收政策、完善税制结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