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36)
- 2023(11206)
- 2022(9384)
- 2021(8365)
- 2020(6785)
- 2019(15368)
- 2018(14944)
- 2017(27162)
- 2016(14148)
- 2015(15432)
- 2014(15199)
- 2013(14768)
- 2012(14213)
- 2011(12913)
- 2010(13044)
- 2009(11801)
- 2008(11654)
- 2007(10388)
- 2006(9298)
- 2005(8622)
- 学科
- 济(66999)
- 经济(66934)
- 管理(39910)
- 业(34308)
- 地方(24159)
- 企(24145)
- 企业(24145)
- 中国(23002)
- 方法(19716)
- 农(19120)
- 数学(17181)
- 数学方法(17031)
- 业经(15910)
- 财(15470)
- 农业(13775)
- 地方经济(13775)
- 融(11813)
- 金融(11812)
- 发(11715)
- 贸(11707)
- 贸易(11695)
- 环境(11580)
- 学(11422)
- 银(11269)
- 银行(11260)
- 易(11198)
- 制(11173)
- 行(11003)
- 技术(10394)
- 产业(9336)
- 机构
- 大学(197593)
- 学院(197464)
- 济(85061)
- 经济(83328)
- 研究(74072)
- 管理(73925)
- 理学(62109)
- 理学院(61319)
- 管理学(60423)
- 管理学院(60012)
- 中国(56701)
- 科学(43302)
- 京(43099)
- 财(41533)
- 所(36783)
- 中心(34389)
- 研究所(32839)
- 江(31393)
- 财经(31187)
- 农(30059)
- 范(28777)
- 经(28407)
- 师范(28405)
- 北京(27786)
- 院(27515)
- 经济学(26894)
- 州(25360)
- 业大(25279)
- 经济学院(24284)
- 师范大学(23099)
- 基金
- 项目(132935)
- 科学(105460)
- 研究(101779)
- 基金(95223)
- 家(82623)
- 国家(81948)
- 科学基金(70278)
- 社会(66060)
- 社会科(62798)
- 社会科学(62789)
- 省(52082)
- 基金项目(49505)
- 教育(44951)
- 划(43505)
- 自然(41894)
- 编号(41194)
- 自然科(40737)
- 自然科学(40727)
- 自然科学基金(39966)
- 资助(37384)
- 发(35263)
- 成果(34527)
- 重点(30738)
- 课题(29220)
- 部(28869)
- 发展(28785)
- 国家社会(28533)
- 展(28296)
- 创(28045)
- 创新(26435)
共检索到319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锦程 刘颖 高昊宇 董纪昌 吕本富
公共数据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资源,评估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影响是科学施政的前提。本文以我国地方政府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21年295个城市级面板数据开展实证分析,检验公共数据开放是否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显著降低了城市内区域发展水平差距,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分析表明,该影响通过破除区域信息壁垒、弥合区域资源禀赋差距的作用机制予以实现。此外,公共数据开放不仅促进落后区域后发追赶,也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实现发展与共富的有机统一。本文量化评估了数据要素开放共享的经济效应,对于深化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 数据要素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晓丹 石玉堂 刘达
公共数据作为支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评估其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是科学施政的前提。基于政府数据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通过耦合评价模型测度2010—2021年全国280个地级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以政府数据平台上线为表征的公共数据开放对数实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1)公共数据开放显著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旧成立。(2)公共数据开放主要通过成本效应、要素配置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内在路径影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3)公共数据开放对数实融合的提升效应在行政等级、市场保护及资源禀赋城市存在显著差异,且对高行政等级、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及非资源型城市表现更为明显。(4)政府数据开放质量越高,数实融合提升作用越明显,且开放数据质量、平台建设质量、政策保障力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共数据开放的价值创造效应。基于上述结论,从重视培育全面的数据要素市场,多维度探索数实融合驱动路径,根据城市发展特征精准施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为更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锦旗 唐诗瑶 张营营
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DID模型,探讨了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能够显著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可以通过提升市场交易效率和城市生产效率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会因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初始产业结构以及科教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和环境规制对大数据试验区设立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綦群高
从我国的生产力布局看,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加工工业,而中西部地区主要是能源和原材料基础工业。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由于长期以来初级产品价格偏低,这些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理顺资源型产品价格体系,对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荫凯
刚刚闭幕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区域发展方面,《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的成绩,在部署2014年工作时,延续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开始实施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表述,明确提出要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升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寒钰 赵紫凤 刘超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内容,是赋能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评估其政策效应对于促进“数字中国”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全局熵值法测度各地区的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分位数回归模型等探究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研究发现:从影响效果看,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有效提高了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和创新水平不同,其影响效果存在差异。从中介效应看,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通过促进产业融合、提升创新效能进而有助于提高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从调节效应看,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城镇化驱动效应、外商投资驱动效应提升了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同时,劳动力价值越高、人力资本越丰富的地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的正向提升作用越明显。因此,要不断发挥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升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的作用,提高数据交易平台的建设水平,促进数据要素自由流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具有的多元溢出效应,推进区域间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范恒山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很强的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后,在"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内,要与时俱进地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不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栋生
区域协调发展 ,是坚持科学发展观 ,落实“五个统筹”的要求 ,而东中西合作互动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文章总结我国区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丰富经验 ,分析了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 ,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 ,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东中西合作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东中西合作 协作利益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胜蓝 李璟 尹莹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国家在新时代的重大战略之一,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作为一项重要的"区域一体化"政策,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有研究主要从政府间合作方式、协调发展策略、宏观影响等方面来考察其作用,但对其影响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和全面认识。文章利用长三角区域不同城市在不同时间加入经济协调会产生的准自然实验情境,以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2008-2016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影响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机制-高管薪酬激励。双重差分方法的检验结果显示,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导致上市公司的高管超额薪酬降低11.6%,而且这种影响对于那些高管网络中心度大、信息环境差、全要素生产率低的公司更加明显。文章不仅从微观经济主体治理机制的角度为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而且对于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公司的最优薪酬合同设计等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国强 张馨元 赵新宇
数据要素已成为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推动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对释放数据要素红利、加强绿色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各地陆续设立数据交易平台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了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通过风险承担效应、融资约束效应以及环境信息披露效应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开展,并且促进作用对于数字化水平和ESG表现较好的企业、高技术和重污染的行业以及人才集聚和金融科技水平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政府的科技支持和产权保护以及地区市场化水平能够强化数据要素市场化的绿色创新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仅能促进企业策略性绿色创新活动的开展,而未能实现企业绿色创新的提质增效。因此,应持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更好地发挥数据要素对企业绿色创新的赋能作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磊 李金磊
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双重背景下,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2008—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更大的城市经济规模和更高程度的国有化程度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地,京津冀在实施协同发展政策、通过产业转移和分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中,会在短期内加剧市场分割。因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设,加快产业分工和转移;加快区域内市场一体化建设,释放市场需求潜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易志坤 林繁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美国政府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优化生产力结构和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使“阳光地带”经济迅猛发展。德国的区域援助政策是德国政府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政策相互配合,在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发展,平衡地区差异,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杏梅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在分析行政区经济管理模式下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基础上,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提出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行政区经济 区域协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建霞 程书华 李进英
近十年来,河北经济快速增长,出现了曹妃甸、沧州渤海新区、秦皇岛港口等经济发达区,冀中、冀南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省内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