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97)
- 2023(14834)
- 2022(12564)
- 2021(11644)
- 2020(10081)
- 2019(23091)
- 2018(22978)
- 2017(44406)
- 2016(23889)
- 2015(27048)
- 2014(27210)
- 2013(26608)
- 2012(24541)
- 2011(21601)
- 2010(21582)
- 2009(19794)
- 2008(19536)
- 2007(17514)
- 2006(14645)
- 2005(12922)
- 学科
- 济(92173)
- 经济(92046)
- 管理(67069)
- 业(66712)
- 企(52289)
- 企业(52289)
- 方法(45366)
- 数学(40120)
- 数学方法(39603)
- 农(26604)
- 财(26246)
- 中国(25969)
- 学(20306)
- 制(19369)
- 业经(19196)
- 贸(17645)
- 贸易(17640)
- 农业(17593)
- 易(17171)
- 地方(17129)
- 务(15959)
- 财务(15896)
- 财务管理(15854)
- 理论(15594)
- 银(15169)
- 银行(15131)
- 企业财务(15029)
- 融(14749)
- 金融(14741)
- 行(14420)
- 机构
- 大学(335043)
- 学院(333656)
- 济(134598)
- 经济(131638)
- 管理(130013)
- 理学(112534)
- 理学院(111318)
- 研究(109570)
- 管理学(109178)
- 管理学院(108555)
- 中国(81845)
- 京(69881)
- 科学(68169)
- 财(62627)
- 农(57807)
- 所(54914)
- 中心(52272)
- 业大(51437)
- 研究所(50141)
- 财经(50098)
- 江(49817)
- 农业(45699)
- 经(45587)
- 范(43439)
- 北京(43079)
- 师范(42913)
- 经济学(41642)
- 院(39698)
- 州(39498)
- 经济学院(37733)
- 基金
- 项目(230870)
- 科学(181559)
- 基金(168243)
- 研究(166830)
- 家(148111)
- 国家(146625)
- 科学基金(125427)
- 社会(105821)
- 社会科(100170)
- 社会科学(100141)
- 省(90197)
- 基金项目(88936)
- 自然(81796)
- 自然科(79951)
- 自然科学(79921)
- 自然科学基金(78523)
- 教育(77658)
- 划(76321)
- 资助(68815)
- 编号(67880)
- 成果(55511)
- 重点(52006)
- 部(51312)
- 发(48850)
- 创(48002)
- 课题(46177)
- 科研(45020)
- 创新(44879)
- 国家社会(44139)
- 教育部(44042)
共检索到483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有兴 杨晓妹
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6)中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数据与31个省份的区域特征数据,研究公共服务对劳动力流向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劳动力个体及家庭异质性对其流动中公共服务偏好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与劳动力转移正相关,劳动者除了追求经济收益外,更倾向于流入基础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较高的城市;个体特征中,受教育程度强化了劳动者流动中对基础教育和医疗服务的偏好,而年龄因素只对地区教育水平敏感,且随着年龄的上升,影响效果减弱;家庭特征中,16岁以下子女数和家庭教育支出显著影响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对教育水平的偏好,而家庭老人数和家庭医疗开支提高了劳动者向高医疗水平地区流动的几率。这表明外来人口在平等享受流入地公共服务方面初见成效,然而劳动者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背负着让个人及家庭享受更好教育与医疗的使命。为此,政府应增加流入地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其覆盖率和可及性;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劳动力能够享受到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劳动力流动中的制度障碍;完善流动人口档案,充分发挥基层居委会、社区医院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炜
公共服务提供是政府引导劳动要素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异质性劳动力视角,以中国主要劳动力流入城市为样本,研究流入地公共服务提供水平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入地选择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公共服务提供对劳动力流入地选择的影响存在以受教育水平为标志的群体分化。流入地较高的公共服务支出能够显著提高高教育水平劳动力流入的概率,但对低教育水平劳动力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就业身份与劳动力"用脚投票"存在较大关联,不同教育水平劳动力获得流入地公共服务能力的差异是中国"用脚投票"群体分化的重要原因。本文结论表明在运用公共服务提供引导劳动力流动时,要重视异质性劳动力的需求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以提高政策效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萍 李兴绪 刘兵 贾巧萍
本文根据2008年云南省红河州的农户调查数据,在考虑个体异质性和村庄异质性的基础上,运用多水平框架下的异质性工具变量模型估计劳动力培训的效应,得出以下结论,可观测因素对农户收入和培训决策的影响随着村庄的不同而变化,农户劳动力培训的效应不仅受个体异质性的影响而且受村庄异质性的影响;目前的培训政策发挥了政策引导作用,使参加培训的农户多数是参与意愿高的农户;劳动力培训能够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但效果并不显著,农户从培训中获得的收益仅为2.5%,说明目前的培训效果有待加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晓芳
文章以空间经济理论为分析依据,沿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突破二元经济理论劳动力流动问题同质性劳动力假设,将异质性劳动力引入劳动力流动的空间模型,分析异质性劳动力对空间经济结构的影响,同时结合中国1997~2010年人口与生产空间分布数据,验证了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对空间经济结构的影响,提出重视异质性劳动力,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是优化中国人口空间布局的必然趋势。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中立 王书华
本文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并且这一结果在更换模型估计方法与核心指标度量方法之后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北方地区家庭、低人力资本家庭以及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亲缘关系、父辈禀赋、外部身份与社会地位等维度下,劳动力流动对低社会网络农村家庭的金融脆弱性缓解作用更大。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红根 宋成校
职业代际流动性是判断社会流动水平的标准之一,也是衡量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重要依据。基于家庭农场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家庭劳动力职业代际流动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家庭劳动力职业代际流动水平较低;父母职业层次与子女职业代际流动显著正相关,但这种流动体现为职业向下流动;农村家庭劳动力在职业流动方面存在集聚现象,父母从事个体劳动、商业经营以及村镇管理,其子女的职业也普遍是这三种,而父母为农业劳动者或非农行业工人,其子女的职业普遍也为这两种。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子女职业向上流动正相关,与职业向下流动负相关。此外,子女使用互联网、拥有非农工作经历以及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可显著促进其职业向上流动,但已婚会显著阻碍其职业向上流动。
关键词:
农村家庭 家庭农场 职业代际流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刚强 孟霞 孙元元 范斐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数据,考察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水平对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有显著正面影响;与新农合覆盖率、房屋拥挤程度显著负相关,表明新农合补偿标准的提高和城市较高的居住成本,增加了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成本;与方圆五公里内是否有高污染企业正相关,表明相比于健康损耗,转移劳动力更趋向于选择就业,而对周边有污染型企业的影响已经显得不再重要。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社区经济状况等家庭和区域特征对劳动力转移均有显著影响。应积极优化区域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对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降低劳动力转...
关键词:
家庭决策 基本公共服务 劳动力转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韡 蔡运坤 吕晓弟
数字经济与人力资本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数字经济指数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匹配,通过划分高低技能层次的劳动力,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的长短期效应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数字经济的岗位替代效应通过挤入高技能劳动力和挤出低技能劳动力,提高技能溢价水平,进而促进高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低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从长期来看,数字经济的生产率效应促使低技能劳动力相对生产率提升,降低了技能溢价水平,进而促进低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对高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反而不显著。进一步地,家庭养老负担、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治理水平等均会使上述影响产生异质性效果。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楚永生 刘杨 刘梦
伴随粗放式经济高速增长而来的环境污染恶化问题正给我国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环境污染不仅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和产业结构优化,而且会影响劳动力供给和跨区域流动。基于2003-201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环境污染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污染对劳动力流动具有显著影响;在环境污染的空间效应影响下,我国劳动力流动使得受教育程度低的劳动力呈现空间分散特征,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呈现空间集聚特征;环境污染效应使得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呈现"U"型规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顾芸 董亚宁
针对传统研究揭示的异质性劳动力选择分类效应在中国"失灵"的现象,本文立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提出决定异质性劳动力区位的地方品质效应。首先,通过引入不可贸易服务品数量、质量及其可及性、城市生产率水平、城市规模经济等构建了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影响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的逻辑机制,解释了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空间格局趋同的特征事实。其次,利用2011—2017年CMDS微观数据匹配分析发现,全国、区域以及不同城市规模层面的实证结果均检验了理论预期;最后,借助门槛模、型分析了地方品质的非线性耦合,揭示了地方品质对异质性劳动力的异质作用。尽管劳动力个体具有异质性,劳动力个体都具有地方品质偏好,改善地方品质、按技按需优化劳动力区位不仅是实现劳动力资源空间最优配置的需要,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在要求。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宁阳 龚梦
本文根据劳动力迁移理论和相关研究,对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的个体特征和家庭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和Logit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单位性质对于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有影响,从事个体经营或在私营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更愿意在省内转移;打工年限在5年以上的人更倾向于跨省转移;打工收入在2万元以上对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年收入对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的影响呈现"倒U型";家庭耕地面积在2亩以上对是否跨省转移的选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统筹城乡户籍制度,鼓励农民实施多种经营,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利用,从而促进中国农...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甄小鹏 凌晨
劳动力之间由于性别、年龄和教育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本文提出了一种将此类异质性引入传统家庭收入决定方程的新方法。基于该新方法,我们可以估计出每一种特征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的数据,本文发现:(1)农村劳动力具有异质性,不同特征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2)考虑异质性后,一个外出务工和一个在家劳动的劳动力对家庭收入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3.8%和22.5%,远高于传统估计下的14.8%和10.8%;(3)外出务工扩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而传统方法的结果却表明外出务工有可能缩小收入差距。
关键词:
外出务工 劳动力异质性 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付明辉 刘传江 董延芳
本文从成本收益视角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定居意愿的两阶段理论模型,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2017—2018年数据和城市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对农业转移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以及城市异质性下基本公共服务的定居效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提高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定居意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每增加1%,农业转移人口的定居意愿显著提高3.4%,意味着农业转移人口对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的支付意愿约为309元;(2)经营性公共服务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定居效应高于非经营性公共服务;(3)基本公共服务通过提高就业质量和社会保障间接提高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定居意愿,其中就业质量发挥的间接效应更大;(4)基本公共服务对高劳动力需求冲击城市和低房价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具有显著的市民化效应。本文为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抓手,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芸
基本公共服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它通过调整家庭内部分工和劳动资源配置,有助于提升家庭收入水平。在家庭效用最大化模型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理论分析发现,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数量有利于提升流动人口的家庭收入。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进行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该结论。研究还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家庭收入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取决于个人特征和城市特征。在不同类别基本公共服务中,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基本住房保障和基本劳动就业创业服务的增收效应最为显著。机制研究表明,其他家庭成员的增收效应和就业增进效应共同解释了基本公共服务对家庭总收入的提升作用。进一步研究还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将改变家庭随迁策略,对流动人口及其家庭在迁入地的长期居住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嘉伟
本文主要研究了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特征,通过建立无限生命周期(Ramsey)模型,讨论了个人劳动能力随机性差异经济中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问题,并基于我国部分地区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不同的财政支出政策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性变化,社会收入流动性下降,经济中存在一个稳定均衡的持续性不平等状态。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劳动力异质性 财政支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