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1)
2023(7106)
2022(4988)
2021(4034)
2020(3065)
2019(6444)
2018(6507)
2017(11939)
2016(6560)
2015(7737)
2014(8049)
2013(7656)
2012(7270)
2011(6366)
2010(6426)
2009(5863)
2008(5680)
2007(5217)
2006(4468)
2005(4040)
作者
(20399)
(16823)
(16707)
(15825)
(10598)
(7834)
(7831)
(6589)
(6440)
(6106)
(5715)
(5642)
(5412)
(5207)
(5136)
(5123)
(5020)
(4937)
(4900)
(4700)
(4364)
(4109)
(3935)
(3874)
(3790)
(3757)
(3658)
(3603)
(3516)
(3482)
学科
(25329)
经济(25294)
管理(18738)
(17506)
业经(12200)
(11831)
企业(11831)
产业(9983)
中国(9478)
信息(8463)
总论(7983)
信息产业(7931)
(7761)
(7367)
工作(7084)
服务(6881)
方法(6642)
(6551)
(6286)
理论(6255)
(5885)
银行(5872)
(5771)
(5756)
教育(5307)
(5273)
金融(5266)
地方(5207)
服务业(5122)
(4650)
机构
学院(94469)
大学(94430)
管理(34440)
(32980)
研究(32793)
经济(31852)
理学(28627)
理学院(28254)
管理学(27759)
管理学院(27534)
中国(24688)
(20974)
科学(20327)
(17409)
(16391)
(16219)
(16087)
中心(15513)
研究所(14593)
(14449)
师范(14253)
业大(13524)
北京(13135)
(13104)
农业(12788)
财经(12623)
技术(12469)
(12438)
(11340)
师范大学(11166)
基金
项目(64776)
研究(50795)
科学(49779)
基金(43949)
(38435)
国家(38040)
科学基金(31860)
社会(31723)
社会科(29881)
社会科学(29873)
(26398)
编号(22910)
基金项目(22232)
教育(21998)
(21629)
成果(20219)
自然(17792)
自然科(17380)
自然科学(17373)
自然科学基金(17036)
资助(16433)
课题(15561)
项目编号(14736)
(14696)
重点(14339)
(13523)
国家社会(13377)
(13263)
(12960)
(12721)
期刊
(40186)
经济(40186)
研究(27927)
中国(24701)
学报(17296)
教育(15825)
(15000)
图书(14885)
(13815)
科学(13133)
大学(12941)
管理(12637)
学学(11559)
书馆(11440)
图书馆(11440)
农业(9794)
技术(8538)
(8280)
金融(8280)
业经(7381)
经济研究(6517)
财经(6277)
(6272)
论坛(6272)
情报(5873)
(5548)
(5269)
职业(5116)
(5014)
问题(4969)
共检索到153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马岩  孙红蕾  郑建明  
公共数字文化是社会信息化环境下公共文化发展的新形式。社会信息化使公共文化需求出现新变化,推动数字文化服务主体法律地位的确立。社会信息化环境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主体承担新角色——公共数字文化事业的信息整序者、服务提供者和问题反馈者。要转变角色,须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信息的收集、整序与加工、深度整合、安全保护及矛盾调和等方面完善职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肖希明  张芳源  
[目的/意义]探讨已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中不同行为主体扮演的角色及其职能,为未来类似项目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过程]结合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包括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3个状态)和管理学的"职能理论"(主要探讨组织的管理职能),探讨构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项目中的角色期待模型(包括角色设置与分配及角色职能设置与分配)。利用文献与网络调研方法,对4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的组织模式进行归纳,并依托国际图联总结的该类项目的基本建设流程,总结出该类项目建设中一般所应有的角色设置与分配方式以及各角色所应有的基本职能。[结果/结论]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建设初始阶段,...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艳霞  
[目的/意义]针对大量民间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试图从理论上总结民间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参与主体、参与方式和参与内容。[方法/过程]以现有民间力量参与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实践为例,从理论上剖析现有民间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结果/结论]通过研究,认为目前民间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公民个人、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和企业,主要方式是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和提供设施等,主要参与内容是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运营,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考评,公共文化活动的举办、文化成果的创造以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罗云川  阮平南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是一个对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结构、机制、模式上的转换重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将过去主要由政府及其所辖的公益性文化单位构成的"一元化"形态转变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公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形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治理将带来管理理念、组织结构、决策模式、沟通形式、评估标准等诸多要素的改变,并逐步从传统科层管理模式走向网络治理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崔吉磊  李少惠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就是实现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主要从:体制改革、财政保障、提高管理能力和政策制定能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韦景竹  陈虹吕  唐川  曾生亮  钟鼎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政府主导实施的以满足民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服务。文章以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民众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认知、需求、使用、满意度等,发现民众需求是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分析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钱丹  陈雅  
文章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实际需求为基础,结合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内涵和价值,识别并确定影响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因素,构建并检验了用户采纳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结合模型及东中西部服务的不同用户期望,提出以公平、公正和均等作为价值取向,培育用户信息素养,促进社会资本流动,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的建议。
[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作者] 戴艳清  
文章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营销研究成果与实践,发现其主要聚焦于公共文化服务营销理论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营销工具与策略、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营销形式与实践应用以及公共文化服务营销评价研究等方面。然后,提出应突破以往单一公共文化机构营销的局面,将范围扩大至大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项目的营销研究,并建议未来从基于用户体验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营销现状调查、公共数字文化网站用户体验实证调研与样本网站影响力评估、服务营销优化设计、服务营销策略试验与实施推广等方面进行研究。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陶成煦   易凌   完颜邓邓  
研究面向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有助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系,提高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国家级与省级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中涉及特殊群体的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与统计分析法,通过构建由政策工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需求主体组成的三维分析框架对政策文本进行多维度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策给予了特殊群体关照,各地在政策制定中考虑了特殊群体的服务需求,政策制定过程体现了多部门协同,部分工具、服务、主体三个维度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交互关系。不过,未来仍需优化政策工具组合结构,促进服务体系内容协调,实现特殊群体平等关注。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戴艳清  戴柏清  
[目的/意义]旨在探讨中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服务项目平台"国家数字文化网"用户体验现状。[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法和追踪访谈法,从感官体验、内容体验、功能体验、服务体验、价值体验、情感体验六个评价维度出发对国家数字文化网用户体验进行评价。[结论/发现]用户对国家数字文化网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但在感官体验、内容体验、功能体验、服务体验方面不满意,新用户和老用户体验感存在一定差异;进而提出数字文化网建设要重点优化平台界面与性能、突出资源服务定位、增强用户交互、增加个性服务、扩宽登录入口、注重隐私保护。[创新/价值]针对中国大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项目平台开展用户体验实证研究,以促进用户需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有效对接,为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吴丹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我国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由来已久。2002年,原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正式启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戴艳清  南胜林  完颜邓邓  
PPP模式在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尚处于初步应用及探索阶段,成功应用案例较少。由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各方主体在参与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主观和客观的阻碍因素,如法律政策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公共文化机构合作意愿不强,社会资本自身发展受限、参与积极性不高。文章从参与主体职能的视角下对当前PPP模式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应用中存在的阻碍进行剖析,提出解决措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林芳  
[目的/意义]探讨当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特点,基于研究现状提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的建议。[方法/过程]从整个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视角出发,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从评价主客体、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工具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分析当前国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当前国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内容存在多样化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指标责任主体不甚明晰,缺乏顶层指标体系设计,评价客体不全面,评价客体的研究成果未整合,缺乏与其他文化领域的比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严昕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发展需要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文章在阐释多边平台理论及其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适用性的基础上,分析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多边群体,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多边平台概念框架,并对该概念框架的多边群体的作用、关系和多边平台建设重点进行探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余敏  完颜邓邓  
文章基于文献研究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特点,构建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获取用户样本数据,并使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分析,对相关假设和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资源因素、主体因素、基础设施和服务效能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呈正向相关关系,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用户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