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25)
2023(16407)
2022(14369)
2021(13391)
2020(11330)
2019(25936)
2018(25789)
2017(50094)
2016(27207)
2015(31012)
2014(30903)
2013(30459)
2012(27785)
2011(24789)
2010(24840)
2009(22798)
2008(22323)
2007(19504)
2006(17028)
2005(15144)
作者
(76088)
(63015)
(62446)
(59740)
(40277)
(30229)
(28660)
(24583)
(23960)
(22584)
(21696)
(21221)
(19959)
(19802)
(19442)
(19287)
(18885)
(18751)
(18161)
(17974)
(15679)
(15366)
(15045)
(14476)
(14069)
(14043)
(13958)
(13899)
(12775)
(12324)
学科
(103132)
经济(102937)
管理(82657)
(76608)
(63980)
企业(63980)
方法(48835)
数学(41757)
数学方法(41129)
(30662)
(28202)
中国(28103)
(24623)
业经(24586)
(21844)
地方(20413)
理论(18752)
(18611)
财务(18512)
财务管理(18465)
(18461)
贸易(18449)
农业(18278)
(17928)
企业财务(17428)
(17233)
(17223)
银行(17184)
技术(16551)
(16307)
机构
大学(380459)
学院(376887)
管理(151342)
(147527)
经济(143996)
理学(130646)
理学院(129227)
管理学(126849)
管理学院(126127)
研究(120092)
中国(91253)
(80181)
科学(72969)
(72430)
(58194)
财经(56895)
中心(56757)
(56577)
(55746)
业大(53994)
研究所(52514)
(51594)
(50390)
北京(50236)
师范(49912)
(45776)
经济学(44248)
(43936)
农业(43313)
财经大学(42419)
基金
项目(258174)
科学(203306)
研究(192123)
基金(187316)
(161358)
国家(159975)
科学基金(138670)
社会(121232)
社会科(114733)
社会科学(114702)
(100206)
基金项目(99330)
自然(89174)
教育(88888)
自然科(87085)
自然科学(87065)
自然科学基金(85468)
(83951)
编号(79646)
资助(76731)
成果(65636)
(57325)
重点(57142)
课题(53968)
(53744)
(53450)
(49935)
教育部(49826)
创新(49825)
项目编号(49790)
期刊
(161618)
经济(161618)
研究(112009)
中国(74800)
学报(57625)
(57166)
管理(55943)
科学(52068)
(50411)
教育(45511)
大学(45046)
学学(41758)
(34264)
金融(34264)
农业(34229)
技术(33514)
财经(27975)
业经(26404)
图书(25863)
经济研究(24706)
(23859)
问题(21231)
理论(18850)
书馆(18258)
图书馆(18258)
(17830)
实践(17352)
(17352)
科技(17318)
技术经济(17242)
共检索到558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路  李楠  孙掌印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保障法")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基础性法律,实现了国家文化立法层面的突破。"保障法"强调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责任,凸显"以人民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对构建法治型和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对"保障法"的立法背景、意义、核心条文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法律实施环境、完善配套法规制度、完善文化服务标准、规范契约服务模式、促进资源共建共享等思考,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
[期刊] 国家图书馆学刊  [作者] 胡洪彬  
协同参与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彰显人民主权、谋求善治和累积社会资本的内在诉求和重要体现,也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的现实呼唤。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通过政府主导和推动下的"服务购买""交流合作"及"个体供给"三大模式来实现。当前,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基本要求和探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同参与的机制路径,必须建构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引导机制、任务分解机制、信息联通机制、衔接保障机制和能力提升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协同参与实现科学发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燕辉  
"国家义务—公民权利"是现有公民国家关系的新表述,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有赖于国家义务的履行。图书馆权利具有积极权利的属性,需要国家积极履行相关义务才能实现。根据图书馆权利的权能,可将相应的国家义务分为尊重义务、保护义务和给付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作为客观的法,是一种客观价值秩序,是国家对公民图书馆权益保护义务的履行;而给付义务则是国家直接履行物质给付、服务或程序给付等义务,给付义务的主要执行机构是行政机构(给付行政)。结合相关法条可见,对图书馆权利而言,国家的物质给付义务包括国家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图书馆的建设、建立图书馆馆舍、设立图书馆服务网点、为图书馆发展建设建立预算制度保证及时足额拨款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柯平  
《公共图书馆法》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体系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体系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公共图书馆法》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协同保障等理论研究与实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化框架的基石。在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基层总分馆服务体系、社会力量参与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保障体系诸方面,《公共图书馆法》都做了专门规定,提供了全面保障。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实施之际,《图书馆》编辑部策划了"面向法治的公共图书馆发展"主题征文活动,并推出《公共图书馆法》解读与研究系列专题,从不同侧面对《公共图书馆法》进行多角度研讨,为《公共图书馆法》的普及与践行贡献力量。为了更好地传播这一系列成果,《图书馆》编辑部精选其中的优秀文章汇编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导读·阐释·践行》一书,并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晓英  
图书馆法是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立法的重新启动,引起了我国图书馆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文章从立法、执法和法律条文三个方面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分析。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丽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从国家立法层面明确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将基层图书馆的建设主体提升至县级人民政府,明确了总分馆管理机制、建设目标和职能分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省会城市公共图书馆立法,在总分馆体系建设方面与后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高度一致,同时又具备了地方性图书馆立法的特点,更为具体和可行。在总分馆体系建设方面,一方面,国家层面应制定总分馆制建设标准,另一方面,地方应制定和实施配套制度,为各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提供多角度的支持和保障,以标准化促进均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马海群  
近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标志着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正式步入法治轨道。《公共图书馆法》规定了公共图书馆传统与非传统的安全形态,并从管理、技术、道德3个层面规定了安全制度。现有关于图书馆安全方面的研究需要在图书馆数据安全问题、图书馆员技能在保障图书馆安全方面的作用问题以及馆际间资源共享模式下的图书馆安全问题上加强。《公共图书馆法》在以下安全法治方面尚需完善:中国新安全观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法治实践的迫切需要和数据安全观。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申晓娟  李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建立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法制框架,体现了一种立足当下的、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对公共图书馆法2012年1月、2015年12月和2017年6月的3份公开征求意见稿,以及最终正式颁布的法律文本进行研读和比较,其中有关立法宗旨、法律调整对象、公共图书馆的定义与功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理念等问题的条文变化,反映了立法过程中围绕这些关键问题的思想交锋,体现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立法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变化,体现了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转型发展的需要要的积极回应。但是,这部立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国新  
公共图书馆法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公共图书馆作出既体现国际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界定;指引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方向;呼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要求;明确政府设立和保障公共图书馆的责任;创新公共图书馆体制机制;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确立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基本方针;明确国家图书馆的性质功能,完善出版单位出版物交存制度。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丹  申晓娟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建立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基础法制框架,体现了一种立足当下的、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立法过程中,有关数字时代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政府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主体责任、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的条文变化,反映了有关方面围绕这些关键问题的思想交锋,深刻体现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立法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变化,体现了立法工作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转型发展需要的积极回应。但是,这部立法在推动公共图书馆考核评估制度改革、支持公共图书馆馆藏建设专业化发展,以及保障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湛中乐  
大学治理与依法治教,是高等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双轮驱动"。一方面,通过大学治理结构的优化,来提高大学的治理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依法治教,来构建于法有据、科学合理的大学治理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此背景下,201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进行了若干重要的修改,涉及高等教育的方针与任务、高等学校设立的目的与审批权限、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以及高等教育投入机制等内容,亮点颇多,但是也存在诸多值得反思和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应将大学自治与大学法治相结合,全面推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真正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立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吴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是我国图书馆领域法制化成果的集中体现,其亮点表现在保障社会公众的基本文化权利、强化政府发展公共图书馆的责任、体现图书馆职业的专业性、顺应数字时代发展需要、关注特殊用户群体需求等方面。该法通过后,需要进一步制定配套实施规则,并需要实现与相关法规的协调。为了推动法律的有效实施,公共图书馆界应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还需借助全社会力量,推动政府履行职责,为图书馆争取更好的发展环境。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申晓娟  
1981年,高树榆在《图书馆学通讯》第一期上发文《试谈把图书馆办成一个社会事业》,提出制定图书馆法的建议。几乎同期,胡养儒在《河南图书馆季刊》上撰文《谈图书馆法》、乔新秋在《图书馆学通讯》上撰文《公共图书馆法制定的原则》,开启了对图书馆立法的研究。迄今为此,专门研究图书馆立法的学术论文已超过350篇,学术著作10余部,成为我国图书馆界极为重要且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研究领域,为图书馆法立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