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46)
2023(10305)
2022(8504)
2021(7888)
2020(6479)
2019(14380)
2018(14197)
2017(27299)
2016(14815)
2015(16176)
2014(15779)
2013(15917)
2012(14859)
2011(13248)
2010(13090)
2009(12042)
2008(11711)
2007(10353)
2006(9222)
2005(7996)
作者
(43890)
(37182)
(36481)
(34476)
(23070)
(17931)
(16373)
(14460)
(14105)
(13089)
(12737)
(12296)
(11697)
(11551)
(11242)
(11172)
(10923)
(10627)
(10545)
(10149)
(9370)
(8906)
(8863)
(8597)
(8356)
(8290)
(8225)
(7795)
(7570)
(7515)
学科
(59572)
经济(59506)
(49584)
(47912)
管理(34116)
农业(33041)
(23453)
企业(23453)
方法(21553)
业经(20362)
数学(18525)
数学方法(18397)
中国(16185)
地方(15520)
(13124)
(12732)
(12457)
贸易(12451)
农业经济(12446)
(12154)
(11481)
(11420)
工作(9902)
(9549)
服务(9544)
农村(9530)
发展(9515)
(9502)
技术(8986)
(8856)
机构
学院(206470)
大学(201637)
(84004)
经济(82236)
管理(80082)
研究(70547)
理学(69916)
理学院(69117)
管理学(68031)
管理学院(67634)
(63494)
中国(54080)
农业(48814)
科学(45856)
业大(42509)
(41127)
(36374)
中心(34881)
(34715)
研究所(33224)
(32718)
农业大学(30946)
(28478)
(27638)
财经(27344)
师范(27300)
(25761)
(25010)
北京(24489)
(24392)
基金
项目(147523)
科学(114875)
研究(106592)
基金(105731)
(94054)
国家(93065)
科学基金(78365)
社会(69855)
社会科(65605)
社会科学(65586)
(61793)
基金项目(57552)
自然(49538)
(49397)
自然科(48377)
自然科学(48360)
自然科学基金(47500)
教育(45355)
编号(44323)
资助(39973)
(35788)
成果(34772)
(33880)
重点(32469)
(31615)
(30928)
(29018)
课题(28805)
国家社会(28755)
创新(28752)
期刊
(98523)
经济(98523)
(68575)
研究(53658)
农业(46320)
中国(44290)
学报(40678)
科学(34789)
大学(30702)
学学(29307)
业经(24778)
(23295)
管理(22213)
(21659)
(20862)
金融(20862)
教育(16954)
农业经济(14813)
问题(14775)
农村(14625)
(14625)
图书(14415)
(14060)
技术(14014)
经济研究(12881)
业大(12811)
财经(12474)
农业大学(11539)
世界(11437)
资源(11123)
共检索到307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息晨  纪承名  陈前恒  
文章通过我国22个省43个村庄和638个农户的调查数据,探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程度对农户幸福感的影响,并使用生活满意度法估计村庄公共文化服务的货币价值。研究发现:村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程度对农户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来的农户幸福感的增长,相当于农户家庭年总收入提高0.614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增长。建议加强村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进而增进农户幸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臧敦刚  余爽  李后建  
本文使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7省757个行政村3161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公共服务、村庄民主与农户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共服务的供给程度和村庄民主的发育程度对农户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民主化却削弱了公共服务对农户幸福感的影响。将村长的年龄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分析显示,公共服务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户的幸福感会相应增加1.5327个百分点,而村庄民主发育程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使公共服务的幸福效用减少0.0281个百分点;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公共服务与村庄民主对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农户、村干部以及民族自治区农户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分别高于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农户、非村干部及民族省农户。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红志  
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3年山东、河南、陕西等8个省(区)农户调查数据,将主观幸福感作为定序变量,采用有序Logit模型,探讨了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健康条件和婚姻状况等个人基本特征,经济条件、社会保障、与过往生活条件的比较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有无儿子等因素,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越  崔红志  
让老人生活幸福、安享晚年是各项老龄政策的最终目标。本文基于山东省、河南省和陕西省111名农村老人的福利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较强,但同时存在着群体性差异。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较高并不能掩饰其客观生活质量较差的事实,"多子"也不一定意味着"多福"。基于此,本文从居住空间、代际关系、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文化服务等几个方面为改善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提出了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商梦雅  李江  
基于黑龙江省调研微观截面数据,在制度保障功能层面,运用PSM方法分析农村宅基地制度对农民主观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宅基地制度的保障功能可以在居住需求、养老需求、社会资本及经济资本积累的需求方面提升农民的主观获得感;对“社会公平感知需求”及“未来生活预期需求”因素的影响为负,降低了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对“农民自主返乡需求”因素有正向影响,提升了农民的主观安全感;但对“农民风险分担需求”因素的影响为负,降低了农民的主观安全感。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内涵与功能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拓展与提升。制度改革要让农村宅基地从弱化的保障功能中“脱嵌”,实现向财产性功能的让渡,同时要注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生活保障制度。可以尝试开放使用权货币化的方式,提升宅基地的资产价值,通过改革助力农民主观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尤亮  霍学喜  杜文超  
本文用陕西两个村庄苹果户的调研数据,分析绝对收入、社会比较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解析村庄间农民主观幸福感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发现,样本村农民的绝对收入及农民间绝对收入的社会比较,对农民主观幸福感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农民的社会比较方式具有上行比较特征,并导致社会比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同化效应;农民以绝对收入进行的社会比较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村庄因素对农民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村庄间农民主观幸福感差异来源于村庄间特征效应的差异,其中绝对收入对村庄间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度贡献度最大,社会比较次之;系数效应能有效缩小村庄间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差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和午  李斌  刘志阳  
农户作为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其创业不仅关系着自身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也对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本文以上海财经大学2016年"中国千村调查"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农户创业对农户幸福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构建了"农户创业—村庄社会地位—农户幸福感"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村庄社会地位在农户创业影响农户幸福感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农户是否创业对农户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创业农户比非创业农户的幸福感更强;农户创业正向提高农户村庄社会地位;村庄社会经济地位和村庄社会计量地位对农户幸福感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在农户是否创业影响农户幸福感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七军  刘梦  李昭楠  盖涵雨  
能源贫困作为相对贫困治理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农村居民福利和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长期目标的关键。文章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13村412户实地调查数据,运用A-F多维贫困测度法、Oprobit模型和因果中介效应模型,在识别出能源贫困家庭的基础上,探究宁夏回族自治区能源贫困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农村能源贫困指数在[0.40, 0.52]之间波动,能源贫困边缘群体较多,且能源可获得性、能源可负担性和能源清洁性是影响能源贫困指数的重要维度,三个维度总贡献率高于90.00%,说明推进贺兰县农村能源使用质量和数量提升应重点关注这三个维度。(2)能源贫困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向效应,且该效应在非低收入和非老年家庭的样本中最显著。(3)能源贫困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存在“能源贫困-收入差距、心理健康和经济地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传导机制,分别有14.41%、7.52%和16.68%来自收入差距、心理健康和经济地位的中介传导机制。文章丰富了中国农村能源贫困福利效应研究的微观证据,并在能源贫困指标体系中纳入能源服务维度,为能源贫困测度提供新视角。基于实证研究启示,为提升农村居民福利,应因地制宜发展能源产业,注重消除各类群体间的能源服务不平等状况,并分类管理能源贫困群体,有针对性地展开帮扶,关注能源贫困群体心理健康,助其摆脱贫困陷阱。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肖轶  魏朝富  尹珂  
本文以重庆市22个县(区)1141户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意愿调查的农户问卷为样本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重庆市农户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各种因素。计量结果表明:户主性别、户主是否有外出打工经历、家庭对投资风险的承受能力、家庭是否有贷款投资项目、是否已与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距离县城远近、距离公路远近等因素,对农户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的意愿有显著的正影响;户主年龄、非农就业人口占家庭总人口比重、是否有其他贷款需要偿还等因素,对农户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的意愿有显著的负影响。因此,一方面,应加大宣传,提高农户对政策的认知;另一方面,政...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东平   田北海  
本文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主观福祉效应为分析视角,依据2021年湖北省7个地级市1036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对农户获得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能够显著提升农户的获得感。在利用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法缓解模型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还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对农户获得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教育服务可及性、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劳动就业服务可及性的获得感提升效应较为突出,公共文体服务可及性则没有显著提升农户的获得感。在作用机制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可以通过增进农户的生活福祉和公平认知提升其获得感。异质性分析表明:与一般农户相比,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对脱贫户获得感的提升作用更大;与低财政投入水平的村相比,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对农户获得感的提升效应在高财政投入水平村更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审视并理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在推动共享发展进程中的政策效应,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为抓手、提升农户民生福祉、实现共享发展提供证据支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时鹏  任洪浩  余劲  
易地扶贫搬迁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目前,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搬出,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目标,而农户是否由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构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活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陕南三市1 250个农户数据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考察搬迁农户的主观幸福感现状。以因子得分系数为权重计算隶属度并与模糊集运算的标准交、弱交、标准并及简单算术平均、加权平均等五种加总规则求得的隶属度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搬迁农户生活满意度8个子系统的初级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补偿关系。进一步计算显示,农户生活满意度综合得分处于"一般"偏上层次,其中社会资本得分最高,参与权实现的满意度最低。最后,通过象限图考察8个子系统的满意度及其重要度分布,结果显示:搬迁安置房状况和政府公共政策是提高搬迁户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参与权实现、经济状况和工作状况是阻碍其生活满意度提高的重要原因,这几个方面应该成为提高后搬迁时期搬迁农户生活满意度的重要着力点。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忠意  赵鹏  周雅玲  
笔者运用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户主观幸福感的决定因素及幸福效应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人口统计特征和收入是影响农户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此外,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一方面对家庭储蓄参与概率影响为负,对商业保险参与概率的影响为正,但与股票的关系不显著;另一方面对于储蓄持有比重的影响为负,对商业保险持有比重的影响不显著,而与股票的持有比重也显著为负。进一步机制作用检验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能够与风险偏好和创业行为产生交互作用,以此影响农户家庭金融资产参与概率和持有比重。其学术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曾鸣  
基于CGSS2010和CGSS2015年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公共文化支出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公共文化支出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幸福感。首先,公共文化支出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村居民幸福感概率提高2.87%;异质性分析表明,公共文化支出对农村低收入、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再分配水平、互联网使用和社会信任感是公共文化支出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作用机制。最后,精神状态、认知能力、社会阶层认同、道德素养和文化活动参与五种不同文化元素符号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效应逐渐递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航  张靖娜  陈前恒  
网络购物行为研究中,研究主体多为城市居民或大学生,把农村居民作为研究主体非常罕见。农村居民不仅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解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网络购物和销售行为,对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福利具有重要政策意义。基于一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网络购销现状,运用Heckman两步法研究了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网络购销次数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10.25%的被调查农村居民具有网络自主购物或网络销售的经历,其中,具有网络自主购物行为比例(10.15%)远高于网络自主销售行为比例(0.89%),具有网络代购和代销行为的比例分别为16.05%、0.91%。距最近快递点距离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进行网络自主购销的可能性和次数具有显著负面影响,解决物流服务体系进村"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助于促进农村居民的网络购销行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冰冰  王曙光  
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户对当前水利、道路、农技服务、农村文化活动等公共品的满意度较低。民主参与是乡村公共品提供及乡村治理的重要方式,调查发现农户在当前的乡村治理及已有公共品项目建设中的参与程度都很低。对未来公共品再建中参与意愿的调查发现,农户对项目预算管理以及监督的参与意愿很强,但是在融资和项目决策上对政府依赖度较高、参与意愿较低。通过有序Probit模型回归发现农户对项目的监督会显著提高农户对项目的满意度。本文结论认为促进乡村治理转型,提高民主参与水平尤其是扩大农户对公共事务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