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98)
2023(3282)
2022(2676)
2021(2383)
2020(1932)
2019(4453)
2018(4334)
2017(8834)
2016(4442)
2015(5227)
2014(5201)
2013(5429)
2012(4944)
2011(4461)
2010(4525)
2009(3996)
2008(3797)
2007(3317)
2006(2806)
2005(2555)
作者
(12257)
(10190)
(10166)
(9580)
(6558)
(4810)
(4782)
(3910)
(3865)
(3735)
(3471)
(3386)
(3261)
(3151)
(3143)
(3111)
(3071)
(3044)
(2921)
(2822)
(2547)
(2403)
(2394)
(2340)
(2306)
(2281)
(2268)
(2156)
(2151)
(2046)
学科
(17036)
经济(17003)
(13791)
管理(12203)
方法(8360)
中国(7831)
数学(7721)
数学方法(7675)
服务(6387)
(6136)
企业(6136)
(5929)
工作(5586)
人口(4927)
服务业(4871)
(4641)
(4472)
贸易(4468)
(4309)
(4284)
农业(4274)
人民(4001)
读者(3630)
消费(3586)
业经(3565)
地方(3510)
制度(3423)
(3423)
结构(3331)
收入(3164)
机构
大学(64764)
学院(63410)
(28492)
经济(27794)
管理(26730)
理学(23279)
理学院(22963)
管理学(22600)
管理学院(22461)
研究(20711)
中国(15804)
(13344)
(13226)
科学(11031)
财经(10362)
(10170)
中心(9805)
(9401)
(9167)
师范(9119)
经济学(9103)
研究所(9068)
(8988)
北京(8537)
经济学院(8309)
财经大学(7702)
(7685)
(7612)
师范大学(7398)
图书(7293)
基金
项目(43974)
科学(35388)
研究(33618)
基金(32741)
(27712)
国家(27415)
科学基金(24127)
社会(23714)
社会科(22367)
社会科学(22361)
基金项目(17079)
(16152)
教育(14797)
编号(14477)
自然(13811)
自然科(13566)
自然科学(13566)
(13349)
自然科学基金(13329)
资助(12968)
成果(12040)
国家社会(10300)
(9770)
(9429)
项目编号(9267)
重点(9237)
人文(8884)
教育部(8845)
课题(8802)
(8513)
期刊
(31236)
经济(31236)
研究(20692)
中国(13640)
图书(9658)
(8653)
管理(8399)
科学(7899)
学报(7559)
书馆(7467)
图书馆(7467)
经济研究(6427)
(6210)
教育(6198)
大学(6050)
(5663)
金融(5663)
业经(5650)
学学(5358)
商业(5077)
财经(4838)
技术(4336)
(4238)
农业(4073)
统计(3927)
问题(3603)
人口(3558)
情报(3550)
(3423)
理论(3339)
共检索到97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丽  
提高城市流动人口消费水平,对于提升城市化发展质量,构建更大规模的国内消费市场具有先导性作用。本文从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心理认同两个角度阐述了影响流动人口消费水平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流入地心理认同感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流动人口的消费水平,经过一系列差异化检验,这一结论仍然成立。此外,公共服务均等化还能够改善流动人群的心理认同感,从而提升其消费水平。因此,应该加速推动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提高流动人群的心理认同感,为扩大流动人群消费水平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玉博  向明勋  李永珍  
上海市闵行区是人口流入大区,在计划生育、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推动着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人口居住证使用率和含金量过低,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仍难以满足外来人口大量导入带来的教育需求,土地资源制约居住保障服务等。因此市级统筹、资源整合以及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非常必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胜春  
目前,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尚未纳入城乡管理体系,他们在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城市人口的差距正逐步拉大。据统计,在已就业的流动人口中,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分别为31.7%、55.7%、23.8%、12.1%和4.6%。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祝仲坤  郑裕璇  陈淑龙  冷晨昕  
公共卫生服务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其均等化程度将会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国家卫健委开展的CMDS2017专项调查,系统考察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中,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差距较大,均等化程度较低。(2)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越高,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越高,以流动人口居住城市“是否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工具变量缓解潜在的内生性偏误后,结论依然得到支持。(3)之所以能提升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其因在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助于提高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增强其社会资本。本研究有助于审视并理清公共卫生服务在社会融入层面的效应,为探索如何更好地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流动人口深度融入城市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鸿儒  成前  倪志良  
本文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分析了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了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水平,但对不同疾病,这一影响呈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机制分析显示,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是通过个体健康素养这一渠道发挥作用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对不同流动时间、年龄结构和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的医疗服务利用产生了异质性的影响。本研究为探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提供了一定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艾小青  昌佳琦  李国正  
伴随出口乏力、投资过剩等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经济发展转向消费驱动模式。以往研究主要聚焦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研究,较少关注高达2.4亿流动人口群体。文章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综合运用分位点法、OLS回归和IV工具变量法,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对消费具有正向效应,具有长期定居意愿的流动人口家庭消费比其他群体高41.5%;随着收入阶层的上升,定居意愿对家庭消费的拉动作用更大,结合区域或转户视角,结论仍然成立。研究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户籍改革、增加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流动人口就业能力等措施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和定居意愿,进而促进中国流动人口整体消费水平。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亚辉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途径,代表了中国公共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其核心内容就是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流动人口积分制为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了现实可行的制度探索,在公共资源、城市发展与流动人口个人利益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制度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强。同时,流动人口积分制不仅是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化创新,也是推动地方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尝试和重要成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妮娜  张汝飞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数据,将新生代流动人口"一分为二",对新生代乡-城流动人口、新生代城-城流动人口的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并引入流入地同辈户籍群体作为参照群体,以进一步明确我国消费潜能所在。实证结果显示新生代城-城流动人口消费能力最强,消费潜能最大,但新生代流动人口整体基本消费占实际消费支出比重较高,需求刚性明显,主要表现为城市"捆绑"消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消费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马红旗  陈仲常  
本文在分析我国省际流动人口①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人口的跨省流动对不同地区人口负担的影响,发现规模庞大、地域集中和"年轻化"的省际流动人口延缓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负担,而经济发达地区却反向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输出了人口负担的压力。为了弥补省际人口流动对我国不同区域间财政负担的影响,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并为我国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保障,设计了基于人口负担的财政均等化转移支付方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永奇   陈睿   刘梦贤   单德朋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重要现实问题。文章运用2011—2019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多种空间分析范式展开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引入智慧城市建设与电子商务这两个外生冲击政策后,前述研究结论依然稳健。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与县域关联较强的地级市表现更加明显。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由人口流动这一路径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间接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正>人口迁移流动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民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公平正义、人人平等以及人的迁徙自由,全民共同富裕包括贫富差距的缩小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的自由迁徙是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显著标志,对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悦中山  李树茁  
当前中国流动人口融合政策包括均等化政策和落户政策。针对两类政策,论文分别构建了均等化指数和落户指数,利用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的8个城市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对其流动人口融合政策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8个城市的均等化水平都不高,城市之间差别不大,流动人口的均等化工作仍任重道远。东部城市倾向于将均等化作为吸引劳动力的重要政策,希望吸引"普通人力"保持GDP增速以"开源",而中西部城市更多考虑如何减少财政压力以"节流"。各城市的落户难度差异较大。一般而言,城市的行政级别越低、财政压力越小、人口规模越小、户口含金量越低,在该城市落户越容易。落户政策是地方政府吸引投资和"精英人才"的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玮  
公共服务的利益分享和成本分担,最终都会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我国不同社会成员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而且各自所承担的公共服务提供成本也有着较大的差距。本文立足于"人"这一基点,从三个方面剖析了我国公共服务非均等格局形成的原因:①长期存在的对"人"身份进行区分的传统及其在我国社会经济制度中的体现是我国公共服务非均等格局形成的根源;②人口流动性的缺乏为我国公共服务非均等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某种便利;③巨大的人口规模以及农村人口占多数的人口结构等也加剧了我国公共服务非均等格局的程度。从"人"的角度看,我国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彻底消除身份传统在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凡  岳彩新  
文章从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基础教育、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与公共文化7个方面入手,建立起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指数测度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权重,加权计算得出均等化指数,得出结论:2000~2011年我国不同省市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前几年呈现单边增长的态势,近年来波动较大,省级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地区间差距较大。通过普通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中央对各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对省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财力性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显著的正效应,税收返还也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正效应,而专项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应不显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南锐  王新民  李会欣  
以基本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指标体系,然后基于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全国31省(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了评估和比较,最后以统计分析结果为基础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区域等级,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