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08)
- 2023(17575)
- 2022(14026)
- 2021(12952)
- 2020(10477)
- 2019(23216)
- 2018(23307)
- 2017(43918)
- 2016(23920)
- 2015(26600)
- 2014(26129)
- 2013(25679)
- 2012(23743)
- 2011(21296)
- 2010(21420)
- 2009(19724)
- 2008(19547)
- 2007(18056)
- 2006(16109)
- 2005(14625)
- 学科
- 济(93269)
- 经济(93161)
- 业(75792)
- 管理(66899)
- 企(51540)
- 企业(51540)
- 农(49275)
- 农业(32687)
- 方法(30907)
- 中国(30604)
- 业经(29225)
- 数学(26011)
- 数学方法(25762)
- 地方(23389)
- 制(22673)
- 财(22486)
- 技术(20447)
- 学(18918)
- 银(17891)
- 银行(17856)
- 行(17219)
- 融(16915)
- 金融(16907)
- 贸(16804)
- 贸易(16789)
- 易(16245)
- 体(16058)
- 发(15219)
- 理论(15045)
- 策(14493)
- 机构
- 学院(329246)
- 大学(324511)
- 济(132992)
- 经济(129891)
- 管理(125438)
- 研究(114061)
- 理学(106260)
- 理学院(105093)
- 管理学(103410)
- 管理学院(102770)
- 中国(90041)
- 农(72097)
- 京(69405)
- 科学(69232)
- 财(62477)
- 所(57436)
- 农业(55336)
- 江(54890)
- 中心(54533)
- 业大(53639)
- 研究所(51501)
- 财经(47503)
- 范(44602)
- 师范(44134)
- 州(43757)
- 经(43100)
- 北京(43019)
- 院(41176)
- 省(40998)
- 经济学(39170)
- 基金
- 项目(218377)
- 科学(171872)
- 研究(164903)
- 基金(155038)
- 家(135370)
- 国家(134051)
- 科学基金(114859)
- 社会(104372)
- 社会科(98425)
- 社会科学(98399)
- 省(90118)
- 基金项目(82077)
- 教育(73806)
- 划(72898)
- 自然(71476)
- 自然科(69814)
- 自然科学(69794)
- 编号(69069)
- 自然科学基金(68586)
- 资助(60292)
- 成果(56286)
- 创(49758)
- 发(49200)
- 重点(48717)
- 课题(48033)
- 部(46734)
- 创新(45764)
- 国家社会(43091)
- 性(41929)
- 制(41388)
- 期刊
- 济(161242)
- 经济(161242)
- 研究(98872)
- 中国(81881)
- 农(72544)
- 学报(53194)
- 农业(48519)
- 财(48392)
- 科学(48178)
- 管理(47042)
- 教育(42171)
- 大学(40905)
- 融(38099)
- 金融(38099)
- 学学(38000)
- 业经(32111)
- 技术(29985)
- 业(25667)
- 财经(23568)
- 经济研究(23093)
- 图书(22352)
- 问题(21917)
- 经(20440)
- 版(17528)
- 科技(17079)
- 书馆(16725)
- 图书馆(16725)
- 技术经济(16214)
- 农村(16103)
- 村(16103)
共检索到524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易法敏 古飞婷 康春鹏
本文从公共服务创新弥合农村数字化需求鸿沟的视角,考察广东省“12221”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匹配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营销需求的过程,以研究地方政府如何创新性地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进而达到满足农村快速增加的数字化需求的目的。研究发现:广东省“12221”市场体系建设行动的公共服务供给创新表现为地方政府构建公共服务生态系统,以营销行动推动系统中多元主体的服务资源与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化需求匹配,实现价值共创,从而达到促进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营销的目的;公共服务供给创新成功实现的原因在于,多元主体的长尾式数字化服务供给对接了农业经营主体广泛细分的、小众场景的、个性化的长尾式数字化需求;地方政府的系统服务提供了实现数字化营销所需要的便利条件和转换因素,使农业经营主体得以突破可供性约束,数字化营销可供性得以实现;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共创价值保证了参与各方获得相应收益,从而能保障公共服务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农业经营主体获得的数字化营销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全产业链拓展数字化应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世祯 马紫媛 戴永务
对传统林业产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是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是未来林业产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也是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盘活林业资源,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可将交易成本分为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和监督执行成本,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增收的发展模式分为市场反哺型、结构调整型和协同发展型3种类型。克服新型经营主体的数字化转型制约,提升数字化赋能林业生产经营水平,加快对林业的数字化扶持,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促进林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林业现代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课题组 黄腾江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未来我国"三农"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论文试图以系统化为视角,分析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政策背景及系统构成,尤其结合广东实际,研究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趋势和金融服务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开展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可行性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邓悦 吴忠邦 邱欢 罗连发
本文构建农业领域企业家精神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分析框架,并基于对湖北省赤壁市、枝江市和公安县32位农业领域企业家的调研访谈资料,采用嵌入性案例分析方法,探讨农业领域企业家精神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三农”情怀对农业领域企业家的返乡创业选择有积极作用,不仅促使农业领域企业家愿意返回家乡,而且使得农业领域企业家对农业领域创业有着较高的偏好,从而通过返乡创业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第二,农业领域企业家的现代生产要素应用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了农业领域企业家所创办的农民合作社的生产运营能力;第三,农业领域企业家的社会网络通过信息机制和信任机制,提高了其所创立的农民合作社的经营效率。因此,要营造有利于发挥农业领域企业家精神的乡村产业发展环境,强化农业领域企业家与种粮大户、小农户之间的信任关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华 陆岷峰
普惠金融作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已经被确认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包括龙头企业、农场主、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返乡下乡群体、农业合作化组织和乡村产业经营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普惠金融通过服务的优化和创新,能够更好地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国应学习欧洲、日本和美国在农业金融方面的先进经验,构建一个融合传统与数字金融优势的普惠金融体系。这样的金融服务体系能够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价值链的提升,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温思美 曹正汉 李孔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盛和泰
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激发和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保险机构积极性,促进保险产品服务创新,扩大涉农保险覆盖范围,以保险机制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助推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1.适应农村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趋势,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象转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高杨 王寿彭 韩子名
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所在。本文在科学测度省级农业数字化增加值的基础上,结合2013-2020年浙大卡特—企研中国涉农研究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农业数字化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数字化显著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这一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特别地,农业数字化对非粮食主产区、革命老区以及民族地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赋能作用更强。作用机制表明,农业数字化通过缓解雇工成本约束、土地流转约束、融资约束和销售约束,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农业数字化协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驱动了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基于此,本文提出应进一步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形成农业数字化发展、赋能和普惠新格局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农业数字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趋粮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湘 纪秀风
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在我国也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论文以山东省的发展现状为样本,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模式选择和风险分担机制,并就相关问题为商业银行提出发展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尹雪青
随着国家“三农”工作重心从扶贫转向乡村振兴,北京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劳动力、科技、土地以及资金等资源趋于集约化运作,分散小农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农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种业企业、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业态。商业银行如何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同重点领域企业提供高度契合的金融服务,
关键词:
金融服务创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北京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士云
1.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微观主体的经营思路不对路、经营机制的不健全。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农业市场化,是一种适应市场经营机制的经营模式。它是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的变化,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各个环节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自我积累、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市场农业运行机制。但一些地方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往往并非如此。首先,表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组建的非市场性。其次,表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的经营思想的落后。第三,表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体化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葛永波 陈琦 邱诗雯
本文使用2006-2021年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政策实施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政策实施对地区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示范区政策实施对地区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结果在经过PSM-DID模型估计、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示范区政策实施通过优化创新环境(创业环境、人才环境、竞合环境和市场环境)促进地区创新水平提升;示范区政策实施具有趋同效应,能够缩小地区创新水平差距;相较于对创新数量的影响,示范区政策实施更多地促进地区创新质量的提升;不同地区实施示范区政策的效果存在差异,相较于对重点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影响,示范区政策实施对非重点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本文认为,应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顶层设计,遵循“共建共享、普惠均衡”原则,加强文化赋能,引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风田曾指出:就金融可及性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周围的金融机构网点密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万km2内,可获取服务的金融机构数量仅为89.61个,日常获取金融服务的时间成本也相对较高,到达金融机构网点耗时将近1h。可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键所在,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良性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为加快培育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必须着重健全产业金融政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仁友 吴扬
论文运用现代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以广东省德庆县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为例,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角度出发探讨完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对策。研究发现,德庆县试点成效显著,但农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尚未落实,抵押贷款登记的申请流程繁琐,抵押物价值评估结果可信度低,抵押权处置困难。建议加快落实农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保障流转农地经营权的法律效率,简化抵押贷款登记的申请流程,完善抵押物的价值评估与处置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艳
当前,广东正进行新一轮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部署,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振兴粤东西北地区农业的重要手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经营主体相比具有集约化、标准化、市场化和科技化的优势。文章将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农业经营主体划分为农垦集团、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普通农户等6类,通过调查1 238个农业经营主体,评价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营收结构,分析不同类别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的利弊,得出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产业化经营,发展适宜现实情况和当地环境的经营制度,依托互联网和物联网,提高产品价值和利润空间,能更快地摆脱欠发达的经济地位的结论,并提出提高营商环境水平和大力发展物联网的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对策研究——基于广东省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视角
完善地方税体系 促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
辽宁省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完善财政政策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票据市场体系 促进票据市场流通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立法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解读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以辽宁省为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供给优化策略——《公共图书馆促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研究》荐读
强化价格服务 促进社会和谐——广东省建设价格综合服务窗口的工作实践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促进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