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2)
- 2023(10967)
- 2022(9266)
- 2021(8826)
- 2020(7253)
- 2019(16769)
- 2018(16621)
- 2017(32555)
- 2016(17070)
- 2015(18943)
- 2014(18509)
- 2013(18373)
- 2012(16695)
- 2011(14776)
- 2010(14512)
- 2009(13074)
- 2008(12170)
- 2007(10447)
- 2006(9035)
- 2005(7579)
- 学科
- 济(72624)
- 经济(72551)
- 业(55231)
- 农(50045)
- 管理(43276)
- 农业(33414)
- 方法(30967)
- 企(30483)
- 企业(30483)
- 数学(28299)
- 数学方法(27937)
- 业经(20967)
- 中国(17978)
- 地方(16915)
- 财(16163)
- 制(14052)
- 贸(12813)
- 贸易(12806)
- 易(12507)
- 农业经济(12492)
- 发(12063)
- 学(10856)
- 工作(10732)
- 技术(10413)
- 策(10057)
- 发展(9854)
- 展(9843)
- 村(9606)
- 农村(9585)
- 服务(9580)
- 机构
- 学院(229848)
- 大学(225447)
- 济(97909)
- 经济(96068)
- 管理(95505)
- 理学(83759)
- 理学院(82949)
- 管理学(81613)
- 管理学院(81162)
- 研究(71530)
- 中国(55926)
- 农(53853)
- 京(45003)
- 科学(42319)
- 财(41451)
- 农业(40621)
- 业大(38981)
- 中心(37071)
- 江(33535)
- 所(33505)
- 财经(33323)
- 经(30647)
- 研究所(30384)
- 范(29756)
- 师范(29519)
- 经济学(29401)
- 经济管理(27763)
- 州(26989)
- 北京(26796)
- 经济学院(26790)
- 基金
- 项目(166597)
- 科学(132732)
- 研究(126112)
- 基金(122597)
- 家(105912)
- 国家(104924)
- 科学基金(91425)
- 社会(82960)
- 社会科(78192)
- 社会科学(78172)
- 基金项目(65994)
- 省(65231)
- 自然(56781)
- 教育(55944)
- 自然科(55484)
- 自然科学(55473)
- 自然科学基金(54482)
- 划(53549)
- 编号(52970)
- 资助(47621)
- 成果(41448)
- 部(37511)
- 发(37294)
- 重点(36406)
- 国家社会(35200)
- 创(35063)
- 课题(33489)
- 创新(32676)
- 人文(32616)
- 农(32475)
- 期刊
- 济(106982)
- 经济(106982)
- 研究(61068)
- 农(58915)
- 中国(43777)
- 农业(40144)
- 学报(33458)
- 科学(32166)
- 财(30238)
- 管理(29082)
- 大学(27438)
- 学学(26043)
- 业经(25148)
- 融(22077)
- 金融(22077)
- 技术(19913)
- 教育(19870)
- 业(18116)
- 问题(15947)
- 财经(15478)
- 图书(15353)
- 农业经济(14720)
- 农村(14625)
- 村(14625)
- 经济研究(14131)
- 经(13327)
- 版(12991)
- 世界(12119)
- 经济问题(11584)
- 资源(11499)
共检索到330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臧敦刚 余爽 李后建
本文使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7省757个行政村3161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公共服务、村庄民主与农户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共服务的供给程度和村庄民主的发育程度对农户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民主化却削弱了公共服务对农户幸福感的影响。将村长的年龄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分析显示,公共服务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户的幸福感会相应增加1.5327个百分点,而村庄民主发育程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使公共服务的幸福效用减少0.0281个百分点;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公共服务与村庄民主对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农户、村干部以及民族自治区农户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分别高于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农户、非村干部及民族省农户。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息晨 纪承名 陈前恒
文章通过我国22个省43个村庄和638个农户的调查数据,探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程度对农户幸福感的影响,并使用生活满意度法估计村庄公共文化服务的货币价值。研究发现:村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程度对农户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来的农户幸福感的增长,相当于农户家庭年总收入提高0.614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增长。建议加强村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进而增进农户幸福。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前恒 林海 吕之望
本文使用中国中西部7个省15个县120个贫困村庄和1 8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村庄民主与农户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使用生活满意度法估计村庄民主的货币价值。村庄民主发育程度对农户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把非贫困户和贫困户分开进行估计发现,村庄民主发育程度对非贫困户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村庄民主发育程度对贫困户的幸福感没有显著的影响。IV结果表明,村庄民主发育程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的增加相当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8.47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的增加。
关键词:
村庄民主 主观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前恒 职嘉男
运用中国中西部地区4个省8个县64个村庄956个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村庄直接民主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庄直接民主能够显著增加农村居民幸福感,村民大会召开次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增加相当于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62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增加;把穷人与非穷人分开进行分析时,村庄直接民主对非穷人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穷人幸福感的增加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展村庄直接民主仍是必要的,并应采取适当的政策促使村庄直接民主能够增进穷人的幸福。
关键词:
村庄直接民主 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1991年初,中央政研室、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对分布在全国29个省、区、市的274个固定观察村点的双层经营体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其重点之一是,这些村庄集体(指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下同)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的情况。274个调查村除个别外大都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和午 李斌 刘志阳
农户作为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其创业不仅关系着自身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也对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本文以上海财经大学2016年"中国千村调查"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农户创业对农户幸福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构建了"农户创业—村庄社会地位—农户幸福感"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村庄社会地位在农户创业影响农户幸福感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农户是否创业对农户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创业农户比非创业农户的幸福感更强;农户创业正向提高农户村庄社会地位;村庄社会经济地位和村庄社会计量地位对农户幸福感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在农户是否创业影响农户幸福感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尤亮 霍学喜 杜文超
本文用陕西两个村庄苹果户的调研数据,分析绝对收入、社会比较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解析村庄间农民主观幸福感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发现,样本村农民的绝对收入及农民间绝对收入的社会比较,对农民主观幸福感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农民的社会比较方式具有上行比较特征,并导致社会比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同化效应;农民以绝对收入进行的社会比较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村庄因素对农民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村庄间农民主观幸福感差异来源于村庄间特征效应的差异,其中绝对收入对村庄间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度贡献度最大,社会比较次之;系数效应能有效缩小村庄间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辉 李剑 王佳
本文描述了村级组织和村庄公益事业发展状况,用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村级民主选举制度建立等因素对公益事业发展的影响。基本结论:在过去村庄公益事业投资中,政府投资居主导地位,村集体和农户投资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基层民主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有助于提高村级组织的效率,有助于动员更多的社区资源发展村庄公益事业。
关键词:
公共物品 公益事业 农村发展 村级治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玉梅 陈志钢
本文利用贵州省3个行政村的农户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惠农政策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比较强,其中,低收入组农村居民有较大的机会移动到中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实施的惠农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低收入组居民向上流动,从而减少长期贫困和促进长期平等。目前惠农政策对收入流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接增加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帮助低收入组居民向上流动,而间接影响比较有限,即通过增加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进而实现向上流动的影响比较小。尽管贫困地区低收入居民有较大的向上流动机会,但他们的收入彳艮不稳定,容易从中收入组和高收入组重新回落到低收入组。政府应...
关键词:
收入流动 惠农政策 农村居民 贫困地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航 张靖娜 陈前恒
网络购物行为研究中,研究主体多为城市居民或大学生,把农村居民作为研究主体非常罕见。农村居民不仅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解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网络购物和销售行为,对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福利具有重要政策意义。基于一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网络购销现状,运用Heckman两步法研究了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网络购销次数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10.25%的被调查农村居民具有网络自主购物或网络销售的经历,其中,具有网络自主购物行为比例(10.15%)远高于网络自主销售行为比例(0.89%),具有网络代购和代销行为的比例分别为16.05%、0.91%。距最近快递点距离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进行网络自主购销的可能性和次数具有显著负面影响,解决物流服务体系进村"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助于促进农村居民的网络购销行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萌 郑华伟 高春雨 罗其友
[目的]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基于农民主体视角的村庄环境整治评估工作开展并不充分,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有效探索,明确农民对当前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满意程度,分析制约当地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政府更好地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方向,使村庄环境整治更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方法]以江苏省姜堰区、高邮市、大丰市和涟水县271个有效样本为基础,构建了包括4个方面21个具体指标的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4个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进行总体评价,借助四象限对比分析找出制约当地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结果]4个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综合得分为77.07分,当地村庄环境整治项目得到了农民的基本认可;四象限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对其需求较为强烈,但是目前的整治现状尚不能达到农民期望值的制约因素主要为河塘污染治理、人禽粪便处理、乡村道路和排水管网设施,其次房屋内外装修、工业污染治理、文化娱乐设施、公厕数量与质量和娱乐活动等指标农民满意度偏低,需要进一步的改善。[结论]当前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总体较高,影响满意度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文末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农民参与性3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贺俊刚 王克强
农户粮食灾害保险是我国农户粮食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对全国31个省4个地区721个村的调查发现:立法滞后导致了我国农户粮食灾害保险建设"先天不足",市场供给结构畸形及缺乏调控致使我国农户粮食灾害保险行业发展乏力,政府宣传深度与广度不够导致农户粮食灾害保险意识淡漠,政府定位模糊制约了我国农户粮食灾害保险事业的发展。鉴于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加快我国保险法规建设和粮食的社会保险试点;确立政府在农户粮食灾害保险中的重要提供者或参与提供者角色;加速建立与健全农业灾害保险;发挥农户粮食灾害保险基金的作用;提高农户粮食灾害参保意识。
关键词:
农业保险 粮食灾害 政府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红梅 贺俊刚
农户家庭粮食储备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户家庭粮食储备存在储量减少、短期化、浪费严重和质量及二次污染问题。本文基于对全国31个省份721个行政村调查,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户家庭粮食储备数量持续下降趋势背后的原因,认为农民生活饮食结构调整、"手中有钱、心中不慌"的粮食安全观念、农户家庭粮食储备成本高、农户种粮目的变化、非农收入增多、粮食的市场保障程度提高是从自我保障的农户家庭粮食储备向市场依赖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应的政策建议:对农户家庭粮食储备正确定位、完善储备体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提高农户储粮积极性、普及粮食储备技术、实施粮食储备补贴、实施粮食储备社会保险机制。
关键词:
农户 粮食安全 家庭储备粮食 影响因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明桥
收入结构在农户脱贫中所发挥的作用一直是研究贫困问题的重要领域之一。考虑到农户贫困深度的因素,本文研究了收入结构对贫困农户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结构对农户贫困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农户贫困深度:其一,非农收入有助于一般贫困农户脱贫,但对特困农户的影响较小;其二,农业收入对一般贫困农户脱贫的影响较小,但有助于缓解特困农户的贫困深度;其三,转移性收入有助于缓解农户贫困,但对农户脱贫的影响较小。因此,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对农户减贫的影响取决于农户贫困深度。就一般贫困农户的脱贫而言,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其提高非农收入;就特困农户而言,政府应该加大对这类农户农业生产补贴从而提高其农业收入,缓解贫困状况。
关键词:
收入结构 贫困深度 农户减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春萌
长期以来,农业经济的弱质性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公共服务的依赖性。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文章通过对泰安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泰安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之处,提出要转变基层政府行政观念,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筹资机制,建立科学的农村公共服务决策机制。
关键词:
泰安市 农村公共服务 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