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9)
- 2023(12658)
- 2022(10503)
- 2021(9859)
- 2020(8185)
- 2019(18543)
- 2018(18143)
- 2017(35487)
- 2016(18891)
- 2015(20362)
- 2014(19898)
- 2013(19407)
- 2012(17579)
- 2011(15599)
- 2010(15118)
- 2009(13549)
- 2008(12695)
- 2007(11027)
- 2006(9290)
- 2005(7825)
- 学科
- 济(79417)
- 经济(79349)
- 业(54468)
- 农(50329)
- 管理(45514)
- 方法(36031)
- 企(33466)
- 企业(33466)
- 农业(33396)
- 数学(32071)
- 数学方法(31672)
- 业经(23173)
- 中国(19456)
- 财(18920)
- 贸(17708)
- 贸易(17706)
- 易(17406)
- 地方(16650)
- 制(13844)
- 出(12763)
- 农业经济(12493)
- 发(12325)
- 学(11854)
- 技术(11530)
- 环境(10670)
- 体(10415)
- 策(10408)
- 理论(10089)
- 发展(9956)
- 展(9947)
- 机构
- 学院(249563)
- 大学(243108)
- 济(106532)
- 经济(104667)
- 管理(100796)
- 理学(88648)
- 理学院(87809)
- 管理学(86293)
- 管理学院(85819)
- 研究(76671)
- 中国(59257)
- 农(56180)
- 京(47574)
- 财(46075)
- 科学(45945)
- 农业(42687)
- 业大(41597)
- 中心(39269)
- 财经(37239)
- 所(35656)
- 江(35531)
- 经(34347)
- 经济学(33342)
- 研究所(32571)
- 范(31946)
- 师范(31689)
- 经济学院(30616)
- 经济管理(29437)
- 州(28599)
- 北京(28067)
- 基金
- 项目(181297)
- 科学(144797)
- 研究(135839)
- 基金(133731)
- 家(115296)
- 国家(114222)
- 科学基金(99951)
- 社会(90095)
- 社会科(85291)
- 社会科学(85270)
- 省(72346)
- 基金项目(71475)
- 自然(62110)
- 自然科(60734)
- 自然科学(60722)
- 教育(60683)
- 自然科学基金(59626)
- 划(58436)
- 编号(56126)
- 资助(52782)
- 成果(43159)
- 部(40586)
- 发(39916)
- 重点(39843)
- 国家社会(38525)
- 创(38134)
- 课题(36109)
- 创新(35518)
- 人文(35418)
- 教育部(35135)
- 期刊
- 济(112279)
- 经济(112279)
- 研究(65354)
- 农(60919)
- 中国(45206)
- 农业(41853)
- 学报(37594)
- 科学(34439)
- 财(33634)
- 管理(30826)
- 大学(30428)
- 学学(28918)
- 业经(26262)
- 融(22708)
- 金融(22708)
- 技术(21209)
- 教育(21168)
- 业(19298)
- 财经(17275)
- 问题(17250)
- 经济研究(16060)
- 经(14853)
- 农业经济(14703)
- 农村(14397)
- 村(14397)
- 图书(14178)
- 版(14044)
- 世界(12916)
- 统计(12841)
- 经济问题(12137)
共检索到353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阮荣平 郑风田 刘力
基于世俗化理论和宗教经济理论以及宗教精神合作社假说,本文研究了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与农村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基于村级和农户调查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村庄而言,公共文化供给增加能够显著降低村庄内的信教比重;对于农户而言,公共文化供给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的宗教选择概率和宗教参与程度。这说明,公共文化供给对宗教信仰具有挤出效应。这一结果可以对目前农村"宗教热"现象进行解释,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长期缺乏是农村"宗教热"兴起的推力之一。
关键词:
农村 公共文化 宗教 挤出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若男 阮荣平 韩旭东 郑风田
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相较无宗教信仰的农村居民,有宗教信仰的农村居民自我认同的阶层地位更高。具体而言,宗教信仰通过参与效应、品位效应和慰藉效应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产生影响。宗教活动参与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参与频次越高,受到的正向影响越强;不同宗教信仰类型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仅有回教对阶层认同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相较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村居民,宗教信仰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影响更大。
关键词:
宗教信仰 阶层认同 制度属性 文化属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术坤 董永庆 许悦
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构建衡量社会网络的指标体系,运用实证模型分析了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社会网络的影响。考虑内生性的结果显示:与不信教者相比,信教的农村居民社会网络规模更大、财务支持网规模更小,在情感支持网规模方面则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工具变量法(IV)等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信教的农村居民社会网络规模更大以及情感支持网规模未见显著差异这两个结论高度稳健,但是信教者比不信教者的财务支持网规模更小这一结论不够稳健。本文提供了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社会网络直接影响的实证证据,为国内宗教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补充。
关键词:
宗教信仰 社会网络 农村居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朝晖
本文以苏北L市农村的基督教信仰为个案进行调查分析,认为改革开放后基督教在我国农村的迅速发展对农村社会的稳定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存在着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为防患于未然,提出建议:政府应加强对教职人员的引导,使其教义宣传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适应;加强对农村基督教信仰监管,推动基督教健康发展;关心保障广大农民利益,丰富农民精神生活,使其自由信仰基督教但不依赖宗教;打击、防范邪教活动,使农民远离邪教。
关键词:
基督教 农村 社会稳定 影响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惠芳 叶敬忠 刘鹏
本文以河南省农村宗教信仰现象为背景,讨论了农村留守妇女的宗教信仰行为动因以及这种行为对她们的影响。同时认为,丈夫外出务工带来的缺乏安全感、心理压力大等影响是留守妇女信仰宗教的直接原因,家庭背景、社区宗教团体发展情况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等因素是促成其信仰宗教的社会原因。宗教信仰为留守妇女带来了心理调适、物质帮助即行动约束等积极因素,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导致宗教信仰容易陷入新的迷信误区。
关键词:
留守妇女 宗教信仰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郑风田 阮荣平 刘力
遵循理性选择研究范式,本文研究了农村社会保障与农村信教行为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风险是宗教选择和宗教参与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目前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对信仰量变有显著影响,但对信仰质变尚不够构成显著影响;"新农合"的开展能够有效地降低农村宗教信仰的增长速度。这些结果可以对农村"宗教热"现象进行解释:世俗社会对于农村居民所面临风险的不作为或者弱作为,是宗教在农村颇具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风险 社会保障 宗教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阮荣平 郑风田 刘力
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微观调查数据,本文较细致地分析了宗教信仰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行为的影响。利用Probit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本文发现,相比于无宗教信仰者,有宗教信仰的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概率要低6%。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宗教信仰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行为的负向影响主要针对的是具有较强个人储蓄性质的"老农保",而不是具有较强公共福利性质的"新农保"。这一结论表明,当前"新农保"的公共福利性质是吸引全体农户参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而"老农保"的自我储蓄性质与政府财政的缺位导致了不少目标对象的流失,制约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因此,继续加大政府的相关投入是保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吸引力和活...
关键词:
宗教 农村 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阮荣平 郑风田 刘力
本文对农村居民信仰代际传递进行了分析,并借此对中国部分农村地区出现"宗教热"现象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非宗教信仰都具有代际锁定效应,但是与非宗教信仰相比,宗教信仰的代际锁定效应更强。而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能够强化非宗教信仰的代际锁定,削弱宗教信仰的代际传递效应。宗教信仰的代际传递受到横向社会化的抑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乐君杰 叶晗
本文针对农村"宗教热"的现象,利用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数据,使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和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SM),评估了在校正样本选择性偏差和自选择偏差后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客观效用——非农收入的影响,同时使用顺序Probit模型估计了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主观效用——幸福感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农民信仰宗教有助于提高收入、增强幸福感,是一种基于功利主义的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论文还进一步考察了宗教信仰影响农民非农收入和幸福感的可能路径,发现信仰宗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降低生产风险、拓宽就业信息以及激励工作努力的功能。以上结果充分说明,农民信仰宗教是一种目的导向的基于工具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贵立义
本文论述了宪法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意义 ,并指出宗教信仰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 ,无论是外国宪法还是我国宪法都规定了种种的限制 ,这是宗教信徒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则。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邪教有着重要的区别 ,在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 ,必须打击封建迷信和邪教组织。
关键词:
宗教信仰 保护 限制 邪教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建英 张欢 杜勇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0),本文从微观层面探讨了宗教信仰对居民人情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宗教信仰对居民人情消费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省级层面的宗教活动场所数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回归以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该结论依然成立。本文还发现宗教信仰者的消费自控力更强,此外,相对于高收入样本,在低收入样本宗教信仰对居民人情消费的影响更大;相对于高市场化程度地区,在低市场化程度地区宗教信仰对居民人情消费的影响更为明显。
关键词:
宗教信仰 人情支出 工具变量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都田秀佳 梁银鹤
文章采用2010—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微观数据,发现大饥荒对于个人宗教信仰选择具有长期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成年时期经历过大饥荒的人群更加倾向于选择信仰宗教,并且考虑流动人口、DID方法和安慰剂(placebo)检验下的回归结果也非常稳健。同时,基于宗教社会网络模型和宗教事后保障模型,本文发现社交动机和个人健康状况是两者的重要影响机制。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大饥荒 宗教信仰选择 社交动机 保障动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燕媛 朱婷婷 谭涛
工业化、城市化与劳动力流动不仅造成中国部分农村社区人口结构上的"空心化",也导致一些农村社区发展处于停滞,农村社区"失范"现象非常普遍。如何提高村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信任度成为当前农村社区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文章利用2012年江苏省D市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宗教密集的农村地区居民是否信仰宗教及其信仰程度对农村居民参与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信仰宗教的农村居民比普通村民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更高,且信仰程度较高的农村居民比信仰程度一般的村民更加乐于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本文的研究为在我国一些宗教密集的农村地区推进农村社区重建以及我国宗教事物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立强
民营企业家将自己的宗教信仰导入企业文化建设,既有纯粹信仰方面的原因,也有实际效用方面的考虑。其具体形式体现在企业精神、制度、行为、物质等四个层面,其深层机制则是在四个层面上的协同。这种做法一方面有助于民营企业构建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价值体系,另一方面则会加重企业主个人色彩过于浓厚这一民营企业文化的通病,应审慎对待。
关键词:
民营企业家 宗教信仰 企业文化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