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99)
2023(16648)
2022(13106)
2021(11764)
2020(9702)
2019(22044)
2018(21727)
2017(41675)
2016(22266)
2015(25281)
2014(25576)
2013(25112)
2012(22832)
2011(20038)
2010(19789)
2009(18259)
2008(17832)
2007(15753)
2006(13317)
2005(11733)
作者
(62910)
(52769)
(52437)
(50007)
(33205)
(25087)
(24283)
(20653)
(19988)
(18591)
(17732)
(17704)
(16427)
(16414)
(16331)
(16243)
(15866)
(15605)
(15143)
(15056)
(12822)
(12764)
(12752)
(12027)
(11945)
(11807)
(11680)
(11481)
(10556)
(10506)
学科
(95255)
经济(95157)
(63432)
管理(63385)
(49510)
企业(49510)
方法(44124)
数学(38360)
数学方法(37898)
(30014)
中国(26749)
业经(26256)
(24603)
农业(20385)
地方(19022)
(17541)
贸易(17532)
(17058)
(17034)
(16695)
产业(15014)
理论(14744)
(14365)
财务(14313)
财务管理(14277)
(14177)
银行(14149)
(14103)
企业财务(13512)
(13494)
机构
学院(317689)
大学(316842)
(129314)
经济(126574)
管理(125772)
理学(109245)
理学院(108099)
管理学(106182)
管理学院(105561)
研究(99497)
中国(74977)
(64892)
科学(60763)
(58923)
(51107)
中心(48258)
(47988)
财经(47331)
(47084)
业大(46341)
研究所(43735)
(43014)
(42391)
师范(41974)
经济学(40370)
农业(39968)
北京(39703)
(37697)
经济学院(36717)
(36118)
基金
项目(219840)
科学(173977)
研究(162174)
基金(159913)
(138279)
国家(137097)
科学基金(119068)
社会(105293)
社会科(99777)
社会科学(99752)
(86601)
基金项目(84549)
自然(75019)
教育(74333)
自然科(73351)
自然科学(73333)
自然科学基金(71995)
(71905)
编号(67164)
资助(63465)
成果(53904)
重点(49022)
(48109)
(47776)
(46042)
课题(44684)
国家社会(44287)
创新(42886)
科研(42387)
教育部(41759)
期刊
(137686)
经济(137686)
研究(85708)
中国(58248)
学报(48383)
(47561)
(46140)
管理(43671)
科学(43669)
大学(37375)
学学(34886)
教育(32763)
农业(32380)
技术(28324)
(25807)
金融(25807)
业经(25149)
财经(22764)
经济研究(22463)
图书(21676)
(19646)
问题(18559)
(16922)
商业(15855)
(15840)
统计(15646)
书馆(15514)
图书馆(15514)
技术经济(15258)
理论(14655)
共检索到453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锦  张银芬  郭新茹  
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是促进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分析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对文化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可以显著促进文化消费水平提升。其中,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正向影响大于城镇居民,对东部地区全国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正向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机制检验分析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产生部分中介作用,而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鉴于此,建议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效能,从而促进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提升。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唐志远  毛宇  蔡依婷  
[目的/意义]弥合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中的信息鸿沟,既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也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方法对S市D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中的信息鸿沟现状进行研究。[结果/结论]S市D区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在“接入沟”“意识沟”“环境沟”与“能力沟”等方面与S市D区城市地区存在明显的信息化差距。须从完善乡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平台、保障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的经济要求、全面提升乡村居民的数字化意识与技能、增强基层公务人员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治理能力等方面来弥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紫嫣   夏杰长   姚战琪  
人力资本积累是增加收入、推动消费升级、提升服务消费水平和缩小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的重要力量。本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对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的影响,并分析研发资本存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中国城市创新力指数影响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提高服务消费水平和缩小服务消费差距提供政策设计依据。研究发现:第一,人力资本积累可以提高服务消费水平和缩小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并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缩小效果最大且对其他区域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缩小的空间溢出效应最突出。第二,技术创新水平在人力资本对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的影响中具有间接机制作用,因而可以通过提高研发资本存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缩小差距。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服务消费差距,需要从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供需匹配能力、适度调节进口贸易占比、提升居民数字消费能力、提高研发资本存量占比等方面发力。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宏伟  
信息技术改变了公共文化服务基础环境,数字化通过增加新生产要素、促成技术与文化的高适配,扩张传播边界、促进规模经济和长尾经济,数字技术深度介入、缓解“成本病”问题,促进用户内容生产、重塑商业价值等路径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赋能。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设是在数字技术支撑下,实现新的价值创造,利用数字优势为公众提供具有良好获得感和体验感的新型服务。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设需要用系统化的战略眼光进行统筹规划,建构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生态系统,使各类要素、各级各类主体之间形成协同共建、共创、共生、共享的开放型价值网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匡祥琳  
本文采用2000-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化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迁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显著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迁;相较于乡村居民,数字化对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变迁的赋能作用更显著;分区域来看,数字化对居民消费结构变迁的赋能作用,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均呈现为东部地区较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弱。在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鸿沟、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的背景下,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有助于释放城乡消费潜力,进而优化城乡消费结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锦  
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构建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协同效应,且呈现高度协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文化产业数字化驱动乡村振兴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文化产业数字化能够显著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文化资本是间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机制,但现阶段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存在遮掩效应,且人力资本不存在中介作用。从全国区域上看,文化产业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表现为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分区域来说,文化产业数字化在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呈现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在西部地区显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同泽  贾利华  谢曼  
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迅速提高 ,但在整个国民体系中 ,其对经济建设的贡献率依然处于低迷状态。文化消费对于拉动我国的消费增长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提高国民素质 ,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熊春林   贺容煜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长沙县为例,深入探究数字化驱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演进和逻辑发现。该县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经历了基础建设、初级应用、深度应用、全面应用四个阶段,实现了从全覆盖到高精度再到广扩展三次跃升。通过夯实数字基础、整合数字资源、撬动数字边界等行动,适时适应民众需求新变化,赋能资源“全连接”“全场景”、“全融合”,促进资源积累与部署、资源捆绑与协调、资源辐射与互补,提升资源集成能力、开发能力、联动能力,呈现出“数字赋能—资源获取—资源转化—价值传递”的高质量发展逻辑进路。以民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分阶段有序推进、适时创新应用场景,是数字化促进县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潘妍妍   高梦琳  
以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既是实现均等化向可及性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宏观政策、基建水平以及微观服务等现实基础的不断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从发展公平、成本公平和起点公平层面不断加强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支持作用。但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仍面临供需错位、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大、数字金融素养层次不齐等问题。基于此,应从普惠金融与基本公共服务供需双向发力,优化政策设计和配套环境,系统提升普惠金融供给效能,对接引导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向可及转化,为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事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蕊  李雪威  朱丽娇  
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赋能机制与量子力学中粒子受激由基态向激发态的跃迁行为异曲同工。在智能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将不断吸收、消化与其技术范式相匹配的数字技术资源,强化产业能级。但文化产业能否长期处于高能级水平,则取决于文化产业技术体系与技术轨道跃迁的耦合程度。为此,构建了非线性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赋能效果的确具有倒"U"型影响,即数字技术可以在短期提升文化产业的能级水平,但在长期会受到数字技术成熟度、相关制度与环境建设等因素制约。因此,我国应当完善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投入体系,持续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健全文化产业科技政策,继而进一步释放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赋能效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肖立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走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之路,是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现实选择。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明显,城镇居民以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为主,而农村居民仍以生存型消费为主,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明显滞后于城镇居民。笔者基于我国1990—2010年的数据,从健全居民增收长效机制、采取有效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行信货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及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就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师晓娟  刘泽  黄容  
基于空间溢出效应探讨了数字经济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差距背后的机制。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且通过空间计量方法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该效应随地理距离增加而衰减。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但对毗邻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却产生了明显的虹吸效应和抑制作用。第二,数字经济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之间呈现“U”型关系。数字经济发展初期,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并未得以改善反而扩大,跨过拐角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才得以改善。第三,从区域特征来看,东部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的改善效应更明显。因此,加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文化消费数字化和文化产业数字化,提升数字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是缩小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梁心怡   甘佩玄   陈雅  
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要素研究对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梳理和归纳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研究现状可为后续研究作好铺垫。对知网上356篇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总结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研究的研究热点、研究特点、研究趋势,并在文化数字化战略指导下,结合可及性的内涵进一步分析今后研究应关注的重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萍  
本文基于数字化发展的数字基础、数字环境和数字金融维度构建数字化发展指标体系,采用我国2017-2021年省级层面的样本数据,就数字化发展及其不同细分维度对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扩容提质的提振效应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数字化发展对居民文化消费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具有显著的提振作用,数字化发展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将会促进我国居民文化消费规模扩大0.2173个单位,推动我国居民文化消费质量提升0.1423个单位。与此同时,数字化发展不同细分维度对我国居民文化消费规模扩容提质同样具有显著的正向赋能作用。数字基础维度的边际贡献相对最强,数字金融维度次之,数字环境维度相对较小,但整体边际贡献的差异不大,意味着政府在发挥数字化赋能居民文化消费扩容提质方面需要统筹兼顾,协同推进数字基础、数字环境和数字金融维度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和清  周庆岸  
文章基于波特的钻石理论,结合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特征,构建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综合指标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方法,对我国31个省份2012—2019年文化产业数字化水平进行测度,并采用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社交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区域差异显著,差异主要源自区域内部差异,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数字化水平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聚集特征,以“低低”聚集为主,局部空间结构稳定性强;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显著的关联性、通达性和非均衡性,各省份之间空间关联较少,但彼此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相互联通,网络整体的抗毁性和稳定性较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