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7)
- 2023(13636)
- 2022(11841)
- 2021(11086)
- 2020(9066)
- 2019(20993)
- 2018(21004)
- 2017(40140)
- 2016(21881)
- 2015(24698)
- 2014(24930)
- 2013(24784)
- 2012(23118)
- 2011(20856)
- 2010(21017)
- 2009(19017)
- 2008(18433)
- 2007(16163)
- 2006(14372)
- 2005(12898)
- 学科
- 济(92142)
- 经济(92051)
- 管理(59454)
- 业(56485)
- 企(46057)
- 企业(46057)
- 方法(37833)
- 数学(31483)
- 数学方法(31146)
- 中国(27853)
- 农(25317)
- 地方(24903)
- 业经(21796)
- 贸(21032)
- 贸易(21019)
- 财(20961)
- 易(20431)
- 学(19575)
- 农业(17030)
- 理论(15908)
- 和(15540)
- 制(15271)
- 技术(14594)
- 环境(14541)
- 银(14006)
- 银行(13967)
- 教育(13841)
- 融(13715)
- 金融(13713)
- 发(13560)
- 机构
- 大学(308802)
- 学院(307310)
- 济(121771)
- 管理(121660)
- 经济(118978)
- 研究(106328)
- 理学(104484)
- 理学院(103234)
- 管理学(101577)
- 管理学院(101003)
- 中国(78752)
- 京(67554)
- 科学(65646)
- 财(55614)
- 所(53398)
- 农(48701)
- 研究所(48368)
- 中心(47621)
- 江(46053)
- 业大(44715)
- 范(43840)
- 财经(43678)
- 师范(43473)
- 北京(43367)
- 经(39660)
- 院(38763)
- 州(37906)
- 农业(37744)
- 经济学(35831)
- 师范大学(35154)
- 基金
- 项目(207931)
- 科学(162963)
- 研究(155760)
- 基金(148548)
- 家(128421)
- 国家(127256)
- 科学基金(108894)
- 社会(97019)
- 社会科(91862)
- 社会科学(91841)
- 省(81787)
- 基金项目(79090)
- 教育(70999)
- 自然(69147)
- 划(68523)
- 自然科(67487)
- 自然科学(67474)
- 自然科学基金(66242)
- 编号(64967)
- 资助(60847)
- 成果(53620)
- 发(48147)
- 重点(46305)
- 部(45510)
- 课题(44962)
- 创(42988)
- 创新(39941)
- 项目编号(39873)
- 国家社会(39109)
- 科研(39053)
- 期刊
- 济(139425)
- 经济(139425)
- 研究(95677)
- 中国(63436)
- 学报(47244)
- 农(45464)
- 管理(45360)
- 科学(44023)
- 教育(40925)
- 财(40197)
- 大学(35955)
- 学学(33249)
- 农业(32024)
- 融(27211)
- 金融(27211)
- 技术(26964)
- 业经(24000)
- 经济研究(21762)
- 图书(21265)
- 财经(20724)
- 问题(18624)
- 经(17639)
- 业(16423)
- 理论(15333)
- 科技(15295)
- 贸(14997)
- 书馆(14806)
- 图书馆(14806)
- 技术经济(14774)
- 现代(14278)
共检索到467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平 李舒杨
与政策研究和实践发展相比,公共文化基础理论研究相对不足,梳理探讨公共文化概念是公共文化理论研究和学科化发展的基础。文章尝试从“文化”“公共文化”等核心概念出发探讨公共文化研究内容及属性。公共文化中的文化概念不仅指文化资源,也指向群体在文化实践中意义共享的过程;公共文化研究是以公共空间内文化资源的展示、传播和共享为研究对象的一个交叉性强、跨学科门类多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内容包含公共文化遗产、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管理和公共文化传播。未来公共文化研究亟需厘清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并进一步讨论公共文化研究的学科化发展。
关键词:
公共文化 概念 研究属性 研究内容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隆建
本文从概念界定入手,对村镇银行的属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重点就村镇银行的区域边界进行了探讨,对村镇银行经营边界的扩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要放在更宏观和更长远的背景下考虑村镇银行的经营边界问题。村镇银行发展不能简单与服务"三农"挂钩,应该因地制宜,加大对于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政策支持与引导。
关键词:
村镇银行 边界 概念 区域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王淼 孙红蕾 郑建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于2016年12月25日公布,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保障法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公共数字文化的研究持续升温。回顾近年我国公共数字文化的研究发展脉络,本文从公共数字文化概念解析范围三个基本问题入手,深入挖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与社会数字文化治理两大研究视角,总结概括目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研究的总体发展,归纳其研究特点,并预测未来研究趋势。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志海
价值理论陷入混乱和停滞的首要原因是价值命名、界定和使用的混乱。其主要原因则是没有对价值进行语言逻辑分析,没有梳理价值思维的延伸路径,没有确定同一名相在不同语境下的实际含义。文章认为价值是价值判断的简称,包括使用价值判断和交换价值判断两种形态。价值是认识论概念而不是本体论概念,表达的是一种认识结果,各种寻找价值本体的努力都是出于误认。价值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影响价值判断因素及影响机制,包括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主体、价值判断客体、价值判断客体的创造活动、市场供需和消费体验及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通过重新阐释供需关系可以将边际效用价值论纳入到劳动价值论中。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涛 郑建明
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是一个涉及文化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性概念,也是一个内涵深厚和外延广泛的复合性概念。文章试图从它是理念性概念、制度性技术性概念、文化治理模式概念、公众活动方式概念及综合能力形态概念等方面入手给予其具体的概念界定。从整合互动的状态呈现、自我调适的过程描述、互惠关系的建构手段与公共利益的调整方式等四个维度具体阐述其内涵。以此为基础,辨明其与文化治理能力、社会数字文化能力、数字文化软实力等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为其后续研究及学术演进提供学理支撑。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 概念研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彭丽丽 彭松林
对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分析高质量发展作为政策框架逐渐成熟的过程及相关研究对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启示;概括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概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阐释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意涵;提出新时代推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九个着力方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曲恒昌
为了加速中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1990年以来在联合国儿基会的资助下,师大外教所和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合作,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我们选择北京郊区通县、陕北安塞县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分别作为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和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代表。在每一个县我们选择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校作为样本;不仅到公路沿线、交通较为方便的学校调查,而且翻山越岭,到一些连县政府官员都未去过的偏僻山村小学调查。我们借用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的研究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先后写出县,乡(镇)和村三级教育个案报告35个,总字数将近40万。今年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海棠
面对世界蓬勃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我国政府深感这对我们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发展科学技术、振兴国家的良好机遇。从1986年3月起,我国组织了数百名科学家对高技术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论证和对策研究,于同年底完成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的制定工作。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万寿点墨
今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十一五"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走过五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由颁布到稳定实施并实现了国际趋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系基本建成;我国审计准则也由颁布实施到修订。不言而喻,五年间我国的会计行业硕果累累。如今我们也正从"十一五"迈进"十二五"的门槛。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历史和现实表明,会计人才是促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引导社会资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善学
职业教育既有"教育"的一般性,又有"职业"的特殊性。研究职业教育要从职业出发,没有职业需求就没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分级制度从职业活动的特点、规律和要求出发研究职业人才的教育规律,构建同社会职业活动和人的职业发展密切联系,面向人人、服务终身的教育制度和教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蕾
一、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质疑目前多数教科书以及大部分研究者在定义公共品时多采用两个标准: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是源自于萨缪尔森和马斯格雷夫对公共品概念的经典论述。根据他们的论述,非竞争性是指每个个人消费这样的产品均不会导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叔子
今年是我国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20周年。在此,作为长期担任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的一名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者,我要向教育部历任领导,特别是担任过高教司司长、教育部副部长,代表教育部首倡并长期领导文化素质教育的周远清同志,向具体分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高教司历任领导,向支持并参与这项工作的兄弟院校领导和海内外学者,向工作在文化素质教育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赵大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珺
“公共品”的概念正经历着它历史上最为尴尬的境遇。一方面是它在公共政策话语中日益普及,另一方面,其理论和现实价值却面临着被解构的危机。作为一篇关于公共品概念的综述性文章,本文通过解读当代公共品理论的若干重要文献,回顾了“公共品”概念的发展历程,试图通过阐明“公共性”的确切含义,重新认识公共品概念的理论及政策含义。本文认为,尽管“公共品”的概念不应再被视为政策标签,或者政府干预的充分条件,但这一概念对于集体行动之潜在收益的显示,依然是一个必要的分析工具,它为建立在相容利益基础上的集体行动开拓了地盘,赋予人类以积极进取、改善自身福利的动力和能力。
关键词:
公共品 公共性 物品分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