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87)
2023(4077)
2022(3466)
2021(3182)
2020(2531)
2019(5591)
2018(5501)
2017(10388)
2016(5645)
2015(6360)
2014(6440)
2013(6469)
2012(6173)
2011(5755)
2010(5590)
2009(5059)
2008(4907)
2007(4226)
2006(3974)
2005(3654)
作者
(15958)
(13116)
(12976)
(12736)
(8636)
(6293)
(6277)
(5239)
(4909)
(4833)
(4790)
(4530)
(4251)
(4159)
(4126)
(4086)
(3983)
(3897)
(3772)
(3711)
(3237)
(3151)
(3129)
(2992)
(2961)
(2937)
(2802)
(2801)
(2723)
(2556)
学科
(22181)
经济(22158)
管理(12752)
中国(11417)
图书(10189)
书馆(9690)
图书馆(9690)
地方(9554)
工作(7309)
方法(7265)
(6894)
(6677)
城市(6298)
数学(5480)
数学方法(5386)
(5306)
企业(5306)
业经(4855)
(4733)
(4677)
城市经济(4513)
理论(4396)
环境(4209)
(4066)
地方经济(3882)
文化(3824)
读者(3815)
产业(3769)
(3681)
教育(3439)
机构
大学(82263)
学院(76797)
管理(28576)
研究(27254)
(25791)
经济(24732)
理学(23688)
理学院(23167)
管理学(22716)
管理学院(22490)
图书(20292)
书馆(19813)
图书馆(19807)
(18414)
中国(18289)
科学(17981)
(16026)
师范(15957)
师范大学(13096)
(13089)
(12711)
中心(12363)
(11805)
(11785)
研究所(11580)
北京(11220)
(10284)
业大(9566)
财经(9243)
(9137)
基金
项目(54155)
科学(42843)
研究(40425)
基金(39142)
(33717)
国家(33465)
科学基金(29098)
社会(27130)
社会科(25759)
社会科学(25753)
基金项目(21841)
(20143)
编号(17970)
(17559)
自然(17416)
自然科(17052)
自然科学(17050)
教育(16951)
自然科学基金(16689)
成果(16048)
资助(13703)
(11898)
重点(11655)
国家社会(11623)
项目编号(11543)
(11429)
课题(10920)
(10850)
(10282)
规划(9750)
期刊
(29738)
经济(29738)
图书(27715)
研究(23249)
书馆(22823)
图书馆(22823)
中国(15315)
学报(13625)
科学(10243)
大学(9791)
教育(8513)
管理(8264)
(8014)
城市(7777)
(7505)
(7155)
论坛(7155)
学学(6897)
情报(6575)
(6210)
问题(5949)
农业(4941)
资源(4833)
技术(4661)
图书馆学(4623)
建设(4470)
财经(4443)
现代(4293)
地理(4264)
业经(4122)
共检索到126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洪芳林  龚蛟腾  
[目的/意义]城市图书馆是公共文化空间治理的基本单元,其角色定位指引着图书馆新馆建设与改扩建行动方向及其空间价值的社会化表达。[研究设计/方法]采用质性文本分析、演绎归纳、文献与网络调查等方法,从政策安排、实践需要和公众期待三个维度考察城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空间中的角色定位。[结论/发现]国家文化治理政策指向城市图书馆从“参与者”转向“主导者”、由“用户中心”趋于“社会介入”“人民中心”与“高质量发展”并重。行业实践需要城市图书馆成为城市公共“正义空间”的建构者、“韧性空间”的培育者与“发展空间”的提供者。社会公众期待城市图书馆提供情绪疗愈、泛在互联和全纳融合的公共文化空间样态。为全面参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城市图书馆应该以品牌建设凝练空间价值融合体系、以机理革新完善空间协同治理框架和以数实融合重塑空间文化场景样态。[创新/价值]从国家公共文化空间视角考察和明晰了城市图书馆空间建设与服务的行动路向,为空间变革提供多维审视框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师丽梅  洪光宗  吴志敏  李英  
文章透过公共文化空间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图书馆公共文化空间的最新实践与变革,以深圳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和服务为案例,重点研究与探索如何实现图书馆文化空间的营造,实现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革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忠  
图书馆应全方位构建视听资源的认知、管理和分享空间,以创客思维对MOOC等口述资源进行创客艺术研究,形成MOOC、口述历史、互联网电视、图书二维码视频和影音保存物的创客群。文章从艺术、知识和传播三种维度分析图书馆面临的典型问题及改进方法,运用ISO9000管理体系推动口述资源的有形化管理,创新图书馆公众记忆的空间体验。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廖小梅  
通过图书馆建筑、设置与空间分布,分析了作为城市文化机构的图书馆结构;通过图书馆保存和展示城市历史和特色文化、营造城市阅读氛围、打造公共文化空间等职能,阐述了图书馆对城市文化的作用。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俊玲  
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在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受到了普遍重视。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应遵循公益性、便利性、多样性原则。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多元化模式主要表现在运作机制的多元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及社区图书馆(室)建设的多元化等方面。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谢燕洁  倪萍  
文章收集梳理报告、论文、新闻报道等资料,从意识、方式、角色、效果四方面对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广州图书馆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比较,发现各馆均有意识地参与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方式多样,角色各异,初具成效,可为公共图书馆参与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提供参考实例。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廖小梅  
新世纪新馆建设浪潮中,图书馆的重大变革还表现在图书馆功能的多元化所建构的社会公共空间的崛起,以及读者对这个空间的认同所带来的图书馆读者群体的多元化和广泛化。当然,这种变革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如社会进步对人的文化素质的高要求以及教育大众化和学历教育的普及所培养的群众文化群体的形成。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彦静  曲晓玮  
公共图书馆推动城市文化建设是图书馆的职责和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文章通过阐述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的关系,以及对佛山图书馆案例进行分析,指出公共图书馆在城市的学习、文化氛围的营造、公民权益的保障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价值和作用,并对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大有可为做了思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晓蕾  李志朋  陈思汶  王祝根  
国内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大量研究集中在规划设计等实践领域,理论成果十分匮乏,尤其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轮廓仍未清晰,有待对此作出阐释。在解读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文章对公共空间蕴含的城市正义、城市复兴、城市综合竞争力3个维度的价值认知体系及其相应的研究路径作出归纳总结,旨在补充理论空缺,为理解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结构及其发展逻辑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参考框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胡唐明  郑建明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一种策略和思想,又是一种技术。基于"基础设施-知识-提供"三重奏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架构,强调知识元素的层次划分以及知识服务的核心地位。基于"内容-服务-机制"三重奏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架构则是以知识内容管理为基点,通过知识资源整合、知识抓取和知识转移实现知识资源建设;以知识服务为核心,通过知识交流与共享、知识分析与优化服务、知识特色与个性化服务、知识发酵与创新服务为核心来构建知识服务体系;以机制知识管理为保障,建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甘永涛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法国,传统女性主义教育持两种妇女观,一是“父权制”妇女观,二是“父权制”批判妇女观。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两种态度:一是激进女性主义的态度。二是当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态度。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仍旧没有走出两性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对于传统女性主义教育的批判性重建,还必须从后现代文明中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观念需求借鉴。只分析性地找出传统、现代、后现代三种女性主义教育类型地一般特征与具体表现还是不够地,女性主义教育学更重要的使命,是要整合这三种教育资源,女性主义教育建构尚需要实现传统、现代、后现代三重视野的“视界融合”。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鲍甬婵  
"第三空间"理论兴起并成功践行,图书馆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提法成了共识,图书馆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价值表现在:既是城市的文化场所,又是城市休闲所在,应从多方面倾力打造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图书馆。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冯庆东  付敏君  王茉瑶  
近年威海市图书馆积极进行海疆公共文化服务探索。文章从服务海疆地区居民、服务海疆地区武警与部队两个方面分析该馆海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总结该馆海疆公共文化服务经验,包括发挥市级图书馆的核心作用、图书馆联盟的价值和边防派出所的作用、移动数字阅读服务、按个性化需求配送文化信息资源、以"集约化建点"模式提升服务效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晓敏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图书馆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生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有着充足的物质文化基础,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以及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背景下,图书馆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公共文化秩序建构的系统工程,也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伴随着图书馆开放式管理的日益发展成熟,在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秩序建构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破窗现象”,而将“破窗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工作中,可以有效地解决我们长期以来遇到的疑难杂症,“破窗理论”带给图书馆公共文化秩序建构工作以启示,通过对“破窗现象”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探寻出一套针对这种困境的解决措施,增强馆员与读者的防微杜渐意识,引导读者和馆员逐步形成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图书馆公共文化秩序的建构,将城市中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到更高水平。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岩  
传统图书馆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移动图书馆服务是当今公共图书馆现代科技应用的三个重点领域,也是构建未来"智慧"型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图书馆在规划、推进相关科技应用时,应结合自身定位、城市特点,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三者之间协调发展。应从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规划选择适当的技术,如自动化系统、无线射频识别等,加强区域合作,对城市图书馆资源与服务进行高度融合与集成,促进传统图书馆服务向"智慧"转型,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专业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