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9)
- 2023(12125)
- 2022(10361)
- 2021(9646)
- 2020(8151)
- 2019(18056)
- 2018(18140)
- 2017(33816)
- 2016(18774)
- 2015(20850)
- 2014(20708)
- 2013(19972)
- 2012(18859)
- 2011(16899)
- 2010(17195)
- 2009(16140)
- 2008(16690)
- 2007(15260)
- 2006(13359)
- 2005(12487)
- 学科
- 济(68283)
- 经济(68169)
- 管理(59839)
- 业(54347)
- 企(44761)
- 企业(44761)
- 方法(30253)
- 数学(25623)
- 数学方法(25239)
- 财(24310)
- 制(21564)
- 中国(21258)
- 农(18404)
- 学(16122)
- 业经(15982)
- 银(15709)
- 银行(15681)
- 行(14894)
- 务(14807)
- 财务(14776)
- 财务管理(14733)
- 融(14424)
- 金融(14420)
- 体(14267)
- 企业财务(14082)
- 理论(12667)
- 体制(11869)
- 贸(11810)
- 贸易(11805)
- 易(11515)
- 机构
- 大学(269655)
- 学院(265023)
- 济(105378)
- 经济(103030)
- 管理(98681)
- 研究(90778)
- 理学(83734)
- 理学院(82733)
- 管理学(81102)
- 管理学院(80576)
- 中国(72583)
- 财(57598)
- 京(56880)
- 科学(54731)
- 所(45974)
- 财经(44346)
- 农(44117)
- 中心(42505)
- 江(41518)
- 研究所(41342)
- 经(40286)
- 业大(37425)
- 北京(35536)
- 农业(34500)
- 范(34093)
- 经济学(33750)
- 师范(33702)
- 财经大学(33197)
- 州(32880)
- 院(32769)
- 基金
- 项目(174654)
- 科学(137626)
- 基金(128717)
- 研究(127377)
- 家(112949)
- 国家(112029)
- 科学基金(95455)
- 社会(82243)
- 社会科(77834)
- 社会科学(77809)
- 基金项目(66814)
- 省(65927)
- 自然(60760)
- 自然科(59408)
- 自然科学(59387)
- 教育(58903)
- 自然科学基金(58329)
- 划(56335)
- 资助(52594)
- 编号(50990)
- 成果(44517)
- 重点(39811)
- 部(39699)
- 制(36949)
- 创(35917)
- 课题(35247)
- 国家社会(35201)
- 发(35035)
- 性(34410)
- 教育部(34370)
共检索到410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毅 郭朗睿
[目的/意义]公共数据开放中数据关联和情报感知带来的隐性数据安全风险,对国家安全和数据主权影响深远,需要构建针对性的治理机制。[方法/过程]构建以行动者主体为中枢、以技术赋能和制度赋权为支撑的隐性数据安全风险治理机制框架,按照协同治理、能动治理思路分析其构成内容、运行表现和实现途径。[结果/结论]协同能动的隐性数据安全风险治理机制由行动者协同机制、技术治理机制、制度治理机制组成,具有从常规到例外、从静态到动态、从一元到多元、从局部到整体的运行表现,它们在实现途径上各具特点,需要融合三重治理机制并嵌入数据治理全流程加以实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晓安
在主权债法律关系中,中国具有双重身份,也面临双重风险。作为主权债债权人,中国面临债权型货币错配风险和债务人通过国际货币定价权不断稀释债务损害中国债权人利益的道德风险;作为主权债债务人,中国主权显性债务风险低;但是,面对日益增长的隐性主权债务风险,国内法律治理存在消极性、被动性、抑制性特点。应该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构建主权债风险治理制度体系。
关键词:
主权债 风险治理 制度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苏君华 杜念
[目的/意义] 旨在从隐私风险控制的角度,考察美国公共数据开放中的隐私保护实践,为我国公共数据治理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法,结合数据生命周期理论,梳理美国公共数据各生命周期阶段中隐私风险控制手段类型及侧重点,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面向公共数据开放的数据生命周期隐私风险控制框架。[结果/结论] 从公共数据创建和收集、处理、传播和披露、使用、存储和处置五个方面为我国公共数据治理提供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美
[目的/意义]引入风险管理思想,从隐私风险控制角度来对政府数据开放进行研究,力图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发展以及政府大数据隐私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对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控制的概念进行梳理及必要性论证,分析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控制国内外研究动态,从风险管理理论、多元公共行政观理论来探讨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提出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控制研究的基本思路。[结果/结论]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控制的研究应基于隐私风险识别、隐私风险评估、隐私风险控制措施等多维视角的研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崔瑜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金融工作会议反复提及的关键问题。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是局部存在隐性债务规模不断膨胀、举债形式隐蔽多样等问题,潜在风险十分突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能否得到妥善处理,关系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成败,影响到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财政金融工作是否有序开展。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式多样、规模不断扩张目前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尚没
关键词:
隐性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玉德 李化龙
隐性债务源于政府承担公共风险而产生的潜在支出义务,化解隐性债务的关键是治理诱发政府潜在支出义务的公共风险。隐性债务治理不仅要防范政府部门债务风险向私人部门的溢出,还要降低私人部门风险公共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冲击。公共风险视角下隐性债务治理的关键是从疏堵结合转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治理模式,核心是在厘清隐性债务内涵并明确政府权责边界的基础上建立风险分担与化解的制度体系,其中建立隐性债务报告制度、推进基础设施投融资向预算内转变、深化政府直接融资制度改革、加大隐性债务内外部监督力度、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巨灾保险制度等是构筑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的重要着力点。
关键词:
公共风险 隐性债务 或有债务 债务治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淑颖
本文利用现代企业风险控制的基本原理,对中国国有大型企业普遍存在的"隐性福利"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大型国企隐性福利的形成既受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等外在因素的制约,也受各种内在因素的影响。作为方法论选择,本文认为建立合理的风险审计模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风险审计的自觉性和可行性,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宏观治理,当是避免国企隐性福利滋生的首要选择。
关键词:
国企 隐性福利 约束机制研究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余玉苗 刘颖斐
目前对审计风险分类的研究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这种分类仅针对具体审计项目而言,并不适宜事务所对整体审计风险进行控制。本文拟从事务所角度,对审计风险分类和控制进行新的探讨,以帮助事务所在实践中更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一、从会计师事务所角度对审计风险进行分类1、根据审计风险包含的潜在损失是否最终转化为现实损失,可将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划分为隐性审计风险和显性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美
城市政府开放数据中发布敏感数据可能产生以下威胁事件及其后果:重新识别、错误重新识别、基于档案建设的机会不平等、个人数据在线可发现性扩大、公众抵制。城市政府开放数据中可能会导致隐私风险的关键漏洞在以下几方面:直接识别数据、间接识别数据、元数据、地址数据、地理坐标、非结构化数据、敏感数据子集。我国应当在不同情形与不同数据集中,根据具体情境来实施包括数据泛化、数据随机处理、数据代码化处理在内的具体隐私保护策略,也可以同时综合运用各种策略。
关键词:
开放数据 政府数据 隐私保护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沛华 惠国安
四十年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经验表明,改革国有企业的监管制度就是探讨合理的政府与企业之间边界的过程。现阶段在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性得以增强,这对企业经理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国企经理人的声誉机制建设为切入点,探讨声誉对经理人的激励效应。声誉机制有效的前提条件在于:其一,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以外部竞争压力约束经理人的行为;其二,明确的政府与企业的职能边界,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声誉机制的激励效应能够促使经理人更为重视企业的长期利益,减少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以声誉机制的视角能够对企业经理人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为改革国有企业的监管体系、改善国有企业的长期绩效提供了理论分析视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策俊 李从东 王玉 李文博 张帆顺
在社会治理科学化和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借助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创新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模式,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通过深入分析传统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局限性,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灾害成因理论,提出数据驱动的风险治理框架,构建智慧型风险治理模式。一方面,需从大数据视角重新审视既有的风险治理理论基础,增强治理主体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需要借助大数据理念和技术创新风险治理决策框架,建立智慧型风险治理模式,提高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风险的效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科 孟源祎 尹李峰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持续累积可能会引发债务危机,并在很大程度上会向金融体系传导,引发金融风险。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268个地级市的数据,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积累能够显著地传导并引发金融风险。在经济增速较慢、财政分权程度更高的地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会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行为与地方政府行为渠道影响金融风险。本文将土地制度、财政制度与金融制度等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所得结论对于深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并以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
地方政府 隐性债务 金融风险 传导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升
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PPP模式日益成为地方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的重要投融资方式。但是,由于PPP模式在实践中存在违规操作和监管缺失等问题,隐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本文拟通过分析PPP模式中隐性债务风险的表现,梳理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财政承诺支出的隐性债务风险产生环节,提出PPP模式隐性债务风险的应对防范之策。
关键词:
PPP模式 政府承诺支出 隐性债务风险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袁静 张翼翔 臧国全
[目的/意义]探讨影响用户参与政府开放数据隐私风险治理的因素,吸引用户参与协同共治,有助于提升隐私风险治理效果,推进政府数据的有效利用和价值实现。[方法/过程]从感知价值理论和信任理论的视角,分析用户行为影响因素并构建研究模型,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开展实证研究,识别影响用户参与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用户参与的建议。[结果/结论 ]平台性能、服务功能、感知成本、平台信任、开放数据信任、政府人员信任是影响用户参与政府开放数据隐私风险治理行为的主要因素,社会认同和社会收益对用户参与意愿没有直接影响,但通过态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用户参与意愿,最后从提高平台性能与服务水平、加强宣传、强化政府服务效能和平台安全防护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艺
开放文献先导元数据收获协议 (OAI PMH)通过元数据收获机制 ,将数据提供者与服务提供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有效的数字资源管理与发布框架。本文在分析OAI协议框架结构的基础上 ,讨论了其具体实现方法。
关键词:
信息检索 信息资源/元数据 OAI协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