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05)
- 2023(18079)
- 2022(15633)
- 2021(14308)
- 2020(12093)
- 2019(27653)
- 2018(27319)
- 2017(53364)
- 2016(28435)
- 2015(32121)
- 2014(31980)
- 2013(31648)
- 2012(28849)
- 2011(25879)
- 2010(25905)
- 2009(24092)
- 2008(23227)
- 2007(20291)
- 2006(17926)
- 2005(15954)
- 学科
- 济(127730)
- 经济(127571)
- 管理(88154)
- 业(81247)
- 企(66940)
- 企业(66940)
- 方法(53064)
- 数学(46246)
- 数学方法(45675)
- 财(33183)
- 中国(30963)
- 农(30731)
- 业经(27098)
- 地方(26895)
- 学(25179)
- 制(25172)
- 农业(20552)
- 贸(20241)
- 贸易(20228)
- 务(20160)
- 财务(20082)
- 财务管理(20037)
- 易(19585)
- 理论(18852)
- 企业财务(18839)
- 环境(18548)
- 和(18250)
- 银(17989)
- 银行(17946)
- 体(17719)
- 机构
- 大学(404848)
- 学院(402190)
- 济(170632)
- 经济(167004)
- 管理(161092)
- 理学(139291)
- 理学院(137814)
- 管理学(135493)
- 管理学院(134742)
- 研究(133389)
- 中国(99566)
- 京(84896)
- 财(80207)
- 科学(78784)
- 所(65024)
- 财经(63285)
- 中心(60825)
- 江(58822)
- 研究所(58694)
- 农(58676)
- 经(57453)
- 业大(56543)
- 北京(53298)
- 经济学(52545)
- 范(51532)
- 师范(51087)
- 院(48601)
- 州(47124)
- 经济学院(47045)
- 财经大学(47026)
- 基金
- 项目(273531)
- 科学(216320)
- 研究(202608)
- 基金(200044)
- 家(172669)
- 国家(171262)
- 科学基金(148584)
- 社会(130235)
- 社会科(123461)
- 社会科学(123429)
- 基金项目(105777)
- 省(105561)
- 自然(94834)
- 教育(92741)
- 自然科(92620)
- 自然科学(92600)
- 自然科学基金(90938)
- 划(88127)
- 编号(82569)
- 资助(81939)
- 成果(67258)
- 部(61003)
- 重点(60695)
- 发(58049)
- 创(56639)
- 课题(55846)
- 国家社会(54092)
- 教育部(53218)
- 创新(52918)
- 制(52863)
- 期刊
- 济(190296)
- 经济(190296)
- 研究(122077)
- 中国(76357)
- 财(63661)
- 管理(60372)
- 学报(59236)
- 科学(54742)
- 农(52923)
- 大学(46368)
- 学学(43545)
- 教育(41297)
- 技术(36177)
- 农业(36052)
- 融(34505)
- 金融(34505)
- 财经(31729)
- 经济研究(31136)
- 业经(29154)
- 经(27244)
- 问题(24066)
- 图书(23209)
- 技术经济(20420)
- 理论(19516)
- 科技(17955)
- 现代(17826)
- 统计(17805)
- 版(17772)
- 贸(17679)
- 业(17571)
共检索到596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匡贤明
本文从分工的角度,构建分工成本与分工收益的理论框架,分析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同时,构建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与分工水平的模型,并通过相关性分析证实公共服务能够通过提高社会分工程度来促进经济增长。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出发,建议把投资重点放在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上,以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分工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冉光和 徐鲲 李敬
基于劳动分工理论,建立了教育发展、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新兴古典经济模型,并运用中国区域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了教育的劳动分工功能。研究结论表明,无论是自给自足还是分工条件下,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均真实收入越高,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受教育水平提高对劳动分工与专业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交易效率相对较低的西部地区可能会限制教育作用的发挥,西部地区教育对经济的作用要小于东部地区。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教育发展 劳动分工 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坤荣 乔刚
信息时代下,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但数字经济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尚不清晰。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的增长效应,发现其具体表现为新的生产要素与新的增长模式。在此基础上,阐述数字经济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从供给端看,其影响机制主要包括重构生产要素体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加新就业形态、促进产业融合等;从需求端看,则包括带来新投资需求、增加新消费需求、创造新贸易需求等。据此,文章从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等方面,提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增长 影响机制 政策启示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闵维方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网络社会蓬勃兴起、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教育形成的各种知识和能力为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大得多。在人类的历史上,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多地依赖于教育。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在当前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作用机制,其中包括:一是教育通过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促进经济增长;二是教育通过提高人的知识技能,造就相应产业所需要的劳动者,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三是教育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科学水平、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大楷 孙敏
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计量分析工具,对中国公共教育投资与宏观经济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教育投资与三次产业总产值均具有长期正向均衡关系,其中,对第三产业的正效应最大;三次产业总产值对公共教育投资冲击的长期响应为正;公共教育投资对第二、三产业总产值增长误差的解释能力强于第一产业,但均不显著。
关键词:
公共教育投资 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结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樊志宏
在关注资源配置的新古典经济学那里 ,分工问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这主要是因为新古典经济学以分工既定为前提 ,而且它的完全理性及完全信息的框架也无法分析分工这一制度范畴 ,这也决定了新古典经济学无法合理地解释经济的增长问题。相反地 ,只有在有限理性和有限信息的分析框架下 ,我们才能透析专业化分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它通过促进行为人所掌握的理性知识水平及信息量的提高 ,进而带来其生产能力的提高 ,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与进步。新增长理论是对上述思想的模型化表述 ,它所设定的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函数是其整个理论分析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分工 有限理性 知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邬宏伟 徐建军 郭丽平
非线性建模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换位思考电力消费的经济增长机制。文章利用跨省面板数据,以人均消费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构建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存在"门限效应",当人均消费支出超过4 182.469元时,电力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正向拉动作用要明显大于人均消费水平低于该门限值时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省份电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转换机制具有时空差异性。不同年份中电力消费的经济促进机制发生转换的省份个数是动态增加的,不同省份电力消
关键词:
电力消费 经济增长 门限效应 面板回归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宇
本文从风险分担的角度对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先是从理论上分析了有效的风险分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然后对金融体系风险分担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进行了剖析:金融市场通过横向风险分担,即资产组合与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使投资风险充分分散和转移,由此促进投资增加和经济增长;银行中介通过跨期风险分担,使存款者规避了系统性风险,平滑了不同时期的投资收益,这可以引导更多的资金变为储蓄。同时,银行可以通过储蓄和借贷平滑人们因为收入波动而带来的消费风险,使消费需求保持稳定,为经济增长提供需求动力。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横向风险分担 跨期风险分担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穷志
在一个公私混合经济中,公共支出归宿必须兼顾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具体而言,生产性公共支出更多地归宿于资源禀赋丰裕的富裕人群;社会性支出基于群众呼声和政府社会公平目标而大多归宿于贫困群体;在政府追求高增长的前提下,富裕人口比贫困人口得到了更多的公共支出,如果政府考虑群体呼声和社会公平,则贫困人口得到公共支出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多。基于中国社会经济财政制度特征,利用中国省际数据实证表明,理论模型的三个命题在中国是成立的。建议建立完备的公共支出归宿机制,以均衡激励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
关键词:
公共支出归宿 经济增长 社会公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庄子银 邹薇
政府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一直在理论界颇有争议,对各国政府公共支出政策效应的实际考察也众说纷纭。作者认为,在公共支出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调整成本”,这既包括与大规模的公共支出相伴随的安装和调配成本,也包括由于公共支出过程中的寻租和“非生产性寻利”行为而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为了考察调整成本对公共支出效应的影响,本文对中国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展开了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经验分析。自1980年以来,中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占GDP的比重下降、中央的财权相对于地方政府逐步削减、预算外支出比重不断上升、预算外支出主要由地方所控制等种种现象都表明,围绕公共支出的调整成本上升了,对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公共支出 调整成本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刚 冯夏琛 王璐璐
本文在对公共债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panel data模型,以2001~2010年OECD中19个主要国家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是劳动,其次是资本;第二,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也不存在滞后效应;第三,在西方国家,采用何种政治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但是,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增长比非欧元区国家低。
关键词:
公共债务 经济增长 李嘉图等价定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锻炼
大部分研究认为FDI或公共支出分别独立的对经济增长发生作用,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很少将两个因素放在一起研究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含有FDI和公共支出的动态模型,其中把FDI作为技术进步的原因,利用我国1986-2003年的面板数据,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两个样本对公共支出和FDI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公共支出在两个样本中对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而FDI在中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公共支出 FDI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邓子基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改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以节省资金和资源的消耗,提高利用率,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资金不足的矛盾,提高消费品的质量与档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根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集约型增长方式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湖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曾伟 唐红涛 曾若冰 张向阳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湖南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表明,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一个地区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在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长期稳定关系。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原因,湖南省财政政策一直未能重视财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